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永昌元年詔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朝陽升起。
朱由哲起來之後喝了碗粥,因為早朝被他下詔從今之後推遲兩個時辰上,倒也不太著急。
在此期間,朱由哲分別召見了張國維、侯恂、餘應桂和劉理順四人。
侯恂、劉理順即刻出京,一個攜帶加封左良玉為寧南伯的詔書前往武昌,另一個帶著崇禎皇帝的密令以議和的名義前往李自成的大營。
朱由哲從剩餘不多的內庫中拿出了一萬兩銀子交給餘應桂。
不是朱由哲吝嗇,而是餘應桂隻攜帶五十騎前往,再多他也帶不動,而且會影響他前行的速度。
繞道蒙古,越快通過,意味著越安全。
相應的,朱由哲給了餘應桂便宜從事的權利,讓其全權處置三邊的軍政之事,不必時時迴稟。
三人都是即刻出京,唯有張國維被朱由哲暫時留了下來。
在諸臣的催促下,朱由哲才慢騰騰的從文華殿出來。
他不願去上早朝,不習慣那種一大群人爭先發言,但最終什麽都討論不出來的場麵。
在他看來,這極其浪費時間,而且無用。
更主要的,自從上次揍了那些禦史之後。他們不但沒有絲毫收斂,還拿出“將死戰,文死諫”的風骨,打了雞血般不斷上書。
僅昨日,他們就上了幾十道奏疏,明裏暗裏指責朱由哲和他的為政措施。
這鬧的朱由哲腦殼疼。
但還真不能全殺了他們,否則這昏君的罪名可就真坐實了。
畢竟在短時間內,朱由哲還真分辨不出他們到底是真忠臣,還是為了邀直名,亦或是為了一些人的私利。。
朱由哲采取的應對方案就是不看,讓陳名夏和方以智把那些奏疏全部挑出來,冷處理。
不做批示,不做處理,就一直放在那裏。
但早朝不同,若他們當眾上奏,朱由哲就不得不聽,不得不看。
而今日這個早朝,朱由哲卻不得不上。
因為李自成稱帝了,還發布了一封詔書,並讓人送來了京師。
作為目前的大明皇帝,朱由哲不得不站出來說些話,好安撫朝臣。
上帝鑒觀,實惟求瘼。
下民歸往,隻切來蘇。命既非常,情尤可見。粵稽往代,悉知得失之由。鑒往識今,每悉治忽之故。
朱由哲拿著李自成稱帝後的第一封詔書,走下龍椅,在群臣間走來走去,大聲念著裏麵的內容。
“上麵的都是廢話,下麵的就很刺激了。”朱由哲語氣中帶著興奮。
諮爾明朝,久席泰寧,寢弛綱常。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桓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看,李自成誇朕呢!說朕不是太昏庸,但卻比隋煬帝、漢桓帝更孤立無援。因為你們這些大臣朋比為奸,沒什麽公正忠心之人。”
其中一個禦史站出來,滿臉通紅,大聲道:“陛下,這賊子汙蔑群臣,應該立即將之焚燒,並嚴禁傳閱。”
朱由哲哈哈大笑,厲聲道:“你們做的,卻不容別人說。滾迴去,繼續給朕好好聽著。”
公侯皆食肉紈絝,而恃為腹心。
朱由哲走到徐允禎身後,“聽聽,這是在說你們這些公侯呢!說朕把你們這些紈絝子弟恃為腹心。”
宦官悉齕糠犬彘,而借其耳目。
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心;征連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肆昊天既窮乎仁愛,至兆民僾苦於災苦。
朱由哲又走到陳演跟前,“這是說你們呢!說你們不講一點禮義廉恥,橫征暴斂,鬧的官逼民反,恨不得和你們一起死亡。”
陳演臉色蒼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不敢一言。
朕起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黎民之痛,念茲普天率土,威瀝困窮。詎忍易水燕山、未蘇湯火。
“聽聽這話,何等豪邁?即使有易水、燕山阻擋,他李自成也要為了困故的百姓殺到京師。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朱由哲出口讚歎。
天命靡常,帝心已改,度德審己。綿商孫之厚祿,賡嘉客之休聲。
“這是說現在天命已經不在大明這邊了,而在他那裏。讓朕認清形勢,早日歸降。投降後,他會像周武王那樣對待朕和朕的子孫,給予豐厚的銀糧,讓他們頤養千年。”
惟今詔告,允布腹心。
永昌元年謹詔。
終於念完後。
諸臣頓時長鬆了一口氣。
這詔書將他們所有人都罵了個遍,關鍵是還無從反駁。
朱由哲走上龍椅坐下,臉色鐵青,問向陳演,“陳愛卿,你是內閣首輔,你怎麽看這封詔書?”
