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曹洪離京,江守泰把禮品運入城中,嶽文雍、溫剛,以及杜威父子,便快快樂樂地過上了平淡、閑適的寓居生活。
曹彥代替於嗣業,成為這處宅院的大總管,裏裏外外將各種大小雜物包辦下來,倒也盡職盡責。
新皇登基之後,又過了很久,曹如才抽出空來,與江守泰一起進入宅中。
敘談之間,曹如告訴眾人,他已到懷王府中管事,擔任懷王伴讀,應該還會忙上一陣子,等王府事務逐步理順,估計才能有些空閑。
曹洪等人搞出如此大事,確實出人意料,但從福瑞昌的發展來看,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商鋪搞了這麽多年,別說分享紅利了,就連本錢能不能保住,他和江守泰心裏都沒底,有一段時間,甚至想放棄掉廣東這樁產業。
現在有華興加入,情況陡然好轉,於福瑞昌來說,當屬重大機遇,但對他和江守泰來說,卻又平添許多風險。
你等能攜禮入京,於風險中尋求機遇,亦是大膽之極。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家隻能捆綁一處,盡力達成招撫。......
聽曹如講述心路曆程,話語間並無任何遮掩,顯然已把眾人當親信看待,並無半分初次見麵的疏離感。
嶽文雍心中暗自感歎,僅論情商的話,江守泰、曹如這樣的人物,絕對是人中翹楚。
說到福瑞昌的經營上來,江守泰同樣表示前幾年太樂觀了,沒想到廣東海商如此精明,官場亦是盤根錯節,差點將他們繞到陰溝裏去。
曹經文、於嗣業雖有過錯,但都是小錯,倒是那幫海商小題大做,弄得他們進退失據,一時間沒敢拚力幫忙。
好在曹家、羽家還算堅韌,硬是挺了過來,如今有華興加入,定能大展宏圖。
相比曹如,江守泰對未來前景更是滿懷期待。
隨後,嶽文雍示意杜威、溫剛等人,將數個木箱抬了進來,當著曹如、江守泰的麵打開,裏邊是碼的整整齊齊銀幣卷。
隨手拿出一卷扯開,一邊供二人欣賞,一邊說明用意。
赴京之前,總共帶了一萬兩銀幣,路上用的主要是曹洪攜帶的資金,銀幣僅作補充,前前後後,加上曹洪帶走的,差不多用了一千兩,剩餘九千兩,俱都交給曹、江二位大人處理,反正放在他們手裏,也沒啥大用。
按照嶽文雍的說辭,這些銀幣純度極高,造型頗為精美,若是就這麽剪碎花掉,多少有些可惜,倒不如拿去送人,或者高價換成燕朝白銀,才算物有所值。
之前和曹洪作過商議,這些銀幣就算二位大人多年扶持的紅利,並未列入禮品之中。
至於如何處理,那就是二人大人的事了。
看著手中精美銀幣,曹如不由感歎起來,如此精純的白銀,你們是怎麽做到的?
嶽文雍搖搖頭,表示他也不懂,反正華興那邊的白銀就是這個樣子,純度或許達不到百分之百,但肯定在九九以上。
旁邊的江守泰倒是神態自若,笑著告訴曹如,自己初見此物時,亦是驚詫不已,若不是等你過目,早就弄到城裏去了。
有這九千兩銀幣打底,兩人多年前對福瑞昌的投資,便算大獲成功。
未來期許,更是令人神往。
說著話,嶽文雍問起招撫一事,以及那些禮品去向。
曹如笑了笑,說是元啟帝剛剛登基,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招撫一事還沒排上號呢。
至於禮品嘛,已經存在宮中,依著喬仁的意思,想等到朝堂穩定之後,再進獻給皇帝欣賞。
新皇少年登基,一旦起了玩性,怕是對國事不利。
從二人言語之中,嶽文雍大概能聽出來,喬仁做事極為穩當,學識、見地均有過人之處,如今管理內廷,將國事、家事分的清清楚楚,對少年皇帝,除了忠誠侍主,還帶著滿滿的關懷之情。
數十年相伴,無論是前麵的太子,還是匆忙登基的皇孫元啟帝,在喬仁心中,應該還有濃濃的親情包含在內。
說到自身訴求,嶽文雍表示自己冒名而來,就想當個普通的燕朝人,體驗一番家鄉生活,至於招撫嘛,朝堂上有何決策,直接與廣東那邊聯係即可,他頂多起個參謀作用,不會深度介入。
總之,禮品是福瑞昌送的,訴求是華興總部提的,他來京城的任務已然完成,剩下的就是享受生活,過一段安穩的小日子,然後再作打算。
一旦走到明處,對大家都沒好處。
曹如、江守泰對嶽文雍的決定表示理解,反正你們該怎麽玩就怎麽玩,隻要不折騰出驚天大事來,他們都能罩住。
諸事議定之後,曹如又問起種田一事,到底當不當真?
