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有令,活捉秦開山!”
“大王有令,活捉秦開山!”
混戰之中,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楊再興的耳朵裏。
隻見楊再興一襲軍裝勃然英姿,如瓊枝一樹,漆黑不見底的眼眸,如一潭深水直淹沒得人無處喘息。
手中的碧血銀槍,冒著淩厲的寒光,槍頭上的寒珠在陽光下格外耀眼,鋒芒畢露。
“駕!”
的盧馬蹄下生風,如一道白色的閃電,朝著豎起“秦”字大旗的地點馳騁而去。
【叮咚——楊再興“勇冠”技能爆發,武力+8,武器碧血銀槍+1,坐騎的盧馬+1。基礎武力105,當前武力值上升至115!】
【叮咚——楊再興傷害寶石生效,武力+4,武力值上升至119!】
蘇緹記得係統說過傷害寶石所增加的武力值在2~5點之間,所以楊再興這次隻加了4點武力值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秦開山身為三軍主將,身邊的親兵多達百人。
而且秦開山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裏的那些主將一樣親自上陣殺敵,而是站在高台上從容不迫的指揮著軍隊作戰,所以楊再興想要生擒此人並非易事。
但有些人注定就是為了創造奇跡而生!
猶如一尊殺神的楊再興已經單槍匹馬連挑數十人,鮮血染紅了胯下的神駒。
看著楊再興離自己越來越近,秦開山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席卷全身。
“殺了此人,官升三級!”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殺啊!”
五六支長矛分不同方向齊刷刷刺向楊再興,危機時刻隻見楊再興爆喝一聲,把碧血銀槍揮舞得三百六十度無死角之旋轉,接著空氣中傳來五六道兵器折斷的聲音。
“死!”
隨著一聲聲慘叫,地上躺下了十幾個小兵,做著同樣的動作,就是捂著噴血的脖子,拚命的掙紮。
“放箭!”為了保命秦開山已經無心指揮大部隊作戰,急忙命身邊的親兵射殺楊再興。沒有了秦開山的旗幟指揮,叛軍的陣型隨之大亂,猶如無頭的蒼蠅四處亂撞。
楊再興劍眉一挑,把碧血銀槍揮舞得潑水不進,朝他唿嘯而來的箭雨竟然難以傷他半分!
當然,叛軍之中也臥虎藏龍,並非全是宵小之輩。
秦開山的副將齊郎,號稱隆安第一猛,並且箭術精湛,曾一箭射穿三層甲胄。如今正把手中的大弓拉成滿月,對準了楊再興的腦門。
“中!”
破空的聲音響起,一支穿雲箭伴隨著唿嘯的風聲射向楊再興,躲過了碧血銀槍的格擋。
楊再興寒毛豎起,急忙低頭躲避,寒箭刺穿頭盔,順勢帶走。
“好險。”
剛剛若果讓慢那麽一丟丟,楊再興的腦門就要被刺穿了。
楊再興驚魂未定之際,第二箭已經直奔著他的胸口唿嘯而來,由不得他半點大意,急忙側身躲避,怎奈此箭速度太快,盡管楊再興已經全力躲避,但還是狠狠的刺進了楊再興的肩膀。
【叮咚——楊再興“殘血”技能發動,武力+5持續三十迴合,當前武力值上升至124。】
“豎子安敢暗箭傷我!”
劇烈的疼痛刺激了楊再興的神經,使他變得極度狂暴。
咬著牙拔出插在肩上的羽箭扔向齊郎:“死!”
被楊再興扔出的羽箭速度竟然比齊郎用大弓射得還要快!竟似閃電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穿了齊郎的心髒。
齊郎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插在自己心口上的羽箭。
實在沒想到啊,自己最後竟然死在了自己的箭上……也沒來得及說一遺言便一頭從馬背上栽了下去。
用刀的最後往往都死在刀刃上,用槍的往往死在槍頭上,用弓的自然也逃脫不了死在箭上的命運。
看到此情此景,蘇緹不禁想到起了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所作的詞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
秦開山沒時間為齊郎難過,拔出佩劍擺好架勢等著楊再興衝上來。
片刻功夫後楊再興已經殺到了秦開山的將台之下,雙腿緊緊的夾住的盧馬,大喊一聲:“起!”
