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再見袁秀芬
四合院:來到1965,我要頂門 作者:崇山峻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668章 再見袁秀芬
定下來之後,陳知行又跟九人開了很久的會。
主要是叮囑接下來的調查工作,以及眾人融入港城的注意事項。
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粵語。
港城大部分人都說粵語,其次是英語。
如果不會粵語,眾人在港城不說寸步難行,走到哪裏都不會被人接受。
排外是人群自發性的行為。
不僅是他們要學會粵語,這批跟著過來的所有人,都要學習粵語。
第二件事就是買衣服,所有人都要換衣服。
換上港城本地的服裝。
四九城的服裝穿在港城太土了,就像秦京茹當時進城一樣,一眼就知道她是鄉下來的。
有的錢省不得。
接下來兩天,陳知行一邊和葉氏天察的工作人員聯係,了解港城本地從警的途徑,一邊接收程虎等人傳來的信息。
同時他抽時間,帶著何雨水去見陳寧和袁秀芬。
陳知行並沒有跟袁秀芬說自己來了港城,而是準備給她們一個驚喜。
“都有一年多沒有見到媽和陳寧了,她連一個孫子都看不到,肯定會很失望的。”
何雨水有些無地自容。
“你肚子裏不是有一個嗎,媽知道了,肯定高興。”
陳知行笑著道。
何雨水摸著肚子,心裏稍微安心了些。
得虧肚子裏有貨,要不然她是真沒臉見婆婆。
袁秀芬和陳寧的住所,也是葉園安排的。
就在學校邊上,相隔三百多米,是一處普通的居民區。
陳知行兩人來到居民區樓下,看到幾個黃毛來到茶餐廳前,找裏麵的老板收取保護費用。
老板拿出例錢,交給黃毛青年,還給他們遞煙。
接過錢的黃毛青年點了一遍數,心滿意足的前往下一家。
“這地方怎麽這樣,還得交保護費,真是舊社會。”
何雨水很不忿。
“港城就是這樣,你看那老板都習以為常了,每個地方自有一套當地的規則。”
陳知行不以為意。
每個地方的規矩都不一樣,在什麽地方,就適應當地的規矩。
兩人在居民樓樓下的小賣店裏,買了一箱飲料,一些幹貨,來到三樓一間普通的居民房前。
咚咚。
陳知行伸手敲門。
“誰啊?”
屋裏傳來袁秀芬的聲音。
“媽,是我。”
陳知行迴應。
“啊?”
“是知行嗎?”
屋裏傳來急切的腳步聲,大門打開。
袁秀芬看到了站在門口的陳知行和何雨水。
“知行!”
她激動地抱住陳知行,忍不住盯著陳知行看,擔心是自己的幻想。
來到港城一年多時間,袁秀芬心裏一直想念自己的大兒子,還有兒媳婦。
可過年的時候,陳知行寫信不讓她們迴四九城,袁秀芬隻能在港城待著。
隻是她心裏對孩子的思念,又多了幾分。
沒想到,陳知行居然跑到港城來了。
“媽,我和雨水來看你們倆了。”
“陳寧那丫頭呢?”
陳知行笑著問道。
“那丫頭上學呢,等下午放學了才能迴來。”
“我的兒啊,你怎麽瘦了?”
袁秀芬牽著陳知行的手進屋,心疼的不得了。
“瘦了嗎?我一直是老樣子啊媽。”
“對了,跟你說個好消息,雨水有了。”
陳知行笑著道。
“啊?”
袁秀芬看向何雨水,臉上露出濃濃的喜色:“幾個月了啊雨水?”
“媽,才兩月呢。”
何雨水有些不好意思道。
“才兩月,應該在四九城待著啊。”
袁秀芬看向陳知行,批評:“你說你,自己來不就得了,還把雨水拖過來。”
“媽,這次我們來了很多人,來了之後就不迴去了。”
陳知行笑著道。
“怎麽不迴去了呢?”
