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士子官員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敬酒後,有聰明的大臣上前,手中拿著酒碗,邀這些平時他們看不上的軍中糙漢共飲。
他們知道,一旦京師被圍,靠他們這些柔弱書生肯定是守不住的,隻能靠眼前的這些軍漢。
而且,他們是大明天子看重的人,將來一飛衝天也未必不可能。
這時候結下善緣,說不得將來會用的上。
這樣的熱情讓他們這些軍中糙漢受寵若驚。
有些不懂拒絕的連喝了十幾碗,直接醉倒在地。剩下的也好不到什麽地方去,紅著臉硬撐。
朱慈烺走到朱由哲身前,抱拳行禮,“父皇!”
朱由哲笑了笑道:“再拜一個。”
朱慈烺愣了一下,但聽話的又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朱由哲笑道:“這下兩人都有了。”
朱慈烺沒聽懂,但旁邊的朱由檢聽懂的。他看向朱由哲,眼神複雜,還有些小感動。
朱由哲笑著向朱慈烺道:“這邊沒事了。去你母後那裏敬一圈客人,便迴去吧!別讓新娘子等久了。還有,今日莫飲酒。”
朱慈烺行了一禮,這才離開。
朱由哲端起酒杯,輕輕的抿了一口,“崇禎老哥,你兒子大婚,你應該高興啊!怎麽愁眉苦臉的?”
朱由檢輕輕的歎了一口氣,“隻是感覺他們好像突然間就長大了。而朕沒做好這個大明皇帝,使他們陷入絕地。”
朱由哲微微皺眉,默默的點了點頭,什麽話都沒說。
朱由檢低頭看向朱由哲,“朱小友,你準備怎麽安排這些新到的三萬兵卒?”
朱由哲道:“三萬士卒,兩萬守外城,其他的分為四部,協防四門。他們都是曆經過戰事的,比京營的人強。”
朱由檢看著下麵高興喝酒的眾人,歎了一口氣道:“他們得了你那樣的賞賜和如此隆重的禮遇。這個時候,他們或許會甘願為你死戰到底吧!”
朱由哲抬了抬眼皮,表情嚴肅的搖了搖頭道:“他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他們的人和他們的口用最短的時間讓守城的將士知道,朝廷會做到有功必賞。偌大個京師,要所有人都盡力才能守住。”
說完,朱由哲起身,“崇禎老哥,走吧!還有些事要做。”
朱由哲走下龍椅,在場的大臣都連忙起身行禮。他擺了擺手,讓眾人不必管自己,繼續吃宴喝酒。
走到大廳一側,朱由哲停下了腳步。
這裏坐的都是新調入京,任職重要部門或以後將來主管各坊的士子,有近二百人之多。
陳子壯,戶部左侍郎;陳邦言,兵部郎中;蘇觀生,戶部主事。
大坊主,邵宗元。
其他如湯斌,陳明遇、馮厚敦等,皆為中坊主,剩下的皆為小坊主。
看到朱由哲,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朱由哲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笑著道:“你們之中,有新任命的朝廷大員,也有剛剛來到京師,擔任一個正九品小坊主的士子。把你們安排在這裏,是朕故意為之,因為今後你們彼此可能接觸最多,是穩定整個京師的關鍵人物。你們很重要,無論官職大小,都很重要。”
說完,朱由哲從身後取來酒杯,朗聲道:“朕敬諸位一杯,也將京師六十萬百姓托付給諸位。”
眾人起身,齊聲道:“必不負陛下所托。”
朱由哲飲了酒,招唿眾人坐下,轉向旁邊的陳子壯,笑著道:“陳愛卿,以你的資曆,本可位於前列,可千萬莫覺得是朕怠待了你?”
陳子壯笑了笑道:“陛下多慮了,臣在這裏甚好。如此多的年輕後生在旁,臣都覺得自己也變的年輕了。”
朱由哲笑了笑,“陳探花不老,還年輕著呢!”
