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大局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馮銓看向黃道周,“黃公,東虜興兵南下,就一個阿濟格就打穿了大半個山東。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論無辜,誰有他們無辜?”
“但他們死了那麽多,沒人可惜,沒人心疼,更沒人為此負責。我在這裏不過打死幾十人,就好似犯了什麽天條,人人都在說我草菅人命。莫非他們的命是命,北地的那些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黃道周臉色陰沉,“馮銓,別人不了解你,難道老夫還不知道你?你說,你真的在乎那些普通百姓的性命嗎?”
馮銓哈哈一笑,十分坦率的說道:“我當然,當然不在乎,他們死多少和我有什麽相關。但我看不慣那些人一個個口若懸河,宛若道德君子,但卻幹盡男盜女娼,吃人不吐骨頭的爛事。”
“要不是他們占盡天下之田,逼的百姓難以過活,豈會造出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梟雄?豈會使朝廷連軍餉都難以湊齊,讓東虜日益呈兇。”
“這天下,本來是這些人敗壞的,反而要怪罪在像我這樣的人的身上,給我貫一個奸臣的名聲。如此,我也認了。但不好好懲治他們一番,弄死幾個人,好揚揚我奸臣的威風,豈不虧死了?”
黃道周“嗬”了一聲,“陷害忠良這樣的事你做了沒?掀起黨爭這樣的事你做了沒?收取賄賂這樣的事你做了沒?打擊報複這樣的事你做了沒?”
馮銓臉不紅,心不跳,隻是微微仰起頭,“我做了又如何?”
黃道周氣笑,“你既然承認,那稱你為奸臣又如何不可?你說那些人占盡天下之田,你馮家在涿州的田少嗎?你馮銓的莊園又比哪個小了?如此嚴於律人,寬於待己,還真是你馮振鷺的風格。”
馮銓看黃道周一臉的嘲諷,心中突然有些煩躁。他倒是不懼黃道周,但總這樣爭吵下去也吵不出什麽結果。他眼睛轉了轉,突然道:“黃公,多爾袞五日前已率清軍主力南下了。”
黃道周臉色一滯,變的十分難看。
馮銓看黃道周如此,知道自己抓住了他最在意之處,接著道:“而兩日前,懿安皇後秘密南渡進入南京,召見了史可法,韓瓚周,盧九德,黃得功等人。而史可法已經同意,將以黃得功為將,率一萬精卒北上增援陛下。”
黃道周緊握右手,“此事為真?”
馮銓點了點頭,“駱養性告知老夫的,不會有假。而且老夫還知道這一萬精卒不是臨時拚湊或者招募而來,而是從各營抽調出的,多是從北地來的,以前有從軍經驗的老卒。”
馮銓哀歎一聲,“這大明就是一棟破房子,就那麽點家底。這一萬精卒已差不多是南京僅有的家底,一但有失,而又沒有新的兵力補充。別說北地的得失,就是劃江而治恐怕也很難實現。”
黃道周緊皺眉頭,“娘娘不智,史可法糊塗。”
馮銓搖頭道:“這不能怪娘娘,因為陛下、太子都還在呢!有些人就想著謀立新君了。”
“什麽?謀立新君?”黃道周驚的睜大了眼睛。
馮銓看著黃道周,有些疑惑道:“黃公不知道?”
黃道周緊盯著馮銓,看他不似在開玩笑,頓時勃然大怒,“這些人,這些人到底要幹什麽?謀立新君,他們是嫌這天下還不夠亂嗎?”
馮銓冷笑一聲,“當然是獲取擁立之功啊!還有就是陛下年歲大,不好控製。擁立定王,好控製啊!”
