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範文程的推測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皇帝親筆寫的書信一封接著一封的飛向山海關,甚至一天數封。這些送信的使者偶爾有一些被清軍所劫,信也送到了多爾袞的案台上。
範文程看完,向多爾袞道:“攝政王,前幾封信措辭嚴厲,都是指責吳三桂罔顧君上,擁兵自重。但最新的這一封,崇禎皇帝的態度明顯有所緩和,打的是商量的語氣,希望吳三桂及早出兵勤王。裏麵還提到了吳三桂的父母、兒女,還有其他留在京師的親屬,以及將來封其為王,許其永鎮遼東的承諾。”
多爾袞笑了笑,“看來,這崇禎皇帝真急了,威逼利誘都用上了。”
範文程點了點頭,“據博洛貝勒傳迴來的消息,闖賊已打到了拱北城下,距離京城隻有不到五十裏。”
多爾袞聽完,默默的點了點頭,“可真快啊!”
範文程偷瞄了多爾袞一眼,決定還是主動提及那件事,“攝政王,還有一事。”
多爾袞抬起頭,“說吧!”
範文程道:“期間,有兩個我軍被明軍俘虜的斥候被放迴,他們帶迴了崇禎皇帝的兩封信。一封是給臣的,另一封是給洪先生的。”
多爾袞緊皺眉頭,“這崇禎皇帝是寫信寫上癮了嗎?自從第一次他送信到遼東後,寫給你的信沒有十封,也有八封了吧!說吧!他這次又在信中說了些什麽?”
範文程麵帶苦笑,“給臣的那封,他說得益於臣的獻策,將大清主力引入中原的計策即將大功告成,將來定會為臣封侯拜相。而給洪先生的那封,則要他念及舊情,莫要為大清效力。”
多爾袞嘿嘿一笑,“有趣啊!這避都不避了,直接用我們的人來替他送信了。難道他不知道這樣的信,終會讓本王看到?還是他覺得本王足夠蠢,會相信他這樣的離間之計?”
範文程抱拳道:“攝政王英明,自不會受其蒙蔽。”
多爾袞笑吟吟的看向範文程,“隻不過本王有些好奇。範學士,你替本王分析分析,此刻這崇禎皇帝到底是希望我大清入關呢!還是不入關呢!”
範文程沉思了片刻道:“臣以為,崇禎皇帝是希望我大清入關的。”
多爾袞來了興趣,“如何說?”
範文程道:“從最近我軍收集到的各種情報來看,崇禎皇帝是做了固守京師的準備的。如挖深護城河,修補城牆,增加城頭防禦設施都可看出。但問題在於他除了下詔讓吳三桂出兵勤王外,山東新招募的近十萬大軍根本沒動。這就不得不令臣感到奇怪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的確有點反常。”
範文程接著道:“臣這段時間與洪先生多有接觸,了解了明廷的不少情況。得出了一個確切的結論,以目前大明的情況,就是招四方兵馬勤王,也未必能擋得住李自成。”
多爾袞皺眉道:“這不可能吧!”
範文程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軍中缺糧、四處欠餉,可戰之兵損失殆盡,敢戰之將鳳毛麟角。若不然,李自成也不能在數月之間,從河南一路殺到京畿。就目前的明廷而言,就是他號召天下兵馬入京,最後的結果無外乎另一場更大的慘敗而已。”
多爾袞眉頭依舊緊蹙,“按你的說法,明廷已經知道自己擋不住李自成了,為何你還會覺得崇禎皇帝希望我軍入關嗎?那他的敵人不是更多了嗎?”
範文程做了一揖,“攝政王,舉個簡單的例子,把明廷看成一匹狼,而把李自成和大清都看成一隻虎。一匹狼麵對一隻虎,無論哪一隻,它都必敗。但若兩隻虎先鬥起來,一死一傷。那這匹狼這時隻需要對付剩下的那隻受傷的虎就行了,是不是更容易成功?”
多爾袞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崇禎皇帝故意把我軍引向京畿,就是為了引我們和李自成相鬥?”
