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召見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特別召見張煌言。
張煌言卻帶著兩個人走了進來,正是齊明和張一。
李若璉在朱由哲耳旁低語了一番,朱由哲略感驚奇,不禁打量起了齊明和張一兩人。
張煌言卻沒注意到這些,抱拳道:“陛下,學生找到一個人才,他知道很多京營內的事,或許可以幫到陛下。”
齊明和張一慌忙跪下,“草民拜見陛下。”
張煌言上前,給朱由哲講了齊明剛才對他說的。
朱由哲聽完,頓時笑了,向李若璉道:“李愛卿,你手下人才還挺多的。”
李若璉臉色一紅,“陛下,這二人都是臣的侄子李鋒招募的,剛入錦衣衛不久。因為京營軍心浮動,這才安插了他們這些新麵孔進來。但隻是給了他們錦衣衛的身份,沒有經過什麽培訓,任由他們自己隨心做事。”
聽了李若璉的話,張煌言臉色頓變,扭頭看向齊明。
齊明呲牙露出尷尬的笑,低聲道:“張公子,我,不是我不告訴你,而是他們不讓。”
張煌言搖了搖頭,他並不在意齊明錦衣衛的身份,但此刻有點懷疑他是刻意接近自己。
這是天子的意思,還是李若璉或李鋒的意思?
朱由哲看向齊明和張一,笑著道:“這齊明擅長打聽和收集情報,這張一呢!他有什麽長處?”
李若璉道:“李鋒給他的評價是機巧耐苦,沉靜樂天。”
張一叩首以拜,“張一拜見陛下。”
朱由哲笑了笑,“都起來吧!李若璉,傳旨給李鋒,他舉薦人才有功,升為鎮撫使。”
李若璉忙慌跪下,“臣代李鋒謝過陛下。”
朱由哲擺手讓他起來,繼續道:“齊明,你有這份本事,當個錦衣衛小卒太屈才了,暫為百戶吧!”
齊明頓時狂喜,直接跪倒在地,磕了三個響頭,“謝陛下,謝陛下。”
朱由哲笑著讓他起來,問李若璉,“整個京營,你們安插了多少人?”
李若璉看了張煌言一眼,沒有說話。
朱由哲擺了擺手,“蒼水是朕信任之人,一切事都不用避他。”
張煌言感激的看向朱由哲,抱拳行禮。
李若璉不再隱瞞,說道:“有二百錦衣衛,分散於各營。若營中有任何異動,他們都會上報。”
朱由哲點了點頭,“調三十人給齊明,讓他繼續收集京營的情報。整理成冊,上報於朕。至於……”
朱由哲看向張煌言,“至於蒼水,你暫時就留在京營吧!不管你怎麽辦?助朕穩住軍心,京營內的錦衣衛也隨你調用。”
張煌言皺了皺眉頭,抱拳道:“臣領旨。”
朱由哲接著特意召見了楊廷麟和唐通,他們一個主持京營的改製,一個一直和京營其他營做對抗練習,對京營的情況最為熟悉。
天色將黑,朱由哲離開前去禦廚坊。
六季糧鋪是朱由哲匯聚原京城六大糧鋪之後設立的,春夏秋冬四季之外,還有兩季。
一季豐年,收盈餘;一季災年,補虧缺。
這個名字,是朱由哲對這家糧鋪的期待。
問了蔣德璟,得知魯王朱以海聽從了顧炎武的建議,選定七個大商人,時限為五年,試運行海貿。
而那七大商人,四個徽商,兩個浙商,還有一個蘇商。各繳納白銀二十萬兩,以此作為保證金。
實際上,能拿出二十萬兩白銀的商戶屈指可數,這七個人都是領頭的,身後都是對應的商幫。
共計一百四十萬兩白銀目前已運抵天津,隨時可以運來京城。
蔣德璟又給朱由哲講了京內各倉的儲備情況,金銀、糧食、藥材、布匹,還有其他的。
不夠,隻能算勉強。
見了六大掌櫃,決意收緊各地糧鋪分行,包括金銀和糧食。
在天津的一百四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兩運往山海關和萊州為軍餉。剩下的一百二十萬兩,六大掌櫃,平分,用以在京畿各地購買糧食。
子夜,朝陽門大開。
一千士卒在數個錦衣衛的率領下前往天津,護送銀兩。
朱由哲迴宮,周皇後前來,哭的梨花帶雨,好不容易才將她安撫下來,在許諾其稍後會去看她後,這才放他離開。
宮內設宴,招待前來的各路英才。
太尉萬煒,英國公張世澤,內閣首輔李邦華作陪,給足了他們麵子。
孟大春進來,“陛下,那邊的宴席快要結束了,是不是現在過去?”
