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見李岩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剛到泰安,朱由哲便聽到一個消息,多爾袞到濟南了。
旌旗所向,遮天蔽日。
朱由哲見了楊禦華、張家玉等將,對之誇獎一番,並許諾稍後會運來更多物資。
等諸將散去,朱由哲單獨留下李岩,讓其他人出去,並關上了門。
看著李岩,朱由哲淡淡道:“此次,朕應該謝你。”
李岩笑著搖了搖頭,“是其他將領願意配合,否則我也難以做成此事。”
朱由哲搖了搖頭,“也得是你本身能力出眾,他們才願意聽你的。臨泉,為朕做事如何?朕不會虧待你。”
李岩沉默著低下了頭,沒有說話。
朱由哲道:“此戰,清軍戰力如何,你肯定有了清晰的認知。直接說吧!對清軍沒有太多防備,而又對自身實力太過自信的大順軍不是清軍的對手。”
李岩抬起頭,好奇問道:“那你的大明軍隊便是清軍的對手了?”
朱由哲笑道:“臨泉不要挖苦朕了,他們大部分比著順軍更不如。隻是盤子大,有底蘊,這才暫時維持住了而已。”
李岩點了點頭,有些欣慰朱由哲沒有用假話騙他。“我感覺兩軍可以合作。”
朱由哲搖了搖頭,“不可能的,至少暫時不可能。畢竟此刻清軍進攻的是大明,而這明顯對順軍有利。”
李岩道:“我可以去信給闖王。”
朱由哲歎息一聲道:“臨泉,這次你幫了朕,或許在李自成眼裏你就已經背叛他了。一個叛徒的信,李自成會相信嗎?即使他願意相信,他又怎麽說服他手下的文武大臣接受,他們可忙著打進京城,助李自成登上帝位,好接受封賞呢!”
李岩緊皺眉頭,“我願意一試。”
朱由哲無奈的搖了搖頭,“好,你寫信,朕派人送去給李自成。”
李岩拱了拱手,“謝陛下。”
朱由哲接著道:“你打算如何寫?”
李岩想了片刻,“我想勸說順王暫時放棄進攻京城,將大軍撤迴山西,或陝西,先建立穩固後方,立於不敗之地,再行爭奪天下。”
朱由哲笑了笑,此舉不損害李自成的利益,確實是他最有可能接受的建議。
但一路北上,直到京城。又圍了這麽久,李自成怎麽可能輕易放棄。
“臨泉,若李自成不接受你的建言,歸附朕可行?”
李岩頗為無奈的笑了笑,“陛下,能暫時不討論此事行嗎?況且,即使我答應,我夫人也未必答應。”
朱由哲咧了咧嘴,“看來紅娘子對朕成見頗深啊!”
李岩抱拳道:“陛下恕罪。我夫人出身草莽,漂泊江湖。受各種欺負,也最知道底層百姓過的是何等生活?也最知道這個天下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她比學生更加期待改變,也更信任順王。”
朱由哲緊皺眉頭,沉默了半晌道:“但朕也可以改變這個天下啊!李自成打破這個天下的本事你們都看到了,但他未必有改變這個天下的本事啊!在這點上,朕比他更有優勢。”
李岩搖頭苦笑道:“陛下是朱家人,靠宗親,靠富人,靠鄉紳,靠讀書人才能坐穩這個天下。陛下要改變,首先要動的便是這些人的利益。而沒有他們的支持,陛下的江山還能坐穩嗎?您說您有優勢,那您的優勢在何處?”
朱由哲指了指自己,“優勢就在於我這個人,我希望改變,也願意改變。”
李岩笑著搖了搖頭,不願再多言。
朱由哲有些不服氣,“臨泉,說這些都太虛,你何不說些實的,看我能不能辦到?”
李岩沉默了一會,說道:“華夏凡是大一統王朝,絕難超過三百年。而問題的症結不再其他,而在土地兼並。越是後期,這種問題越嚴重。富者阡陌縱橫,窮者無立錐之地乃是常態。而大明更是如此,特別是各地藩王,兼並私吞良田者不在少數。陛下願意對他們下手嗎?”
