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處置餘眾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發問的人是夏魁元,是最早跟隨王俊起事的一批人。
王俊眉頭緊蹙,知道這不僅是夏魁元一人的想法,在場的很多人恐怕都有這種想法。
台下,姚啟聖也看著王俊,想看看他會如何迴應。
過了一會,王俊看向夏魁元,“老夏,你多大了?”
夏魁元愣了一下,不知道王俊為何會如此之問,他想了想,搖頭道:“多大?是三十一還是三十二,早忘記了。”
王俊點了點頭,“這個年紀,如果是普通人,早就成家立業了,或許兒子都到了下田種地的年紀了。但老夏,你為何還沒有成家?”
夏魁元咧了咧嘴,“我,成婚?算了吧!有了家,就有了牽掛,活不久的。我現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逍遙自在的,成什麽家?”
王俊看了一眼他,向眾人大聲道:“你們都這樣想嗎?”
沒有人迴答。
王俊看著他們搖了搖頭,“我不這麽想。我想成家立業,想子孫滿堂。想等自己年紀大了,躺在鋪著棉被的床上,安安樂樂的死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時時擔心官軍前來圍剿,不知自己什麽時候就會死。然後頭被砍下來,吊在城頭上,忍受普通百姓的謾罵和口水。”
“當賊,沒有那麽舒服。”王俊語氣沉重的說道。
“現在大明皇帝親自招安。這樣的機會,是上天的恩賜。錯過了,就永遠不會再有了。”
“我不想一輩子當賊,所以才接受招安。”
“況且,現在東虜已然入關。上次他們入關,就在山東燒殺搶掠,當時死了多少人。你們中,就有家人死在他們手中。這些,你們不會都忘了嗎?”
“這便是我願意接受朝廷招安的第二個原因。我堂堂華夏男兒,不能讓異族隨便欺辱。”
“有此機會,我願意為朝廷出力。不為皇帝,不為升官,隻想讓他們異族看看我漢家男兒的骨氣。就算將來死了,也讓後人知道我九山王王俊這個人。”
姚啟聖鼓掌笑道:“好!王大哥,說的好。”
說著,姚啟聖跳上高台,站到王俊身邊,“王大哥有如此之心,也無怪天子能如此看重你。”
黑明廉看著他,神色有些奇怪,不知道他要幹什麽。
王俊抱拳,“都是肺腑之言。請姚老弟告訴皇上,我們這次接受招安完全出自真心,絕不會再行悖逆之事。”
姚啟聖點了點頭,突然大聲道:“王俊,跪下接旨。”
王俊愣了一下,在相雷朝的提醒下連忙跪下,“末將接旨!”周圍人頓時也跪倒一片。
姚啟聖從懷中取出一道聖旨,朗聲道:“陛下有旨,任命王俊為大明參將,攜六千人馬入駐泗州,受總兵楊禦藩直接統領。相雷朝為讚畫,晁玉光為遊擊將軍,李洪鬥、李敖鬥,夏魁元為守備。其他千總,把總,總旗,小旗,可由王俊自由任命。”
王俊頓時愣在當場,過了半晌才反應過來,連忙高聲道:“末將領旨,謝陛下賜官。”
姚啟聖把聖旨交給王俊,接著道:“王參將,至於山寨裏的這些人眾,暫時也不必遣散了。”
王俊有點疑惑的站起來,“姚老弟,這是何意啊!”
