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什麽需要幫助的?看看肖衛國身上跟李衛軍同款卻洗的有點發白的衣服,衣袖和褲子上還有撕破後又縫好的痕跡,這些領導心中都有些不是滋味。
有些人明明你已經把該給的都給了他們還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他們依舊還想再多拿多占,而有些人明明什麽都沒得到,他卻已經覺得自己就能把自己照顧的很好,不需要再去麻煩別人。
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想要的別人就越不想給,而越不想要的,別人卻想給他更多,肖衛國和李永紅此刻就是這樣。
楊書記溫和的笑道:“衛國,你和永紅別緊張,仔細想想自己家裏平時有什麽缺的沒有,趁著廠領導能給你解決,你今天一起提出來,我們給你想辦法。”
要不給我一萬塊錢?肖衛國心中隻是開玩笑似的想想,他可不會這麽不理智,仔細想想自己家裏缺什麽呢?好像什麽都不缺啊。
於是肖衛國依舊搖頭道:“我們什麽都不缺。”
眾人頓時默然,剛才說話的中年女領導坐到身材瘦怯生生頭都沒敢抬起來的李永紅身邊,伸手摟著她的肩膀輕聲問道:
“永紅,你上學了沒啊?”
李永紅害羞的不得了,整個臉已經一片通紅,她依舊不敢抬頭看人,隻是低聲答道:“上學了。”
李永紅還在上學?這點出乎了在場所有人的意料。
“在哪個學校上學,今年幾年級呀?”
“在二十二中,今年念初一。”
“你已經上初中了?”
李永紅長期以來營養不足,導致她的身體比同齡人瘦小的多,導致在場的廠領導還以為她是個七八歲的小姑娘。
肖衛國開口說道:“永紅是今年才去的。”
女領導沒有抬頭看說話的肖衛國,隻是又問李永紅道:
“你怎麽今年才去上學呀,這都下半個學期了,你去年怎麽不去?”
“我們要賺錢呀。”
李永紅的話又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隨即他們又覺得理所當然,孩子們總得生活,在城裏生活沒有錢可不行,女領導好奇問道:
“你是怎麽賺錢的?”
“糊火柴盒。”
好像空間都停滯了一下,糊火柴盒?這個年代的城裏人對這個賺錢方法並不陌生,就是因為太熟悉了,所以他們也知道這種工作絕對賺不到太多錢,一般隻有家裏婦女兒童比較多的家庭,才能把這個工作當做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三個孩子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五塊?還是十塊?即使他們能賺到二十塊又怎樣?當其他孩子在父母懷中傾訴衷腸,在學校裏追逐打鬧的年紀裏,他們隻能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小的房子裏為生存而掙紮。
這就能理解為什麽李永紅今年才去上學了,她以前為了生存根本沒有去上學的條件,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交不起那隻有幾塊錢的學費。
如果三人都不去上學,他們三個人就能勉強掙夠自己的花銷和口糧,假如有一個人去上學,少了三分之一的收入和勞力,他們三個人就可能都會被慢慢拖垮。
女領導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麽淒慘的故事了,雖然故事內容多數是她的聯想,真實的內容也隻有兩年多,而且裏麵多數時候並沒有肖衛國的身影,可她的想象多數時候確實很貼近事實的真相。
李永紅被摟的更緊了。
“學費交了嗎,林阿姨以後供你讀書好不好啊?”
“不用您給我錢,我的學費已經交了,我們現在已經有錢了。”
楊書記這時也溫和的出聲問道:“奧?你們有錢了啊?跟伯伯說,你們現在有多少錢?”
“我和哥哥還有兩百多。”
“糊火柴盒這麽賺錢嗎?難道這些錢是你們靠撿廢品賺的嗎?”
“不是,是衛國哥的朋友給我的,那個人是個飛行員,他還給我我們好多衣服。”
女領導鬆了口氣,她生怕李永紅口中的錢的來路有問題,如果是解放軍同誌給的那就沒問題了,解放軍永遠是人民可以依靠的對象。
楊書記和在場的廠領導都鬆了一口氣,李永紅他們手裏有錢了,肖衛國可以撿廢品賺錢,李永軍也可以來廠裏上班拿工資,而且他們有錢的第一件事就是送李永紅迴學校上學,可見目光長遠,本性純良,現在好了,以後三個小年輕的小日子隻會越過越好。
楊書記越看麵前的三個孩子就越滿意,再次笑著開口道:
“衛國,收廢品賺的錢不多吧,在生產工具和生活上有問題可以盡管說出來,咱們廠裏別的可能不會,就是在生產設備這方麵屬實很有幾分辦法,你缺不缺一個運貨的三輪車?我們讓廠裏的大師傅給你做一個出來?”
