第749章 來自東方的征服者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49章 來自東方的征服者
遠洋艦隊在天竺停靠了三日,於第四日淩晨再度啟程向武昭國前進。
離開天竺殖民地,也就離開了楚國勢力範圍,剩餘整個航程在抵達武昭海域前,是沒有官方停泊點。
但好在這趟遠征各類補給資源十分充足,足以讓幾萬人在海上維持至少五個月以上。
薑夢璿和沈浪並肩站在船頭,望著海麵上翻滾的浪花,各自心緒不同。
“與武昭一戰,決定楚國未來走向,楚國能否將影響力推廣到西大陸,就全看海軍官兵表現了。”
“夫人大可安心,最新戰列艦定海號、金陵號和長安號三艦,足以將武昭所提沿岸防禦體係撕裂的體無完膚,
其實即便派出三艘二級護衛艦也足以摧毀整個武昭水師。”
薑夢璿聞言,十分好奇:“我就很奇怪,李弘為什麽要頒布禁海令這樣奇葩的政策,也不該做這樣本末倒置的事啊,根本不符合邏輯。”
沈浪:“此舉是因為李弘十分清楚,論水師海戰,武昭國甚至不如西凰國,
發布禁海令的目的,有抵禦西凰國可能再度入侵的可能,
同時也是為了防範沿海百姓出逃,因為越是靠海的百姓越有機會接觸外麵的世界,
這是李弘絕對不允許的事,集權專製的帝王需要的是穩固自身地位,其餘一切都不重要,
所以民間越是愚昧,對李弘統治越是有利。”
薑夢璿不語,其實仔細想想,自己若不是遇到沈浪的話,就算她能讓楚國實現中興,怕也是下一個李弘罷了。
百姓愚昧固然有利自身統治,卻也斷送了整個王朝的未來和生機,注定再度陷入曆史的輪迴。
現在,薑夢璿決心,要徹底打破這個王朝周期往複的定律,打造一個真正的公民帝國……
當楚國遠洋艦隊逐漸逼近武昭海域時,盛京城內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即便是在盛京外城,也是經過仔細收拾整理,變的異常整潔。
皇帝六十七歲大壽即將到來,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容不得半點馬虎。
一切都要按最好的來,在皇帝大壽當日,京城內所有人都可以一起感受一份來自皇恩的浩蕩:
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
眼下已經是十月中旬,李弘正在和雍的陪伴下,巡視眼前耗費上千萬兩銀子打造的萬福樓。
“萬歲爺您看,這些玉階都是用最精貴的靈玉雕琢而成,縱使在夜晚不點火燭,也能散發晶瑩剔透的聖光。”
“還有那些窗台,全是用最上品的琉璃,采光極佳,白天可以將萬福樓內照的通透明亮,一共九百九十九塊整,意味萬歲爺萬壽無疆。”
“萬歲爺再看那些花瓷,一共十二處,選用的都是南州最珍貴的赤泥烘烤而成,單看或許沒什麽,但連成一片仔細看,則是皇上萬歲四個字。”
“對了,那個台麵都是黃花梨製成的,專門用來請戲子表演,等萬歲爺壽宴當日,四方賓客就坐,都可以清晰看到台上的戲子演出。”
和雍一臉興奮跟李弘說著萬福樓貴氣逼人的場景。
李弘聽的滿麵春光,連連稱好。
等瀏覽完一圈後,二人站在三層樓閣前俯視下方。
和雍接著說道:“萬歲爺,這萬福樓外景皆是奴才親自督工,不說其他,就那龍吐水泉,
可是花了大功夫,等壽宴當日龍頭吞雲吐霧,將整個萬福樓籠罩的如同仙境一般,定讓賓客大為滿意。”
李弘點點頭:“你這奴才倒是有心了,朕很是滿意,對了,壽宴禮儀安排的如何了?”
和雍:“迴萬歲爺的話,已經安排妥善,所有七品以上京官都會到訪,地方二品大員也會在當天趕到宮中為萬歲爺慶壽,
介時以官員品級劃分,光萬福樓外,就可以擺上一百三十桌,保證讓萬歲爺您能熱熱鬧鬧的。”
李弘一聽,欣慰的點點頭。
雖然靠著養生功法,李弘看上去年紀也就四十不到的樣子,正值壯年。
但說到底,他已經是個奔七十的老人了。
年紀大點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最喜歡的是煙火氣。
李弘大張旗鼓舉辦壽宴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熱鬧麽?