範文程點了點頭,“正是如此。所以崇禎皇帝才寫下那些信,不斷催促我們盡快進軍。而其留在山東的那近十萬人馬,恐怕就是用以將來收拾殘局的。”
多爾袞思索片刻,依舊有些不解,“但若是那樣, 我們不是應該緩慢行軍,以避免輕易遂了崇禎皇帝的意。為何你還要求本王盡快進軍,使事情朝著有利於他設計的方向發展?”
範文程道:“攝政王,若是山海關已經被我軍拿下,不需要繞二十天的路,那我們大可以坐山觀虎鬥,緩慢出兵。但山海關依舊在吳三桂手裏,消息傳到盛京耗時日久。等我們確定了出兵,恐怕京師早已換了主人。戰場形勢瞬息變化,我們等不起。”
多爾袞聽完輕輕的點了頭,表示認同。“但如何不讓崇禎皇帝的計策成功呢!”
範文程迴道:“攝政王,臣以為,我軍應該遵守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快入關,緩入京。二是在李自成大軍實力有大的折損之前,不要輕易與之交戰。”
看多爾袞有些不解,範文程又耐心解釋道:“快入關指的是我軍迅速奪取九邊要塞,如宣府、薊鎮、大同等地,為我後續大軍迅速入關鋪平道路。緩入京,指的是不要急著殺向京城。而應該趁李自成與明軍在京師交戰,著力掃平京北諸鎮,為我大軍建立一個穩固的立足之地。”
多爾袞頓時聽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先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坐看李自成和明廷兩虎相爭,到時候我們去收現成的果子?”
範文程點了點頭,“這便是臣說的第二條。若我們表現的足夠強大,李自成肯定會舍棄在京師的明軍,轉而進攻我軍。但若我軍表現的足夠軟弱,讓李自成誤以為我們隻是一群進入關內搶劫的蠻夷部落。”
多爾袞眉頭一挑,麵露不喜,他對蠻夷部落這四個字十分在意。
範文程顯然是意識到了這點,連忙道:“攝政王,臣說的是故意誤導李自成,讓他不知道我軍的具體實力,而不是真實……”
範文程看完,向多爾袞道:“攝政王,前幾封信措辭嚴厲,都是指責吳三桂罔顧君上,擁兵自重。但最新的這一封,崇禎皇帝的態度明顯有所緩和,打的是商量的語氣,希望吳三桂及早出兵勤王。裏麵還提到了吳三桂的父母、兒女,還有其他留在京師的親屬,以及將來封其為王,許其永鎮遼東的承諾。”
多爾袞笑了笑,“看來,這崇禎皇帝真急了,威逼利誘都用上了。”
範文程點了點頭,“據博洛貝勒傳迴來的消息,闖賊已打到了拱北城下,距離京城隻有不到五十裏。”
多爾袞聽完,默默的點了點頭,“可真快啊!”
範文程偷瞄了多爾袞一眼,決定還是主動提及那件事,“攝政王,還有一事。”
多爾袞抬起頭,“說吧!”
範文程道:“期間,有兩個我軍被明軍俘虜的斥候被放迴,他們帶迴了崇禎皇帝的兩封信。一封是給臣的,另一封是給洪先生的。”
多爾袞緊皺眉頭,“這崇禎皇帝是寫信寫上癮了嗎?自從第一次他送信到遼東後,寫給你的信沒有十封,也有八封了吧!說吧!他這次又在信中說了些什麽?”
範文程麵帶苦笑,“給臣的那封,他說得益於臣的獻策,將大清主力引入中原的計策即將大功告成,將來定會為臣封侯拜相。而給洪先生的那封,則要他念及舊情,莫要為大清效力。”
多爾袞嘿嘿一笑,“有趣啊!這避都不避了,直接用我們的人來替他送信了。難道他不知道這樣的信,終會讓本王看到?還是他覺得本王足夠蠢,會相信他這樣的離間之計?”
範文程抱拳道:“攝政王英明,自不會受其蒙蔽。”
多爾袞笑吟吟的看向範文程,“隻不過本王有些好奇。範學士,你替本王分析分析,此刻這崇禎皇帝到底是希望我大清入關呢!還是不入關呢!”
