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初二迴娘家省親
四合院:來到1965,我要頂門 作者:崇山峻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牛偉確實可憐,可被他殺了的關懷誌更加可憐。
關懷誌啥都沒有做,家裏也有老婆孩子爸媽要養,卻遇到了牛偉。
抽完煙,陳知行和邵厚信擺了擺手,騎上自行車離開。
下午四點多,他迴到四合院。
“呦,知行,你迴來了。”
閻阜貴在門口驚訝喊道。
“過年好啊三大爺。”
陳知行搭話。
“知行,你媽不是說你被公安接走幫忙破案了嗎?”
閻阜貴驚訝問道:“難道半天功夫,你的活就幹完了?”
“確實幹完了。”
“這不,迴來歇一歇。”
陳知行點頭。
“行啊,你小子幹活真利索。”
閻阜貴豎起大拇指。
“嗨,勞碌命。”
陳知行隨口答道。
對於自己幹啥活,三緘其口。
他要是說出來,隻會變成大院其他人的談資,對犯罪和受害者都不尊重。
不過牛偉的案子,倒是給了陳知行更多的警醒。
財不露白,這個道理古人說得明明白白,卻總有人犯錯,栽跟鬥。
若是丟點財物買個教訓還行。
就怕像關懷誌這樣,把自己的命搭進去。
關懷誌壞事就壞在把葷腥露出來了。
正巧遇到了牛偉。
這才釀成了一起悲劇。
迴到家,陳知行把牛偉的案子,跟袁秀芬和陳寧說了一遍。
最後他慎重叮囑:“媽,小妹,咱們家日子算是過得不錯的,一定要記住財不露白的道理。”
“吃喝這兩項上,要卡住線,不能超出院裏住戶太多。”
“出門在外,不管是錢票還是物資,都得裝好,不能明晃晃露出來。”
“大兒,你說的沒毛病,咱們家日子過好了,更要謹慎些。”
袁秀芬點頭。
“哥,你說的道理我都知道,上迴我借用你的手表,讓人搶了,我心裏就記住這事了。”
“甭管啥時候,別嘚瑟,把自己的東西保護好。”
陳寧一臉認同。
“好,你們都懂我就不擔心了。”
陳知行很欣慰。
“這人呐,真是命運無常。”
“那關懷誌要是不碰上牛偉,憑他大舅哥的本事,一輩子順風順水,誰知道竟然能遇到這事。”
袁秀芬感歎。
“是啊,世事不可捉摸。”
陳知行附和。
一家人談完了事情,陳寧帶著大黑出去玩。
陳知行則是在院裏溜達。
係統獎勵青銅寶箱內的物資,直接被他收入隨身空間。
偶爾有人問起陳知行,剛才去公安局辦了啥案子,陳知行用‘保密’兩字搪塞過去,岔開話題。
轉眼便到了初二。
傻柱早早來到陳家:“知行,我來找你借自行車了。”
“柱哥,車鑰匙在這裏,你自己騎車注意防滑。”
“車摔壞了沒關係,你把嫂子照顧好就行。”
陳知行說的很敞亮。
“知行,你放心,車和你嫂子都不能摔。”
“我指定把他倆都看好。”
傻柱笑嗬嗬的接過鑰匙。
“得了,你去吧,早點去早點迴家。”
“要是天黑了,你就在馬頭莊睡一晚得了,千萬別趕夜路。”
陳知行叮囑。
畢竟馬三娘大著肚子,晚上迴來風險大。
“我都省得。”
傻柱點頭,走出陳家。
取了陳知行的自行車,傻柱一臉笑容的把自行車推到自己家門口。
馬三娘和何雨水拿著行李出來,掛在自行車二八大杠上。
這趟迴娘家,馬三娘帶了不少東西。
第一次迴娘家,必須漲漲聲勢。
讓馬頭莊的人瞧瞧,她嫁到城裏來,是享福的。
之前馬頭莊好多人暗暗嘲笑她一頓吃兩碗飯,身材壯碩,以後嫁不出去。
馬三娘那可是一邊晚上偷偷抹眼淚,一邊白天縮衣節食。
現在好了,嫁到了城裏,跟著傻柱吃香喝辣的。
這迴必須風風光光迴家,狠狠打那些人的臉。
傻柱領著馬三娘離開。
陳家隔壁的賈家也有了動靜。
“媽,路上不好走,我就不帶棒梗了。”
“我一個人迴去一趟,下午就迴來。”
秦淮茹穿著一件花棉襖,提著一個布包,站在自家門口道。
“趕緊迴來,我一個人照顧家裏三個孩子,飯都弄不到嘴裏。”
賈張氏沒好氣道。
特別看到秦淮茹穿著花花綠綠的棉襖,她心裏沒來由升騰起一股火。
萬一秦淮茹去了秦家村,和其他男人勾搭上了,她兒子在地底下都不得安寧。