“不用了楊書記,三輪車我已經有了。”
“三輪車你都有?買的嗎?市麵上的三輪車可不便宜吧?”
“我自己做的。”
廠領導們又驚訝了,這玩意是一個小孩可以做出來的?
“自己做的?衛國,你可不能騙我啊。”
李永軍這時出聲為肖衛國證明道:“楊書記,各位領導,衛國說的是真的,他對製造這塊特別精通,他還給我們每人都做了一輛自行車,我們今天就是騎著他造的自行車來的廠裏,他造的那車可漂亮了,騎著也特別舒服。”
“奧?那我可有點好奇了,大家一起走,咱們也看看咱們廠子弟自己造的自行車是個什麽樣子。”
一行人在肖衛國和李永軍的帶領下走到了辦公樓側邊的車棚,而此時車棚外麵也有幾個人在對著三輛白色的自行車指指點點。
自行車上了鎖,而且是一個古代銅鎖樣式的鎖,這種鎖的結構很簡單,但安全性卻很好,這是肖衛國借助空間的能力試著製作出來的。
李永軍拿出自己的鑰匙打開車鎖把屬於自己的那輛車推了出來,李永紅也把自己的車推出來給那個女領導看。
這種自行車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造型,車把是直的,車身比平常的女士自行車看著還要小點。
車身下方的主要支撐梁是跟市麵上自行車完全不同的方形管,座椅到車把同樣有梁相連,卻不是像二八那樣可以一梁多用的大橫梁,這個車的橫梁有斜度,看來除了受力,並不可以像二八大梁那樣可以帶人。
這車感覺奇奇怪怪的,可確實又挺好看,肖衛國的車也推了出來,楊書記上去騎了一圈感覺確實挺舒服,不比商場供銷社裏的二八和二六差。
停下車楊書記問肖衛國道:“這車是你自己發明的?”
“不是,這種車叫山地車,是外國人發明的,我看著好看就自己做了幾輛,這車其實跟外國的還不是完全一樣。
人家那個有變速裝置,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形調節自己想要的速度。
輪胎也不一樣,他們用的是專用的車輪和山地胎,咱們國內還沒有,我就用了二八的輪胎。”
“你怎麽知道外國自行車的樣子。”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
“從書上看到你就能做出來?”
“嗯,這個其實很簡單,隻要把圖紙畫出來,再選定了材料,固定了尺寸,其他就很簡單了。”
楊書記微笑著問其他領導:“你們覺得這車怎麽樣?”
作為國內製造大廠之一,最不缺少的就是懂技術的人,其中一個領導驚歎道:
“書記,這位小同誌了不起啊,這輛車的結構非常合理,整體受力很均勻,在簡單的機械設計方麵他已經完全能獨當一麵。
而且,他在製造方麵也很厲害,您看到這根方形管了沒?您看這接口的焊縫像不像兩排魚鱗?整體完成度極好。
咬邊接頭天衣無縫,焊縫非常滿,沒有破漏,沒有損傷,沒有多餘,他這焊接技術在咱們廠內玩的轉的也不多。
而且您看他前後這兩片車瓦,這是鋁合金管切下來的,造型流暢完美,關鍵是裏麵有兩處焊接的地方,焊接的非常好,其他的不敢說,小同誌要是在咱們廠裏上班,至少也能做個六級焊工的大師傅。”
其他人雖然也懂製造,但術業有專攻,要在短短時間內看出這麽多技術方麵的東西也就隻有說話的那位老者有這個實力。
幾位領導又是驚歎又是惋惜,楊書記也一樣,隻見他滿臉心痛的問肖衛國道:
“這些技術你都是在哪學的?”
