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塘報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哲笑道:“說其他事,你一言不發。說起李自成,你終於願意說話了。你對他的忠心,可真令人羨慕啊!”
李岩眉頭緊蹙,“闖王仁義,曾救過學生的性命,李某定當誓死以報。”
朱由哲勾了勾嘴角,“那這次你身受重傷,朕把你從鬼門關拉迴來,算不算對你也有救命之恩?”
李岩沉默了片刻,沉聲道:“學生謝過天子。但忠臣不事二主,就請天子不要勉強學生了。”
朱由哲笑著搖了搖頭,“這個以後再說。或許過一段時間,你就想開了呢!反正無論如何,朕都不可能放你迴李自成那裏,你也趁早死了這個心。”
李岩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
朱由哲起身,說道:“再給你說一件事,李自成醒來,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以他的弟弟李自敬為主帥,攜高一功、左光先、官撫民等將率部前去增援湖廣,解荊州、襄陽之圍。”
李岩臉色微變。
朱由哲笑了笑,“奇怪吧!讓李自敬一個廢物領著一批降將前去,李自成還真是心大啊!”
李岩搖頭道:“國勳並非廢物。”
朱由哲道:“高一功可能不是,但他不是主將。說實話,若朕是他,會讓劉宗敏帶這些降將前去,至少能壓住他們。讓李自敬當主帥,就跟了一個高一功,闖軍在湖廣戰場危矣!”
說著,朱由哲突然拍了一個額頭,說道:“忘了對你說了。襄陽已被馬士英率部攻下,現在闖軍在湖廣隻剩下荊州一個孤城了。”
朱由哲沒再理會臉色難看的李岩,坐在孟大春搬過來的小凳子上,把塘報遞給淩駉,示意他念。
一封是關於張獻忠的。
在其得到成都之後,在成都稱帝,號大西國,定成都為西京。最搞笑的是,張獻忠立年號為大順。
不錯,就是李自成的國號。
赤裸裸的挑釁啊!
接著,張獻忠宣布在成都開科取士,但又覺得這些士子心向大明,最終將五千餘士子盡數屠戮。
此外,凡進士、舉人、貢監、生員皆被殺。
一時間,成都周邊人頭滾滾,慘不忍睹。
朱由哲雖然心中有些可惜,但這局麵無疑對大明是有利的。
在明代,凡是能讀書的,要麽家中有錢,要麽家中有權,豈會是普通人?
張獻忠殺了那麽多人,必將遭受當地鄉紳的瘋狂反撲。
而張獻忠未必能擋得住他們,至少在成都待的不安穩。而一旦待不下去了,張獻忠就隻有三條路可走。
一條是向北進攻漢中。
一條是向南,向雲貴方向走。
還有一條是向東,去湖廣。
而目前,四川由高鬥樞和秦良玉坐鎮。無論是川南、還是川東,明軍都部署了重兵。
張獻忠前去,未必能討得便宜。
隻有向北,因為李自成進攻山西,導致漢中、乃至陝西的兵力都不多。
所以,張獻忠極有可能北進,那對大明來說,隻有好處。
看朱由哲眉頭緊蹙,但沒有表態。淩駉將那封塘報擱置在一邊,拿起另一封糛報往下念去。
鄭芝龍令其弟鄭芝豹,義子鄭彩攜帶五十艘海船,船員五千抵達天津。
朱由哲眉頭一挑,頓時高興起來,“淩駉,替朕擬兩道聖旨。一道封鄭芝龍為南安伯。另一道讓鄭成功前往天津接收這五十艘海船及五千士卒。至於接收之後,……”
朱由哲想了片刻,說道:“讓鄭成功帶這五十艘海船前往登萊,一切聽從黃蜚的指揮。”
淩駉很快研好了墨,寫好了聖旨,呈給朱由哲看。
朱由哲感覺沒大錯,簽上自己的名字,讓發往京師。
聖旨隻有蓋上天子之印才算有效,而這天子大印是由王承恩保管的。但出京時,朱由哲讓王承恩交給李邦華,而其隻負責秉筆。
這道聖旨傳到京師,王承恩書寫,李邦華蓋章,這才算正式完成。
王輔臣煮好了茶水,端了過來。
朱由哲接過,先弄了一杯給李岩,這才端起喝。“淩駉,你繼續念。”
其他的並無大事,無非是朝廷的一些爭鬥,李邦華勸諫讓朱由哲盡快迴京,馬士英收複襄陽的過程,還有高傑、王永吉等人和劉芳亮的交戰情況。
朱由哲聽著,一一做了處置。
等休息好了,朱由哲讓其他人先去準備,留下了淩駉,問道:“知道怎麽當好你的東昌知府嗎?”