姚啟聖麵向眾人,“陛下說,王俊如真有招安之心,便把這道聖旨當眾宣發。否則,等你們下山之後,會將你們全部打散重編。而小弟便是判別之人。目前小弟確定,王參將確有報效朝廷之心。而朝廷自會厚待你們。”
王俊、相雷朝、晁玉光臉上帶著激動之色,“陛下厚恩,我等必然銘記於心。“
姚啟聖繼續道:“當初,陛下讓王參將遣散你們,不過是因為你們人數眾多,留著恐你們再次為賊,成為朝廷之患。但王參將剛才表態,讓小弟知道,他必然會好好約束你們。”
“小弟剛才在山寨內轉了一圈,發現蒼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重要的,這裏有少量平地,適合耕種。即使被圍,亦可堅守。”
“因而,我剛剛做出了一個決定。我會上書陛下,請求將剩餘人眾設置一營。若清軍南下,前方失守,便將這裏作為後方,繼續騷擾、抵抗清軍。也作為我軍最後之基地。”
朱由哲是在泰安收到姚啟聖的來信的。
姚啟聖不看好明軍的部署,他覺得應該放棄整個魯西北,而在便於防守處設立防線。
南邊是兗州一線,東邊是青州一線。
而留下蒼山的王俊餘部,姚啟聖是打算是整個兗州失陷之後,留下一個繼續騷擾清軍的據點,讓之不能安心南下。
這沒有錯,隻是他這樣的決策讓朱由哲心中開始懷疑自己選擇在魯西北與清軍展開一次決戰是否正確。
高文彩迴來了,帶迴了李棲鳳的頭顱。
在唐王朱聿鍵逃迴開封之後,闖軍沒有追過黃河。
隻留下一部人馬在黃河北岸的延津駐防,以監視開封守軍,剩下人馬在穀可成的率領下北上。
相對於河南,李自成更在乎京師。
除此之外,李自成更從各處再調兵十萬,前去京師與之會合,他想用兵力徹底壓製清軍,讓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
朱由哲派人再次趕去開封,讓陳子龍來這裏,同時下令從開封調兵五千,加強睢陽的防守。
王屏藩帶著一水袋,“陛下,喝點水吧!”
朱由哲接過來喝了一口,“王屏藩,大軍行進,速度太慢。王屏藩,帶上一百騎,隨朕先行北上。剩下的人,讓他們直接前去青州。衡王那邊,就仿照曲阜這邊進行處置。”
王屏藩緊皺眉頭,“陛下,除了您,誰敢處置藩王啊!”
朱由哲微微歎了一口氣,“也是,那就讓他們先處置其他人。至於衡王,等朕到了再說。”
王屏藩點了點頭,“末將這就前去準備。”
朱由哲叫住他,“王屏藩,有平遼侯那邊的消息嗎?”
王屏藩搖了搖頭。
朱由哲微微點頭,“朕知道了。你去吧!”
等王屏藩走遠,朱由哲咬了咬牙,“吳三桂,你可別掉鏈子啊!”
王俊眉頭緊蹙,知道這不僅是夏魁元一人的想法,在場的很多人恐怕都有這種想法。
台下,姚啟聖也看著王俊,想看看他會如何迴應。
過了一會,王俊看向夏魁元,“老夏,你多大了?”
夏魁元愣了一下,不知道王俊為何會如此之問,他想了想,搖頭道:“多大?是三十一還是三十二,早忘記了。”
王俊點了點頭,“這個年紀,如果是普通人,早就成家立業了,或許兒子都到了下田種地的年紀了。但老夏,你為何還沒有成家?”
夏魁元咧了咧嘴,“我,成婚?算了吧!有了家,就有了牽掛,活不久的。我現在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逍遙自在的,成什麽家?”
王俊看了一眼他,向眾人大聲道:“你們都這樣想嗎?”
沒有人迴答。
王俊看著他們搖了搖頭,“我不這麽想。我想成家立業,想子孫滿堂。想等自己年紀大了,躺在鋪著棉被的床上,安安樂樂的死去。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時時擔心官軍前來圍剿,不知自己什麽時候就會死。然後頭被砍下來,吊在城頭上,忍受普通百姓的謾罵和口水。”
“當賊,沒有那麽舒服。”王俊語氣沉重的說道。
“現在大明皇帝親自招安。這樣的機會,是上天的恩賜。錯過了,就永遠不會再有了。”
“我不想一輩子當賊,所以才接受招安。”
“況且,現在東虜已然入關。上次他們入關,就在山東燒殺搶掠,當時死了多少人。你們中,就有家人死在他們手中。這些,你們不會都忘了嗎?”
