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泰安遷民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敗總得有人負責。
首要責任肯定是身為主將的和度,但和度是阿濟格的兒子,也是他任命的。算來算去,責任便落到了阿濟格頭上。
阿濟格當然不想負責,所以隻能找個人,而索渾這個倒黴鬼就是最好的人選。
本來不應該做的如此絕,死了還要侮辱他的屍體,但阿濟格打算借此立威。他麵向眾人大聲道:“索渾是我家的忠仆,在本王很小時候就跟著本王了。但他有罪,本王便不得不處置。”
“這次西進泰安,必生擒崇禎皇帝,但前提是你們都得賣力,都得聽本王的話。你們這些人,論與本王的關係,肯定不如索渾。若有錯,也別指望本王會對你們特別寬宥。”
“此戰,怯戰不前者斬,臨陣脫逃者斬,亂我軍心者斬,攻城不利者斬,……”
阿濟格一連說了十幾個斬殺的理由,徹底震懾了所有人,最後他高聲喊道:“擂鼓,讓所有人匯聚,準備出發。”
泰安城中,諸將匯聚,除了馬進忠和張君堯在前方禦敵外,其他的人都在。
阿濟格興兵三萬,前來進攻泰安,其中一萬左右是戰力強橫的八旗兵,剩下的是之前投靠的各路明軍。
馬進忠雖然占據要隘,不斷阻擊,但他手下士卒多為新募,戰力甚至比守德州之時還弱。麵對清軍鋪天蓋地的進攻,他隻能逐步撤退,依靠泰山周邊的有利地形遲延對方的進軍速度。
就這兩日,馬進忠已經發了四封求援信了。
這是第五封。
朱由哲聽著士卒的念誦,沉默了良久,說道:“讓馬進忠撤吧!但不能直接撤往泰安,向泰山深處撤。”
說完,朱由哲轉向泰安知府張一平,“張愛卿,城中百姓都撤完了嗎?”
張一平忙迴道:“知道清軍在肥城屠城的事後,百姓十分配合。雖然目前城中還有一些百姓,但數目不多,今日便可撤完。隻是車馬太少,多數也隻能逃入距離最近的龜山。”
朱由哲知道張一平這是在抱怨。城中乃至周邊的百姓數萬百姓遷移,這是個大工程。
他曾向朱由哲建議,調用騎兵中的馬匹運送百姓,但被朱由哲直接拒絕了。
在這個時候,一騎,一馬都不能輕易動,他們必須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接下來的戰事。
然後張一平隻能找來牛車、驢車,甚至衙役、鄉勇手提肩扛,助那些拖家帶口的百姓艱難向西或東遷。
這幾日,泰安城中,大小官吏都累的夠嗆。
朱由哲這時也隻能苦笑一聲,,淡淡說道:“龜山就龜山吧!有餘力的向萊蕪和新泰方向走,沒餘力就選臨近的沮淶山和梁父山。楊副將,你那邊進行的怎麽樣了?”
楊禦華抱拳道:“稟陛下,有張君堯引薦,周邊山中土寇除了少數猶豫不決外,其他都願降。但有不少因為擔心朝廷會借機平叛他們,不願放開他們的山寨讓我軍進入。”
朱由哲輕輕的點了點頭。
官府和盜匪,本就缺少互信。他們接受朝廷招安是一迴事,他們願意放朝廷軍馬進駐他們的山寨是另一迴事。
畢竟,這種事最後很容易變成鳩占鵲巢。
“願意讓出山寨者,授官,重賞,給武器,給錢糧。同時,不要輕易吞並他們的人,以作表率。對於不讓出山寨的,告訴他們,隻要不投靠清軍,事後朕便會給他們記上一功。但若在大明和東虜對戰期間,他們投靠東虜,或者做出洗劫落難百姓,甚至幫助東虜攻打大明軍隊者。隻要大明不亡,朕定滅其九族。”
語氣森然,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冷意。
楊禦華抱拳領命,“陛下,家兄來信,問是否需要他親自率部前來?”
朱由哲搖了搖頭,“不用,讓他牢牢守住泗水防線。隻要他大軍在那裏,隨時可以威脅清軍側翼,便是對朕最大的幫助。”
楊禦華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朱由哲轉向馬科,“馬愛卿,騎兵的招募進行的怎麽樣了?”