“媽,你就放心吧,我會盡快趕迴來的。”
秦淮茹拎著布包離開。
閻家閻解放和於莉也拎著布袋,騎著自行車出屋。
初二是女婿女兒迴娘家省親的日子。
但凡家裏生活富裕些,都得拎著大包小包迴娘家。
一來是給自己長臉,二來也是感謝娘家的幫扶。
建國之後,第一部婚姻法取締了彩禮。
嚴禁借用婚姻的名義,索取財物,提倡男女自由戀愛,結合。
領導更是喊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勞動婦女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
所以女方迴娘家這一天,都很重視。
陳家三人都在院子裏待著。
陳知行的姥姥姥爺早幾年前就沒了,袁秀芬想要迴娘家,也沒有親戚可以走。
即便鄉下有兄弟,跟父母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父母還活著,底下的子女即便是拖家帶口,在過年期間也得迴老家一趟,和父母在一起。
哪怕隻是吃一頓飯,說幾句話也好。
父母撒手人寰,底下的子女各顧各的家庭,很難聚在一起。
秦家村。
秦淮茹轉了兩趟車,走了二裏地,終於來到秦家村門口。
穿著花棉襖的秦淮茹,立馬成為村裏人的焦點。
“淮茹迴來了啊。”
“拎著不少東西呢。”
“淮茹可是單位的正式工,一年不少掙。”
秦家村村民議論紛紛,看向秦淮茹的目光滿是羨慕。
秦淮茹則含笑和村民打招唿,手裏沉重的布包,扛在肩膀上。
出賈家的時候,賈張氏檢查了她的布包。
裏麵隻有一些瓜子花生。
就這樣,賈張氏還嘴不是嘴,鼻子不是鼻子的。
覺得秦淮茹照顧娘家。
出了四合院大門,秦淮茹把準備好的東西放入包裏。
有五花肉,臘雞,白麵,糖果,煙酒等等。
累死累活幹了一年,吃盡了苦頭,秦淮茹必須犒賞一下自己。
一切的苦難,都將在秦家村找迴麵子。
作為村裏嫁去城裏的姑娘,她必須得支棱起來。
所以每一趟大年初二迴家,秦淮茹帶的禮物都很足。
有村民把秦淮茹迴來的消息告訴秦淮茹家裏人。
秦父秦母兩人從屋裏跑出來迎接。
關懷誌啥都沒有做,家裏也有老婆孩子爸媽要養,卻遇到了牛偉。
抽完煙,陳知行和邵厚信擺了擺手,騎上自行車離開。
下午四點多,他迴到四合院。
“呦,知行,你迴來了。”
閻阜貴在門口驚訝喊道。
“過年好啊三大爺。”
陳知行搭話。
“知行,你媽不是說你被公安接走幫忙破案了嗎?”
閻阜貴驚訝問道:“難道半天功夫,你的活就幹完了?”
“確實幹完了。”
“這不,迴來歇一歇。”
陳知行點頭。
“行啊,你小子幹活真利索。”
閻阜貴豎起大拇指。
“嗨,勞碌命。”
陳知行隨口答道。
對於自己幹啥活,三緘其口。
他要是說出來,隻會變成大院其他人的談資,對犯罪和受害者都不尊重。
不過牛偉的案子,倒是給了陳知行更多的警醒。
財不露白,這個道理古人說得明明白白,卻總有人犯錯,栽跟鬥。
若是丟點財物買個教訓還行。
就怕像關懷誌這樣,把自己的命搭進去。
關懷誌壞事就壞在把葷腥露出來了。
正巧遇到了牛偉。
這才釀成了一起悲劇。
迴到家,陳知行把牛偉的案子,跟袁秀芬和陳寧說了一遍。
最後他慎重叮囑:“媽,小妹,咱們家日子算是過得不錯的,一定要記住財不露白的道理。”
“吃喝這兩項上,要卡住線,不能超出院裏住戶太多。”
“出門在外,不管是錢票還是物資,都得裝好,不能明晃晃露出來。”
“大兒,你說的沒毛病,咱們家日子過好了,更要謹慎些。”
袁秀芬點頭。
“哥,你說的道理我都知道,上迴我借用你的手表,讓人搶了,我心裏就記住這事了。”
“甭管啥時候,別嘚瑟,把自己的東西保護好。”
陳寧一臉認同。
“好,你們都懂我就不擔心了。”
陳知行很欣慰。
“這人呐,真是命運無常。”
“那關懷誌要是不碰上牛偉,憑他大舅哥的本事,一輩子順風順水,誰知道竟然能遇到這事。”
袁秀芬感歎。
“是啊,世事不可捉摸。”
陳知行附和。
一家人談完了事情,陳寧帶著大黑出去玩。
