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更替,轉眼便是中秋。
江家大宅籌備晚宴,特意請來一支廚班,並七八個短工幫傭,在院子裏搭棚開灶。
從清早開始,宋媽和英子就帶領宅內仆從操持忙碌起來。
牛羊河鮮,都是現殺;時令蔬菜,俱是新采。
光是準備食材,就耗費了半日光景,忙得自然不可開交,片刻也不得閑。
江連橫晌午隻吃了頓便飯,小睡片刻,醒後便攜一眾家眷聚在客廳裏,就著瓜果茶點打牙閑話,等待歡聚團圓。
薛應清來得最早,其後還跟著康徵和老刀留在院子裏同爺們兒扯淡。
見她進屋,江連橫便叫海新年起身,互相引介幾句,旋即吩咐道:“新年,別看這位歲數不大,但論輩分,你還得叫她一聲小姑奶奶呐!”
話說完了,海新年卻沒動靜。
眾人不解,側目望去,卻見這小子竟然漲紅了臉,直愣愣地看著薛應清,渾然有些發呆。
不怪海新年突然失神,要怪就隻能怪薛應清不似凡人。
這事兒簡直毫無道理可言。
按說薛應清今年也有三十五了,人卻始終不見老,反倒平添了風情韻味。
似這般容貌,文詞雅句實在難盡其妍。
海新年是個俗人,見了薛應清,也不知該怎麽形容,隻覺得好像被人狠抽了一記大耳刮子,連後腦勺都跟著發懵。
呆愣片刻,直到大夥兒又提醒了一句,他才恍然省過神來,納頭拜道:“姑奶奶好,新年給您磕頭了!”
大家急忙攔住,旋即哄笑起來。
薛應清打量海新年一眼,給了紅包,又笑著誇獎幾句,卻都是外熱內冷的場麵話,一坐下來,便仍舊獨寵江雅,把姑娘摟在懷裏,又親又抱,心頭肉似地疼愛。
眾人看了看她,不禁嘖嘖稱奇。
這麽多年了,人人都有變化,怎麽就唯獨她不見老,想來必定是駐顏有術。
許如清笑盈盈地看著師妹,也忍不住感慨道:“小薛的模樣還是這麽俊,打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別捧我,都快老成什麽樣了,今兒早上起來,我還對著鏡子哭呢!”薛應清瞟了師姐一眼,怪聲怪氣地笑道,“後來我一想,家裏不是還有你這個嘴角起沫的老太太麽,我老什麽呀?串兒紅,我一看見你,心裏就敞亮多了!”
許如清不急不惱,陪笑著說:“我都是快奔六的人了,你跟我比什麽呀?”
“這話說的,讓
你年輕三十歲,你就能比過我了?”
“比不過,比不過。”
見師姐承認了,薛應清頗為得意,抬手摸了摸頭上的發飾,冷嘲熱諷道:“還行,算你沒白活這麽多年,心裏終於有點數了,知道不如我,那就說明有長進,腦袋還不算糊塗。”
江家上下,也就隻有她才敢這麽跟許如清說話。
偏偏許如清還由著師妹的性子,不僅不惱,反而還殷勤招待,忙賠笑著說:“好好好,不如你,快別擺弄你那頭發了,新買的首飾不錯,我都看見了。”
“喜歡麽?”薛應清立即摘下發飾,遞到師姐麵前,“喜歡就送你了,我那多得都戴不過來,瞅你那寒酸樣兒,給你?”
許如清忙擺手說:“你留著,我都這歲數了,還戴什麽首飾呀?”
“喲,你還知道害臊呐?”薛應清冷哼道,“我看你也配不上!”
同門師姐妹,見麵就戧戧。
多少年來都是如此,大家早就已經習慣了。
江連橫雖然不聞不問,心裏卻也好奇,大姑當年到底對小姑做了什麽,以至於到現在都還虧心內疚,百般忍讓討好。
這時候,江雅忽又來了興致,拽住薛應清的胳膊嚷道:“我現在也有首飾了!”