朱由哲點了點頭,笑道:“此事朕早就想做了。不就是藩王嗎?一群豬而已。你看這樣行嗎?朕先收迴衡王的土地,然後把土地分給百姓,給其他藩王打個樣。”
李岩淡淡笑道:“那陛下不怕他們打出清君側的名義造反,要知道您的老祖宗就是這樣當上皇帝的。”
朱由哲搖頭道:“要是他們真有永樂皇帝那樣的本事,他們別造反了,朕直接讓賢。到時候打個東虜,平個李自成,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嗎?但朕覺得他們沒有那樣的本事。至於造反,嘿嘿……”
朱由哲發出兩聲冷笑,“正找不到理由整治他們呢!他們真敢造反,朕就真敢弄的他們家破人亡,哭爹喊娘。”
李岩愣了愣,沒想到崇禎皇帝會這麽說,“但他們可是朱家人啊!您真舍得?”
朱由哲搖頭道:“他們一家被滅,總好於失了江山,朱家人全死。他們一家人哭,總勝於全天下人哭。臨泉,還有什麽,你繼續說。”
李岩搖了搖頭,有些不相信朱由哲。想了想,繼續道:“除了宗親,藩王外,還有那些鄉紳,尤其是家中有人為朝內為官者同樣也兼並土地。他們單人所擁土地可能少於藩王,但人數眾多,因而影響更大。”
朱由哲撇了撇嘴,“他們不像藩王,朕想動就動了。他們人數眾多,子侄,門生遍布天下。可以說,整個大明都靠他們運轉,動他們的利益,會死人的。特別是在此刻還需要他們募兵募糧的現在,更動不得。”
李岩點了點頭,對朱由哲十分滿意。如果朱由哲像剛才一樣直接滿口答應,那隻能說明他太蠢,或者他隻是在蒙騙自己。現在他承認此事不能做,反而使李岩相信,他確實有動這方麵的心思。
朱由哲接著道:“朕現在不能動他們,但朕可以下道旨意,從即刻起,禁止一切土地買賣。這樣,他們便不能通過強買強賣兼並土地。雖然在災年有些窮苦百姓可能因為不能買賣土地而陷入困境,但卻可以使大部人窮人保住土地。”
旌旗所向,遮天蔽日。
朱由哲見了楊禦華、張家玉等將,對之誇獎一番,並許諾稍後會運來更多物資。
等諸將散去,朱由哲單獨留下李岩,讓其他人出去,並關上了門。
看著李岩,朱由哲淡淡道:“此次,朕應該謝你。”
李岩笑著搖了搖頭,“是其他將領願意配合,否則我也難以做成此事。”
朱由哲搖了搖頭,“也得是你本身能力出眾,他們才願意聽你的。臨泉,為朕做事如何?朕不會虧待你。”
李岩沉默著低下了頭,沒有說話。
朱由哲道:“此戰,清軍戰力如何,你肯定有了清晰的認知。直接說吧!對清軍沒有太多防備,而又對自身實力太過自信的大順軍不是清軍的對手。”
李岩抬起頭,好奇問道:“那你的大明軍隊便是清軍的對手了?”
朱由哲笑道:“臨泉不要挖苦朕了,他們大部分比著順軍更不如。隻是盤子大,有底蘊,這才暫時維持住了而已。”
李岩點了點頭,有些欣慰朱由哲沒有用假話騙他。“我感覺兩軍可以合作。”
朱由哲搖了搖頭,“不可能的,至少暫時不可能。畢竟此刻清軍進攻的是大明,而這明顯對順軍有利。”
李岩道:“我可以去信給闖王。”
朱由哲歎息一聲道:“臨泉,這次你幫了朕,或許在李自成眼裏你就已經背叛他了。一個叛徒的信,李自成會相信嗎?即使他願意相信,他又怎麽說服他手下的文武大臣接受,他們可忙著打進京城,助李自成登上帝位,好接受封賞呢!”
李岩緊皺眉頭,“我願意一試。”
朱由哲無奈的搖了搖頭,“好,你寫信,朕派人送去給李自成。”
李岩拱了拱手,“謝陛下。”
朱由哲接著道:“你打算如何寫?”