陳知行則是在院裏溜達。
係統獎勵青銅寶箱內的物資,直接被他收入隨身空間。
偶爾有人問起陳知行,剛才去公安局辦了啥案子,陳知行用‘保密’兩字搪塞過去,岔開話題。
轉眼便到了初二。
傻柱早早來到陳家:“知行,我來找你借自行車了。”
“柱哥,車鑰匙在這裏,你自己騎車注意防滑。”
“車摔壞了沒關係,你把嫂子照顧好就行。”
陳知行說的很敞亮。
“知行,你放心,車和你嫂子都不能摔。”
“我指定把他倆都看好。”
傻柱笑嗬嗬的接過鑰匙。
“得了,你去吧,早點去早點迴家。”
“要是天黑了,你就在馬頭莊睡一晚得了,千萬別趕夜路。”
陳知行叮囑。
畢竟馬三娘大著肚子,晚上迴來風險大。
“我都省得。”
傻柱點頭,走出陳家。
取了陳知行的自行車,傻柱一臉笑容的把自行車推到自己家門口。
馬三娘和何雨水拿著行李出來,掛在自行車二八大杠上。
這趟迴娘家,馬三娘帶了不少東西。
第一次迴娘家,必須漲漲聲勢。
讓馬頭莊的人瞧瞧,她嫁到城裏來,是享福的。
之前馬頭莊好多人暗暗嘲笑她一頓吃兩碗飯,身材壯碩,以後嫁不出去。
馬三娘那可是一邊晚上偷偷抹眼淚,一邊白天縮衣節食。
現在好了,嫁到了城裏,跟著傻柱吃香喝辣的。
這迴必須風風光光迴家,狠狠打那些人的臉。
傻柱領著馬三娘離開。
陳家隔壁的賈家也有了動靜。
“媽,路上不好走,我就不帶棒梗了。”
“我一個人迴去一趟,下午就迴來。”
秦淮茹穿著一件花棉襖,提著一個布包,站在自家門口道。
“趕緊迴來,我一個人照顧家裏三個孩子,飯都弄不到嘴裏。”
賈張氏沒好氣道。
特別看到秦淮茹穿著花花綠綠的棉襖,她心裏沒來由升騰起一股火。
萬一秦淮茹去了秦家村,和其他男人勾搭上了,她兒子在地底下都不得安寧。
“媽,你就放心吧,我會盡快趕迴來的。”
秦淮茹拎著布包離開。
閻家閻解放和於莉也拎著布袋,騎著自行車出屋。
初二是女婿女兒迴娘家省親的日子。
但凡家裏生活富裕些,都得拎著大包小包迴娘家。
一來是給自己長臉,二來也是感謝娘家的幫扶。
建國之後,第一部婚姻法取締了彩禮。
嚴禁借用婚姻的名義,索取財物,提倡男女自由戀愛,結合。
領導更是喊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勞動婦女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
所以女方迴娘家這一天,都很重視。
陳家三人都在院子裏待著。
陳知行的姥姥姥爺早幾年前就沒了,袁秀芬想要迴娘家,也沒有親戚可以走。
即便鄉下有兄弟,跟父母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父母還活著,底下的子女即便是拖家帶口,在過年期間也得迴老家一趟,和父母在一起。
哪怕隻是吃一頓飯,說幾句話也好。
父母撒手人寰,底下的子女各顧各的家庭,很難聚在一起。
秦家村。
秦淮茹轉了兩趟車,走了二裏地,終於來到秦家村門口。
穿著花棉襖的秦淮茹,立馬成為村裏人的焦點。
“淮茹迴來了啊。”
“拎著不少東西呢。”
“淮茹可是單位的正式工,一年不少掙。”
秦家村村民議論紛紛,看向秦淮茹的目光滿是羨慕。
秦淮茹則含笑和村民打招唿,手裏沉重的布包,扛在肩膀上。
出賈家的時候,賈張氏檢查了她的布包。
裏麵隻有一些瓜子花生。
就這樣,賈張氏還嘴不是嘴,鼻子不是鼻子的。
覺得秦淮茹照顧娘家。
出了四合院大門,秦淮茹把準備好的東西放入包裏。
有五花肉,臘雞,白麵,糖果,煙酒等等。
累死累活幹了一年,吃盡了苦頭,秦淮茹必須犒賞一下自己。
一切的苦難,都將在秦家村找迴麵子。
作為村裏嫁去城裏的姑娘,她必須得支棱起來。
所以每一趟大年初二迴家,秦淮茹帶的禮物都很足。
有村民把秦淮茹迴來的消息告訴秦淮茹家裏人。
秦父秦母兩人從屋裏跑出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