說著,便從領口裏掏出一條項墜兒,笑嘻嘻地顯擺起來。
薛應清捧在手裏看了,摸摸質地,問:“喲,這應該是牙雕吧?”
“這是虎牙,護身符!”江雅指了指海新年,“他送給我媽的,讓我要來了!”
胡小妍怕小子多心,便說:“你妹妹稀罕,讓她戴兩天玩玩兒。”
海新年當然沒什麽可說的,他也知道,江雅是幹娘唯一的孩子,轉送給她,不算輕慢。
江雅笑著說:“哎,你再講一遍打老虎的事兒唄?”
“不是已經講過了麽?”海新年撓了撓頭。
江雅不答應,卻說:“可我幹娘還沒聽過呢,你再講一遍吧!”
“幹娘?”
海新年頓時皺眉,暗地裏又把江家的輩分捋了一遍,心說這不亂套了麽?
再仔細想想,估算著許如清和薛應清的年齡差距,倒也不覺得奇怪了。
江湖兒女,萍水相逢,若按師承排輩兒,次序固然分明,可關係好的,年歲差距不大,背地裏論哥們兒的也大有人在。
薛應清雖是叔父輩的,但在外人麵前,對江連橫向來畢恭畢敬,隻在平日說笑時,才把輩分搬出
來壓人。
大家看海新年有點拘謹,怕他太過疏離,於是便紛紛捧場,讓他說些山林裏的奇聞詭事。
海新年見狀,便也隻好應承下來。
深山老林總是不乏秘聞傳說,黑媽媽、胡三太爺、黃皮子討封,老仙家下山捉弟馬……
隨便挑幾個小故事,就算海新年嘴笨,隻管平鋪直敘下去,便已足夠引人入勝,尤其是江雅和江承業,因在城裏長大,從來不知道這些稀奇古怪,聽得更是如癡如醉,簡直呆了。
兩盞熱茶的功夫,剛講完“灰仙報恩”的故事,宅院裏突然傳來一陣說笑聲。
眾人循窗望去,卻見西風帶著穀雨,正在院門口跟袁新法等人閑話。
李正西雙手拎著兩隻大網兜,濕漉漉的,還在滴水,裏麵裝的盡是新鮮的河蟹。
八月中秋,河蟹都已長成,個頭很大,此刻卻全都困在羅網裏,暗青色的甲殼互相交疊,彼此踐踏,鼇足張牙舞爪,嘴裏向外吐著白沫,看樣子仍在掙紮,鮮活得狠。
李正西把網兜遞給廚班,叫他們先放水缸裏養著,晚上再蒸了吃,隨後便邁步朝大宅走來。
“先別講了!”江連橫衝海新年招唿道,“起來見你三叔!”
海新年不敢怠慢,立馬起身讓座,見過了三叔三嬸兒。
李正西忘了準備紅包,連忙轉頭去問穀雨。
不料,穀雨卻也麵露尷尬,踟躕了片刻,才說:“新年,等下次見麵再給你吧!”
海新年忙說:“三嬸兒不用麻煩了,我不知道家裏這麽多親戚,也忘給你和三叔帶見麵禮了。”
大家說說笑笑,誰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胡小妍問:“西風,你和南風住那麽近,怎麽沒一起過來?”
“哦,我剛才去找他了。”李正西應聲迴道,“二哥說讓我先過來,他派人去雇洋車了,也不知道要往這拉什麽東西。”
江連橫笑道:“估計是又淘到什麽洋玩意兒了。”
大家點點頭,都說應該是了,畢竟南風跟洋人走得近,也喜好那些奇淫技巧的洋貨。
果然,李正西剛坐下抽了支煙,院門外就傳來了一陣聲響。
眾人好奇張望,卻見袁新法懷裏抱著一隻大箱子,王正南領著程芳跟在身後,一口一個小心,千叮嚀、萬囑咐地說:“老袁,慢點慢點,別磕了碰了,這玩意兒可老貴了!”