黃道周緊握拳頭,狠狠地捶在桌麵上,“這些人不顧大局,都該死。”
馮銓看黃道周已經逐漸上套,緩和了一下語氣道:“黃公啊!陛下乃天下之主,一但有失,北地失陷就會在旦夕之間。就算新皇繼位,最終穩住局麵,再行北伐,恐怕也是數年之後了。更可能在期間,東虜或者闖賊完全占據北地,實力碾壓大明。到時候家國淪喪,我等將萬死也難辭其咎。”
黃道周看了馮銓一眼,沒有說話。
馮銓哀歎一聲,“陛下在北地抵抗東虜,首重糧草軍餉。沒有糧草,就無法募集足夠的士兵。沒有軍餉,軍心就永遠難以安定。而目前,朝廷哪有足夠的賦稅?為了養活在各地的幾十萬,尤其是在山東前線的近十萬大軍,我就不得不做一些非常之事。”
黃道周“哼”了一聲,沒有理會馮銓。
馮銓也不在意,繼續說道:“黃公道德高潔,為士林領袖。如若不合心意,哪怕是陛下親自下旨,您也大可置之不理。畢竟,陛下真不會拿您怎麽樣?”
“但我不同,頂著一個閹黨的名聲,戴著一個奸臣的高帽。若是惹得陛下不滿,不用什麽具體的罪名就可以將我打入天牢,開罪問斬。”
黃道周冷冷問道:“你是說你做的那些事都是陛下指使的?”
馮銓搖頭,“我當然不會如此說。但朝廷無錢無糧是事實,陛下最需要的就是錢和糧。我不管用什麽辦法,能搞來錢糧就是解了陛下之急。陛下就會因此而覺得我有用,我有用,陛下就不會輕易動我,我的命就也保住了。”
“不然你覺得陛下為何重新起用我?總不會是看我長的好看吧!”
“逢迎上意,你也該死。”黃道周怒聲道。
馮銓笑著搖了搖頭,“該死的未必死,但不該死的卻在死。黃公可知道,自阿濟格殺入山東之後屠了多少城?多少村落被其殺的白骨累累,雞犬不留?而這僅是一部清軍,接下來殺過來的可是多爾袞親率的滿清主力。”
“您猜,一旦其占據山東,進而突破江淮防線,我煌煌華夏迎來的將是五胡亂華的慘烈,還是蒙元雜夷統治的屈辱?”
“眼前打死幾十人,你便一直抓著我不放。等到那時,死的人何止千倍,萬倍,你又要去找誰算賬?”
“黃公,事急從權。這時候,你我都應該以大局為定。我不指望你能完全支持我的所作所為,但我希望你至少不要如此激烈的反對。”
“但他們死了那麽多,沒人可惜,沒人心疼,更沒人為此負責。我在這裏不過打死幾十人,就好似犯了什麽天條,人人都在說我草菅人命。莫非他們的命是命,北地的那些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黃道周臉色陰沉,“馮銓,別人不了解你,難道老夫還不知道你?你說,你真的在乎那些普通百姓的性命嗎?”
馮銓哈哈一笑,十分坦率的說道:“我當然,當然不在乎,他們死多少和我有什麽相關。但我看不慣那些人一個個口若懸河,宛若道德君子,但卻幹盡男盜女娼,吃人不吐骨頭的爛事。”
“要不是他們占盡天下之田,逼的百姓難以過活,豈會造出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梟雄?豈會使朝廷連軍餉都難以湊齊,讓東虜日益呈兇。”
“這天下,本來是這些人敗壞的,反而要怪罪在像我這樣的人的身上,給我貫一個奸臣的名聲。如此,我也認了。但不好好懲治他們一番,弄死幾個人,好揚揚我奸臣的威風,豈不虧死了?”
黃道周“嗬”了一聲,“陷害忠良這樣的事你做了沒?掀起黨爭這樣的事你做了沒?收取賄賂這樣的事你做了沒?打擊報複這樣的事你做了沒?”
馮銓臉不紅,心不跳,隻是微微仰起頭,“我做了又如何?”
黃道周氣笑,“你既然承認,那稱你為奸臣又如何不可?你說那些人占盡天下之田,你馮家在涿州的田少嗎?你馮銓的莊園又比哪個小了?如此嚴於律人,寬於待己,還真是你馮振鷺的風格。”
馮銓看黃道周一臉的嘲諷,心中突然有些煩躁。他倒是不懼黃道周,但總這樣爭吵下去也吵不出什麽結果。他眼睛轉了轉,突然道:“黃公,多爾袞五日前已率清軍主力南下了。”
黃道周臉色一滯,變的十分難看。
馮銓看黃道周如此,知道自己抓住了他最在意之處,接著道:“而兩日前,懿安皇後秘密南渡進入南京,召見了史可法,韓瓚周,盧九德,黃得功等人。而史可法已經同意,將以黃得功為將,率一萬精卒北上增援陛下。”
黃道周緊握右手,“此事為真?”