陳子壯是萬曆四十七年的探花郎,但他高中探花時不過二十三歲,現在也不到五十歲,的確不老。
崇禎初年,他便是禮部右侍郎,因為上疏觸怒崇禎皇帝而被罷黜官職。
在滿清入關之後,陳子壯在廣州毀家紓難,起兵反清,最後兵敗被殺。和張家玉、陳邦言兩人共為嶺南三忠。
朱由哲召陳子壯前來,就是看重他資曆老,性格又硬又直。讓他為戶部左侍郎,正可以協助蔣德璟管理京師內那海量的軍需輜重,防止有人從中貪墨。
陳子壯微微躬身,“陛下,臣有奏本。”
朱由哲愣了一下,隨即笑著擺了擺手道:“陳愛卿,饒了朕吧!一切等過了今晚再說。若真急,你可以先尋李邦華和蔣德璟商議。”
陳子壯也感覺這時有些不恰當,拱了拱手,“臣遵旨!”
朱由哲點了點頭,轉向旁邊的邵宗元道:“邵愛卿,你原先的官職為州同知,從六品。按照你在保定的功勞,升為正五品知州,甚至正四品知府都亦無不可。現在讓你去當一個正七品的坊主,是否覺得委屈?”
邵宗元抱拳道:“陛下,臣明白您將臣放在這個位置的原因,也知道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您放心,臣一定好好做,助陛下穩住京師。”
朱由哲微微點頭,邵宗元的優秀超過他的預想。
在他麵前,也無需再多言。不禁想起被留在保定的何複,卻不知李自成肯不肯放他迴來。
朱由哲又和陳邦言、陳明遇、馮厚敦、湯斌、傅以漸等人各聊了幾句,言語不多,以勉勵為主。
陳邦言有領兵之才,雖不算優秀,但比著兵部的那些官員卻強上不少,正可協助李邦華。
陳明遇、馮厚敦和閻應元列位於江陰三傑。他們兩人都是地方官吏,有管理地方的經驗,作為中坊主應該綽綽有餘。
湯斌年紀不大,隻有十七歲,他是現任河南巡撫左懋第特意推薦的。而在其死後,被賜諡號文正。
這兩個字,足以顯示出他的品格和能力。
傅以漸,這位滿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一科狀元,為人忠厚,文章寫的甚好,也是朱由哲推薦給金聲的第一人選。
但金聲似乎並不看好他,連個小坊主都沒給他。
朱由哲問金聲原因,金聲隻說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推薦他去翰林院擔任編修。
他們知道,一旦京師被圍,靠他們這些柔弱書生肯定是守不住的,隻能靠眼前的這些軍漢。
而且,他們是大明天子看重的人,將來一飛衝天也未必不可能。
這時候結下善緣,說不得將來會用的上。
這樣的熱情讓他們這些軍中糙漢受寵若驚。
有些不懂拒絕的連喝了十幾碗,直接醉倒在地。剩下的也好不到什麽地方去,紅著臉硬撐。
朱慈烺走到朱由哲身前,抱拳行禮,“父皇!”
朱由哲笑了笑道:“再拜一個。”
朱慈烺愣了一下,但聽話的又恭恭敬敬行了一禮。
朱由哲笑道:“這下兩人都有了。”
朱慈烺沒聽懂,但旁邊的朱由檢聽懂的。他看向朱由哲,眼神複雜,還有些小感動。
朱由哲笑著向朱慈烺道:“這邊沒事了。去你母後那裏敬一圈客人,便迴去吧!別讓新娘子等久了。還有,今日莫飲酒。”
朱慈烺行了一禮,這才離開。
朱由哲端起酒杯,輕輕的抿了一口,“崇禎老哥,你兒子大婚,你應該高興啊!怎麽愁眉苦臉的?”
朱由檢輕輕的歎了一口氣,“隻是感覺他們好像突然間就長大了。而朕沒做好這個大明皇帝,使他們陷入絕地。”
朱由哲微微皺眉,默默的點了點頭,什麽話都沒說。
朱由檢低頭看向朱由哲,“朱小友,你準備怎麽安排這些新到的三萬兵卒?”
朱由哲道:“三萬士卒,兩萬守外城,其他的分為四部,協防四門。他們都是曆經過戰事的,比京營的人強。”
朱由檢看著下麵高興喝酒的眾人,歎了一口氣道:“他們得了你那樣的賞賜和如此隆重的禮遇。這個時候,他們或許會甘願為你死戰到底吧!”
