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請陛下處死群臣!
大秦:先生別擔心,朕不是皇帝! 作者:毛神大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實際的曆史情況也是這樣,所謂的儒道治國,就是通過所謂的仁義仁政來滿足底層士族的利益,以獲得他們的支持。
結果就是,底層的百姓,原本要麽隻服從於底層的士族,要麽隻服從於朝廷,份子錢交一份就差不多了。
當然這一份可大可小,有時候很多,有時候很少,這不確定。
但是自從新的儒道從漢武帝之後被確立了,那麽百姓從此就麵臨兩個主人了。
一個是共同的主人,那就是中央朝廷。
另外一個是自己的主人,也是地方的貴族。
這兩個都要伺候,都要交份子錢,而百姓的生計,收到,更進一步的壓榨也是必然的。
當然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好事,從那以後中央集權被真真正正的確立和穩固了下來,因為地方真的有人幫助朝廷治理和控製了,大家有共同的利益了,相互的關係也更加穩固了。
自然,中央不必再過於考慮地方問題了,而中央集權自己的問題,自然也被放大了。
比如,皇權和相權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相互撕逼了,以及圍繞皇權和相權,所產生的一係列的鬥爭和新的團體,紛紛粉墨登場。
比如外戚,就是皇權為了限製相權,而一手生成的政治勢力,而隨著外戚這一股政治勢力,變得強大了,變得複雜了,甚至變得在皇權和相權之間來迴遊動了,甚至能夠把兩個政治鬥爭的利益都收入自己的囊中之後,比如外戚成了丞相,皇權又馬上養成了新的宦官勢力,來對抗外戚。
所以為什麽漢武帝之後漢朝會發生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權,其實都是這麽來的。
人和人是不可能不鬥爭的,鬥爭從未停止,隻不過從一部分人轉移到另外一部分人身上而已。
“不過……”
就在這幫老秦權貴思索該如何反駁和否定叔孫通這一套新的儒道的時候,嬴政卻是主動開口了,“雖然新的儒道對大秦來說很可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朕心裏仍有些擔憂,故而,麵對新的儒道,還需小心謹慎。”
“陛下聖明啊!”
聽到嬴政的話之後,百官一陣狂喜。
“陛下!”
而眾人話音剛落,李斯卻又馬上上前,“微臣竊以為,這新的儒道,很是適合大秦,陛下也不必過於擔憂!不如,就先在朝廷上下,試著實行個幾年,觀其效果,豈不很好?”
嗯……嗯?
我特麽?
什麽呀?你就敢這樣實行?
你以為這是鬧著玩過家家嗎?
“陛下!不可!”
“陛下,李相之言,實在是荒謬,真可,隻聽到這叔孫通說了一番,就認為其一定是對的呢?”
“是啊,朝廷的大事,豈能用試一試來說?”
“沒錯!至少現在,以法家治國,國家一片祥和安定,並沒有出現什麽大的問題,既然這樣又幹嘛要冒險實行新法呢?”
“一國之重,重在安穩,變法那是太危險的事情,萬一不成,禍害過甚,不可施行也!”
老秦權貴們聽了之後,紛紛一陣反對。
當然他們本來就想要反對,不管你說的有多麽的合理,他們都想反對。
因為比起你說的那個,她們鞏固眼下的利益,豈不是最為安穩的事情?
就算你說的這個事情對他們有好處,他們又怎麽會放著安逸的利益不用,而輕易冒險呢?
更何況嬴政剛才也沒同意……
“哎,諸位大臣,這樣的話就不對了。”
李斯聽了馬上反駁說道,“昔日商鞅,曾經說過,治世不一道,變國不法古,因此才能成就商君變法,成就大秦!”
“哼,是又怎麽樣?”
一個大臣聽了一臉不屑,“你們也配和商君相比?”
沒錯,你別拿商鞅變法來跟我們講道理,你是什麽東西?人家是什麽人,你憑什麽跟人家相比呀?
“那除了商鞅,就不能有別人,做出前人未做過的事情了?”
李斯聽了,質問道。
“這什麽人也配和商鞅相比?”
眾人聽了,又是一陣戲謔。
“哦?”