李岩想了片刻,“我想勸說順王暫時放棄進攻京城,將大軍撤迴山西,或陝西,先建立穩固後方,立於不敗之地,再行爭奪天下。”
朱由哲笑了笑,此舉不損害李自成的利益,確實是他最有可能接受的建議。
但一路北上,直到京城。又圍了這麽久,李自成怎麽可能輕易放棄。
“臨泉,若李自成不接受你的建言,歸附朕可行?”
李岩頗為無奈的笑了笑,“陛下,能暫時不討論此事行嗎?況且,即使我答應,我夫人也未必答應。”
朱由哲咧了咧嘴,“看來紅娘子對朕成見頗深啊!”
李岩抱拳道:“陛下恕罪。我夫人出身草莽,漂泊江湖。受各種欺負,也最知道底層百姓過的是何等生活?也最知道這個天下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她比學生更加期待改變,也更信任順王。”
朱由哲緊皺眉頭,沉默了半晌道:“但朕也可以改變這個天下啊!李自成打破這個天下的本事你們都看到了,但他未必有改變這個天下的本事啊!在這點上,朕比他更有優勢。”
李岩搖頭苦笑道:“陛下是朱家人,靠宗親,靠富人,靠鄉紳,靠讀書人才能坐穩這個天下。陛下要改變,首先要動的便是這些人的利益。而沒有他們的支持,陛下的江山還能坐穩嗎?您說您有優勢,那您的優勢在何處?”
朱由哲指了指自己,“優勢就在於我這個人,我希望改變,也願意改變。”
李岩笑著搖了搖頭,不願再多言。
朱由哲有些不服氣,“臨泉,說這些都太虛,你何不說些實的,看我能不能辦到?”
李岩沉默了一會,說道:“華夏凡是大一統王朝,絕難超過三百年。而問題的症結不再其他,而在土地兼並。越是後期,這種問題越嚴重。富者阡陌縱橫,窮者無立錐之地乃是常態。而大明更是如此,特別是各地藩王,兼並私吞良田者不在少數。陛下願意對他們下手嗎?”
朱由哲點了點頭,笑道:“此事朕早就想做了。不就是藩王嗎?一群豬而已。你看這樣行嗎?朕先收迴衡王的土地,然後把土地分給百姓,給其他藩王打個樣。”
李岩淡淡笑道:“那陛下不怕他們打出清君側的名義造反,要知道您的老祖宗就是這樣當上皇帝的。”
朱由哲搖頭道:“要是他們真有永樂皇帝那樣的本事,他們別造反了,朕直接讓賢。到時候打個東虜,平個李自成,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嗎?但朕覺得他們沒有那樣的本事。至於造反,嘿嘿……”
朱由哲發出兩聲冷笑,“正找不到理由整治他們呢!他們真敢造反,朕就真敢弄的他們家破人亡,哭爹喊娘。”
李岩愣了愣,沒想到崇禎皇帝會這麽說,“但他們可是朱家人啊!您真舍得?”
朱由哲搖頭道:“他們一家被滅,總好於失了江山,朱家人全死。他們一家人哭,總勝於全天下人哭。臨泉,還有什麽,你繼續說。”
李岩搖了搖頭,有些不相信朱由哲。想了想,繼續道:“除了宗親,藩王外,還有那些鄉紳,尤其是家中有人為朝內為官者同樣也兼並土地。他們單人所擁土地可能少於藩王,但人數眾多,因而影響更大。”
朱由哲撇了撇嘴,“他們不像藩王,朕想動就動了。他們人數眾多,子侄,門生遍布天下。可以說,整個大明都靠他們運轉,動他們的利益,會死人的。特別是在此刻還需要他們募兵募糧的現在,更動不得。”
李岩點了點頭,對朱由哲十分滿意。如果朱由哲像剛才一樣直接滿口答應,那隻能說明他太蠢,或者他隻是在蒙騙自己。現在他承認此事不能做,反而使李岩相信,他確實有動這方麵的心思。
朱由哲接著道:“朕現在不能動他們,但朕可以下道旨意,從即刻起,禁止一切土地買賣。這樣,他們便不能通過強買強賣兼並土地。雖然在災年有些窮苦百姓可能因為不能買賣土地而陷入困境,但卻可以使大部人窮人保住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