說話間,袁新法便已皺著眉頭走了進來,將那箱子穩穩地放在茶幾上
。
眾人圍起來細看,卻見那東西的樣式倒像是一口風箱,隻是沒有出風的口兒,也沒有推拉的把兒,迎麵卻有一片細密的小窟窿眼兒,旁邊點綴兩個可旋轉的金屬按鈕。
“二哥,這啥呀?”李正西問。
話音未落,就聽趙正北接茬兒道:“這是……這是收音機吧?”
“你們看看,還得是咱趙團長有眼界呀!”王正南坐下來,拍拍收音機,笑著打趣道,“不錯,這就是收音機,不用放唱片,通電就有聲,現在洋人那邊都快普及了,但在咱們這還算得上是新鮮玩意兒!”
南風說的沒錯,這種級別的洋貨,在整個奉天都算罕見,華人更是知之甚少。
北風認識,那是因為他在軍營裏。
雖然無線廣播不算什麽新技術,但在遠東而言,依然處於軍用階段,尚未惠及到民間使用。
聽南風介紹,這東西一通電就能放出聲音,大家紛紛來了興致,連忙讓他當場演示一遍。
王正南也不賣關子,立刻就給收音機通了電,緊接著便俯下身子,一邊旋轉按鈕,一邊尋找波段信號。
眾人屏氣凝神,生怕錯過了“神跡”時刻。
然而,忙活了小半天,收音機裏除了“滋啦滋啦”的電流聲,根本沒有任何說話的動靜。
“是不是壞了?”李正西問。
“不能呀!”王正南拍了拍收音機,“我剛才在家試的時候,還有聲音呢!”
“那也得是有廣播才能聽見呐!”趙正北笑道,“現在東三省連民用的廣播電台都沒有,哪能聽見動靜?”
話猶未已,收音機裏突然閃過一道微弱的人聲。
“聽見了,聽見了!”江雅大叫起來,“有聲音,我剛才聽見了!”
王正南忙說:“別動別動,瞅把我大侄女興奮的,待會兒再給整沒了。”
說著,又小心翼翼地調試按鈕。
可惜,無論南風怎麽嚐試,收音機裏的話語始終都藏在電流之中,叫人難以分辨。
“說的什麽,這也聽不清啊?”花姐不禁皺眉。
江雅和承業卻異口同聲道:“這是俄語!”
“俄語?”趙正北小聲嘀咕道,“那應該是毛子在哈埠那邊設立的廣播電台吧?”
胡小妍正好想考考兩個孩子,便問:“你倆能聽懂這裏麵說的是啥麽?”
“聽不清,太吵了。”江雅無奈地搖了搖頭。
江承業湊在收音機
旁,默默聽了一會兒,卻說:“我就聽見個‘工人’,其他的我也不太懂了。”
“拿走,拿走!”江連橫忽然有點不耐煩,擺擺手說,“大過節的,在家裏放什麽毛子話,真他媽晦氣!”
“別呀!”王正南解釋道,“哥,這裏不光有毛子,還有其他國家呢!”
說著,便又埋頭調試了片刻。
這一次,收音機裏的聲音比剛才清晰了不少,但江連橫等人的臉色卻驟然一黑。
擴音器傳出來的仍舊不是漢語,而是東洋話,大家生在奉天,對此格外熟悉,估計是關東州那邊架設的廣播電台,裏麵多次出現了“達裏尼”之類的字樣。
“關了!”江連橫突然吼了一聲。
王正南也立時反應過來,急忙旋了一下按鈕,提心吊膽地迴頭去看許如清的反應。
客廳內頓時一片死寂。
許如清盡管沒有過激的反應,可眼裏的神情總歸是有點不自在,又怕掃了大家的興致,忙笑了笑說:“沒事,沒事,孩子們愛聽,聽就聽會兒吧!”
“不聽了!”江連橫瞪了南風一眼,“把這東西拿走,現在就拿走!”
