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京師開戰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夜深沉,偶爾有蟲鳴聲響起。
縣衙裏的衙役都被派去守城,縣衙裏沒剩幾個人。一路無人,行至後院,才看到一中年漢子。
秦高峰認識他,是周祚鼎的親隨劉靜和。
看到秦高峰,劉靜和明顯愣了一下,之後才上前行禮,“小人拜見周大人,秦將軍。”
周祚鼎點了點頭,“領路,讓秦將軍看看我們的準備。”
劉靜和看了秦高峰一眼,這才點了點頭,擺手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在後院最為偏僻的角落,十幾個衙役正撅著屁股賣力的將一口大箱子推進旁邊挖的深坑之中。
在其旁邊,還有十幾口大箱子。
看到周祚鼎,他們都停了下來,躬身行禮。
周祚鼎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唿。令人將一口箱子打開,裏麵全是用油皮紙包裹的嶄新長刀。
看著臉色驚愕的秦高峰,周祚鼎笑著解釋道:“二十口箱子,每個裏麵有二十把長刀,總共四百柄。此外,還有一百副鎧甲,一百套弓箭,五百石糧食,都分散藏於城中各處。”
秦高峰臉色大變,“周守城使,你這是?”
周祚鼎歎了一口氣道:“密雲非大城,周邊州縣全部淪陷,就算將士們用命,也守不了多久。目前之計,隻有暫時降虜,積攢實力。等將來,看形勢變化再做應對。”
秦高峰臉色難看,“但我們守了五天,死了那麽多兄弟。”
周祚鼎微微蹙眉,“秦將軍,三日前,懷柔被屠城了。”
秦高峰頓時像被人扯住了嗓子,再也說不出半句話。
周祚鼎揮手讓其他人繼續做事,領秦高峰走出另一側,“秦將軍,我有一個計劃,需要你配合。”
當夜,周祚鼎派人出城,以不屠一人為條件向清將富喀禪乞降。
富喀禪接受了,約定第二日入城。
但密雲後衛指揮使秦高峰拒不納降,率近千部眾突圍出城,逃進了附近的雲蒙山中。
周祚鼎剃發易服,雙手捧印,跪迎富喀禪。
富喀禪對這個識趣的大明官吏十分滿意,沒有為難他,也沒有追責他之前抵抗清軍的罪過,反而讓他擔任密雲縣令。
周祚鼎感恩戴德,許諾將為清軍提供糧草軍需,滿足其一切要求。
富喀禪對此十分開心,留下根特為將,攜一千兵卒,率領密雲已經歸降的明軍,圍剿秦高峰。
而大軍在富喀禪的率領下,出古北口,出塞向西而去。他們會與多鐸會合,然後向大同進軍。
在多爾袞答應李自成不再進攻昌平之後,兩部清軍便被分割開來。大軍屯於京畿無所作為,還不如先攻下大同。
大同,這個軍事重鎮一直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是京師的重要屏障。拿下它,將來攻破京師會更加容易。
而且數日之前,周遇吉趁清軍主力南下,突然出兵,斬殺清軍兩千餘,收複和高山和陽和二衛。
有周遇吉這個不安分的明將在,在宣府和居庸關的清軍隨時麵臨著後路被劫的風險。
拿下大同,為目前的最優選擇。
除此之外,多爾袞又向天津增兵一萬,讓阿濟格及早南下。
京師,廣寧門下。
戰鼓如雷,闖軍部伍齊整,任繼榮高舉長刀,大聲喊道:“兄弟們,衝啊!破城就在今日。”
隆隆炮聲響起,無數闖軍呐喊著向前衝去。
崇禎十七年八月二日,在城下待了大半個月之久的闖軍對京城發起了第一次試探性進攻。
八月三日,阿濟格抵達天津,從各處征調船隻。五日,阿濟格從北麵對天津發起了進攻。
三日後,張家玉和王燮在城內放了一把火,放棄天津,乘船南撤。
清軍前鋒一路追擊,直至滄州。
楊禦藩、馬進忠與之大戰一番,這才擋住了其進勢。會和張家玉,王燮一起撤迴德州。
而這時,朱由哲已在濟寧見過張皇後及自己的兩子兩女。本想問問李岩的想法,但紅娘子直接拒絕,並讓朱由哲很難堪。
朱由哲最後一想,那暫時就算了。反正李岩在自己這裏,等形勢有所變化再慢慢說服他們歸順。
定王朱慈炯被紅娘子強迫留下,朱由哲便讓李岩順便教導他。
至於永王朱慈炤,朱由哲也不讓他去南京了,而是讓他跟著李元胤一起先行前往登州。
坤興、昭仁兩個和張皇後一起前往淮揚,去路振飛那裏。
說到底,南京是東林黨的基地,而朱由哲對於那群所謂的“道德君子”並不完全信任。把自己的這些子女送過去,朱由哲還真擔心會出現五皇子被活活嚇死那樣的事情。
暫時就這樣吧!