淩駉臉色微變,拱手道:“請陛下指教。”
朱由哲擺了擺手,“沒什麽指教的。送你幾個字吧!平寇,伸冤,募兵,固守。”
看淩駉滿臉疑惑,朱由哲解釋道:“平寇,就是聚集兵力,平定當地土寇。亂世用重典,無論你采取怎樣的手段,朕時候都不會追究。但你要給朕一個穩定的東昌府,尤其是穩定的臨清。”
淩駉輕輕點頭,“臣領旨。”
朱由哲道:“伸冤就是替百姓伸冤。朕去曹縣處置劉澤清時,聞聽了臨清的一些情況。當地商賈雲集,多有強買強賣,逼良為娼,強收土地之舉。你去,為百姓伸冤,給朕好好整治一下當地的風氣。”
說著,朱由哲抬頭看了淩駉一眼,“朕借你二百士卒,讓他們隨你一同前往。但隻是借給你的,一個月後,他們還要返京。在這一個月內,你得建立一支完全聽你號令的軍隊。”
淩駉臉色疑惑,“陛下,按照大明規製,知府是不能掌兵的。”
朱由哲搖頭道:“朕給你的這個知府是帶刀的知府,你不但可以掌兵,還可以募兵。還是那句話,朕給你做主,你盡管去做。你手中有多少糧,有多少兵器,你就可以招募多少士卒。”
淩駉嘴角抽了抽,沉默半晌,問道:“陛下,臣能否問一句,您說的固守指的又是什麽?”
朱由哲緊蹙眉頭,停頓了好一會,說道:“若將來京師失陷,或者京師被圍,敵軍南下。朕希望大明能守住兩處,一處臨清,一處德州。隻要這兩個地方不失陷,敵軍的破壞的便隻有京畿和河北。那大明就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李岩眉頭緊蹙,“闖王仁義,曾救過學生的性命,李某定當誓死以報。”
朱由哲勾了勾嘴角,“那這次你身受重傷,朕把你從鬼門關拉迴來,算不算對你也有救命之恩?”
李岩沉默了片刻,沉聲道:“學生謝過天子。但忠臣不事二主,就請天子不要勉強學生了。”
朱由哲笑著搖了搖頭,“這個以後再說。或許過一段時間,你就想開了呢!反正無論如何,朕都不可能放你迴李自成那裏,你也趁早死了這個心。”
李岩皺了皺眉頭,沒有說話。
朱由哲起身,說道:“再給你說一件事,李自成醒來,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以他的弟弟李自敬為主帥,攜高一功、左光先、官撫民等將率部前去增援湖廣,解荊州、襄陽之圍。”
李岩臉色微變。
朱由哲笑了笑,“奇怪吧!讓李自敬一個廢物領著一批降將前去,李自成還真是心大啊!”
李岩搖頭道:“國勳並非廢物。”
朱由哲道:“高一功可能不是,但他不是主將。說實話,若朕是他,會讓劉宗敏帶這些降將前去,至少能壓住他們。讓李自敬當主帥,就跟了一個高一功,闖軍在湖廣戰場危矣!”
說著,朱由哲突然拍了一個額頭,說道:“忘了對你說了。襄陽已被馬士英率部攻下,現在闖軍在湖廣隻剩下荊州一個孤城了。”
朱由哲沒再理會臉色難看的李岩,坐在孟大春搬過來的小凳子上,把塘報遞給淩駉,示意他念。
一封是關於張獻忠的。
在其得到成都之後,在成都稱帝,號大西國,定成都為西京。最搞笑的是,張獻忠立年號為大順。
不錯,就是李自成的國號。
赤裸裸的挑釁啊!
接著,張獻忠宣布在成都開科取士,但又覺得這些士子心向大明,最終將五千餘士子盡數屠戮。
此外,凡進士、舉人、貢監、生員皆被殺。
一時間,成都周邊人頭滾滾,慘不忍睹。
朱由哲雖然心中有些可惜,但這局麵無疑對大明是有利的。
在明代,凡是能讀書的,要麽家中有錢,要麽家中有權,豈會是普通人?