“那怎麽行。”
袁秀芬一聽就急了。
“知行帶著一批兄弟還有他們的家人過來港城,想要找港城長期發展。”
“這邊生活條件更好,四九城現在亂的很,軋鋼廠都快停工了。”
何雨水說道。
“我在這邊也聽說了,說四九城那邊亂了起來,還以為是謠傳。”
“哎。”
袁秀芬歎了口氣。
她還想著等陳寧讀完書,早點迴去四九城來著。
四九城才是她的根,等她死了,要和陳甲田埋在一起。
“媽,過來港城發展我考慮很長時間了,當時把你和陳寧送過來的時候,就想好了。”
“我在這邊做生意,等四九城那邊平靜了,再迴去投資開廠,這樣對國家的貢獻更大。”
“留在四九城,白白浪費時間,沒有什麽價值。”
陳知行解釋。
“哎,我不懂你說的話,反正我要是快死了,肯定要迴四九城。”
袁秀芬岔開這個話題,拉著何雨水的手:“都懷上了,身體還是這麽瘦,肯定不行。”
“港城這邊什麽肉都有,你在這裏待著,我給你倆買點肉迴來,中午吃頓好的。”
“媽,我跟你一塊去吧,正好說說話。”
何雨水說道。
“行,你跟我一起。”
袁秀芬拿了布包,和何雨水牽著手離開。
婆媳兩人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過了十多分鍾,兩人帶了半隻雞,一隻豬蹄,還有一條魚迴來,在灶台前忙活。
很快,屋裏傳來濃鬱的菜香味。
三人坐在餐桌上。
“來嚐嚐媽的手藝,好久沒嚐到了,不知道你們還吃不吃得慣。”
袁秀芬給陳知行和何雨水夾菜。
吃著飯,陳知行詢問袁秀芬,這段時間的生活情況。
寫信終究不如直接麵對麵說話方便。
“多虧葉園小姐照顧,我就沒為生活發愁過。”
“她給我們安排了住宿,有什麽生活上的難題,直接找她安排的人,每個月還給我三百塊錢。”
“我哪裏花得了那麽多,她安排人月月都給,我全存了起來。”
“我在樓下接了個散活幹,給她們挑揀貨物,或者搬點東西,也能掙錢。”
“陳寧學習成績挺好的,之前還有同學欺負她,我們找了一次葉園小姐,她找老師幫陳寧解決了困難。”
“周邊鄰居對我們客客氣氣,都是托葉園小姐的福。”
袁秀芬不住的說著。
三句話裏得有兩句話帶上葉園。
如果不是有人撐腰,袁秀芬一個普通婦女,帶陳寧一個小丫頭,在港城肯定會被人欺負死。
“我們從羊城梅縣來到港城,也是葉園小姐親自安排船隻,把我們接過來的。”
“她還幫我們這些人辦理了合法身份,提供住宿,還給了知行十萬塊錢的安家費。”
何雨水跟著說道。
她也覺得葉園確實好,不是鐵打的關係,誰能這麽真心實意的給他們幫助啊。
定下來之後,陳知行又跟九人開了很久的會。
主要是叮囑接下來的調查工作,以及眾人融入港城的注意事項。
第一件事就是學習粵語。
港城大部分人都說粵語,其次是英語。
如果不會粵語,眾人在港城不說寸步難行,走到哪裏都不會被人接受。
排外是人群自發性的行為。
不僅是他們要學會粵語,這批跟著過來的所有人,都要學習粵語。
第二件事就是買衣服,所有人都要換衣服。
換上港城本地的服裝。
四九城的服裝穿在港城太土了,就像秦京茹當時進城一樣,一眼就知道她是鄉下來的。
有的錢省不得。
接下來兩天,陳知行一邊和葉氏天察的工作人員聯係,了解港城本地從警的途徑,一邊接收程虎等人傳來的信息。
同時他抽時間,帶著何雨水去見陳寧和袁秀芬。
陳知行並沒有跟袁秀芬說自己來了港城,而是準備給她們一個驚喜。
“都有一年多沒有見到媽和陳寧了,她連一個孫子都看不到,肯定會很失望的。”
何雨水有些無地自容。
“你肚子裏不是有一個嗎,媽知道了,肯定高興。”
陳知行笑著道。
何雨水摸著肚子,心裏稍微安心了些。
得虧肚子裏有貨,要不然她是真沒臉見婆婆。
袁秀芬和陳寧的住所,也是葉園安排的。
就在學校邊上,相隔三百多米,是一處普通的居民區。
陳知行兩人來到居民區樓下,看到幾個黃毛來到茶餐廳前,找裏麵的老板收取保護費用。
老板拿出例錢,交給黃毛青年,還給他們遞煙。
接過錢的黃毛青年點了一遍數,心滿意足的前往下一家。
“這地方怎麽這樣,還得交保護費,真是舊社會。”
何雨水很不忿。
“港城就是這樣,你看那老板都習以為常了,每個地方自有一套當地的規則。”
陳知行不以為意。
每個地方的規矩都不一樣,在什麽地方,就適應當地的規矩。
兩人在居民樓樓下的小賣店裏,買了一箱飲料,一些幹貨,來到三樓一間普通的居民房前。
咚咚。
陳知行伸手敲門。
“誰啊?”