陳演忍住恐懼,顫聲道:“狂犬吠日,不值一駁。”
嗬!
朱由哲輕笑一聲,“還不值一駁?朕看他說的處處在理。要不,我們降了?我去當我的山陽公,你們換個皇帝,繼續當你們的大臣。”
曹丕稱帝之後,封禪讓退位的漢獻帝為山陽公,得以安享晚年,甚至活的比曹丕都久。
一聲怒喝之下,所有大臣都跪了下來。
“臣等不敢,臣等惶恐!”
朱由哲掃視了他們一圈,每個人都低著頭,看不清他們的臉色。朱由哲不說話,他們就那樣一直跪著。
過了好半晌,朱由哲才緩聲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
朱由哲道:“你們想不想聽聽朕對這封詔書的看法?”
也不待眾臣迴應,朱由哲便緩緩道:“在朕看來,這是封勸降書,其他的都是廢話。若李自成真有攻取京師的信心,就不會說這麽多廢話。這封詔書是寫的好,但文辭晦澀,普通百姓看不懂。所以,除了勸朕外,用處不大。但是,朕是真心感覺這詔書寫的好。”
“倪愛卿,可知誰替李自成寫的這封詔書?”朱由哲轉頭向前側的禮部尚書倪元璐問道。
倪元璐拱手行禮道:“稟陛下,是牛金星,偽順朝丞相。”
朱由哲點了點頭。
心想果真是他。
若是李岩,恐怕是另一種文風,讓普通百姓看得懂,能起共鳴的文風。就如那首勸賑歌,連京師都在傳唱。
那對大明來說才是真正的災難。
“賜金五十兩,以作獎賞。”
倪元璐愣道:“賞牛金星?”
朱由哲點頭,“對,就是他。他寫的這篇詔書,足以媲美駱賓王的《討武曌檄》,不可不賞。”
朱由哲起來之後喝了碗粥,因為早朝被他下詔從今之後推遲兩個時辰上,倒也不太著急。
在此期間,朱由哲分別召見了張國維、侯恂、餘應桂和劉理順四人。
侯恂、劉理順即刻出京,一個攜帶加封左良玉為寧南伯的詔書前往武昌,另一個帶著崇禎皇帝的密令以議和的名義前往李自成的大營。
朱由哲從剩餘不多的內庫中拿出了一萬兩銀子交給餘應桂。
不是朱由哲吝嗇,而是餘應桂隻攜帶五十騎前往,再多他也帶不動,而且會影響他前行的速度。
繞道蒙古,越快通過,意味著越安全。
相應的,朱由哲給了餘應桂便宜從事的權利,讓其全權處置三邊的軍政之事,不必時時迴稟。
三人都是即刻出京,唯有張國維被朱由哲暫時留了下來。
在諸臣的催促下,朱由哲才慢騰騰的從文華殿出來。
他不願去上早朝,不習慣那種一大群人爭先發言,但最終什麽都討論不出來的場麵。
在他看來,這極其浪費時間,而且無用。
更主要的,自從上次揍了那些禦史之後。他們不但沒有絲毫收斂,還拿出“將死戰,文死諫”的風骨,打了雞血般不斷上書。
僅昨日,他們就上了幾十道奏疏,明裏暗裏指責朱由哲和他的為政措施。
這鬧的朱由哲腦殼疼。
但還真不能全殺了他們,否則這昏君的罪名可就真坐實了。
畢竟在短時間內,朱由哲還真分辨不出他們到底是真忠臣,還是為了邀直名,亦或是為了一些人的私利。。
朱由哲采取的應對方案就是不看,讓陳名夏和方以智把那些奏疏全部挑出來,冷處理。
不做批示,不做處理,就一直放在那裏。
但早朝不同,若他們當眾上奏,朱由哲就不得不聽,不得不看。
而今日這個早朝,朱由哲卻不得不上。
因為李自成稱帝了,還發布了一封詔書,並讓人送來了京師。
作為目前的大明皇帝,朱由哲不得不站出來說些話,好安撫朝臣。
上帝鑒觀,實惟求瘼。
下民歸往,隻切來蘇。命既非常,情尤可見。粵稽往代,悉知得失之由。鑒往識今,每悉治忽之故。
朱由哲拿著李自成稱帝後的第一封詔書,走下龍椅,在群臣間走來走去,大聲念著裏麵的內容。
“上麵的都是廢話,下麵的就很刺激了。”朱由哲語氣中帶著興奮。
諮爾明朝,久席泰寧,寢弛綱常。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桓多;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