王正南有點尷尬,磕磕巴巴地解釋道:“哥,這……這真是好東西,以後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打聽消息,都離不開這收音機,雖然現在沒有咱們的廣播電台,但不代表以後沒有啊,官府都已經準備接管毛子的電台了,還有奉天早晚也會有……”
江連橫仍舊黑著臉。
道理他都懂,但大姑這兩年情況剛剛好轉,家裏都盡量避免提鬼子的事兒,現在倒好,直接把東洋話放出來了。
胡小妍見狀,便幫忙解圍道:“拿迴去幹啥,怎麽說也是南風的一片心意,大不了平時不放它,當個擺設也行啊!”
許如清也勸說:“對對對,別這樣,大過節的,怎麽說急就急了,我沒那麽矜貴,咱不還可以聽別的麽!”又說,“南風,快別拿走了,放這吧,我挺喜歡的。”
王正南拿不定主意,遲疑片刻,到底還是偷摸瞄了一眼江連橫。
江連橫從不忤逆大姑,當即點點頭,悶聲抽了一支煙。
一時間,大家都沒話了。
原本喜氣洋洋的氛圍,似乎很難再次複歸原狀。
可就在這時,宅院裏突然穿過一道人影兒,耗子似的矮小迅捷。
緊接著,就見玄關處有人探頭出來,咯吱窩底下夾著一卷帆布,右手拿著一盤電影膠片,興致衝衝地走進
客廳,咧嘴笑道:“東家,大嫂,小姐,少爺,姑太太,各位大哥,中秋吉祥啊!”
眾人鴉雀無聲,神情都有些尷尬。
江連橫更是沉著臉朝這邊看過來。
闖虎的笑容僵在臉上,頓時發覺自己來的不是時候,眼珠一轉,連忙往後退了兩步,迷路似的原地轉了一圈兒,抽兩下鼻子,衝著門口自言自語道:“誒,外頭大鵝好像叫我,我出去看看!”
(本章完)
文學館
江家大宅籌備晚宴,特意請來一支廚班,並七八個短工幫傭,在院子裏搭棚開灶。
從清早開始,宋媽和英子就帶領宅內仆從操持忙碌起來。
牛羊河鮮,都是現殺;時令蔬菜,俱是新采。
光是準備食材,就耗費了半日光景,忙得自然不可開交,片刻也不得閑。
江連橫晌午隻吃了頓便飯,小睡片刻,醒後便攜一眾家眷聚在客廳裏,就著瓜果茶點打牙閑話,等待歡聚團圓。
薛應清來得最早,其後還跟著康徵和老刀留在院子裏同爺們兒扯淡。
見她進屋,江連橫便叫海新年起身,互相引介幾句,旋即吩咐道:“新年,別看這位歲數不大,但論輩分,你還得叫她一聲小姑奶奶呐!”
話說完了,海新年卻沒動靜。
眾人不解,側目望去,卻見這小子竟然漲紅了臉,直愣愣地看著薛應清,渾然有些發呆。
不怪海新年突然失神,要怪就隻能怪薛應清不似凡人。
這事兒簡直毫無道理可言。
按說薛應清今年也有三十五了,人卻始終不見老,反倒平添了風情韻味。
似這般容貌,文詞雅句實在難盡其妍。
海新年是個俗人,見了薛應清,也不知該怎麽形容,隻覺得好像被人狠抽了一記大耳刮子,連後腦勺都跟著發懵。
呆愣片刻,直到大夥兒又提醒了一句,他才恍然省過神來,納頭拜道:“姑奶奶好,新年給您磕頭了!”