朱由哲點了點頭,“這些都是和滿清有關的情報,給李岩送過去。”
孟大春接過,“陛下,那要怎麽給他說?”
朱由哲道:“什麽都不用說。快去吧!晚了或許會擾了他和紅娘子的美夢。唉!看朕多好,把他婆娘都給他送來了。”
孟大春抱拳,退了出去。
朱由哲起身,“崇禎老哥,去見見那些人吧!”
朱由檢微微點頭,“京師官員被你驅散大半,現在無人可用,你就不擔心這些人不堪重用?”
朱由哲搖了搖頭,“可堪重用的人沒那份心,反而是這些沒當過官的有一份赤子之心。等京師被圍之時,不需要他們有什麽大才,能堅守自己的崗位就行。走吧!別讓他們等太久了。”
有人在李邦華耳旁低聲側語了一番,李邦華微微點頭,向眾人道:“諸位士子,諸位同僚,陛下已迴京。此刻已在武英殿等候,請諸位聽到自己名字的,在各位公公的引領下依次前往。”
在場的眾人本在歡飲,此刻聽到李邦華的話,一些喝的有點多的,頓感腦袋裏嗡的一聲。
一時間,一片竊竊私語。
天子召見,而他們卻沒有任何準備。
過了一會,金聲站起來,抱拳行禮,“李閣老,陛下此時會見,卻不知所為何事?”
他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禦史、監軍,氣度、風範都遠超在場的從未當過官的那些士子。
李邦華笑著道:“陛下招你們前來,定是要有所重用,大概是為了考驗你們的本事吧!正希,陛下第一個要召見的便是你,還有你的門生江天一,你整理一下便去吧!”
金聲頓時一愣,沉默了片刻,隨即抱拳行禮,向身後的江天一道:“文石,我們走吧!”
張煌言卻帶著兩個人走了進來,正是齊明和張一。
李若璉在朱由哲耳旁低語了一番,朱由哲略感驚奇,不禁打量起了齊明和張一兩人。
張煌言卻沒注意到這些,抱拳道:“陛下,學生找到一個人才,他知道很多京營內的事,或許可以幫到陛下。”
齊明和張一慌忙跪下,“草民拜見陛下。”
張煌言上前,給朱由哲講了齊明剛才對他說的。
朱由哲聽完,頓時笑了,向李若璉道:“李愛卿,你手下人才還挺多的。”
李若璉臉色一紅,“陛下,這二人都是臣的侄子李鋒招募的,剛入錦衣衛不久。因為京營軍心浮動,這才安插了他們這些新麵孔進來。但隻是給了他們錦衣衛的身份,沒有經過什麽培訓,任由他們自己隨心做事。”
聽了李若璉的話,張煌言臉色頓變,扭頭看向齊明。
齊明呲牙露出尷尬的笑,低聲道:“張公子,我,不是我不告訴你,而是他們不讓。”
張煌言搖了搖頭,他並不在意齊明錦衣衛的身份,但此刻有點懷疑他是刻意接近自己。
這是天子的意思,還是李若璉或李鋒的意思?
朱由哲看向齊明和張一,笑著道:“這齊明擅長打聽和收集情報,這張一呢!他有什麽長處?”
李若璉道:“李鋒給他的評價是機巧耐苦,沉靜樂天。”
張一叩首以拜,“張一拜見陛下。”
朱由哲笑了笑,“都起來吧!李若璉,傳旨給李鋒,他舉薦人才有功,升為鎮撫使。”
李若璉忙慌跪下,“臣代李鋒謝過陛下。”
朱由哲擺手讓他起來,繼續道:“齊明,你有這份本事,當個錦衣衛小卒太屈才了,暫為百戶吧!”
齊明頓時狂喜,直接跪倒在地,磕了三個響頭,“謝陛下,謝陛下。”
朱由哲笑著讓他起來,問李若璉,“整個京營,你們安插了多少人?”