嶽文雍點點頭,說是淮安那邊應該已有收獲,派人去看看,一切便會明了。
江守泰隨後表示,劉大人已安排穩妥之人前往河下鎮,再等些時日,定會傳來確切消息。
對於華興送來的高產作物,喬仁、曹如等人雖有期待,但也存有些許狐疑。
......
相比嶽文雍等人的無所事事,莫行雲可要忙的多。
為了方便辦事,先在城裏租了房,然後在江守泰的介紹下,與一間書坊接洽上,操作刻版事宜,還得抽出空來,到劉府拜訪一番,林林總總張羅下來,已是數月時光。
每隔一段時間,莫行雲都會出城,與嶽文雍敘談幾日,順便做些抄錄、校對工作,畢竟是百萬字的文學巨著,想要全部抄完,可不是短期就能辦到的事情。
無法假手於人,莫行雲又忙的不亦樂乎,嶽文雍便成了抄書主力,倒是將毛筆字練的更加精純,對燕朝文字,亦是頗有所得。
在嶽文雍的協助下,莫行雲已經完成全書閱讀,然後便沉迷其中,時時琢磨其中細節,竟然難以自拔。
對坐討論時,直言此書一旦出版,必為傳世名著,他這個“空山野叟”的名頭,怕是有些托大啦。
原本想著此書定會爆火,等到看完全本,才發現想的有些淺了,真要擔下作者之名,流芳百世也是有可能的。
名利近在咫尺,莫行雲多少有些慌神,居然打起了退堂鼓。
嶽文雍可沒想那麽多,直接告訴莫行雲,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局麵。
除了你,還有誰能勝任此書作者?交給江守泰嗎?就憑他那點文學底子,豈不是暴殄天物?
所托非人,帶來的後果的必然是明珠暗投,若是再引出一場文壇動亂,那樂子可就大了。......
思來想去,莫行雲終是抵禦不住名利誘惑,選擇堅定地走下去。
不再糾結科舉的他,或許能在文學創作上留下美名呢?
曹彥代替於嗣業,成為這處宅院的大總管,裏裏外外將各種大小雜物包辦下來,倒也盡職盡責。
新皇登基之後,又過了很久,曹如才抽出空來,與江守泰一起進入宅中。
敘談之間,曹如告訴眾人,他已到懷王府中管事,擔任懷王伴讀,應該還會忙上一陣子,等王府事務逐步理順,估計才能有些空閑。
曹洪等人搞出如此大事,確實出人意料,但從福瑞昌的發展來看,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商鋪搞了這麽多年,別說分享紅利了,就連本錢能不能保住,他和江守泰心裏都沒底,有一段時間,甚至想放棄掉廣東這樁產業。
現在有華興加入,情況陡然好轉,於福瑞昌來說,當屬重大機遇,但對他和江守泰來說,卻又平添許多風險。
你等能攜禮入京,於風險中尋求機遇,亦是大膽之極。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家隻能捆綁一處,盡力達成招撫。......
聽曹如講述心路曆程,話語間並無任何遮掩,顯然已把眾人當親信看待,並無半分初次見麵的疏離感。
嶽文雍心中暗自感歎,僅論情商的話,江守泰、曹如這樣的人物,絕對是人中翹楚。
說到福瑞昌的經營上來,江守泰同樣表示前幾年太樂觀了,沒想到廣東海商如此精明,官場亦是盤根錯節,差點將他們繞到陰溝裏去。
曹經文、於嗣業雖有過錯,但都是小錯,倒是那幫海商小題大做,弄得他們進退失據,一時間沒敢拚力幫忙。
好在曹家、羽家還算堅韌,硬是挺了過來,如今有華興加入,定能大展宏圖。
相比曹如,江守泰對未來前景更是滿懷期待。
隨後,嶽文雍示意杜威、溫剛等人,將數個木箱抬了進來,當著曹如、江守泰的麵打開,裏邊是碼的整整齊齊銀幣卷。
隨手拿出一卷扯開,一邊供二人欣賞,一邊說明用意。
赴京之前,總共帶了一萬兩銀幣,路上用的主要是曹洪攜帶的資金,銀幣僅作補充,前前後後,加上曹洪帶走的,差不多用了一千兩,剩餘九千兩,俱都交給曹、江二位大人處理,反正放在他們手裏,也沒啥大用。
按照嶽文雍的說辭,這些銀幣純度極高,造型頗為精美,若是就這麽剪碎花掉,多少有些可惜,倒不如拿去送人,或者高價換成燕朝白銀,才算物有所值。
之前和曹洪作過商議,這些銀幣就算二位大人多年扶持的紅利,並未列入禮品之中。
至於如何處理,那就是二人大人的事了。
看著手中精美銀幣,曹如不由感歎起來,如此精純的白銀,你們是怎麽做到的?
