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kongfu!
四合院:來到1965,我要頂門 作者:崇山峻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邵厚信和陳知行叩門進入。
“胡曉東同誌,這位是我專程請來的破案高手陳知行同誌。”
“知行,這位是外事部的翻譯胡曉東同誌。”
邵厚信給兩人介紹。
陳知行和胡曉東握了握手,互相熟悉。
兩個老外扭頭打量陳知行這個陌生人,眼神中滿是輕蔑之色。
看向邵厚信的時候,兩人更是目光嫌棄。
“胡曉東同誌,他倆剛才在說啥?”
陳知行察覺到老外的打量眼神,詢問。
“弗雷先生和阿爾貝先生抱怨,公安提供的熱水太差了,浪費了他們的咖啡。”
胡曉東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
“一個二戰才打了三十二天,四十二天便宣布投降的國家,他們的公民有什麽資格嫌棄在戰勝國的領土上挑三揀四。”
陳知行麵露不屑。
老外真他媽一個味,不放棄任何一個自己裝逼,貶低他人的機會。
邵厚信詫異的看了一眼陳知行,沒想到後者竟然對曆史了解的這麽清楚。
“陳知行同誌,這話我可不敢幫你翻譯。”
“說給這兩人聽,他倆非得炸了不可。”
胡曉東苦笑。
兩個老外目光落在邵厚信身上,嘰裏咕嚕的一頓說。
陳知行從他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這兩貨絕對沒說啥好話。
“他們說啥?”
邵厚信問向胡曉東。
“弗雷先生問,找到他們的相機沒有,如果沒有找到,就趕緊去找。”
“他們的時間非常寶貴,不能浪費在沒有能力的人身上。”
“阿爾貝先生說,他們後天即將返迴祖國,如果找不到相機,他們會狠狠投訴到外事部。”
胡曉東一板一眼的翻譯。
他稍稍修改了一些措辭,比如名為弗雷的那個老外,說的是不能把時間浪費在廢物身上。
胡曉東改成了‘沒有能力的人’。
如果原意翻譯給邵厚信聽,胡曉東擔心搞出外交事故來。
“請跟他們倆說,明天下午之前,我們一定會找到他們的相機。”
“希望找到相機後,他們還有機會返迴他們的祖國。”
陳知行嘴角帶著一絲冷笑,補充道:“請原意翻譯。”
胡曉東愣了一下,看向邵厚信。
“按陳知行同誌說的來,有問題我擔著。”
邵厚信肯定道。
胡曉東用法語,翻譯給弗雷以及阿爾貝聽。
砰!
卷毛弗雷猛地一拍桌子,怒氣騰騰起身,伸手指著陳知行嘰裏咕嚕一頓說。
長臉阿爾貝同樣憤怒起身,對著胡曉東說個不停。
“弗雷和阿爾貝說,你的話似乎在威脅他們,他們無法容忍。”
“這是對他們人權的踐踏,他們想去哪裏就去哪裏,沒人能管得著。”
胡曉東傳遞信息。
陳知行一臉平淡,伸出手指從弗雷身前的咖啡杯裏,夾出陶瓷咖啡勺。
兩個老外一臉疑惑,不知道眼前這個年紀輕輕的華國人要幹啥。
陳知行握著咖啡勺,放在雙掌中間,發力搓揉。
陶瓷碎渣從他的掌縫間灑落。
“哇!”
“kongfu!”
兩個老外連連驚歎。
“胡曉東同誌,麻煩幫我翻譯。”
“這裏是華國領土,如果他敢繼續跟我拍桌,用手指指著我,我保證他的手指會跟這根咖啡勺一樣。”
陳知行拍了拍手掌上的碎渣,清理幹淨。
胡曉東為兩個老外翻譯信息。
兩個老外嘰裏咕嚕,對著胡曉東伸出雙手搖擺。
“弗雷和阿爾貝說,剛才他們太激動了,並非有意冒犯。”
“他們對你的功夫非常好奇,不知道有沒有機會采訪你一次?”