李若璉看了張煌言一眼,沒有說話。
朱由哲擺了擺手,“蒼水是朕信任之人,一切事都不用避他。”
張煌言感激的看向朱由哲,抱拳行禮。
李若璉不再隱瞞,說道:“有二百錦衣衛,分散於各營。若營中有任何異動,他們都會上報。”
朱由哲點了點頭,“調三十人給齊明,讓他繼續收集京營的情報。整理成冊,上報於朕。至於……”
朱由哲看向張煌言,“至於蒼水,你暫時就留在京營吧!不管你怎麽辦?助朕穩住軍心,京營內的錦衣衛也隨你調用。”
張煌言皺了皺眉頭,抱拳道:“臣領旨。”
朱由哲接著特意召見了楊廷麟和唐通,他們一個主持京營的改製,一個一直和京營其他營做對抗練習,對京營的情況最為熟悉。
天色將黑,朱由哲離開前去禦廚坊。
六季糧鋪是朱由哲匯聚原京城六大糧鋪之後設立的,春夏秋冬四季之外,還有兩季。
一季豐年,收盈餘;一季災年,補虧缺。
這個名字,是朱由哲對這家糧鋪的期待。
問了蔣德璟,得知魯王朱以海聽從了顧炎武的建議,選定七個大商人,時限為五年,試運行海貿。
而那七大商人,四個徽商,兩個浙商,還有一個蘇商。各繳納白銀二十萬兩,以此作為保證金。
實際上,能拿出二十萬兩白銀的商戶屈指可數,這七個人都是領頭的,身後都是對應的商幫。
共計一百四十萬兩白銀目前已運抵天津,隨時可以運來京城。
蔣德璟又給朱由哲講了京內各倉的儲備情況,金銀、糧食、藥材、布匹,還有其他的。
不夠,隻能算勉強。
見了六大掌櫃,決意收緊各地糧鋪分行,包括金銀和糧食。
在天津的一百四十萬兩白銀,二十萬兩運往山海關和萊州為軍餉。剩下的一百二十萬兩,六大掌櫃,平分,用以在京畿各地購買糧食。
子夜,朝陽門大開。
一千士卒在數個錦衣衛的率領下前往天津,護送銀兩。
朱由哲迴宮,周皇後前來,哭的梨花帶雨,好不容易才將她安撫下來,在許諾其稍後會去看她後,這才放他離開。
宮內設宴,招待前來的各路英才。
太尉萬煒,英國公張世澤,內閣首輔李邦華作陪,給足了他們麵子。
孟大春進來,“陛下,那邊的宴席快要結束了,是不是現在過去?”
朱由哲點了點頭,“這些都是和滿清有關的情報,給李岩送過去。”
孟大春接過,“陛下,那要怎麽給他說?”
朱由哲道:“什麽都不用說。快去吧!晚了或許會擾了他和紅娘子的美夢。唉!看朕多好,把他婆娘都給他送來了。”
孟大春抱拳,退了出去。
朱由哲起身,“崇禎老哥,去見見那些人吧!”
朱由檢微微點頭,“京師官員被你驅散大半,現在無人可用,你就不擔心這些人不堪重用?”
朱由哲搖了搖頭,“可堪重用的人沒那份心,反而是這些沒當過官的有一份赤子之心。等京師被圍之時,不需要他們有什麽大才,能堅守自己的崗位就行。走吧!別讓他們等太久了。”
有人在李邦華耳旁低聲側語了一番,李邦華微微點頭,向眾人道:“諸位士子,諸位同僚,陛下已迴京。此刻已在武英殿等候,請諸位聽到自己名字的,在各位公公的引領下依次前往。”
在場的眾人本在歡飲,此刻聽到李邦華的話,一些喝的有點多的,頓感腦袋裏嗡的一聲。
一時間,一片竊竊私語。
天子召見,而他們卻沒有任何準備。
過了一會,金聲站起來,抱拳行禮,“李閣老,陛下此時會見,卻不知所為何事?”
他是崇禎元年的進士,曆任翰林院庶吉士、禦史、監軍,氣度、風範都遠超在場的從未當過官的那些士子。
李邦華笑著道:“陛下招你們前來,定是要有所重用,大概是為了考驗你們的本事吧!正希,陛下第一個要召見的便是你,還有你的門生江天一,你整理一下便去吧!”
金聲頓時一愣,沉默了片刻,隨即抱拳行禮,向身後的江天一道:“文石,我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