馬科抱拳道:“一千騎卒已招募完成,但他們也隻是會騎馬,缺乏戰陣經驗,得訓練之後才能上陣。”
朱由哲微微點頭,“你留下五百,讓他們隨軍,剩下的送迴安丘。朕對你沒特別的要求,整個山東都是你的戰場,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馬科頓時愣住了,“那陛下,末將要做什麽啊!”
朱由哲道:“做什麽都行,襲擊清軍後方,擾亂清軍動向,燒毀清軍糧草等。反正隻要有傷清軍的事,你都可以做,就是別和清軍硬碰硬。我們騎兵太少,沒資格和他們拚消耗。”
朱由哲看著馬科,“還有,你現在手下有騎兵一千六百多,去之前剝掉的清軍鎧甲中選出一千六百套。今後,你和你手下的士卒就穿著這些清軍鎧甲,打著清軍的旗號行事。”
馬科微微皺眉,“陛下,這事不太好辦啊!我們腦後可沒有那豬尾巴。”說著,看向愛鬆古。
頓時,所有人都看向愛鬆古,讓他尷尬的低下了頭。
朱由哲冷聲道:“無論以前愛鬆古是誰的人?但他目前是我大明的千總,朕不允許你們輕視、嘲笑他。至於他現在的穿著,不正可以誤導清軍,方便你們接下來行事嗎?”
“在朕眼裏,無論漢人、女真人,都是朕的子民。若不是努爾哈赤以個人私利掀起叛亂,他們到目前依舊在我大明治下。”
朱由哲轉向馬科,“馬科,愛鬆古是你的部將。若你覺得他不可信,無法幫到你,朕現在就把他調走。否則,今後那樣沒過腦子,傷害雙方情誼的話,你就少給朕講。”
馬科連忙起身請罪。
朱由哲冷聲道:“向愛鬆古道歉。”
馬科轉身向愛鬆古,“愛千總,是馬某言語無狀,請你恕罪。”
愛鬆古連忙起身,“馬總兵說笑了,末將愧不敢當。請諸位放心,愛鬆古是葉赫人,和建州女真有大仇。此次歸降大明,完全出自本心,以後斷不會做出背棄大明之事。”
首要責任肯定是身為主將的和度,但和度是阿濟格的兒子,也是他任命的。算來算去,責任便落到了阿濟格頭上。
阿濟格當然不想負責,所以隻能找個人,而索渾這個倒黴鬼就是最好的人選。
本來不應該做的如此絕,死了還要侮辱他的屍體,但阿濟格打算借此立威。他麵向眾人大聲道:“索渾是我家的忠仆,在本王很小時候就跟著本王了。但他有罪,本王便不得不處置。”
“這次西進泰安,必生擒崇禎皇帝,但前提是你們都得賣力,都得聽本王的話。你們這些人,論與本王的關係,肯定不如索渾。若有錯,也別指望本王會對你們特別寬宥。”
“此戰,怯戰不前者斬,臨陣脫逃者斬,亂我軍心者斬,攻城不利者斬,……”
阿濟格一連說了十幾個斬殺的理由,徹底震懾了所有人,最後他高聲喊道:“擂鼓,讓所有人匯聚,準備出發。”
泰安城中,諸將匯聚,除了馬進忠和張君堯在前方禦敵外,其他的人都在。
阿濟格興兵三萬,前來進攻泰安,其中一萬左右是戰力強橫的八旗兵,剩下的是之前投靠的各路明軍。
馬進忠雖然占據要隘,不斷阻擊,但他手下士卒多為新募,戰力甚至比守德州之時還弱。麵對清軍鋪天蓋地的進攻,他隻能逐步撤退,依靠泰山周邊的有利地形遲延對方的進軍速度。
就這兩日,馬進忠已經發了四封求援信了。
這是第五封。
朱由哲聽著士卒的念誦,沉默了良久,說道:“讓馬進忠撤吧!但不能直接撤往泰安,向泰山深處撤。”
說完,朱由哲轉向泰安知府張一平,“張愛卿,城中百姓都撤完了嗎?”