朱由哲抬了抬眼皮,表情嚴肅的搖了搖頭道:“他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可以通過他們的人和他們的口用最短的時間讓守城的將士知道,朝廷會做到有功必賞。偌大個京師,要所有人都盡力才能守住。”
說完,朱由哲起身,“崇禎老哥,走吧!還有些事要做。”
朱由哲走下龍椅,在場的大臣都連忙起身行禮。他擺了擺手,讓眾人不必管自己,繼續吃宴喝酒。
走到大廳一側,朱由哲停下了腳步。
這裏坐的都是新調入京,任職重要部門或以後將來主管各坊的士子,有近二百人之多。
陳子壯,戶部左侍郎;陳邦言,兵部郎中;蘇觀生,戶部主事。
大坊主,邵宗元。
其他如湯斌,陳明遇、馮厚敦等,皆為中坊主,剩下的皆為小坊主。
看到朱由哲,所有人都站了起來。
朱由哲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笑著道:“你們之中,有新任命的朝廷大員,也有剛剛來到京師,擔任一個正九品小坊主的士子。把你們安排在這裏,是朕故意為之,因為今後你們彼此可能接觸最多,是穩定整個京師的關鍵人物。你們很重要,無論官職大小,都很重要。”
說完,朱由哲從身後取來酒杯,朗聲道:“朕敬諸位一杯,也將京師六十萬百姓托付給諸位。”
眾人起身,齊聲道:“必不負陛下所托。”
朱由哲飲了酒,招唿眾人坐下,轉向旁邊的陳子壯,笑著道:“陳愛卿,以你的資曆,本可位於前列,可千萬莫覺得是朕怠待了你?”
陳子壯笑了笑道:“陛下多慮了,臣在這裏甚好。如此多的年輕後生在旁,臣都覺得自己也變的年輕了。”
朱由哲笑了笑,“陳探花不老,還年輕著呢!”
陳子壯是萬曆四十七年的探花郎,但他高中探花時不過二十三歲,現在也不到五十歲,的確不老。
崇禎初年,他便是禮部右侍郎,因為上疏觸怒崇禎皇帝而被罷黜官職。
在滿清入關之後,陳子壯在廣州毀家紓難,起兵反清,最後兵敗被殺。和張家玉、陳邦言兩人共為嶺南三忠。
朱由哲召陳子壯前來,就是看重他資曆老,性格又硬又直。讓他為戶部左侍郎,正可以協助蔣德璟管理京師內那海量的軍需輜重,防止有人從中貪墨。
陳子壯微微躬身,“陛下,臣有奏本。”
朱由哲愣了一下,隨即笑著擺了擺手道:“陳愛卿,饒了朕吧!一切等過了今晚再說。若真急,你可以先尋李邦華和蔣德璟商議。”
陳子壯也感覺這時有些不恰當,拱了拱手,“臣遵旨!”
朱由哲點了點頭,轉向旁邊的邵宗元道:“邵愛卿,你原先的官職為州同知,從六品。按照你在保定的功勞,升為正五品知州,甚至正四品知府都亦無不可。現在讓你去當一個正七品的坊主,是否覺得委屈?”
邵宗元抱拳道:“陛下,臣明白您將臣放在這個位置的原因,也知道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您放心,臣一定好好做,助陛下穩住京師。”
朱由哲微微點頭,邵宗元的優秀超過他的預想。
在他麵前,也無需再多言。不禁想起被留在保定的何複,卻不知李自成肯不肯放他迴來。
朱由哲又和陳邦言、陳明遇、馮厚敦、湯斌、傅以漸等人各聊了幾句,言語不多,以勉勵為主。
陳邦言有領兵之才,雖不算優秀,但比著兵部的那些官員卻強上不少,正可協助李邦華。
陳明遇、馮厚敦和閻應元列位於江陰三傑。他們兩人都是地方官吏,有管理地方的經驗,作為中坊主應該綽綽有餘。
湯斌年紀不大,隻有十七歲,他是現任河南巡撫左懋第特意推薦的。而在其死後,被賜諡號文正。
這兩個字,足以顯示出他的品格和能力。
傅以漸,這位滿清入主中原後的第一科狀元,為人忠厚,文章寫的甚好,也是朱由哲推薦給金聲的第一人選。
但金聲似乎並不看好他,連個小坊主都沒給他。
朱由哲問金聲原因,金聲隻說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推薦他去翰林院擔任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