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45迴金蘭契互拋金蘭語,寫出了林黛玉在賈府麵臨的困局,我們看一下到底是哪些無解的困難讓黛玉如此的多愁多病。
原文說: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遊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複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隻在自己房中將養。
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閑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
黛玉盼望姊妹來排遣,但是寶釵來了,說不了三五句她就煩了,既然黛玉隱射崇禎,薛寶釵代表滿清,其實這就是清軍來了,崇禎對於滿清的騷擾不勝其煩,清軍一旦寇邊或入關,滿朝文武又都束手無策,崇禎就會煩躁。
眾人都體諒他病中,且素日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禮數粗忽,也都不苛責。
關於黛玉對於下人的問題,前文裏也有提過,作者創了一個詞叫“目無下塵,”諧音是“目無下臣”,崇禎相較於皇太極來說,應該是不如他更會收買下層的人心。
這日寶釵來望他,因說起這病症來。
這是接著前麵寶釵勸黛玉多讀正經書,學習針織耕種來寫的,在背麵也就是崇禎朝廷與後金議和的事,所以這斷也是那迴的後續。
寶釵道:“這裏走的幾個太醫雖都還好,隻是你吃他們的藥總不見效,不如再請一個高明的人來瞧一瞧,治好了豈不好?每年間鬧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麽?不是個常法。”
我們知道其實寫《石頭記》的時候,崇禎朝廷早就滅亡了,所以這裏可以看做崇禎與皇太極各自麵臨的困難,雙方談判的思路,也可以算是作者在事後分析。
薛寶釵說每年鬧一春一夏不是個常法,就是雙方這麽一直打下去,都已經吃不消了,戰爭帶來的傷害,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寶釵的意思是停戰以後,黛玉可以好好治理內部問題,徹底解決問題。
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別說病,隻論好的日子我是怎麽形景,就可知了。”
從這句話裏看,崇禎是已經絕望了,他並不覺得大明朝的問題可以解決,依據是別說現在了,就是以前好的時候也隻是勉強維持罷了!
寶釵點頭道:“可正是這話。古人說:‘食穀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養精神氣血,也不是好事。”
‘食穀者生’這句直擊問題的核心,就是沒有糧食,人雖然可以吃各種食物,但是當時維持生命就得靠糧食,糧食才是最好的食物。
糧食能迅速補充大腦所需,而肉類的轉化率極低,其他食物又不能提供這些。
因此古代政權維持最有價值的戰略物資就是糧食,它可以發俸祿,救災,發軍糧,可以說隻要有糧食,朝廷就可以做任何事,沒有糧食,就什麽事都做不成,而恰恰崇禎接手的,就是一個急缺糧食的大明王朝。
黛玉歎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說話之間,已咳嗽了兩三次。
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從黛玉的病症上,也可以說一下,文中說黛玉犯的是嗽疾,漢字咳與嗽是有些不同的,單用“咳”指有聲無痰,單用“嗽”指有痰無聲。
這種情況一般認為是有寒邪水飲,即寒邪進入體內,水飲指五髒不能運化水,可以理解為崇禎朝廷受到寒冷氣候的影響,水在書中又代指滿清,那就是崇禎朝廷不能解決清軍的問題。
可以看到作者在寫黛玉的病症時,都是將中醫理論與曆史緊密結合起來的。
寶釵的建議是:黛玉的藥方裏“人參肉桂”太多了,這兩位是補藥,大補元氣與命門之火,就是指崇禎朝廷麵對這種病症更多的是用大補的方法來應對。
寶釵說應該以“平肝健胃為要”,就是降低肝火,增加脾胃的生產運化能力。
肝為將軍之官,胃為倉廩之官,五行屬土,氣血生化之源,這還是要停止戰爭,恢複生產的意思,與前麵寶釵勸黛玉多做針織,學習耕種是一個方法。
也就是皇太極建議崇禎雙方停戰議和,恢複生產。
黛玉歎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隻當你心裏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庚辰雙行夾批:黛玉才十五歲,記清。】
這裏黛玉15歲是暗寫此次談判的時間,也就是崇禎15年。
公元是1642年,明朝兵部尚書陳新甲提議與滿洲議和,經過幾輪談判,雙方基本達成一致,就差明朝在國書上簽字。
雙方最終由皇太極寫成國書,交給明朝使者馬紹愉帶迴,並約定談判的最後期限在九月份。
黛玉說“長了十五歲,竟沒有一個人這樣教導我”,就是說崇禎登基十五年了,竟然沒有一個來教他停戰恢複生產的重要性。
官員們大多都是說怎麽沒錢,怎麽增加軍費,怎麽增加稅收的征繳,因為這樣他們才更有操作空間,迅速的獲得權利與財富,這在前麵已經詳細解釋過。
黛玉又說:
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讚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
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隻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麽要緊的去處。
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麽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你看這裏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裏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裏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崇禎執政到第十五個年頭,他才看明白了這個朝廷的根源所在,也明白問題根本解決不了,所以後麵才這樣說。
黛玉說此前是自己誤了自己,她此前一直想著決不能放過寶釵,即崇禎認為滿洲自立為帝,還侵占了大明的東北,絕對不能就這樣算了。
因此他一上台就整軍備戰,立誓收複遼東,打了十五年仗才認識到,這個孱弱的朝廷,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直到此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誤了自己。
原文說: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遊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複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隻在自己房中將養。
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閑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
黛玉盼望姊妹來排遣,但是寶釵來了,說不了三五句她就煩了,既然黛玉隱射崇禎,薛寶釵代表滿清,其實這就是清軍來了,崇禎對於滿清的騷擾不勝其煩,清軍一旦寇邊或入關,滿朝文武又都束手無策,崇禎就會煩躁。
眾人都體諒他病中,且素日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禮數粗忽,也都不苛責。
關於黛玉對於下人的問題,前文裏也有提過,作者創了一個詞叫“目無下塵,”諧音是“目無下臣”,崇禎相較於皇太極來說,應該是不如他更會收買下層的人心。
這日寶釵來望他,因說起這病症來。
這是接著前麵寶釵勸黛玉多讀正經書,學習針織耕種來寫的,在背麵也就是崇禎朝廷與後金議和的事,所以這斷也是那迴的後續。
寶釵道:“這裏走的幾個太醫雖都還好,隻是你吃他們的藥總不見效,不如再請一個高明的人來瞧一瞧,治好了豈不好?每年間鬧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麽?不是個常法。”
我們知道其實寫《石頭記》的時候,崇禎朝廷早就滅亡了,所以這裏可以看做崇禎與皇太極各自麵臨的困難,雙方談判的思路,也可以算是作者在事後分析。
薛寶釵說每年鬧一春一夏不是個常法,就是雙方這麽一直打下去,都已經吃不消了,戰爭帶來的傷害,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寶釵的意思是停戰以後,黛玉可以好好治理內部問題,徹底解決問題。
黛玉道:“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別說病,隻論好的日子我是怎麽形景,就可知了。”
從這句話裏看,崇禎是已經絕望了,他並不覺得大明朝的問題可以解決,依據是別說現在了,就是以前好的時候也隻是勉強維持罷了!