李斯聽了,冷冷一笑,“那陛下一統六國而自稱皇帝,也是做了商鞅之前任何人未做過的事,你們又如何評說?”
什麽?
聽到李斯的話之後,眾人全都臉色一變。
“李相,你這話什麽意思?”
“陛下是陛下,商鞅是商鞅,別人是別人,這豈能相同而論?”
“是啊,陛下是陛下,千古難尋,陛下做什麽,那都是應當的!”
“沒錯!陛下是千古的帝君,你竟然敢質疑?”
眾人聽了紛紛一陣聲討。
“陛下,我看李相如此說話,他分明是不把陛下放在眼裏!”
一個權貴叫道,“請陛下治他的罪過!”
“陛下!”
李斯聽了也絲毫不慌,一臉鄭重的說道,“微臣請陛下治這些官員的死罪!”
臥槽?
聽到李斯的話,眾人又是一陣大為驚駭。
你狗日的你,竟然要陛下治我們的死罪?
你怕是昏了頭了吧?
我們有什麽罪過?
竟然要讓我們死?
“李相!我們有什麽罪過?”
眾人聽了,紛紛怒聲問道。
“李斯,你這是何意?”
嬴政也看向李斯,麵色十分的凝重。
而一旁,剛剛還趾高氣昂,滔滔不絕的老師,此時已經被完全的嚇呆了。
他一臉的煞白,心裏萬分惶恐,心說這事情怎麽鬧到這樣的地步了?
這可千萬不要把我給牽連進去啊,我是來演戲的,你可不能讓我把性命給搭上了!
“陛下!”
李斯不慌不慢,一臉鄭重的說道,“因為陛下麵前的這幫大臣全都是一幫巧言令色,不尊陛下的奸臣賊子!”
“哦?何以如此說來?”
嬴政聽了又問道。
“剛才微臣說,治世不一道,變國不法古,商君都可以變法,那別人為什麽不能?他們說別人豈能和商君相比?”
李斯說道,“他們說別人不能比得上商君,而微臣又說,陛下做了前無古人的事,他們又說陛下是千古的帝君,做什麽不可以?”
嗯?
聽到李斯的話,一個權貴忍不住喝道,“這話有什麽問題嗎?”
你怕是腦子昏了頭了吧?
我們說的這話有什麽問題嗎?
結果就是,底層的百姓,原本要麽隻服從於底層的士族,要麽隻服從於朝廷,份子錢交一份就差不多了。
當然這一份可大可小,有時候很多,有時候很少,這不確定。
但是自從新的儒道從漢武帝之後被確立了,那麽百姓從此就麵臨兩個主人了。
一個是共同的主人,那就是中央朝廷。
另外一個是自己的主人,也是地方的貴族。
這兩個都要伺候,都要交份子錢,而百姓的生計,收到,更進一步的壓榨也是必然的。
當然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好事,從那以後中央集權被真真正正的確立和穩固了下來,因為地方真的有人幫助朝廷治理和控製了,大家有共同的利益了,相互的關係也更加穩固了。
自然,中央不必再過於考慮地方問題了,而中央集權自己的問題,自然也被放大了。
比如,皇權和相權終於可以安下心來相互撕逼了,以及圍繞皇權和相權,所產生的一係列的鬥爭和新的團體,紛紛粉墨登場。
比如外戚,就是皇權為了限製相權,而一手生成的政治勢力,而隨著外戚這一股政治勢力,變得強大了,變得複雜了,甚至變得在皇權和相權之間來迴遊動了,甚至能夠把兩個政治鬥爭的利益都收入自己的囊中之後,比如外戚成了丞相,皇權又馬上養成了新的宦官勢力,來對抗外戚。
所以為什麽漢武帝之後漢朝會發生外戚專權和宦官專權,其實都是這麽來的。
人和人是不可能不鬥爭的,鬥爭從未停止,隻不過從一部分人轉移到另外一部分人身上而已。
“不過……”
就在這幫老秦權貴思索該如何反駁和否定叔孫通這一套新的儒道的時候,嬴政卻是主動開口了,“雖然新的儒道對大秦來說很可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朕心裏仍有些擔憂,故而,麵對新的儒道,還需小心謹慎。”
“陛下聖明啊!”
聽到嬴政的話之後,百官一陣狂喜。
“陛下!”