肖衛國總不能說是上輩子學的技術這輩子精進了吧,隻能編瞎話道:“下鄉的時候在部隊看人家修理自己慢慢琢磨的。”
眾人又是一驚,看別人修理都能學會技術,這不明擺著就是個天才嗎。
楊書記咬牙又問:“衛國,你想不想迴廠裏上班,工作和職稱的事我去部裏給你想辦法。”
肖衛國可不想到廠裏上班,隻能婉拒道:“我那邊已經安頓好了,而且離家近可以照顧永紅,還有跟我一起幹活的哥們,我放不下那邊。”
剛才檢查自行車的老者出聲勸道:“衛國,你再想想,你的技術和才華隻有軋鋼廠這種大廠才能有地方施展,在廠裏可是為國家做貢獻。”
“領導,您不用勸了,軋鋼廠這種大廠不會缺一個六級工,也不缺一個肖衛國,革命分工不同,我在哪都一樣會給國家做貢獻。”
老者聞言深深歎息,他是真的覺得該讓肖衛國到軋鋼廠上班,畢竟肖衛國還這麽年輕就有了這麽高深的技術,他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肖衛國雖然是自學成才,但他懂得全麵,而且技術功底深厚,關鍵是他還會畫圖懂設計,加以培養,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機械工程師。
楊書記也歎氣,他對自己沒有早發現肖衛國這樣的人才而自責,他的麵前已經有了一個肖衛國,在幾萬名工人的軋鋼廠裏會不會有更多被掩埋起來的肖衛國?
楊書記準備在廠裏多搞幾次生產技術大比武,他要盡可能的把掩蓋在日常工作中的各路技術人才都盡量挖掘出來,他的心裏有一種急迫感需要盡快釋放出來。
那位老者還不死心,還想再勸一下肖衛國道:
“衛國,書記的承諾永遠有效,你迴去再仔細想想,而且你在外麵收廢品又累又髒還賺不到多少錢,可能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咱們廠裏多好啊,你來了以後衣食住行都有廠裏給你解決,咱們廠裏現在還在蓋家屬樓,等你要結婚了,還可以申請一套房子做婚房,你現在還小,可能想不到那麽遠,等你在大點就知道在軋鋼廠上班該有多幸福了。”
女領導這時也為老者打掩護,隻是她不正麵跟肖衛國說,而是打算側麵打擊,隻見她問李永紅道:
“永紅,你們一起撿廢品很辛苦吧?”
李永紅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實迴答道:“不辛苦啊,我們都挺輕鬆的。”
女領導語塞,她以為李永紅隻是太小還不懂什麽叫辛苦,所以就又問道:
“你告訴阿姨,你衛國哥現在撿廢品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李永紅可知道肖衛國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可她知道這種事不能亂說,所以隻是微微抬頭看了一下肖衛國的方向,才低聲說道:
“衛國哥可聰明了,他賺的錢挺多的。”
女領導哭笑不得的對其他人說道:“這小丫頭片子心眼挺多的,還跟咱們賣關子。”
其他人都笑,楊書記笑著問肖衛國道:
“這個就不需要對我們保密了吧?”
這時候的工資都是公開的,大多數人都隻能拿到對應職級的工資,而少部分有特殊貢獻的,也會拿到對應的獎金,絕對的公平公正,誰也瞞不了誰。
肖衛國知道自己的收入在有心人眼裏其實不是秘密,而且現在他迴收站的收入隻是小頭,以後有別的機會才是賺大錢的時候,今天是跟楊書記他們結交的絕好機會,以這些工廠領導的級別,今天留個好印象以後說不得能幫上自己大忙。
肖衛國笑著對楊書記迴答道:“我們每個月不等,最少的一個月隻有六十多塊,上個月最多,有二百多塊。”
“謔,這麽算的話你這平均一個月至少不得賺個七八十塊?不比在廠裏當六七級工賺的少啊?”
“撿廢品是個勤快行當,也會考驗一個人的學識和運氣,收入不夠穩定,但養家糊口沒問題。”
“你這豈止是養家糊口啊,放眼全國,你這收入也是頂尖的水平。”
“楊書記,話可不能這麽說,我這錢是需要供我們四個人生活用的,平均下來真沒那麽高。
而且我聽說現在已經有人花了一百多萬買進口轎車,以後這種人隻會越來越多,我可不敢和他們比。”
幾位領導麵麵相覷,互相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這事,他們不是沒見過大錢的人,軋鋼廠每月光給工人發工資都是大幾百萬,可那些錢是工廠的是國家的,國內還有這麽有錢的人?花一百多萬買輛車?那不是瘋了嗎?