屋裏傳來袁秀芬的聲音。
“媽,是我。”
陳知行迴應。
“啊?”
“是知行嗎?”
屋裏傳來急切的腳步聲,大門打開。
袁秀芬看到了站在門口的陳知行和何雨水。
“知行!”
她激動地抱住陳知行,忍不住盯著陳知行看,擔心是自己的幻想。
來到港城一年多時間,袁秀芬心裏一直想念自己的大兒子,還有兒媳婦。
可過年的時候,陳知行寫信不讓她們迴四九城,袁秀芬隻能在港城待著。
隻是她心裏對孩子的思念,又多了幾分。
沒想到,陳知行居然跑到港城來了。
“媽,我和雨水來看你們倆了。”
“陳寧那丫頭呢?”
陳知行笑著問道。
“那丫頭上學呢,等下午放學了才能迴來。”
“我的兒啊,你怎麽瘦了?”
袁秀芬牽著陳知行的手進屋,心疼的不得了。
“瘦了嗎?我一直是老樣子啊媽。”
“對了,跟你說個好消息,雨水有了。”
陳知行笑著道。
“啊?”
袁秀芬看向何雨水,臉上露出濃濃的喜色:“幾個月了啊雨水?”
“媽,才兩月呢。”
何雨水有些不好意思道。
“才兩月,應該在四九城待著啊。”
袁秀芬看向陳知行,批評:“你說你,自己來不就得了,還把雨水拖過來。”
“媽,這次我們來了很多人,來了之後就不迴去了。”
陳知行笑著道。
“怎麽不迴去了呢?”
“那怎麽行。”
袁秀芬一聽就急了。
“知行帶著一批兄弟還有他們的家人過來港城,想要找港城長期發展。”
“這邊生活條件更好,四九城現在亂的很,軋鋼廠都快停工了。”
何雨水說道。
“我在這邊也聽說了,說四九城那邊亂了起來,還以為是謠傳。”
“哎。”
袁秀芬歎了口氣。
她還想著等陳寧讀完書,早點迴去四九城來著。
四九城才是她的根,等她死了,要和陳甲田埋在一起。
“媽,過來港城發展我考慮很長時間了,當時把你和陳寧送過來的時候,就想好了。”
“我在這邊做生意,等四九城那邊平靜了,再迴去投資開廠,這樣對國家的貢獻更大。”
“留在四九城,白白浪費時間,沒有什麽價值。”
陳知行解釋。
“哎,我不懂你說的話,反正我要是快死了,肯定要迴四九城。”
袁秀芬岔開這個話題,拉著何雨水的手:“都懷上了,身體還是這麽瘦,肯定不行。”
“港城這邊什麽肉都有,你在這裏待著,我給你倆買點肉迴來,中午吃頓好的。”
“媽,我跟你一塊去吧,正好說說話。”
何雨水說道。
“行,你跟我一起。”
袁秀芬拿了布包,和何雨水牽著手離開。
婆媳兩人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
過了十多分鍾,兩人帶了半隻雞,一隻豬蹄,還有一條魚迴來,在灶台前忙活。
很快,屋裏傳來濃鬱的菜香味。
三人坐在餐桌上。
“來嚐嚐媽的手藝,好久沒嚐到了,不知道你們還吃不吃得慣。”
袁秀芬給陳知行和何雨水夾菜。
吃著飯,陳知行詢問袁秀芬,這段時間的生活情況。
寫信終究不如直接麵對麵說話方便。
“多虧葉園小姐照顧,我就沒為生活發愁過。”
“她給我們安排了住宿,有什麽生活上的難題,直接找她安排的人,每個月還給我三百塊錢。”
“我哪裏花得了那麽多,她安排人月月都給,我全存了起來。”
“我在樓下接了個散活幹,給她們挑揀貨物,或者搬點東西,也能掙錢。”
“陳寧學習成績挺好的,之前還有同學欺負她,我們找了一次葉園小姐,她找老師幫陳寧解決了困難。”
“周邊鄰居對我們客客氣氣,都是托葉園小姐的福。”
袁秀芬不住的說著。
三句話裏得有兩句話帶上葉園。
如果不是有人撐腰,袁秀芬一個普通婦女,帶陳寧一個小丫頭,在港城肯定會被人欺負死。
“我們從羊城梅縣來到港城,也是葉園小姐親自安排船隻,把我們接過來的。”
“她還幫我們這些人辦理了合法身份,提供住宿,還給了知行十萬塊錢的安家費。”
何雨水跟著說道。
她也覺得葉園確實好,不是鐵打的關係,誰能這麽真心實意的給他們幫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