範文程沉思了片刻道:“臣以為,崇禎皇帝是希望我大清入關的。”
多爾袞來了興趣,“如何說?”
範文程道:“從最近我軍收集到的各種情報來看,崇禎皇帝是做了固守京師的準備的。如挖深護城河,修補城牆,增加城頭防禦設施都可看出。但問題在於他除了下詔讓吳三桂出兵勤王外,山東新招募的近十萬大軍根本沒動。這就不得不令臣感到奇怪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的確有點反常。”
範文程接著道:“臣這段時間與洪先生多有接觸,了解了明廷的不少情況。得出了一個確切的結論,以目前大明的情況,就是招四方兵馬勤王,也未必能擋得住李自成。”
多爾袞皺眉道:“這不可能吧!”
範文程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軍中缺糧、四處欠餉,可戰之兵損失殆盡,敢戰之將鳳毛麟角。若不然,李自成也不能在數月之間,從河南一路殺到京畿。就目前的明廷而言,就是他號召天下兵馬入京,最後的結果無外乎另一場更大的慘敗而已。”
多爾袞眉頭依舊緊蹙,“按你的說法,明廷已經知道自己擋不住李自成了,為何你還會覺得崇禎皇帝希望我軍入關嗎?那他的敵人不是更多了嗎?”
範文程做了一揖,“攝政王,舉個簡單的例子,把明廷看成一匹狼,而把李自成和大清都看成一隻虎。一匹狼麵對一隻虎,無論哪一隻,它都必敗。但若兩隻虎先鬥起來,一死一傷。那這匹狼這時隻需要對付剩下的那隻受傷的虎就行了,是不是更容易成功?”
多爾袞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崇禎皇帝故意把我軍引向京畿,就是為了引我們和李自成相鬥?”
範文程點了點頭,“正是如此。所以崇禎皇帝才寫下那些信,不斷催促我們盡快進軍。而其留在山東的那近十萬人馬,恐怕就是用以將來收拾殘局的。”
多爾袞思索片刻,依舊有些不解,“但若是那樣, 我們不是應該緩慢行軍,以避免輕易遂了崇禎皇帝的意。為何你還要求本王盡快進軍,使事情朝著有利於他設計的方向發展?”
範文程道:“攝政王,若是山海關已經被我軍拿下,不需要繞二十天的路,那我們大可以坐山觀虎鬥,緩慢出兵。但山海關依舊在吳三桂手裏,消息傳到盛京耗時日久。等我們確定了出兵,恐怕京師早已換了主人。戰場形勢瞬息變化,我們等不起。”
多爾袞聽完輕輕的點了頭,表示認同。“但如何不讓崇禎皇帝的計策成功呢!”
範文程迴道:“攝政王,臣以為,我軍應該遵守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快入關,緩入京。二是在李自成大軍實力有大的折損之前,不要輕易與之交戰。”
看多爾袞有些不解,範文程又耐心解釋道:“快入關指的是我軍迅速奪取九邊要塞,如宣府、薊鎮、大同等地,為我後續大軍迅速入關鋪平道路。緩入京,指的是不要急著殺向京城。而應該趁李自成與明軍在京師交戰,著力掃平京北諸鎮,為我大軍建立一個穩固的立足之地。”
多爾袞頓時聽明白了,“你的意思就是,先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然後坐看李自成和明廷兩虎相爭,到時候我們去收現成的果子?”
範文程點了點頭,“這便是臣說的第二條。若我們表現的足夠強大,李自成肯定會舍棄在京師的明軍,轉而進攻我軍。但若我軍表現的足夠軟弱,讓李自成誤以為我們隻是一群進入關內搶劫的蠻夷部落。”
多爾袞眉頭一挑,麵露不喜,他對蠻夷部落這四個字十分在意。
範文程顯然是意識到了這點,連忙道:“攝政王,臣說的是故意誤導李自成,讓他不知道我軍的具體實力,而不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