知道肖衛國現在確實無心來廠裏上班,楊書記也不再多勸。
李永軍被人帶著去辦手續,肖衛國和李永紅又被帶迴了楊書記的辦公室,楊書記笑著對那個女領導道:
“讓你們白跑一趟,這幾個孩子骨頭太硬,什麽都用不著咱們大夥幫忙。”
女領導笑了笑說道:“孩子們有骨氣是好事,這才是咱們軋鋼廠子弟該有的樣子,您看要不這樣,咱們雖然幫不上別的忙,但今天見一麵也不能讓他們空手迴去,後勤每年不是還能剩幾套工裝嗎,拿幾套給他們迴去穿,省的他們還得撿別人的舊衣服穿。”
“行,那你去安排吧。”
肖衛國三人臨別前每人手裏都提了衣服,李永軍是兩套,這是他剛入職發的工裝,肖衛國和李永紅每人都是四套,還多出來兩套是廠領導送給他們的小夥伴小結巴的。
楊書記分別是叮囑道:“衛國,迴去後要多多學習,千萬不能因為現在有了一點成就就驕傲自滿,以後有什麽困難就來找楊伯伯。”
“永紅,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以後一定不要忘了永軍和衛國對你的幫助,如果遇到困難就來廠裏找阿姨,學習的事要抓緊,新的舊的一起學,你起步比別人晚,隻有更努力才能不讓自己落下同學太多,知道了嗎?”
“嗯,知道了,謝謝阿姨。”
肖衛國很感激這些人有想幫他們的心,他也很想以自己的微不足道的能力對他們做出一點迴饋,畢竟今天感情這麽到位,不留下點東西他覺得對不起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楊書記~”
“叫楊伯伯!”
“楊伯伯,我這個自行車您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生產一下,這種車在國外特別火,說不定可以創外匯!”
臨別之際,肖衛國用“外匯”兩個字瞬間擊中了在座領導的內心,現在國內對“外匯”非常渴求,所有大小企業都在瘋狂找機會創收外匯,一切跟這兩個字有關係的問題都是大問題,幾人互相看了一眼,楊書記立刻決定動身去部裏匯報情況。
有些人明明你已經把該給的都給了他們還是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他們依舊還想再多拿多占,而有些人明明什麽都沒得到,他卻已經覺得自己就能把自己照顧的很好,不需要再去麻煩別人。
有時候就是這樣,越想要的別人就越不想給,而越不想要的,別人卻想給他更多,肖衛國和李永紅此刻就是這樣。
楊書記溫和的笑道:“衛國,你和永紅別緊張,仔細想想自己家裏平時有什麽缺的沒有,趁著廠領導能給你解決,你今天一起提出來,我們給你想辦法。”
要不給我一萬塊錢?肖衛國心中隻是開玩笑似的想想,他可不會這麽不理智,仔細想想自己家裏缺什麽呢?好像什麽都不缺啊。
於是肖衛國依舊搖頭道:“我們什麽都不缺。”
眾人頓時默然,剛才說話的中年女領導坐到身材瘦怯生生頭都沒敢抬起來的李永紅身邊,伸手摟著她的肩膀輕聲問道:
“永紅,你上學了沒啊?”
李永紅害羞的不得了,整個臉已經一片通紅,她依舊不敢抬頭看人,隻是低聲答道:“上學了。”
李永紅還在上學?這點出乎了在場所有人的意料。
“在哪個學校上學,今年幾年級呀?”
“在二十二中,今年念初一。”
“你已經上初中了?”
李永紅長期以來營養不足,導致她的身體比同齡人瘦小的多,導致在場的廠領導還以為她是個七八歲的小姑娘。
肖衛國開口說道:“永紅是今年才去的。”
女領導沒有抬頭看說話的肖衛國,隻是又問李永紅道:
“你怎麽今年才去上學呀,這都下半個學期了,你去年怎麽不去?”
“我們要賺錢呀。”
李永紅的話又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隨即他們又覺得理所當然,孩子們總得生活,在城裏生活沒有錢可不行,女領導好奇問道:
“你是怎麽賺錢的?”