張一平忙迴道:“知道清軍在肥城屠城的事後,百姓十分配合。雖然目前城中還有一些百姓,但數目不多,今日便可撤完。隻是車馬太少,多數也隻能逃入距離最近的龜山。”
朱由哲知道張一平這是在抱怨。城中乃至周邊的百姓數萬百姓遷移,這是個大工程。
他曾向朱由哲建議,調用騎兵中的馬匹運送百姓,但被朱由哲直接拒絕了。
在這個時候,一騎,一馬都不能輕易動,他們必須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接下來的戰事。
然後張一平隻能找來牛車、驢車,甚至衙役、鄉勇手提肩扛,助那些拖家帶口的百姓艱難向西或東遷。
這幾日,泰安城中,大小官吏都累的夠嗆。
朱由哲這時也隻能苦笑一聲,,淡淡說道:“龜山就龜山吧!有餘力的向萊蕪和新泰方向走,沒餘力就選臨近的沮淶山和梁父山。楊副將,你那邊進行的怎麽樣了?”
楊禦華抱拳道:“稟陛下,有張君堯引薦,周邊山中土寇除了少數猶豫不決外,其他都願降。但有不少因為擔心朝廷會借機平叛他們,不願放開他們的山寨讓我軍進入。”
朱由哲輕輕的點了點頭。
官府和盜匪,本就缺少互信。他們接受朝廷招安是一迴事,他們願意放朝廷軍馬進駐他們的山寨是另一迴事。
畢竟,這種事最後很容易變成鳩占鵲巢。
“願意讓出山寨者,授官,重賞,給武器,給錢糧。同時,不要輕易吞並他們的人,以作表率。對於不讓出山寨的,告訴他們,隻要不投靠清軍,事後朕便會給他們記上一功。但若在大明和東虜對戰期間,他們投靠東虜,或者做出洗劫落難百姓,甚至幫助東虜攻打大明軍隊者。隻要大明不亡,朕定滅其九族。”
語氣森然,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了一股冷意。
楊禦華抱拳領命,“陛下,家兄來信,問是否需要他親自率部前來?”
朱由哲搖了搖頭,“不用,讓他牢牢守住泗水防線。隻要他大軍在那裏,隨時可以威脅清軍側翼,便是對朕最大的幫助。”
楊禦華點了點頭,不再多言。
朱由哲轉向馬科,“馬愛卿,騎兵的招募進行的怎麽樣了?”
馬科抱拳道:“一千騎卒已招募完成,但他們也隻是會騎馬,缺乏戰陣經驗,得訓練之後才能上陣。”
朱由哲微微點頭,“你留下五百,讓他們隨軍,剩下的送迴安丘。朕對你沒特別的要求,整個山東都是你的戰場,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馬科頓時愣住了,“那陛下,末將要做什麽啊!”
朱由哲道:“做什麽都行,襲擊清軍後方,擾亂清軍動向,燒毀清軍糧草等。反正隻要有傷清軍的事,你都可以做,就是別和清軍硬碰硬。我們騎兵太少,沒資格和他們拚消耗。”
朱由哲看著馬科,“還有,你現在手下有騎兵一千六百多,去之前剝掉的清軍鎧甲中選出一千六百套。今後,你和你手下的士卒就穿著這些清軍鎧甲,打著清軍的旗號行事。”
馬科微微皺眉,“陛下,這事不太好辦啊!我們腦後可沒有那豬尾巴。”說著,看向愛鬆古。
頓時,所有人都看向愛鬆古,讓他尷尬的低下了頭。
朱由哲冷聲道:“無論以前愛鬆古是誰的人?但他目前是我大明的千總,朕不允許你們輕視、嘲笑他。至於他現在的穿著,不正可以誤導清軍,方便你們接下來行事嗎?”
“在朕眼裏,無論漢人、女真人,都是朕的子民。若不是努爾哈赤以個人私利掀起叛亂,他們到目前依舊在我大明治下。”
朱由哲轉向馬科,“馬科,愛鬆古是你的部將。若你覺得他不可信,無法幫到你,朕現在就把他調走。否則,今後那樣沒過腦子,傷害雙方情誼的話,你就少給朕講。”
馬科連忙起身請罪。
朱由哲冷聲道:“向愛鬆古道歉。”
馬科轉身向愛鬆古,“愛千總,是馬某言語無狀,請你恕罪。”
愛鬆古連忙起身,“馬總兵說笑了,末將愧不敢當。請諸位放心,愛鬆古是葉赫人,和建州女真有大仇。此次歸降大明,完全出自本心,以後斷不會做出背棄大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