大家急忙攔住,旋即哄笑起來。
薛應清打量海新年一眼,給了紅包,又笑著誇獎幾句,卻都是外熱內冷的場麵話,一坐下來,便仍舊獨寵江雅,把姑娘摟在懷裏,又親又抱,心頭肉似地疼愛。
眾人看了看她,不禁嘖嘖稱奇。
這麽多年了,人人都有變化,怎麽就唯獨她不見老,想來必定是駐顏有術。
許如清笑盈盈地看著師妹,也忍不住感慨道:“小薛的模樣還是這麽俊,打小就是個美人胚子。”
“別捧我,都快老成什麽樣了,今兒早上起來,我還對著鏡子哭呢!”薛應清瞟了師姐一眼,怪聲怪氣地笑道,“後來我一想,家裏不是還有你這個嘴角起沫的老太太麽,我老什麽呀?串兒紅,我一看見你,心裏就敞亮多了!”
許如清不急不惱,陪笑著說:“我都是快奔六的人了,你跟我比什麽呀?”
“這話說的,讓
你年輕三十歲,你就能比過我了?”
“比不過,比不過。”
見師姐承認了,薛應清頗為得意,抬手摸了摸頭上的發飾,冷嘲熱諷道:“還行,算你沒白活這麽多年,心裏終於有點數了,知道不如我,那就說明有長進,腦袋還不算糊塗。”
江家上下,也就隻有她才敢這麽跟許如清說話。
偏偏許如清還由著師妹的性子,不僅不惱,反而還殷勤招待,忙賠笑著說:“好好好,不如你,快別擺弄你那頭發了,新買的首飾不錯,我都看見了。”
“喜歡麽?”薛應清立即摘下發飾,遞到師姐麵前,“喜歡就送你了,我那多得都戴不過來,瞅你那寒酸樣兒,給你?”
許如清忙擺手說:“你留著,我都這歲數了,還戴什麽首飾呀?”
“喲,你還知道害臊呐?”薛應清冷哼道,“我看你也配不上!”
同門師姐妹,見麵就戧戧。
多少年來都是如此,大家早就已經習慣了。
江連橫雖然不聞不問,心裏卻也好奇,大姑當年到底對小姑做了什麽,以至於到現在都還虧心內疚,百般忍讓討好。
這時候,江雅忽又來了興致,拽住薛應清的胳膊嚷道:“我現在也有首飾了!”
說著,便從領口裏掏出一條項墜兒,笑嘻嘻地顯擺起來。
薛應清捧在手裏看了,摸摸質地,問:“喲,這應該是牙雕吧?”
“這是虎牙,護身符!”江雅指了指海新年,“他送給我媽的,讓我要來了!”
胡小妍怕小子多心,便說:“你妹妹稀罕,讓她戴兩天玩玩兒。”
海新年當然沒什麽可說的,他也知道,江雅是幹娘唯一的孩子,轉送給她,不算輕慢。
江雅笑著說:“哎,你再講一遍打老虎的事兒唄?”
“不是已經講過了麽?”海新年撓了撓頭。
江雅不答應,卻說:“可我幹娘還沒聽過呢,你再講一遍吧!”
“幹娘?”
海新年頓時皺眉,暗地裏又把江家的輩分捋了一遍,心說這不亂套了麽?
再仔細想想,估算著許如清和薛應清的年齡差距,倒也不覺得奇怪了。
江湖兒女,萍水相逢,若按師承排輩兒,次序固然分明,可關係好的,年歲差距不大,背地裏論哥們兒的也大有人在。
薛應清雖是叔父輩的,但在外人麵前,對江連橫向來畢恭畢敬,隻在平日說笑時,才把輩分搬出
來壓人。
大家看海新年有點拘謹,怕他太過疏離,於是便紛紛捧場,讓他說些山林裏的奇聞詭事。
海新年見狀,便也隻好應承下來。
深山老林總是不乏秘聞傳說,黑媽媽、胡三太爺、黃皮子討封,老仙家下山捉弟馬……
隨便挑幾個小故事,就算海新年嘴笨,隻管平鋪直敘下去,便已足夠引人入勝,尤其是江雅和江承業,因在城裏長大,從來不知道這些稀奇古怪,聽得更是如癡如醉,簡直呆了。
兩盞熱茶的功夫,剛講完“灰仙報恩”的故事,宅院裏突然傳來一陣說笑聲。
眾人循窗望去,卻見西風帶著穀雨,正在院門口跟袁新法等人閑話。
李正西雙手拎著兩隻大網兜,濕漉漉的,還在滴水,裏麵裝的盡是新鮮的河蟹。
八月中秋,河蟹都已長成,個頭很大,此刻卻全都困在羅網裏,暗青色的甲殼互相交疊,彼此踐踏,鼇足張牙舞爪,嘴裏向外吐著白沫,看樣子仍在掙紮,鮮活得狠。
李正西把網兜遞給廚班,叫他們先放水缸裏養著,晚上再蒸了吃,隨後便邁步朝大宅走來。
“先別講了!”江連橫衝海新年招唿道,“起來見你三叔!”