馮銓點了點頭,“駱養性告知老夫的,不會有假。而且老夫還知道這一萬精卒不是臨時拚湊或者招募而來,而是從各營抽調出的,多是從北地來的,以前有從軍經驗的老卒。”
馮銓哀歎一聲,“這大明就是一棟破房子,就那麽點家底。這一萬精卒已差不多是南京僅有的家底,一但有失,而又沒有新的兵力補充。別說北地的得失,就是劃江而治恐怕也很難實現。”
黃道周緊皺眉頭,“娘娘不智,史可法糊塗。”
馮銓搖頭道:“這不能怪娘娘,因為陛下、太子都還在呢!有些人就想著謀立新君了。”
“什麽?謀立新君?”黃道周驚的睜大了眼睛。
馮銓看著黃道周,有些疑惑道:“黃公不知道?”
黃道周緊盯著馮銓,看他不似在開玩笑,頓時勃然大怒,“這些人,這些人到底要幹什麽?謀立新君,他們是嫌這天下還不夠亂嗎?”
馮銓冷笑一聲,“當然是獲取擁立之功啊!還有就是陛下年歲大,不好控製。擁立定王,好控製啊!”
黃道周緊握拳頭,狠狠地捶在桌麵上,“這些人不顧大局,都該死。”
馮銓看黃道周已經逐漸上套,緩和了一下語氣道:“黃公啊!陛下乃天下之主,一但有失,北地失陷就會在旦夕之間。就算新皇繼位,最終穩住局麵,再行北伐,恐怕也是數年之後了。更可能在期間,東虜或者闖賊完全占據北地,實力碾壓大明。到時候家國淪喪,我等將萬死也難辭其咎。”
黃道周看了馮銓一眼,沒有說話。
馮銓哀歎一聲,“陛下在北地抵抗東虜,首重糧草軍餉。沒有糧草,就無法募集足夠的士兵。沒有軍餉,軍心就永遠難以安定。而目前,朝廷哪有足夠的賦稅?為了養活在各地的幾十萬,尤其是在山東前線的近十萬大軍,我就不得不做一些非常之事。”
黃道周“哼”了一聲,沒有理會馮銓。
馮銓也不在意,繼續說道:“黃公道德高潔,為士林領袖。如若不合心意,哪怕是陛下親自下旨,您也大可置之不理。畢竟,陛下真不會拿您怎麽樣?”
“但我不同,頂著一個閹黨的名聲,戴著一個奸臣的高帽。若是惹得陛下不滿,不用什麽具體的罪名就可以將我打入天牢,開罪問斬。”
黃道周冷冷問道:“你是說你做的那些事都是陛下指使的?”
馮銓搖頭,“我當然不會如此說。但朝廷無錢無糧是事實,陛下最需要的就是錢和糧。我不管用什麽辦法,能搞來錢糧就是解了陛下之急。陛下就會因此而覺得我有用,我有用,陛下就不會輕易動我,我的命就也保住了。”
“不然你覺得陛下為何重新起用我?總不會是看我長的好看吧!”
“逢迎上意,你也該死。”黃道周怒聲道。
馮銓笑著搖了搖頭,“該死的未必死,但不該死的卻在死。黃公可知道,自阿濟格殺入山東之後屠了多少城?多少村落被其殺的白骨累累,雞犬不留?而這僅是一部清軍,接下來殺過來的可是多爾袞親率的滿清主力。”
“您猜,一旦其占據山東,進而突破江淮防線,我煌煌華夏迎來的將是五胡亂華的慘烈,還是蒙元雜夷統治的屈辱?”
“眼前打死幾十人,你便一直抓著我不放。等到那時,死的人何止千倍,萬倍,你又要去找誰算賬?”
“黃公,事急從權。這時候,你我都應該以大局為定。我不指望你能完全支持我的所作所為,但我希望你至少不要如此激烈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