“糊火柴盒。”
好像空間都停滯了一下,糊火柴盒?這個年代的城裏人對這個賺錢方法並不陌生,就是因為太熟悉了,所以他們也知道這種工作絕對賺不到太多錢,一般隻有家裏婦女兒童比較多的家庭,才能把這個工作當做家裏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三個孩子一個月能賺多少錢?五塊?還是十塊?即使他們能賺到二十塊又怎樣?當其他孩子在父母懷中傾訴衷腸,在學校裏追逐打鬧的年紀裏,他們隻能把自己關在一個小小的房子裏為生存而掙紮。
這就能理解為什麽李永紅今年才去上學了,她以前為了生存根本沒有去上學的條件,因為他們可能根本交不起那隻有幾塊錢的學費。
如果三人都不去上學,他們三個人就能勉強掙夠自己的花銷和口糧,假如有一個人去上學,少了三分之一的收入和勞力,他們三個人就可能都會被慢慢拖垮。
女領導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麽淒慘的故事了,雖然故事內容多數是她的聯想,真實的內容也隻有兩年多,而且裏麵多數時候並沒有肖衛國的身影,可她的想象多數時候確實很貼近事實的真相。
李永紅被摟的更緊了。
“學費交了嗎,林阿姨以後供你讀書好不好啊?”
“不用您給我錢,我的學費已經交了,我們現在已經有錢了。”
楊書記這時也溫和的出聲問道:“奧?你們有錢了啊?跟伯伯說,你們現在有多少錢?”
“我和哥哥還有兩百多。”
“糊火柴盒這麽賺錢嗎?難道這些錢是你們靠撿廢品賺的嗎?”
“不是,是衛國哥的朋友給我的,那個人是個飛行員,他還給我我們好多衣服。”
女領導鬆了口氣,她生怕李永紅口中的錢的來路有問題,如果是解放軍同誌給的那就沒問題了,解放軍永遠是人民可以依靠的對象。
楊書記和在場的廠領導都鬆了一口氣,李永紅他們手裏有錢了,肖衛國可以撿廢品賺錢,李永軍也可以來廠裏上班拿工資,而且他們有錢的第一件事就是送李永紅迴學校上學,可見目光長遠,本性純良,現在好了,以後三個小年輕的小日子隻會越過越好。
楊書記越看麵前的三個孩子就越滿意,再次笑著開口道:
“衛國,收廢品賺的錢不多吧,在生產工具和生活上有問題可以盡管說出來,咱們廠裏別的可能不會,就是在生產設備這方麵屬實很有幾分辦法,你缺不缺一個運貨的三輪車?我們讓廠裏的大師傅給你做一個出來?”
“不用了楊書記,三輪車我已經有了。”
“三輪車你都有?買的嗎?市麵上的三輪車可不便宜吧?”
“我自己做的。”
廠領導們又驚訝了,這玩意是一個小孩可以做出來的?
“自己做的?衛國,你可不能騙我啊。”
李永軍這時出聲為肖衛國證明道:“楊書記,各位領導,衛國說的是真的,他對製造這塊特別精通,他還給我們每人都做了一輛自行車,我們今天就是騎著他造的自行車來的廠裏,他造的那車可漂亮了,騎著也特別舒服。”
“奧?那我可有點好奇了,大家一起走,咱們也看看咱們廠子弟自己造的自行車是個什麽樣子。”
一行人在肖衛國和李永軍的帶領下走到了辦公樓側邊的車棚,而此時車棚外麵也有幾個人在對著三輛白色的自行車指指點點。
自行車上了鎖,而且是一個古代銅鎖樣式的鎖,這種鎖的結構很簡單,但安全性卻很好,這是肖衛國借助空間的能力試著製作出來的。
李永軍拿出自己的鑰匙打開車鎖把屬於自己的那輛車推了出來,李永紅也把自己的車推出來給那個女領導看。
這種自行車有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全新造型,車把是直的,車身比平常的女士自行車看著還要小點。
車身下方的主要支撐梁是跟市麵上自行車完全不同的方形管,座椅到車把同樣有梁相連,卻不是像二八那樣可以一梁多用的大橫梁,這個車的橫梁有斜度,看來除了受力,並不可以像二八大梁那樣可以帶人。
這車感覺奇奇怪怪的,可確實又挺好看,肖衛國的車也推了出來,楊書記上去騎了一圈感覺確實挺舒服,不比商場供銷社裏的二八和二六差。
停下車楊書記問肖衛國道:“這車是你自己發明的?”