嶽文雍搖搖頭,表示他也不懂,反正華興那邊的白銀就是這個樣子,純度或許達不到百分之百,但肯定在九九以上。
旁邊的江守泰倒是神態自若,笑著告訴曹如,自己初見此物時,亦是驚詫不已,若不是等你過目,早就弄到城裏去了。
有這九千兩銀幣打底,兩人多年前對福瑞昌的投資,便算大獲成功。
未來期許,更是令人神往。
說著話,嶽文雍問起招撫一事,以及那些禮品去向。
曹如笑了笑,說是元啟帝剛剛登基,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招撫一事還沒排上號呢。
至於禮品嘛,已經存在宮中,依著喬仁的意思,想等到朝堂穩定之後,再進獻給皇帝欣賞。
新皇少年登基,一旦起了玩性,怕是對國事不利。
從二人言語之中,嶽文雍大概能聽出來,喬仁做事極為穩當,學識、見地均有過人之處,如今管理內廷,將國事、家事分的清清楚楚,對少年皇帝,除了忠誠侍主,還帶著滿滿的關懷之情。
數十年相伴,無論是前麵的太子,還是匆忙登基的皇孫元啟帝,在喬仁心中,應該還有濃濃的親情包含在內。
說到自身訴求,嶽文雍表示自己冒名而來,就想當個普通的燕朝人,體驗一番家鄉生活,至於招撫嘛,朝堂上有何決策,直接與廣東那邊聯係即可,他頂多起個參謀作用,不會深度介入。
總之,禮品是福瑞昌送的,訴求是華興總部提的,他來京城的任務已然完成,剩下的就是享受生活,過一段安穩的小日子,然後再作打算。
一旦走到明處,對大家都沒好處。
曹如、江守泰對嶽文雍的決定表示理解,反正你們該怎麽玩就怎麽玩,隻要不折騰出驚天大事來,他們都能罩住。
諸事議定之後,曹如又問起種田一事,到底當不當真?
嶽文雍點點頭,說是淮安那邊應該已有收獲,派人去看看,一切便會明了。
江守泰隨後表示,劉大人已安排穩妥之人前往河下鎮,再等些時日,定會傳來確切消息。
對於華興送來的高產作物,喬仁、曹如等人雖有期待,但也存有些許狐疑。
......
相比嶽文雍等人的無所事事,莫行雲可要忙的多。
為了方便辦事,先在城裏租了房,然後在江守泰的介紹下,與一間書坊接洽上,操作刻版事宜,還得抽出空來,到劉府拜訪一番,林林總總張羅下來,已是數月時光。
每隔一段時間,莫行雲都會出城,與嶽文雍敘談幾日,順便做些抄錄、校對工作,畢竟是百萬字的文學巨著,想要全部抄完,可不是短期就能辦到的事情。
無法假手於人,莫行雲又忙的不亦樂乎,嶽文雍便成了抄書主力,倒是將毛筆字練的更加精純,對燕朝文字,亦是頗有所得。
在嶽文雍的協助下,莫行雲已經完成全書閱讀,然後便沉迷其中,時時琢磨其中細節,竟然難以自拔。
對坐討論時,直言此書一旦出版,必為傳世名著,他這個“空山野叟”的名頭,怕是有些托大啦。
原本想著此書定會爆火,等到看完全本,才發現想的有些淺了,真要擔下作者之名,流芳百世也是有可能的。
名利近在咫尺,莫行雲多少有些慌神,居然打起了退堂鼓。
嶽文雍可沒想那麽多,直接告訴莫行雲,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局麵。
除了你,還有誰能勝任此書作者?交給江守泰嗎?就憑他那點文學底子,豈不是暴殄天物?
所托非人,帶來的後果的必然是明珠暗投,若是再引出一場文壇動亂,那樂子可就大了。......
思來想去,莫行雲終是抵禦不住名利誘惑,選擇堅定地走下去。
不再糾結科舉的他,或許能在文學創作上留下美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