“還有民間的流水席也不要忘了。”他又提醒道,“朕過壽也不能寒磣了他們。”
和雍:“萬歲爺放寬心,奴才都安排好了。”
至於這流水席,跟“取某某首級者,賞黃金萬兩”一個樣,聽聽就行了。
就算一個敢擺,一個敢來吃麽?
不過是帝王名聲的手段而已。
不想李弘忽然問道:“你都怎麽安排的?”
和雍剛要開口,就聽李弘補充了一句:“說實話。”
和雍:“滿城百姓一人一碗小米粥,武營將士以及家眷每戶加送肉一斤。”
李弘不語沉默,臉上笑容也逐漸凝固,默默注視著萬福樓進出忙碌的身影。
和雍一怔:“萬歲爺,奴才是哪裏辦的不對麽?”
李弘迴道:“朕難得高興的日子,就給百姓和小米粥?實在太過寒酸,去,通知官署,每戶再各領兩升白麵。”
和雍:“萬歲爺體恤愛民,當真是聖明之主,奴才一定會把這事辦好。”
其實李弘哪裏真的體恤什麽百姓,純粹就是為了自己顏麵才這麽決定的。
隻是皇帝要顏麵,不過是一句話的意思,這京師幾百萬人的米麵還得和雍替他解決。
“嗯,迴頭可別忘了啊,相信你不會讓朕失望。”
李弘說完,樂嗬嗬地繞了圈閣樓後,便開始下樓走去。
剛離開萬福樓大門,禮部的琛格裏就來報:“啟稟皇上,外藩使臣已經入京,行宮別院已經住滿了。”
李弘問道:“一共來了多少外邦。”
琛格裏:“一共七十八個番邦。”
李弘一愣:“少了三個,是哪三個沒來?”
“薑國未派使臣,安國也未來,還有晉國。”
“記下這三個外邦國名,一切等朕過完壽宴,再處理也不遲。”
“奴才領命。”
琛格裏應聲告退。
等他一走,李弘立馬對和雍說道:“和雍啊,看來有人自以為找到了新的依靠,是不打算把我武昭放在眼裏了,你說該怎麽辦?”
遠洋艦隊在天竺停靠了三日,於第四日淩晨再度啟程向武昭國前進。
離開天竺殖民地,也就離開了楚國勢力範圍,剩餘整個航程在抵達武昭海域前,是沒有官方停泊點。
但好在這趟遠征各類補給資源十分充足,足以讓幾萬人在海上維持至少五個月以上。
薑夢璿和沈浪並肩站在船頭,望著海麵上翻滾的浪花,各自心緒不同。
“與武昭一戰,決定楚國未來走向,楚國能否將影響力推廣到西大陸,就全看海軍官兵表現了。”
“夫人大可安心,最新戰列艦定海號、金陵號和長安號三艦,足以將武昭所提沿岸防禦體係撕裂的體無完膚,
其實即便派出三艘二級護衛艦也足以摧毀整個武昭水師。”
薑夢璿聞言,十分好奇:“我就很奇怪,李弘為什麽要頒布禁海令這樣奇葩的政策,也不該做這樣本末倒置的事啊,根本不符合邏輯。”
沈浪:“此舉是因為李弘十分清楚,論水師海戰,武昭國甚至不如西凰國,
發布禁海令的目的,有抵禦西凰國可能再度入侵的可能,
同時也是為了防範沿海百姓出逃,因為越是靠海的百姓越有機會接觸外麵的世界,
這是李弘絕對不允許的事,集權專製的帝王需要的是穩固自身地位,其餘一切都不重要,
所以民間越是愚昧,對李弘統治越是有利。”
薑夢璿不語,其實仔細想想,自己若不是遇到沈浪的話,就算她能讓楚國實現中興,怕也是下一個李弘罷了。
百姓愚昧固然有利自身統治,卻也斷送了整個王朝的未來和生機,注定再度陷入曆史的輪迴。
現在,薑夢璿決心,要徹底打破這個王朝周期往複的定律,打造一個真正的公民帝國……
當楚國遠洋艦隊逐漸逼近武昭海域時,盛京城內張燈結彩,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即便是在盛京外城,也是經過仔細收拾整理,變的異常整潔。
皇帝六十七歲大壽即將到來,那可是天大的事情,容不得半點馬虎。
一切都要按最好的來,在皇帝大壽當日,京城內所有人都可以一起感受一份來自皇恩的浩蕩:
