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滅門案
四合院:來到1965,我要頂門 作者:崇山峻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一個二十來歲,年輕力壯。
一個四十多歲,臉色黑紅,精神頭看著還不錯。
“邵隊,他倆就是豐年屯過來報案的人。”
“這位年長的叫李軍,是豐年屯的屯書記,年輕的是他兒子李立功。”
公安簡單介紹一句,又給報案人介紹:“這位是我們公安局的大隊長,邵厚信同誌。”
“這位是保衛科組長陳知行同誌,你們倆好好配合他們的詢問。”
“領導好。”
李軍連忙起身,伸出手。
他兒子李立功有樣學樣,跟著一起站起身,有些畏畏縮縮的伸出手。
看到邵厚信和陳知行身上穿著板板正正的製服,李立功心裏既害怕又羨慕。
“李軍同誌你好,大家都坐下說話,不要太拘謹。”
邵厚信分別和李軍李立功握手,客氣說道。
公安給四人分別倒了一杯熱水後,打開門離開。
陳知行握著筆,準備記錄。
“李軍同誌,麻煩你說說報案的情況,有疑問我會插話詢問。”
邵厚信問話。
“這咋說呢,從哪裏說起?”
李軍有些不知道怎麽開口。
“你就當是跟人嘮嗑,滅門案是誰滅誰家,死了幾個,什麽原因,什麽時候發生的。”
“放輕鬆點,我們先了解一下大概的情況,具體情況得去現場再作細致的勘測。”
邵厚信笑著道。
“好,那我說一說。”
李軍舔了舔嘴皮子:“是張扣這孩子,滅了他隔壁的王家一家老小。”
“動手時間大概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吧,具體時間我沒手表,不清楚。”
“王家死了四個人,哎,老慘了,滿地都是血啊。”
“我就看了一眼,嚇的我直打哆嗦,張扣這孩子,不聲不響的,動手時真的狠。”
“他心裏一直有氣啊,十多年了,一丁點都沒有放下。”
李軍絮絮叨叨說著,邵厚信眼瞅著他越扯越遠,開口打斷:“他用的什麽兇器,王家死的人是什麽身份?”
“用的菜刀,就是咱們平時做飯的刀。”
“早些天他就在家門口磨刀了,把刀磨的又快又利,王家人都沒當迴事,誰能想到他真的會動手啊。”
“一動手就直接謀命,真狠啊。”
李軍感歎。
不知不覺間,又偏移了邵厚信想要知道的案件內容。
“李軍同誌,我問你答吧。”
“王家死的人是什麽身份?分別是誰,還有活口嗎?”
邵厚信再次開口打斷。
他也發現了,讓李軍用和人嘮嗑的方式講述案情,李軍真的嘮嗑去了。
案情的幾個重點要素,根本沒有說。
“王家死的人啊,我想想。”
李軍稍微迴憶,組織語言:“有王家的……”
陳知行記錄著。
按照李軍的描述,張扣動手的時候,王家屋裏有五口人。
分別是王大爺,王大娘,還有兩人的大兒子,兒媳婦,以及一個孫女。
張扣下午抄著菜刀進入王家,悍然動手。
直接砍死了王大爺,王大娘,以及兩人的兒子,兒媳婦。
獨留了一個十多歲的孫女活命。
“剛才聽你說,張扣放不下之前的仇恨,張家和王家有舊仇嗎?”
邵厚信繼續問話。
有了他的引導,李軍講述事情變得有條理起來。
陳知行根據聽到的內容,在記錄本上記錄。
按照李軍所說,張家確實和王家有舊怨。
兩家房子緊貼在一起,王家生了三個兒子,張家一兒一女。
王家自行加高了大門前的平地,比張家要高大概五六公分的高度。
張家媳婦非常惱火,在王家施工期間,多次阻攔。
王家不管,強行加高了自家大門前的平地。
這件事算是為兩家之後的紛爭,埋下了一顆種子。
“這事幹的不地道啊。”
邵厚信評價道。
這也是一種詢問方式,將自己帶入事件中並發表意見,提高被詢問者的積極性。
“哎,王家仨兒子,霸道一點,有什麽辦法。”
李軍歎了口氣。
“那後麵他們倆家不得天天吵啊,後麵又有啥事,你繼續說。”
邵厚信做出一副饒有興趣的模樣,催促。
“兩家因為這事,結下了梁子,後麵王家……”
張軍繼續說著。
在沒有跟張家商量的情況下,王家在自家房子上頭,又加高了一截。
加高一截並不是加高一層。
原本王家和張家的房子是平齊的狀態。
王家加高一截後,房子比王家高一截。
張家媳婦自然不服氣,再次阻攔。
這次王家依舊不搭理,強行加高了自家房子的高度。
勢要壓過張家一頭。
“村裏長輩沒人管麽?”