“這便是我願意接受朝廷招安的第二個原因。我堂堂華夏男兒,不能讓異族隨便欺辱。”
“有此機會,我願意為朝廷出力。不為皇帝,不為升官,隻想讓他們異族看看我漢家男兒的骨氣。就算將來死了,也讓後人知道我九山王王俊這個人。”
姚啟聖鼓掌笑道:“好!王大哥,說的好。”
說著,姚啟聖跳上高台,站到王俊身邊,“王大哥有如此之心,也無怪天子能如此看重你。”
黑明廉看著他,神色有些奇怪,不知道他要幹什麽。
王俊抱拳,“都是肺腑之言。請姚老弟告訴皇上,我們這次接受招安完全出自真心,絕不會再行悖逆之事。”
姚啟聖點了點頭,突然大聲道:“王俊,跪下接旨。”
王俊愣了一下,在相雷朝的提醒下連忙跪下,“末將接旨!”周圍人頓時也跪倒一片。
姚啟聖從懷中取出一道聖旨,朗聲道:“陛下有旨,任命王俊為大明參將,攜六千人馬入駐泗州,受總兵楊禦藩直接統領。相雷朝為讚畫,晁玉光為遊擊將軍,李洪鬥、李敖鬥,夏魁元為守備。其他千總,把總,總旗,小旗,可由王俊自由任命。”
王俊頓時愣在當場,過了半晌才反應過來,連忙高聲道:“末將領旨,謝陛下賜官。”
姚啟聖把聖旨交給王俊,接著道:“王參將,至於山寨裏的這些人眾,暫時也不必遣散了。”
王俊有點疑惑的站起來,“姚老弟,這是何意啊!”
姚啟聖麵向眾人,“陛下說,王俊如真有招安之心,便把這道聖旨當眾宣發。否則,等你們下山之後,會將你們全部打散重編。而小弟便是判別之人。目前小弟確定,王參將確有報效朝廷之心。而朝廷自會厚待你們。”
王俊、相雷朝、晁玉光臉上帶著激動之色,“陛下厚恩,我等必然銘記於心。“
姚啟聖繼續道:“當初,陛下讓王參將遣散你們,不過是因為你們人數眾多,留著恐你們再次為賊,成為朝廷之患。但王參將剛才表態,讓小弟知道,他必然會好好約束你們。”
“小弟剛才在山寨內轉了一圈,發現蒼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重要的,這裏有少量平地,適合耕種。即使被圍,亦可堅守。”
“因而,我剛剛做出了一個決定。我會上書陛下,請求將剩餘人眾設置一營。若清軍南下,前方失守,便將這裏作為後方,繼續騷擾、抵抗清軍。也作為我軍最後之基地。”
朱由哲是在泰安收到姚啟聖的來信的。
姚啟聖不看好明軍的部署,他覺得應該放棄整個魯西北,而在便於防守處設立防線。
南邊是兗州一線,東邊是青州一線。
而留下蒼山的王俊餘部,姚啟聖是打算是整個兗州失陷之後,留下一個繼續騷擾清軍的據點,讓之不能安心南下。
這沒有錯,隻是他這樣的決策讓朱由哲心中開始懷疑自己選擇在魯西北與清軍展開一次決戰是否正確。
高文彩迴來了,帶迴了李棲鳳的頭顱。
在唐王朱聿鍵逃迴開封之後,闖軍沒有追過黃河。
隻留下一部人馬在黃河北岸的延津駐防,以監視開封守軍,剩下人馬在穀可成的率領下北上。
相對於河南,李自成更在乎京師。
除此之外,李自成更從各處再調兵十萬,前去京師與之會合,他想用兵力徹底壓製清軍,讓多爾袞不敢輕舉妄動。
朱由哲派人再次趕去開封,讓陳子龍來這裏,同時下令從開封調兵五千,加強睢陽的防守。
王屏藩帶著一水袋,“陛下,喝點水吧!”
朱由哲接過來喝了一口,“王屏藩,大軍行進,速度太慢。王屏藩,帶上一百騎,隨朕先行北上。剩下的人,讓他們直接前去青州。衡王那邊,就仿照曲阜這邊進行處置。”
王屏藩緊皺眉頭,“陛下,除了您,誰敢處置藩王啊!”
朱由哲微微歎了一口氣,“也是,那就讓他們先處置其他人。至於衡王,等朕到了再說。”
王屏藩點了點頭,“末將這就前去準備。”
朱由哲叫住他,“王屏藩,有平遼侯那邊的消息嗎?”
王屏藩搖了搖頭。
朱由哲微微點頭,“朕知道了。你去吧!”
等王屏藩走遠,朱由哲咬了咬牙,“吳三桂,你可別掉鏈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