海新年不敢怠慢,立馬起身讓座,見過了三叔三嬸兒。
李正西忘了準備紅包,連忙轉頭去問穀雨。
不料,穀雨卻也麵露尷尬,踟躕了片刻,才說:“新年,等下次見麵再給你吧!”
海新年忙說:“三嬸兒不用麻煩了,我不知道家裏這麽多親戚,也忘給你和三叔帶見麵禮了。”
大家說說笑笑,誰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胡小妍問:“西風,你和南風住那麽近,怎麽沒一起過來?”
“哦,我剛才去找他了。”李正西應聲迴道,“二哥說讓我先過來,他派人去雇洋車了,也不知道要往這拉什麽東西。”
江連橫笑道:“估計是又淘到什麽洋玩意兒了。”
大家點點頭,都說應該是了,畢竟南風跟洋人走得近,也喜好那些奇淫技巧的洋貨。
果然,李正西剛坐下抽了支煙,院門外就傳來了一陣聲響。
眾人好奇張望,卻見袁新法懷裏抱著一隻大箱子,王正南領著程芳跟在身後,一口一個小心,千叮嚀、萬囑咐地說:“老袁,慢點慢點,別磕了碰了,這玩意兒可老貴了!”
說話間,袁新法便已皺著眉頭走了進來,將那箱子穩穩地放在茶幾上
。
眾人圍起來細看,卻見那東西的樣式倒像是一口風箱,隻是沒有出風的口兒,也沒有推拉的把兒,迎麵卻有一片細密的小窟窿眼兒,旁邊點綴兩個可旋轉的金屬按鈕。
“二哥,這啥呀?”李正西問。
話音未落,就聽趙正北接茬兒道:“這是……這是收音機吧?”
“你們看看,還得是咱趙團長有眼界呀!”王正南坐下來,拍拍收音機,笑著打趣道,“不錯,這就是收音機,不用放唱片,通電就有聲,現在洋人那邊都快普及了,但在咱們這還算得上是新鮮玩意兒!”
南風說的沒錯,這種級別的洋貨,在整個奉天都算罕見,華人更是知之甚少。
北風認識,那是因為他在軍營裏。
雖然無線廣播不算什麽新技術,但在遠東而言,依然處於軍用階段,尚未惠及到民間使用。
聽南風介紹,這東西一通電就能放出聲音,大家紛紛來了興致,連忙讓他當場演示一遍。
王正南也不賣關子,立刻就給收音機通了電,緊接著便俯下身子,一邊旋轉按鈕,一邊尋找波段信號。
眾人屏氣凝神,生怕錯過了“神跡”時刻。
然而,忙活了小半天,收音機裏除了“滋啦滋啦”的電流聲,根本沒有任何說話的動靜。
“是不是壞了?”李正西問。
“不能呀!”王正南拍了拍收音機,“我剛才在家試的時候,還有聲音呢!”
“那也得是有廣播才能聽見呐!”趙正北笑道,“現在東三省連民用的廣播電台都沒有,哪能聽見動靜?”
話猶未已,收音機裏突然閃過一道微弱的人聲。
“聽見了,聽見了!”江雅大叫起來,“有聲音,我剛才聽見了!”