“看,李自成誇朕呢!說朕不是太昏庸,但卻比隋煬帝、漢桓帝更孤立無援。因為你們這些大臣朋比為奸,沒什麽公正忠心之人。”
其中一個禦史站出來,滿臉通紅,大聲道:“陛下,這賊子汙蔑群臣,應該立即將之焚燒,並嚴禁傳閱。”
朱由哲哈哈大笑,厲聲道:“你們做的,卻不容別人說。滾迴去,繼續給朕好好聽著。”
公侯皆食肉紈絝,而恃為腹心。
朱由哲走到徐允禎身後,“聽聽,這是在說你們這些公侯呢!說朕把你們這些紈絝子弟恃為腹心。”
宦官悉齕糠犬彘,而借其耳目。
獄囚累累,士無報禮之心;征連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肆昊天既窮乎仁愛,至兆民僾苦於災苦。
朱由哲又走到陳演跟前,“這是說你們呢!說你們不講一點禮義廉恥,橫征暴斂,鬧的官逼民反,恨不得和你們一起死亡。”
陳演臉色蒼白,“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不敢一言。
朕起布衣,目擊憔悴之形,身切黎民之痛,念茲普天率土,威瀝困窮。詎忍易水燕山、未蘇湯火。
“聽聽這話,何等豪邁?即使有易水、燕山阻擋,他李自成也要為了困故的百姓殺到京師。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朱由哲出口讚歎。
天命靡常,帝心已改,度德審己。綿商孫之厚祿,賡嘉客之休聲。
“這是說現在天命已經不在大明這邊了,而在他那裏。讓朕認清形勢,早日歸降。投降後,他會像周武王那樣對待朕和朕的子孫,給予豐厚的銀糧,讓他們頤養千年。”
惟今詔告,允布腹心。
永昌元年謹詔。
終於念完後。
諸臣頓時長鬆了一口氣。
這詔書將他們所有人都罵了個遍,關鍵是還無從反駁。
朱由哲走上龍椅坐下,臉色鐵青,問向陳演,“陳愛卿,你是內閣首輔,你怎麽看這封詔書?”
陳演忍住恐懼,顫聲道:“狂犬吠日,不值一駁。”
嗬!
朱由哲輕笑一聲,“還不值一駁?朕看他說的處處在理。要不,我們降了?我去當我的山陽公,你們換個皇帝,繼續當你們的大臣。”
曹丕稱帝之後,封禪讓退位的漢獻帝為山陽公,得以安享晚年,甚至活的比曹丕都久。
一聲怒喝之下,所有大臣都跪了下來。
“臣等不敢,臣等惶恐!”
朱由哲掃視了他們一圈,每個人都低著頭,看不清他們的臉色。朱由哲不說話,他們就那樣一直跪著。
過了好半晌,朱由哲才緩聲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
朱由哲道:“你們想不想聽聽朕對這封詔書的看法?”
也不待眾臣迴應,朱由哲便緩緩道:“在朕看來,這是封勸降書,其他的都是廢話。若李自成真有攻取京師的信心,就不會說這麽多廢話。這封詔書是寫的好,但文辭晦澀,普通百姓看不懂。所以,除了勸朕外,用處不大。但是,朕是真心感覺這詔書寫的好。”
“倪愛卿,可知誰替李自成寫的這封詔書?”朱由哲轉頭向前側的禮部尚書倪元璐問道。
倪元璐拱手行禮道:“稟陛下,是牛金星,偽順朝丞相。”
朱由哲點了點頭。
心想果真是他。
若是李岩,恐怕是另一種文風,讓普通百姓看得懂,能起共鳴的文風。就如那首勸賑歌,連京師都在傳唱。
那對大明來說才是真正的災難。
“賜金五十兩,以作獎賞。”
倪元璐愣道:“賞牛金星?”
朱由哲點頭,“對,就是他。他寫的這篇詔書,足以媲美駱賓王的《討武曌檄》,不可不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