陳知行提問。
不論是加高自家門口平地還是加高房子,在鄉下,這類事都是非常欺負人的行為。
表明要壓過隔壁左右一頭。
隔壁左右的住戶,不可能同意。
一定會爆發爭吵。
這個時候就需要宗族長輩站出來調停。
起碼要給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停止爭端。
“我們豐年屯是雜姓,沒有特別有威望的老人,那時候王家有三個兒子,大的已經十二歲了,誰去得罪王家啊。”
李軍解釋。
陳知行嘖了一聲。
即便沒有李軍過來報案,陳知行也能判定,王家和張家肯定要爆發一場血案。
鄉下秩序比較弱,在遇到矛盾衝突的情況下,如果有宗族長輩站出來主持公道,化解矛盾,事情勉強可以解決。
在無序的情況下,又沒有人調解。
兩戶人家好勇鬥狠,引發血案是必然的事。
“最壞的事,是十多年前的一場命案。”
“夏季灌溉稻田,王家和張家的田地挨著,兩塊田都要用水。”
“張家媳婦引水灌田,結果王家人把水移去了自家田裏,兩家人又吵了起來。”
“張家媳婦拿著鋤頭要拚命,被王家大兒子搶了過去,一下子砸在張家媳婦頭上。”
“張家媳婦抽抽了幾下,人當時就沒了。”
李軍說到這裏,下意識的摸了摸兜。
“我這裏有。”
邵厚信摸出自己的大前門,遞過去一支:“鬧出了命案,這事最後咋整的?”
“謝謝領導。”
李軍接過煙,點燃深吸一口:“最後這事讓王家三兒子扛了下來,他還沒有成年,最後讓關了七年,王家賠了一筆錢給張家,這事了了。”
“沒有償命,這事沒完啊。”
邵厚信同樣點燃一根煙,吞雲吐霧。
“還是領導你看的精準。”
李軍一臉敬佩:“當時看,這事了了,現在迴頭看,這事才是真正的埋下了禍根啊。”
一個四十多歲,臉色黑紅,精神頭看著還不錯。
“邵隊,他倆就是豐年屯過來報案的人。”
“這位年長的叫李軍,是豐年屯的屯書記,年輕的是他兒子李立功。”
公安簡單介紹一句,又給報案人介紹:“這位是我們公安局的大隊長,邵厚信同誌。”
“這位是保衛科組長陳知行同誌,你們倆好好配合他們的詢問。”
“領導好。”
李軍連忙起身,伸出手。
他兒子李立功有樣學樣,跟著一起站起身,有些畏畏縮縮的伸出手。
看到邵厚信和陳知行身上穿著板板正正的製服,李立功心裏既害怕又羨慕。
“李軍同誌你好,大家都坐下說話,不要太拘謹。”
邵厚信分別和李軍李立功握手,客氣說道。
公安給四人分別倒了一杯熱水後,打開門離開。
陳知行握著筆,準備記錄。
“李軍同誌,麻煩你說說報案的情況,有疑問我會插話詢問。”
邵厚信問話。
“這咋說呢,從哪裏說起?”
李軍有些不知道怎麽開口。
“你就當是跟人嘮嗑,滅門案是誰滅誰家,死了幾個,什麽原因,什麽時候發生的。”
“放輕鬆點,我們先了解一下大概的情況,具體情況得去現場再作細致的勘測。”
邵厚信笑著道。
“好,那我說一說。”
李軍舔了舔嘴皮子:“是張扣這孩子,滅了他隔壁的王家一家老小。”
“動手時間大概是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吧,具體時間我沒手表,不清楚。”
“王家死了四個人,哎,老慘了,滿地都是血啊。”
“我就看了一眼,嚇的我直打哆嗦,張扣這孩子,不聲不響的,動手時真的狠。”
“他心裏一直有氣啊,十多年了,一丁點都沒有放下。”
李軍絮絮叨叨說著,邵厚信眼瞅著他越扯越遠,開口打斷:“他用的什麽兇器,王家死的人是什麽身份?”