而眾人話音剛落,李斯卻又馬上上前,“微臣竊以為,這新的儒道,很是適合大秦,陛下也不必過於擔憂!不如,就先在朝廷上下,試著實行個幾年,觀其效果,豈不很好?”
嗯……嗯?
我特麽?
什麽呀?你就敢這樣實行?
你以為這是鬧著玩過家家嗎?
“陛下!不可!”
“陛下,李相之言,實在是荒謬,真可,隻聽到這叔孫通說了一番,就認為其一定是對的呢?”
“是啊,朝廷的大事,豈能用試一試來說?”
“沒錯!至少現在,以法家治國,國家一片祥和安定,並沒有出現什麽大的問題,既然這樣又幹嘛要冒險實行新法呢?”
“一國之重,重在安穩,變法那是太危險的事情,萬一不成,禍害過甚,不可施行也!”
老秦權貴們聽了之後,紛紛一陣反對。
當然他們本來就想要反對,不管你說的有多麽的合理,他們都想反對。
因為比起你說的那個,她們鞏固眼下的利益,豈不是最為安穩的事情?
就算你說的這個事情對他們有好處,他們又怎麽會放著安逸的利益不用,而輕易冒險呢?
更何況嬴政剛才也沒同意……
“哎,諸位大臣,這樣的話就不對了。”
李斯聽了馬上反駁說道,“昔日商鞅,曾經說過,治世不一道,變國不法古,因此才能成就商君變法,成就大秦!”
“哼,是又怎麽樣?”
一個大臣聽了一臉不屑,“你們也配和商君相比?”
沒錯,你別拿商鞅變法來跟我們講道理,你是什麽東西?人家是什麽人,你憑什麽跟人家相比呀?
“那除了商鞅,就不能有別人,做出前人未做過的事情了?”
李斯聽了,質問道。
“這什麽人也配和商鞅相比?”
眾人聽了,又是一陣戲謔。
“哦?”
李斯聽了,冷冷一笑,“那陛下一統六國而自稱皇帝,也是做了商鞅之前任何人未做過的事,你們又如何評說?”
什麽?
聽到李斯的話之後,眾人全都臉色一變。
“李相,你這話什麽意思?”
“陛下是陛下,商鞅是商鞅,別人是別人,這豈能相同而論?”
“是啊,陛下是陛下,千古難尋,陛下做什麽,那都是應當的!”
“沒錯!陛下是千古的帝君,你竟然敢質疑?”
眾人聽了紛紛一陣聲討。
“陛下,我看李相如此說話,他分明是不把陛下放在眼裏!”
一個權貴叫道,“請陛下治他的罪過!”
“陛下!”
李斯聽了也絲毫不慌,一臉鄭重的說道,“微臣請陛下治這些官員的死罪!”
臥槽?
聽到李斯的話,眾人又是一陣大為驚駭。
你狗日的你,竟然要陛下治我們的死罪?
你怕是昏了頭了吧?
我們有什麽罪過?
竟然要讓我們死?
“李相!我們有什麽罪過?”
眾人聽了,紛紛怒聲問道。
“李斯,你這是何意?”
嬴政也看向李斯,麵色十分的凝重。
而一旁,剛剛還趾高氣昂,滔滔不絕的老師,此時已經被完全的嚇呆了。
他一臉的煞白,心裏萬分惶恐,心說這事情怎麽鬧到這樣的地步了?
這可千萬不要把我給牽連進去啊,我是來演戲的,你可不能讓我把性命給搭上了!
“陛下!”
李斯不慌不慢,一臉鄭重的說道,“因為陛下麵前的這幫大臣全都是一幫巧言令色,不尊陛下的奸臣賊子!”
“哦?何以如此說來?”
嬴政聽了又問道。
“剛才微臣說,治世不一道,變國不法古,商君都可以變法,那別人為什麽不能?他們說別人豈能和商君相比?”
李斯說道,“他們說別人不能比得上商君,而微臣又說,陛下做了前無古人的事,他們又說陛下是千古的帝君,做什麽不可以?”
嗯?
聽到李斯的話,一個權貴忍不住喝道,“這話有什麽問題嗎?”
你怕是腦子昏了頭了吧?
我們說的這話有什麽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