一碗熱氣騰騰的小米粥。
眼下已經是十月中旬,李弘正在和雍的陪伴下,巡視眼前耗費上千萬兩銀子打造的萬福樓。
“萬歲爺您看,這些玉階都是用最精貴的靈玉雕琢而成,縱使在夜晚不點火燭,也能散發晶瑩剔透的聖光。”
“還有那些窗台,全是用最上品的琉璃,采光極佳,白天可以將萬福樓內照的通透明亮,一共九百九十九塊整,意味萬歲爺萬壽無疆。”
“萬歲爺再看那些花瓷,一共十二處,選用的都是南州最珍貴的赤泥烘烤而成,單看或許沒什麽,但連成一片仔細看,則是皇上萬歲四個字。”
“對了,那個台麵都是黃花梨製成的,專門用來請戲子表演,等萬歲爺壽宴當日,四方賓客就坐,都可以清晰看到台上的戲子演出。”
和雍一臉興奮跟李弘說著萬福樓貴氣逼人的場景。
李弘聽的滿麵春光,連連稱好。
等瀏覽完一圈後,二人站在三層樓閣前俯視下方。
和雍接著說道:“萬歲爺,這萬福樓外景皆是奴才親自督工,不說其他,就那龍吐水泉,
可是花了大功夫,等壽宴當日龍頭吞雲吐霧,將整個萬福樓籠罩的如同仙境一般,定讓賓客大為滿意。”
李弘點點頭:“你這奴才倒是有心了,朕很是滿意,對了,壽宴禮儀安排的如何了?”
和雍:“迴萬歲爺的話,已經安排妥善,所有七品以上京官都會到訪,地方二品大員也會在當天趕到宮中為萬歲爺慶壽,
介時以官員品級劃分,光萬福樓外,就可以擺上一百三十桌,保證讓萬歲爺您能熱熱鬧鬧的。”
李弘一聽,欣慰的點點頭。
雖然靠著養生功法,李弘看上去年紀也就四十不到的樣子,正值壯年。
但說到底,他已經是個奔七十的老人了。
年紀大點的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最喜歡的是煙火氣。
李弘大張旗鼓舉辦壽宴的目的,不就是為了熱鬧麽?
“還有民間的流水席也不要忘了。”他又提醒道,“朕過壽也不能寒磣了他們。”
和雍:“萬歲爺放寬心,奴才都安排好了。”
至於這流水席,跟“取某某首級者,賞黃金萬兩”一個樣,聽聽就行了。
就算一個敢擺,一個敢來吃麽?
不過是帝王名聲的手段而已。
不想李弘忽然問道:“你都怎麽安排的?”
和雍剛要開口,就聽李弘補充了一句:“說實話。”
和雍:“滿城百姓一人一碗小米粥,武營將士以及家眷每戶加送肉一斤。”
李弘不語沉默,臉上笑容也逐漸凝固,默默注視著萬福樓進出忙碌的身影。
和雍一怔:“萬歲爺,奴才是哪裏辦的不對麽?”
李弘迴道:“朕難得高興的日子,就給百姓和小米粥?實在太過寒酸,去,通知官署,每戶再各領兩升白麵。”
和雍:“萬歲爺體恤愛民,當真是聖明之主,奴才一定會把這事辦好。”
其實李弘哪裏真的體恤什麽百姓,純粹就是為了自己顏麵才這麽決定的。
隻是皇帝要顏麵,不過是一句話的意思,這京師幾百萬人的米麵還得和雍替他解決。
“嗯,迴頭可別忘了啊,相信你不會讓朕失望。”
李弘說完,樂嗬嗬地繞了圈閣樓後,便開始下樓走去。
剛離開萬福樓大門,禮部的琛格裏就來報:“啟稟皇上,外藩使臣已經入京,行宮別院已經住滿了。”
李弘問道:“一共來了多少外邦。”
琛格裏:“一共七十八個番邦。”
李弘一愣:“少了三個,是哪三個沒來?”
“薑國未派使臣,安國也未來,還有晉國。”
“記下這三個外邦國名,一切等朕過完壽宴,再處理也不遲。”
“奴才領命。”
琛格裏應聲告退。
等他一走,李弘立馬對和雍說道:“和雍啊,看來有人自以為找到了新的依靠,是不打算把我武昭放在眼裏了,你說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