“用的菜刀,就是咱們平時做飯的刀。”
“早些天他就在家門口磨刀了,把刀磨的又快又利,王家人都沒當迴事,誰能想到他真的會動手啊。”
“一動手就直接謀命,真狠啊。”
李軍感歎。
不知不覺間,又偏移了邵厚信想要知道的案件內容。
“李軍同誌,我問你答吧。”
“王家死的人是什麽身份?分別是誰,還有活口嗎?”
邵厚信再次開口打斷。
他也發現了,讓李軍用和人嘮嗑的方式講述案情,李軍真的嘮嗑去了。
案情的幾個重點要素,根本沒有說。
“王家死的人啊,我想想。”
李軍稍微迴憶,組織語言:“有王家的……”
陳知行記錄著。
按照李軍的描述,張扣動手的時候,王家屋裏有五口人。
分別是王大爺,王大娘,還有兩人的大兒子,兒媳婦,以及一個孫女。
張扣下午抄著菜刀進入王家,悍然動手。
直接砍死了王大爺,王大娘,以及兩人的兒子,兒媳婦。
獨留了一個十多歲的孫女活命。
“剛才聽你說,張扣放不下之前的仇恨,張家和王家有舊仇嗎?”
邵厚信繼續問話。
有了他的引導,李軍講述事情變得有條理起來。
陳知行根據聽到的內容,在記錄本上記錄。
按照李軍所說,張家確實和王家有舊怨。
兩家房子緊貼在一起,王家生了三個兒子,張家一兒一女。
王家自行加高了大門前的平地,比張家要高大概五六公分的高度。
張家媳婦非常惱火,在王家施工期間,多次阻攔。
王家不管,強行加高了自家大門前的平地。
這件事算是為兩家之後的紛爭,埋下了一顆種子。
“這事幹的不地道啊。”
邵厚信評價道。
這也是一種詢問方式,將自己帶入事件中並發表意見,提高被詢問者的積極性。
“哎,王家仨兒子,霸道一點,有什麽辦法。”
李軍歎了口氣。
“那後麵他們倆家不得天天吵啊,後麵又有啥事,你繼續說。”
邵厚信做出一副饒有興趣的模樣,催促。
“兩家因為這事,結下了梁子,後麵王家……”
張軍繼續說著。
在沒有跟張家商量的情況下,王家在自家房子上頭,又加高了一截。
加高一截並不是加高一層。
原本王家和張家的房子是平齊的狀態。
王家加高一截後,房子比王家高一截。
張家媳婦自然不服氣,再次阻攔。
這次王家依舊不搭理,強行加高了自家房子的高度。
勢要壓過張家一頭。
“村裏長輩沒人管麽?”
陳知行提問。
不論是加高自家門口平地還是加高房子,在鄉下,這類事都是非常欺負人的行為。
表明要壓過隔壁左右一頭。
隔壁左右的住戶,不可能同意。
一定會爆發爭吵。
這個時候就需要宗族長輩站出來調停。
起碼要給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停止爭端。
“我們豐年屯是雜姓,沒有特別有威望的老人,那時候王家有三個兒子,大的已經十二歲了,誰去得罪王家啊。”
李軍解釋。
陳知行嘖了一聲。
即便沒有李軍過來報案,陳知行也能判定,王家和張家肯定要爆發一場血案。
鄉下秩序比較弱,在遇到矛盾衝突的情況下,如果有宗族長輩站出來主持公道,化解矛盾,事情勉強可以解決。
在無序的情況下,又沒有人調解。
兩戶人家好勇鬥狠,引發血案是必然的事。
“最壞的事,是十多年前的一場命案。”
“夏季灌溉稻田,王家和張家的田地挨著,兩塊田都要用水。”
“張家媳婦引水灌田,結果王家人把水移去了自家田裏,兩家人又吵了起來。”
“張家媳婦拿著鋤頭要拚命,被王家大兒子搶了過去,一下子砸在張家媳婦頭上。”
“張家媳婦抽抽了幾下,人當時就沒了。”
李軍說到這裏,下意識的摸了摸兜。
“我這裏有。”
邵厚信摸出自己的大前門,遞過去一支:“鬧出了命案,這事最後咋整的?”
“謝謝領導。”
李軍接過煙,點燃深吸一口:“最後這事讓王家三兒子扛了下來,他還沒有成年,最後讓關了七年,王家賠了一筆錢給張家,這事了了。”
“沒有償命,這事沒完啊。”
邵厚信同樣點燃一根煙,吞雲吐霧。
“還是領導你看的精準。”
李軍一臉敬佩:“當時看,這事了了,現在迴頭看,這事才是真正的埋下了禍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