另外,朱由哲抽調張名振和鄭鴻逵兩部人馬北上。張名振手下的兩萬新卒,而鄭鴻逵也有一支五千人的水師。
另外,撫寧侯朱國弼,忻城伯趙之龍也被朱由哲調來山東。他們二人,會同襄城伯李國幀,誠意伯劉孔昭兩人,是崇禎皇帝在崇禎十六年提拔的四個勳貴,都掌握實權,手中有一定兵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人,懷遠侯常延嶺,是常遇春的十二世孫。
在崇禎十六年,全楚淪陷,常延嶺在南京上書請求赴九江協守。並說在揚州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數千都是其始祖遠裔,請求鼓以忠義,將他們練為親兵。但這觸動了崇禎皇帝敏感的神經,最後沒有成行。
在聽聞崇禎皇帝離京之後,常延嶺再次上書,請求前去護送崇禎皇帝。
這次,朱由哲同意了。
常延嶺在明末勳貴中是個特殊的存在,以敢言著稱,豪爽有大誌,盡忠職守。在隆武皇帝被滅之後,常延嶺迴到金陵鄉下,至此不問世事,以種菜為生,最終得以善終。
朱由哲倒不奢望他有常遇春的本事,但勳貴之中,確實需要一兩個能扛起責任的人。
畢竟,榜樣還是要豎的。
朱由哲選定了張世澤、李國幀,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李尊祖。但始終缺一個足夠分量的開國勳貴的後代。
常延嶺是一個好的選擇。
至於他說的那些常氏後裔,先看看吧!
縣衙裏的衙役都被派去守城,縣衙裏沒剩幾個人。一路無人,行至後院,才看到一中年漢子。
秦高峰認識他,是周祚鼎的親隨劉靜和。
看到秦高峰,劉靜和明顯愣了一下,之後才上前行禮,“小人拜見周大人,秦將軍。”
周祚鼎點了點頭,“領路,讓秦將軍看看我們的準備。”
劉靜和看了秦高峰一眼,這才點了點頭,擺手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在後院最為偏僻的角落,十幾個衙役正撅著屁股賣力的將一口大箱子推進旁邊挖的深坑之中。
在其旁邊,還有十幾口大箱子。
看到周祚鼎,他們都停了下來,躬身行禮。
周祚鼎微微點頭,算是打過招唿。令人將一口箱子打開,裏麵全是用油皮紙包裹的嶄新長刀。
看著臉色驚愕的秦高峰,周祚鼎笑著解釋道:“二十口箱子,每個裏麵有二十把長刀,總共四百柄。此外,還有一百副鎧甲,一百套弓箭,五百石糧食,都分散藏於城中各處。”
秦高峰臉色大變,“周守城使,你這是?”