的盧馬長嘯一聲,一躍而起,穩穩當當的落在了高達二丈的將台之上。
之後還不忘記耍帥,狠狠的甩了一下脖頸上的鬃毛。
楊再興用碧血銀槍指著秦開山道:“男子漢大丈夫空有一身本領,不思報效國家也就罷了,竟做起了反賊,理因當誅!王上慈悲,讓某留你一命,事到如今你還不快快束手就擒,若再執迷不悟某必殺之!”
秦開山絲毫沒有放下武器投降的意思,拿著佩劍衝向楊再興:“柳公對我恩重如山,今日隻有以死報之!”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投!”楊再興怒喝一聲,輕輕鬆鬆將秦開山的佩劍挑飛,握著長槍的手一抖、一劃,便將秦開山的脖子割斷。
他也知道蘇緹現在手底下缺人,想要收服秦開山為自己所用。但這秦開山的骨子裏已經認定了柳家的族長柳安為主子,柳安的罪名必死無疑。就算秦開山降了蘇緹,但看到柳安被殺,心裏會不會對蘇緹產生怨恨呢?會不會謀劃著為主子報仇呢?所以楊再興寧願殺了秦開山,大不了跟蘇緹解釋說自己一時失手,畢竟戰場上刀劍無眼,想來蘇緹也不會怪罪自己。
楊再興將秦開山的首級割下,用長槍挑起,大喊道:“秦開山以死,爾等還不跪降更待何時!”
叛軍本來就被吊著打,秦開山一死就更加沒有鬥誌了。反正已經有人帶頭臨陣倒戈了,自己也幹脆降得了,反正降的是邕國國君,說起來也不吃虧。
“不打了,都是自己人,我投降,我投降!”一個校尉率先放下武器。
“我也投降。”
“我也是!”
霎時間有將近五百多名叛軍放下武器跪降。
四大士家的族長見大勢已去,急忙帶著剩餘的一些死忠逃迴隆安城。
“大王有令,活捉秦開山!”
混戰之中,這句話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楊再興的耳朵裏。
隻見楊再興一襲軍裝勃然英姿,如瓊枝一樹,漆黑不見底的眼眸,如一潭深水直淹沒得人無處喘息。
手中的碧血銀槍,冒著淩厲的寒光,槍頭上的寒珠在陽光下格外耀眼,鋒芒畢露。
“駕!”
的盧馬蹄下生風,如一道白色的閃電,朝著豎起“秦”字大旗的地點馳騁而去。
【叮咚——楊再興“勇冠”技能爆發,武力+8,武器碧血銀槍+1,坐騎的盧馬+1。基礎武力105,當前武力值上升至115!】
【叮咚——楊再興傷害寶石生效,武力+4,武力值上升至119!】
蘇緹記得係統說過傷害寶石所增加的武力值在2~5點之間,所以楊再興這次隻加了4點武力值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秦開山身為三軍主將,身邊的親兵多達百人。
而且秦開山並沒有像三國演義裏的那些主將一樣親自上陣殺敵,而是站在高台上從容不迫的指揮著軍隊作戰,所以楊再興想要生擒此人並非易事。
但有些人注定就是為了創造奇跡而生!
猶如一尊殺神的楊再興已經單槍匹馬連挑數十人,鮮血染紅了胯下的神駒。
看著楊再興離自己越來越近,秦開山渾身起了雞皮疙瘩,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機感席卷全身。
“殺了此人,官升三級!”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殺啊!”
五六支長矛分不同方向齊刷刷刺向楊再興,危機時刻隻見楊再興爆喝一聲,把碧血銀槍揮舞得三百六十度無死角之旋轉,接著空氣中傳來五六道兵器折斷的聲音。
“死!”
隨著一聲聲慘叫,地上躺下了十幾個小兵,做著同樣的動作,就是捂著噴血的脖子,拚命的掙紮。
“放箭!”為了保命秦開山已經無心指揮大部隊作戰,急忙命身邊的親兵射殺楊再興。沒有了秦開山的旗幟指揮,叛軍的陣型隨之大亂,猶如無頭的蒼蠅四處亂撞。
楊再興劍眉一挑,把碧血銀槍揮舞得潑水不進,朝他唿嘯而來的箭雨竟然難以傷他半分!