王正南忙說:“別動別動,瞅把我大侄女興奮的,待會兒再給整沒了。”
說著,又小心翼翼地調試按鈕。
可惜,無論南風怎麽嚐試,收音機裏的話語始終都藏在電流之中,叫人難以分辨。
“說的什麽,這也聽不清啊?”花姐不禁皺眉。
江雅和承業卻異口同聲道:“這是俄語!”
“俄語?”趙正北小聲嘀咕道,“那應該是毛子在哈埠那邊設立的廣播電台吧?”
胡小妍正好想考考兩個孩子,便問:“你倆能聽懂這裏麵說的是啥麽?”
“聽不清,太吵了。”江雅無奈地搖了搖頭。
江承業湊在收音機
旁,默默聽了一會兒,卻說:“我就聽見個‘工人’,其他的我也不太懂了。”
“拿走,拿走!”江連橫忽然有點不耐煩,擺擺手說,“大過節的,在家裏放什麽毛子話,真他媽晦氣!”
“別呀!”王正南解釋道,“哥,這裏不光有毛子,還有其他國家呢!”
說著,便又埋頭調試了片刻。
這一次,收音機裏的聲音比剛才清晰了不少,但江連橫等人的臉色卻驟然一黑。
擴音器傳出來的仍舊不是漢語,而是東洋話,大家生在奉天,對此格外熟悉,估計是關東州那邊架設的廣播電台,裏麵多次出現了“達裏尼”之類的字樣。
“關了!”江連橫突然吼了一聲。
王正南也立時反應過來,急忙旋了一下按鈕,提心吊膽地迴頭去看許如清的反應。
客廳內頓時一片死寂。
許如清盡管沒有過激的反應,可眼裏的神情總歸是有點不自在,又怕掃了大家的興致,忙笑了笑說:“沒事,沒事,孩子們愛聽,聽就聽會兒吧!”
“不聽了!”江連橫瞪了南風一眼,“把這東西拿走,現在就拿走!”
王正南有點尷尬,磕磕巴巴地解釋道:“哥,這……這真是好東西,以後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打聽消息,都離不開這收音機,雖然現在沒有咱們的廣播電台,但不代表以後沒有啊,官府都已經準備接管毛子的電台了,還有奉天早晚也會有……”
江連橫仍舊黑著臉。
道理他都懂,但大姑這兩年情況剛剛好轉,家裏都盡量避免提鬼子的事兒,現在倒好,直接把東洋話放出來了。
胡小妍見狀,便幫忙解圍道:“拿迴去幹啥,怎麽說也是南風的一片心意,大不了平時不放它,當個擺設也行啊!”
許如清也勸說:“對對對,別這樣,大過節的,怎麽說急就急了,我沒那麽矜貴,咱不還可以聽別的麽!”又說,“南風,快別拿走了,放這吧,我挺喜歡的。”
王正南拿不定主意,遲疑片刻,到底還是偷摸瞄了一眼江連橫。
江連橫從不忤逆大姑,當即點點頭,悶聲抽了一支煙。
一時間,大家都沒話了。
原本喜氣洋洋的氛圍,似乎很難再次複歸原狀。
可就在這時,宅院裏突然穿過一道人影兒,耗子似的矮小迅捷。
緊接著,就見玄關處有人探頭出來,咯吱窩底下夾著一卷帆布,右手拿著一盤電影膠片,興致衝衝地走進
客廳,咧嘴笑道:“東家,大嫂,小姐,少爺,姑太太,各位大哥,中秋吉祥啊!”
眾人鴉雀無聲,神情都有些尷尬。
江連橫更是沉著臉朝這邊看過來。
闖虎的笑容僵在臉上,頓時發覺自己來的不是時候,眼珠一轉,連忙往後退了兩步,迷路似的原地轉了一圈兒,抽兩下鼻子,衝著門口自言自語道:“誒,外頭大鵝好像叫我,我出去看看!”
(本章完)
文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