周祚鼎歎了一口氣道:“密雲非大城,周邊州縣全部淪陷,就算將士們用命,也守不了多久。目前之計,隻有暫時降虜,積攢實力。等將來,看形勢變化再做應對。”
秦高峰臉色難看,“但我們守了五天,死了那麽多兄弟。”
周祚鼎微微蹙眉,“秦將軍,三日前,懷柔被屠城了。”
秦高峰頓時像被人扯住了嗓子,再也說不出半句話。
周祚鼎揮手讓其他人繼續做事,領秦高峰走出另一側,“秦將軍,我有一個計劃,需要你配合。”
當夜,周祚鼎派人出城,以不屠一人為條件向清將富喀禪乞降。
富喀禪接受了,約定第二日入城。
但密雲後衛指揮使秦高峰拒不納降,率近千部眾突圍出城,逃進了附近的雲蒙山中。
周祚鼎剃發易服,雙手捧印,跪迎富喀禪。
富喀禪對這個識趣的大明官吏十分滿意,沒有為難他,也沒有追責他之前抵抗清軍的罪過,反而讓他擔任密雲縣令。
周祚鼎感恩戴德,許諾將為清軍提供糧草軍需,滿足其一切要求。
富喀禪對此十分開心,留下根特為將,攜一千兵卒,率領密雲已經歸降的明軍,圍剿秦高峰。
而大軍在富喀禪的率領下,出古北口,出塞向西而去。他們會與多鐸會合,然後向大同進軍。
在多爾袞答應李自成不再進攻昌平之後,兩部清軍便被分割開來。大軍屯於京畿無所作為,還不如先攻下大同。
大同,這個軍事重鎮一直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是京師的重要屏障。拿下它,將來攻破京師會更加容易。
而且數日之前,周遇吉趁清軍主力南下,突然出兵,斬殺清軍兩千餘,收複和高山和陽和二衛。
有周遇吉這個不安分的明將在,在宣府和居庸關的清軍隨時麵臨著後路被劫的風險。
拿下大同,為目前的最優選擇。
除此之外,多爾袞又向天津增兵一萬,讓阿濟格及早南下。
京師,廣寧門下。
戰鼓如雷,闖軍部伍齊整,任繼榮高舉長刀,大聲喊道:“兄弟們,衝啊!破城就在今日。”
隆隆炮聲響起,無數闖軍呐喊著向前衝去。
崇禎十七年八月二日,在城下待了大半個月之久的闖軍對京城發起了第一次試探性進攻。
八月三日,阿濟格抵達天津,從各處征調船隻。五日,阿濟格從北麵對天津發起了進攻。
三日後,張家玉和王燮在城內放了一把火,放棄天津,乘船南撤。
清軍前鋒一路追擊,直至滄州。
楊禦藩、馬進忠與之大戰一番,這才擋住了其進勢。會和張家玉,王燮一起撤迴德州。
而這時,朱由哲已在濟寧見過張皇後及自己的兩子兩女。本想問問李岩的想法,但紅娘子直接拒絕,並讓朱由哲很難堪。
朱由哲最後一想,那暫時就算了。反正李岩在自己這裏,等形勢有所變化再慢慢說服他們歸順。
定王朱慈炯被紅娘子強迫留下,朱由哲便讓李岩順便教導他。
至於永王朱慈炤,朱由哲也不讓他去南京了,而是讓他跟著李元胤一起先行前往登州。
坤興、昭仁兩個和張皇後一起前往淮揚,去路振飛那裏。
說到底,南京是東林黨的基地,而朱由哲對於那群所謂的“道德君子”並不完全信任。把自己的這些子女送過去,朱由哲還真擔心會出現五皇子被活活嚇死那樣的事情。
暫時就這樣吧!
另外,朱由哲抽調張名振和鄭鴻逵兩部人馬北上。張名振手下的兩萬新卒,而鄭鴻逵也有一支五千人的水師。
另外,撫寧侯朱國弼,忻城伯趙之龍也被朱由哲調來山東。他們二人,會同襄城伯李國幀,誠意伯劉孔昭兩人,是崇禎皇帝在崇禎十六年提拔的四個勳貴,都掌握實權,手中有一定兵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人,懷遠侯常延嶺,是常遇春的十二世孫。
在崇禎十六年,全楚淪陷,常延嶺在南京上書請求赴九江協守。並說在揚州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數千都是其始祖遠裔,請求鼓以忠義,將他們練為親兵。但這觸動了崇禎皇帝敏感的神經,最後沒有成行。
在聽聞崇禎皇帝離京之後,常延嶺再次上書,請求前去護送崇禎皇帝。
這次,朱由哲同意了。
常延嶺在明末勳貴中是個特殊的存在,以敢言著稱,豪爽有大誌,盡忠職守。在隆武皇帝被滅之後,常延嶺迴到金陵鄉下,至此不問世事,以種菜為生,最終得以善終。
朱由哲倒不奢望他有常遇春的本事,但勳貴之中,確實需要一兩個能扛起責任的人。
畢竟,榜樣還是要豎的。
朱由哲選定了張世澤、李國幀,現在又增加了一個李尊祖。但始終缺一個足夠分量的開國勳貴的後代。
常延嶺是一個好的選擇。
至於他說的那些常氏後裔,先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