“不是,這種車叫山地車,是外國人發明的,我看著好看就自己做了幾輛,這車其實跟外國的還不是完全一樣。
人家那個有變速裝置,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形調節自己想要的速度。
輪胎也不一樣,他們用的是專用的車輪和山地胎,咱們國內還沒有,我就用了二八的輪胎。”
“你怎麽知道外國自行車的樣子。”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
“從書上看到你就能做出來?”
“嗯,這個其實很簡單,隻要把圖紙畫出來,再選定了材料,固定了尺寸,其他就很簡單了。”
楊書記微笑著問其他領導:“你們覺得這車怎麽樣?”
作為國內製造大廠之一,最不缺少的就是懂技術的人,其中一個領導驚歎道:
“書記,這位小同誌了不起啊,這輛車的結構非常合理,整體受力很均勻,在簡單的機械設計方麵他已經完全能獨當一麵。
而且,他在製造方麵也很厲害,您看到這根方形管了沒?您看這接口的焊縫像不像兩排魚鱗?整體完成度極好。
咬邊接頭天衣無縫,焊縫非常滿,沒有破漏,沒有損傷,沒有多餘,他這焊接技術在咱們廠內玩的轉的也不多。
而且您看他前後這兩片車瓦,這是鋁合金管切下來的,造型流暢完美,關鍵是裏麵有兩處焊接的地方,焊接的非常好,其他的不敢說,小同誌要是在咱們廠裏上班,至少也能做個六級焊工的大師傅。”
其他人雖然也懂製造,但術業有專攻,要在短短時間內看出這麽多技術方麵的東西也就隻有說話的那位老者有這個實力。
幾位領導又是驚歎又是惋惜,楊書記也一樣,隻見他滿臉心痛的問肖衛國道:
“這些技術你都是在哪學的?”
肖衛國總不能說是上輩子學的技術這輩子精進了吧,隻能編瞎話道:“下鄉的時候在部隊看人家修理自己慢慢琢磨的。”
眾人又是一驚,看別人修理都能學會技術,這不明擺著就是個天才嗎。
楊書記咬牙又問:“衛國,你想不想迴廠裏上班,工作和職稱的事我去部裏給你想辦法。”
肖衛國可不想到廠裏上班,隻能婉拒道:“我那邊已經安頓好了,而且離家近可以照顧永紅,還有跟我一起幹活的哥們,我放不下那邊。”
剛才檢查自行車的老者出聲勸道:“衛國,你再想想,你的技術和才華隻有軋鋼廠這種大廠才能有地方施展,在廠裏可是為國家做貢獻。”
“領導,您不用勸了,軋鋼廠這種大廠不會缺一個六級工,也不缺一個肖衛國,革命分工不同,我在哪都一樣會給國家做貢獻。”
老者聞言深深歎息,他是真的覺得該讓肖衛國到軋鋼廠上班,畢竟肖衛國還這麽年輕就有了這麽高深的技術,他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肖衛國雖然是自學成才,但他懂得全麵,而且技術功底深厚,關鍵是他還會畫圖懂設計,加以培養,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機械工程師。
楊書記也歎氣,他對自己沒有早發現肖衛國這樣的人才而自責,他的麵前已經有了一個肖衛國,在幾萬名工人的軋鋼廠裏會不會有更多被掩埋起來的肖衛國?
楊書記準備在廠裏多搞幾次生產技術大比武,他要盡可能的把掩蓋在日常工作中的各路技術人才都盡量挖掘出來,他的心裏有一種急迫感需要盡快釋放出來。
那位老者還不死心,還想再勸一下肖衛國道:
“衛國,書記的承諾永遠有效,你迴去再仔細想想,而且你在外麵收廢品又累又髒還賺不到多少錢,可能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咱們廠裏多好啊,你來了以後衣食住行都有廠裏給你解決,咱們廠裏現在還在蓋家屬樓,等你要結婚了,還可以申請一套房子做婚房,你現在還小,可能想不到那麽遠,等你在大點就知道在軋鋼廠上班該有多幸福了。”
女領導這時也為老者打掩護,隻是她不正麵跟肖衛國說,而是打算側麵打擊,隻見她問李永紅道:
“永紅,你們一起撿廢品很辛苦吧?”