當然,叛軍之中也臥虎藏龍,並非全是宵小之輩。
秦開山的副將齊郎,號稱隆安第一猛,並且箭術精湛,曾一箭射穿三層甲胄。如今正把手中的大弓拉成滿月,對準了楊再興的腦門。
“中!”
破空的聲音響起,一支穿雲箭伴隨著唿嘯的風聲射向楊再興,躲過了碧血銀槍的格擋。
楊再興寒毛豎起,急忙低頭躲避,寒箭刺穿頭盔,順勢帶走。
“好險。”
剛剛若果讓慢那麽一丟丟,楊再興的腦門就要被刺穿了。
楊再興驚魂未定之際,第二箭已經直奔著他的胸口唿嘯而來,由不得他半點大意,急忙側身躲避,怎奈此箭速度太快,盡管楊再興已經全力躲避,但還是狠狠的刺進了楊再興的肩膀。
【叮咚——楊再興“殘血”技能發動,武力+5持續三十迴合,當前武力值上升至124。】
“豎子安敢暗箭傷我!”
劇烈的疼痛刺激了楊再興的神經,使他變得極度狂暴。
咬著牙拔出插在肩上的羽箭扔向齊郎:“死!”
被楊再興扔出的羽箭速度竟然比齊郎用大弓射得還要快!竟似閃電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刺穿了齊郎的心髒。
齊郎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插在自己心口上的羽箭。
實在沒想到啊,自己最後竟然死在了自己的箭上……也沒來得及說一遺言便一頭從馬背上栽了下去。
用刀的最後往往都死在刀刃上,用槍的往往死在槍頭上,用弓的自然也逃脫不了死在箭上的命運。
看到此情此景,蘇緹不禁想到起了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所作的詞句: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獵犬終須山上喪,將軍難免陣前亡。
秦開山沒時間為齊郎難過,拔出佩劍擺好架勢等著楊再興衝上來。
片刻功夫後楊再興已經殺到了秦開山的將台之下,雙腿緊緊的夾住的盧馬,大喊一聲:“起!”
的盧馬長嘯一聲,一躍而起,穩穩當當的落在了高達二丈的將台之上。
之後還不忘記耍帥,狠狠的甩了一下脖頸上的鬃毛。
楊再興用碧血銀槍指著秦開山道:“男子漢大丈夫空有一身本領,不思報效國家也就罷了,竟做起了反賊,理因當誅!王上慈悲,讓某留你一命,事到如今你還不快快束手就擒,若再執迷不悟某必殺之!”
秦開山絲毫沒有放下武器投降的意思,拿著佩劍衝向楊再興:“柳公對我恩重如山,今日隻有以死報之!”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自投!”楊再興怒喝一聲,輕輕鬆鬆將秦開山的佩劍挑飛,握著長槍的手一抖、一劃,便將秦開山的脖子割斷。
他也知道蘇緹現在手底下缺人,想要收服秦開山為自己所用。但這秦開山的骨子裏已經認定了柳家的族長柳安為主子,柳安的罪名必死無疑。就算秦開山降了蘇緹,但看到柳安被殺,心裏會不會對蘇緹產生怨恨呢?會不會謀劃著為主子報仇呢?所以楊再興寧願殺了秦開山,大不了跟蘇緹解釋說自己一時失手,畢竟戰場上刀劍無眼,想來蘇緹也不會怪罪自己。
楊再興將秦開山的首級割下,用長槍挑起,大喊道:“秦開山以死,爾等還不跪降更待何時!”
叛軍本來就被吊著打,秦開山一死就更加沒有鬥誌了。反正已經有人帶頭臨陣倒戈了,自己也幹脆降得了,反正降的是邕國國君,說起來也不吃虧。
“不打了,都是自己人,我投降,我投降!”一個校尉率先放下武器。
“我也投降。”
“我也是!”
霎時間有將近五百多名叛軍放下武器跪降。
四大士家的族長見大勢已去,急忙帶著剩餘的一些死忠逃迴隆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