寶釵點頭道:“可正是這話。古人說:‘食穀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養精神氣血,也不是好事。”
‘食穀者生’這句直擊問題的核心,就是沒有糧食,人雖然可以吃各種食物,但是當時維持生命就得靠糧食,糧食才是最好的食物。
糧食能迅速補充大腦所需,而肉類的轉化率極低,其他食物又不能提供這些。
因此古代政權維持最有價值的戰略物資就是糧食,它可以發俸祿,救災,發軍糧,可以說隻要有糧食,朝廷就可以做任何事,沒有糧食,就什麽事都做不成,而恰恰崇禎接手的,就是一個急缺糧食的大明王朝。
黛玉歎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今年比往年反覺又重了些似的。”說話之間,已咳嗽了兩三次。
寶釵道:“昨兒我看你那藥方上,人參肉桂覺得太多了。雖說益氣補神,也不宜太熱。依我說,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
從黛玉的病症上,也可以說一下,文中說黛玉犯的是嗽疾,漢字咳與嗽是有些不同的,單用“咳”指有聲無痰,單用“嗽”指有痰無聲。
這種情況一般認為是有寒邪水飲,即寒邪進入體內,水飲指五髒不能運化水,可以理解為崇禎朝廷受到寒冷氣候的影響,水在書中又代指滿清,那就是崇禎朝廷不能解決清軍的問題。
可以看到作者在寫黛玉的病症時,都是將中醫理論與曆史緊密結合起來的。
寶釵的建議是:黛玉的藥方裏“人參肉桂”太多了,這兩位是補藥,大補元氣與命門之火,就是指崇禎朝廷麵對這種病症更多的是用大補的方法來應對。
寶釵說應該以“平肝健胃為要”,就是降低肝火,增加脾胃的生產運化能力。
肝為將軍之官,胃為倉廩之官,五行屬土,氣血生化之源,這還是要停止戰爭,恢複生產的意思,與前麵寶釵勸黛玉多做針織,學習耕種是一個方法。
也就是皇太極建議崇禎雙方停戰議和,恢複生產。
黛玉歎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隻當你心裏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象你前日的話教導我。【庚辰雙行夾批:黛玉才十五歲,記清。】
這裏黛玉15歲是暗寫此次談判的時間,也就是崇禎15年。
公元是1642年,明朝兵部尚書陳新甲提議與滿洲議和,經過幾輪談判,雙方基本達成一致,就差明朝在國書上簽字。
雙方最終由皇太極寫成國書,交給明朝使者馬紹愉帶迴,並約定談判的最後期限在九月份。
黛玉說“長了十五歲,竟沒有一個人這樣教導我”,就是說崇禎登基十五年了,竟然沒有一個來教他停戰恢複生產的重要性。
官員們大多都是說怎麽沒錢,怎麽增加軍費,怎麽增加稅收的征繳,因為這樣他們才更有操作空間,迅速的獲得權利與財富,這在前麵已經詳細解釋過。
黛玉又說:
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讚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過,才知道了。
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再不輕放過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可知我竟自誤了。若不是從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
你方才說叫我吃燕窩粥的話,雖然燕窩易得,但隻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這個病,也沒什麽要緊的去處。
請大夫,熬藥,人參肉桂,已經鬧了個天翻地覆,這會子我又興出新文來熬什麽燕窩粥,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
你看這裏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眈眈,背地裏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裏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
崇禎執政到第十五個年頭,他才看明白了這個朝廷的根源所在,也明白問題根本解決不了,所以後麵才這樣說。
黛玉說此前是自己誤了自己,她此前一直想著決不能放過寶釵,即崇禎認為滿洲自立為帝,還侵占了大明的東北,絕對不能就這樣算了。
因此他一上台就整軍備戰,立誓收複遼東,打了十五年仗才認識到,這個孱弱的朝廷,根本就經不起這樣的折騰,直到此時才發現,原來是自己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