胡曉東笑著跟陳知行翻譯。
“沒必要。”
陳知行直接拒絕,轉頭看向邵厚信:“邵隊,我覺得和老外沒有什麽溝通的必要了,上現場吧。”
“走。”
邵厚信點頭。
兩人告別胡曉東,離開房間。
身後傳來老外的挽留聲,陳知行置若罔聞。
“這倆老外對你還挺有興趣。”
邵厚信忍不住笑道。
“記者嘛,遇到點新奇的東西就想著采訪,迴國之後添油加醋寫一份報道,為自己博取名聲。”
“我要是接受他們的采訪,誰知道他倆為了滿足本國人的獵奇心理,會怎麽編排我。”
陳知行解釋。
經曆過前世信息爆炸時代,他太知道這幫搞新聞的人,腦子裏在想什麽了。
一天天總想搞點大新聞博出位。
沒有大新聞怎麽辦。
‘做’點大新聞出來,胡編也好,亂造也罷,總之怎麽吸睛怎麽寫。
民眾對什麽新聞感興趣,新聞工作者就做什麽新聞,毫無道德底線。
陳知行可不想自己被描繪為,一個有功夫,留著八字胡,長辮子,易暴易怒的怪人。
“你倒是了解的挺通透,別說搞新聞的了,不事生產的那些人,統統沒用。”
“天天擱那研究這個研究那個,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建設國家必須得腳踏實地,造工廠,搞教育,研究科技,哪怕種地也比那些人強。”
說到這個話題,邵厚信明顯話多了很多。
陳知行順著他的話往下說。
他其實並不同意邵厚信的話。
搞文學藝術的人也有用。
但在這個時代,國力積弱,好多人吃喝都是問題。
一幫不事生產的人確實看著礙眼。
等國家經濟發展好了,養得起不事生產的人,民眾富裕了,需要更多的精神娛樂。
那些搞文學,搞藝術創作的人,身份又會慢慢水漲船高起來。
邵厚信叫了兩個公安,一行四人騎著兩輛自行車,來到恭王府邊上,昨天兩個老外被偷相機的地點。
“那倆老外當時在這裏站著,摸包兒從後麵剪短相機繩。”
邵厚信讓兩個公安扮演老外,自己扮演摸包兒。
然後伸手指著後麵的胡同:“那邊就是摸包兒逃走的羊角燈胡同。”
“去看看。”
陳知行微微頷首,在腦海中構建當時的畫麵。
邵厚信帶著他進入胡同,走過一條狹窄的巷道,右拐再走五六米,就是胡同裏的第一戶人家。
“事發當天,這一戶人家去天橋那邊看戲去了,不在家。”
“第二戶人家有個老太太在門口曬太陽,沒看著上身赤裸的人。”
“第三戶人家也跑出去玩了,第四戶人家是老頭帶孫兒,同樣沒有看到上身赤裸的人。”
邵厚信帶著陳知行在胡同裏溜達了一圈,邊走邊說自己調查的信息。
摸包兒進入胡同之後,仿佛消失了一般。
怪得很。
“往迴走,再看看。”
陳知行抿了抿嘴。
四人又往迴走。
一路上,陳知行目光四處掃視,把沿途的一切痕跡都刻在腦海中,直到走出胡同。
“胡曉東同誌,這位是我專程請來的破案高手陳知行同誌。”
“知行,這位是外事部的翻譯胡曉東同誌。”
邵厚信給兩人介紹。
陳知行和胡曉東握了握手,互相熟悉。
兩個老外扭頭打量陳知行這個陌生人,眼神中滿是輕蔑之色。
看向邵厚信的時候,兩人更是目光嫌棄。
“胡曉東同誌,他倆剛才在說啥?”
陳知行察覺到老外的打量眼神,詢問。
“弗雷先生和阿爾貝先生抱怨,公安提供的熱水太差了,浪費了他們的咖啡。”
胡曉東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
“一個二戰才打了三十二天,四十二天便宣布投降的國家,他們的公民有什麽資格嫌棄在戰勝國的領土上挑三揀四。”
陳知行麵露不屑。
老外真他媽一個味,不放棄任何一個自己裝逼,貶低他人的機會。
邵厚信詫異的看了一眼陳知行,沒想到後者竟然對曆史了解的這麽清楚。
“陳知行同誌,這話我可不敢幫你翻譯。”
“說給這兩人聽,他倆非得炸了不可。”
胡曉東苦笑。
兩個老外目光落在邵厚信身上,嘰裏咕嚕的一頓說。
陳知行從他們的表情上可以看出,這兩貨絕對沒說啥好話。
“他們說啥?”
邵厚信問向胡曉東。
“弗雷先生問,找到他們的相機沒有,如果沒有找到,就趕緊去找。”
“他們的時間非常寶貴,不能浪費在沒有能力的人身上。”
“阿爾貝先生說,他們後天即將返迴祖國,如果找不到相機,他們會狠狠投訴到外事部。”
胡曉東一板一眼的翻譯。
他稍稍修改了一些措辭,比如名為弗雷的那個老外,說的是不能把時間浪費在廢物身上。
胡曉東改成了‘沒有能力的人’。
如果原意翻譯給邵厚信聽,胡曉東擔心搞出外交事故來。
“請跟他們倆說,明天下午之前,我們一定會找到他們的相機。”
“希望找到相機後,他們還有機會返迴他們的祖國。”
陳知行嘴角帶著一絲冷笑,補充道:“請原意翻譯。”
胡曉東愣了一下,看向邵厚信。
“按陳知行同誌說的來,有問題我擔著。”
邵厚信肯定道。
胡曉東用法語,翻譯給弗雷以及阿爾貝聽。
砰!