李永紅雖然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實迴答道:“不辛苦啊,我們都挺輕鬆的。”
女領導語塞,她以為李永紅隻是太小還不懂什麽叫辛苦,所以就又問道:
“你告訴阿姨,你衛國哥現在撿廢品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李永紅可知道肖衛國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可她知道這種事不能亂說,所以隻是微微抬頭看了一下肖衛國的方向,才低聲說道:
“衛國哥可聰明了,他賺的錢挺多的。”
女領導哭笑不得的對其他人說道:“這小丫頭片子心眼挺多的,還跟咱們賣關子。”
其他人都笑,楊書記笑著問肖衛國道:
“這個就不需要對我們保密了吧?”
這時候的工資都是公開的,大多數人都隻能拿到對應職級的工資,而少部分有特殊貢獻的,也會拿到對應的獎金,絕對的公平公正,誰也瞞不了誰。
肖衛國知道自己的收入在有心人眼裏其實不是秘密,而且現在他迴收站的收入隻是小頭,以後有別的機會才是賺大錢的時候,今天是跟楊書記他們結交的絕好機會,以這些工廠領導的級別,今天留個好印象以後說不得能幫上自己大忙。
肖衛國笑著對楊書記迴答道:“我們每個月不等,最少的一個月隻有六十多塊,上個月最多,有二百多塊。”
“謔,這麽算的話你這平均一個月至少不得賺個七八十塊?不比在廠裏當六七級工賺的少啊?”
“撿廢品是個勤快行當,也會考驗一個人的學識和運氣,收入不夠穩定,但養家糊口沒問題。”
“你這豈止是養家糊口啊,放眼全國,你這收入也是頂尖的水平。”
“楊書記,話可不能這麽說,我這錢是需要供我們四個人生活用的,平均下來真沒那麽高。
而且我聽說現在已經有人花了一百多萬買進口轎車,以後這種人隻會越來越多,我可不敢和他們比。”
幾位領導麵麵相覷,互相搖頭表示自己不知道這事,他們不是沒見過大錢的人,軋鋼廠每月光給工人發工資都是大幾百萬,可那些錢是工廠的是國家的,國內還有這麽有錢的人?花一百多萬買輛車?那不是瘋了嗎?
知道肖衛國現在確實無心來廠裏上班,楊書記也不再多勸。
李永軍被人帶著去辦手續,肖衛國和李永紅又被帶迴了楊書記的辦公室,楊書記笑著對那個女領導道:
“讓你們白跑一趟,這幾個孩子骨頭太硬,什麽都用不著咱們大夥幫忙。”
女領導笑了笑說道:“孩子們有骨氣是好事,這才是咱們軋鋼廠子弟該有的樣子,您看要不這樣,咱們雖然幫不上別的忙,但今天見一麵也不能讓他們空手迴去,後勤每年不是還能剩幾套工裝嗎,拿幾套給他們迴去穿,省的他們還得撿別人的舊衣服穿。”
“行,那你去安排吧。”
肖衛國三人臨別前每人手裏都提了衣服,李永軍是兩套,這是他剛入職發的工裝,肖衛國和李永紅每人都是四套,還多出來兩套是廠領導送給他們的小夥伴小結巴的。
楊書記分別是叮囑道:“衛國,迴去後要多多學習,千萬不能因為現在有了一點成就就驕傲自滿,以後有什麽困難就來找楊伯伯。”
“永紅,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以後一定不要忘了永軍和衛國對你的幫助,如果遇到困難就來廠裏找阿姨,學習的事要抓緊,新的舊的一起學,你起步比別人晚,隻有更努力才能不讓自己落下同學太多,知道了嗎?”
“嗯,知道了,謝謝阿姨。”
肖衛國很感激這些人有想幫他們的心,他也很想以自己的微不足道的能力對他們做出一點迴饋,畢竟今天感情這麽到位,不留下點東西他覺得對不起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楊書記~”
“叫楊伯伯!”
“楊伯伯,我這個自行車您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試著生產一下,這種車在國外特別火,說不定可以創外匯!”
臨別之際,肖衛國用“外匯”兩個字瞬間擊中了在座領導的內心,現在國內對“外匯”非常渴求,所有大小企業都在瘋狂找機會創收外匯,一切跟這兩個字有關係的問題都是大問題,幾人互相看了一眼,楊書記立刻決定動身去部裏匯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