張獻忠殺了那麽多人,必將遭受當地鄉紳的瘋狂反撲。
而張獻忠未必能擋得住他們,至少在成都待的不安穩。而一旦待不下去了,張獻忠就隻有三條路可走。
一條是向北進攻漢中。
一條是向南,向雲貴方向走。
還有一條是向東,去湖廣。
而目前,四川由高鬥樞和秦良玉坐鎮。無論是川南、還是川東,明軍都部署了重兵。
張獻忠前去,未必能討得便宜。
隻有向北,因為李自成進攻山西,導致漢中、乃至陝西的兵力都不多。
所以,張獻忠極有可能北進,那對大明來說,隻有好處。
看朱由哲眉頭緊蹙,但沒有表態。淩駉將那封塘報擱置在一邊,拿起另一封糛報往下念去。
鄭芝龍令其弟鄭芝豹,義子鄭彩攜帶五十艘海船,船員五千抵達天津。
朱由哲眉頭一挑,頓時高興起來,“淩駉,替朕擬兩道聖旨。一道封鄭芝龍為南安伯。另一道讓鄭成功前往天津接收這五十艘海船及五千士卒。至於接收之後,……”
朱由哲想了片刻,說道:“讓鄭成功帶這五十艘海船前往登萊,一切聽從黃蜚的指揮。”
淩駉很快研好了墨,寫好了聖旨,呈給朱由哲看。
朱由哲感覺沒大錯,簽上自己的名字,讓發往京師。
聖旨隻有蓋上天子之印才算有效,而這天子大印是由王承恩保管的。但出京時,朱由哲讓王承恩交給李邦華,而其隻負責秉筆。
這道聖旨傳到京師,王承恩書寫,李邦華蓋章,這才算正式完成。
王輔臣煮好了茶水,端了過來。
朱由哲接過,先弄了一杯給李岩,這才端起喝。“淩駉,你繼續念。”
其他的並無大事,無非是朝廷的一些爭鬥,李邦華勸諫讓朱由哲盡快迴京,馬士英收複襄陽的過程,還有高傑、王永吉等人和劉芳亮的交戰情況。
朱由哲聽著,一一做了處置。
等休息好了,朱由哲讓其他人先去準備,留下了淩駉,問道:“知道怎麽當好你的東昌知府嗎?”
淩駉臉色微變,拱手道:“請陛下指教。”
朱由哲擺了擺手,“沒什麽指教的。送你幾個字吧!平寇,伸冤,募兵,固守。”
看淩駉滿臉疑惑,朱由哲解釋道:“平寇,就是聚集兵力,平定當地土寇。亂世用重典,無論你采取怎樣的手段,朕時候都不會追究。但你要給朕一個穩定的東昌府,尤其是穩定的臨清。”
淩駉輕輕點頭,“臣領旨。”
朱由哲道:“伸冤就是替百姓伸冤。朕去曹縣處置劉澤清時,聞聽了臨清的一些情況。當地商賈雲集,多有強買強賣,逼良為娼,強收土地之舉。你去,為百姓伸冤,給朕好好整治一下當地的風氣。”
說著,朱由哲抬頭看了淩駉一眼,“朕借你二百士卒,讓他們隨你一同前往。但隻是借給你的,一個月後,他們還要返京。在這一個月內,你得建立一支完全聽你號令的軍隊。”
淩駉臉色疑惑,“陛下,按照大明規製,知府是不能掌兵的。”
朱由哲搖頭道:“朕給你的這個知府是帶刀的知府,你不但可以掌兵,還可以募兵。還是那句話,朕給你做主,你盡管去做。你手中有多少糧,有多少兵器,你就可以招募多少士卒。”
淩駉嘴角抽了抽,沉默半晌,問道:“陛下,臣能否問一句,您說的固守指的又是什麽?”
朱由哲緊蹙眉頭,停頓了好一會,說道:“若將來京師失陷,或者京師被圍,敵軍南下。朕希望大明能守住兩處,一處臨清,一處德州。隻要這兩個地方不失陷,敵軍的破壞的便隻有京畿和河北。那大明就有反敗為勝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