卷毛弗雷猛地一拍桌子,怒氣騰騰起身,伸手指著陳知行嘰裏咕嚕一頓說。
長臉阿爾貝同樣憤怒起身,對著胡曉東說個不停。
“弗雷和阿爾貝說,你的話似乎在威脅他們,他們無法容忍。”
“這是對他們人權的踐踏,他們想去哪裏就去哪裏,沒人能管得著。”
胡曉東傳遞信息。
陳知行一臉平淡,伸出手指從弗雷身前的咖啡杯裏,夾出陶瓷咖啡勺。
兩個老外一臉疑惑,不知道眼前這個年紀輕輕的華國人要幹啥。
陳知行握著咖啡勺,放在雙掌中間,發力搓揉。
陶瓷碎渣從他的掌縫間灑落。
“哇!”
“kongfu!”
兩個老外連連驚歎。
“胡曉東同誌,麻煩幫我翻譯。”
“這裏是華國領土,如果他敢繼續跟我拍桌,用手指指著我,我保證他的手指會跟這根咖啡勺一樣。”
陳知行拍了拍手掌上的碎渣,清理幹淨。
胡曉東為兩個老外翻譯信息。
兩個老外嘰裏咕嚕,對著胡曉東伸出雙手搖擺。
“弗雷和阿爾貝說,剛才他們太激動了,並非有意冒犯。”
“他們對你的功夫非常好奇,不知道有沒有機會采訪你一次?”
胡曉東笑著跟陳知行翻譯。
“沒必要。”
陳知行直接拒絕,轉頭看向邵厚信:“邵隊,我覺得和老外沒有什麽溝通的必要了,上現場吧。”
“走。”
邵厚信點頭。
兩人告別胡曉東,離開房間。
身後傳來老外的挽留聲,陳知行置若罔聞。
“這倆老外對你還挺有興趣。”
邵厚信忍不住笑道。
“記者嘛,遇到點新奇的東西就想著采訪,迴國之後添油加醋寫一份報道,為自己博取名聲。”
“我要是接受他們的采訪,誰知道他倆為了滿足本國人的獵奇心理,會怎麽編排我。”
陳知行解釋。
經曆過前世信息爆炸時代,他太知道這幫搞新聞的人,腦子裏在想什麽了。
一天天總想搞點大新聞博出位。
沒有大新聞怎麽辦。
‘做’點大新聞出來,胡編也好,亂造也罷,總之怎麽吸睛怎麽寫。
民眾對什麽新聞感興趣,新聞工作者就做什麽新聞,毫無道德底線。
陳知行可不想自己被描繪為,一個有功夫,留著八字胡,長辮子,易暴易怒的怪人。
“你倒是了解的挺通透,別說搞新聞的了,不事生產的那些人,統統沒用。”
“天天擱那研究這個研究那個,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建設國家必須得腳踏實地,造工廠,搞教育,研究科技,哪怕種地也比那些人強。”
說到這個話題,邵厚信明顯話多了很多。
陳知行順著他的話往下說。
他其實並不同意邵厚信的話。
搞文學藝術的人也有用。
但在這個時代,國力積弱,好多人吃喝都是問題。
一幫不事生產的人確實看著礙眼。
等國家經濟發展好了,養得起不事生產的人,民眾富裕了,需要更多的精神娛樂。
那些搞文學,搞藝術創作的人,身份又會慢慢水漲船高起來。
邵厚信叫了兩個公安,一行四人騎著兩輛自行車,來到恭王府邊上,昨天兩個老外被偷相機的地點。
“那倆老外當時在這裏站著,摸包兒從後麵剪短相機繩。”
邵厚信讓兩個公安扮演老外,自己扮演摸包兒。
然後伸手指著後麵的胡同:“那邊就是摸包兒逃走的羊角燈胡同。”
“去看看。”
陳知行微微頷首,在腦海中構建當時的畫麵。
邵厚信帶著他進入胡同,走過一條狹窄的巷道,右拐再走五六米,就是胡同裏的第一戶人家。
“事發當天,這一戶人家去天橋那邊看戲去了,不在家。”
“第二戶人家有個老太太在門口曬太陽,沒看著上身赤裸的人。”
“第三戶人家也跑出去玩了,第四戶人家是老頭帶孫兒,同樣沒有看到上身赤裸的人。”
邵厚信帶著陳知行在胡同裏溜達了一圈,邊走邊說自己調查的信息。
摸包兒進入胡同之後,仿佛消失了一般。
怪得很。
“往迴走,再看看。”
陳知行抿了抿嘴。
四人又往迴走。
一路上,陳知行目光四處掃視,把沿途的一切痕跡都刻在腦海中,直到走出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