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宇給出的價格,銀幣為每枚五兩,珍珠則按大小,每顆從數錢到數兩銀子不等,比目前的市場價,還要高上不少。
鄧子恆之所以苦笑,並非對價格有異議,而是對任宇分寸拿捏之精準,表示無奈。
銀幣炒作起來,價格肯定還會更高,但若掉頭殺下,眼下市場上三兩的行情,恐怕很難守住。
五兩,用來製備銀飾,還是有一定牟利空間的,但要是當作饋贈之物,代價就有些大了。
如此價格,真是令人難受之極。
見鄧子恆沉默不語,任宇笑著表示,像這樣品質的純銀,不僅你們燕朝弄不出來,就連我們華興,依靠現有技術,也很難大量製備。
這東西,說小了,算我等家鄉特產,說大了,亦可作為傳世珍品收藏起來,數量隻會越來越少,不會越來越多。
長期來看,定會增值到更高水平。
思慮許久,鄧子恆再次向任宇詢問,你們華興真的沒有提煉如此純銀的手段嗎?
任宇點點頭,又搖搖頭,表示手段肯定有,隻是成本高昂,比現在五兩的價格隻高不低,品質也會差上許多。
另外,華興銀幣麵對的是整個大燕朝,甚至廣闊海外市場,或許短期無法銷售一空,但從長遠來看,絕對屬於稀有物品。
初來時不懂行情,才會隨意浪擲出去。
猶疑之間,鄧子恆又提到華興對外采購貨物,是否也按五兩比價?
你等手上的燕朝白銀,應該不多吧?
任宇笑了笑,表示用於結算的比價,差不多在三兩到五兩之間,但都和華興緊缺貨物相關,算是給友好商戶的利是。
這些商戶拿到銀幣,再出手時,定不會低於五兩。
總之,隨著華興製鐵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其他產業的不斷開發,達到進出平衡後,這些銀幣便會逐步退出市場。
實際上,去年在製定比價時,財務處給出加五成比價,很快便引起瘋搶,隨後不斷調整,一直到三倍時,才算消停下來。
即便如此,總部還是做出決定,塑料幣僅與八十銀掛鉤,一般的小商戶想要拿到九九銀幣,基本沒有可能了。
為了這事,三亞市、廣州辦從友好商戶手中,換迴巨量八十銀,用於彌補總部虧空,比價俱為三倍。......
而這些商戶手中的銀幣,顯然不會輕易流入市場。
作壁上觀的,可不僅僅是崖州一地。
關於之前的那些舉措,任宇並未隱瞞,俱都告知鄧子恆,由其自行判斷,自行決策。
任宇說的實在,鄧子恆卻有些不滿,你等與親近商戶結算,僅為三兩有餘,為何在我等這裏,卻要高達五兩?
如此賣法,實在引人發笑。
這生意,如何能夠做得?
見鄧子恆有些發急,任宇隻說了一句話。
此時的崖東,已無銀幣結算。
場麵再次沉悶下來。
許久,鄧子恆歎了口氣,詢問是否還有其它渠道,能拿到更便宜的銀幣?
任宇很痛快地告訴他,如果你能一次性拿出十萬兩八十白銀,此時便可前往三亞談判,肯定會收獲更大折扣。
過了今年,銀幣將徹底從市麵上消失,僅在“密室”交易。
......
從商行出來,心情有些沮喪的鄧子恆,向陪在身邊的陳繼統發聲抱怨。
華興人到底會不會做生意?
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嗎?
話說的倒是挺實在的,但其行事風格,著實令人不喜。......
麵對鄧子恆的抱怨,陳繼統隻能無奈表示,後續還有商家前來敘談,任總曾經說過,尋寶要靠緣分,識貨才能成交。
一句話讓鄧子恆再次喟然長歎。
之後數日,任宇又見了數名商人,有不耐煩的,也有破口大罵的,基本都被高昂價格氣走,再無迴頭之意。
僅有一人長時間駐留,仍舊未能如願,與鄧子恆一樣,黯然離去。
複盤時,陳繼統很是疑惑地向任宇詢問,咱們這麽弄,何時才能達成交易?
任宇笑著表示,這幾日僅是篩選夥伴,並無成交打算。
倒是千戶大人你,經過這幾次曆練,再不要領那些不靠譜的家夥上門啦。
......
生意一單沒談成,天利商行入駐崖州的消息,倒是在城內散播開來,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些膽大之人,打聽到商行地址,便自顧自前來拜訪,得到的卻是主家不在、有事不見客等說辭,隻能留下名帖,失望而去。
碰到一些不講理硬闖的家夥,孫德昌便會帶領護衛們出動,一邊封鎖大門,一邊將來人的囂張氣焰壓製住。
次數多了,陳繼統幹脆安排數名兵丁在門口輪流執勤,對一些不懷好意的家夥予以驅離,才讓商行變的稍稍清淨。
相比那些找不到門路的拜訪者,李樹信卻可以帶著人,大搖大擺地進院敘談。
院子裏,任宇閑著沒事幹,正給楊睿、陳昂、孫德昌等人上課,講解商行經營之道,見李樹信二人進門,連忙停下課程,招唿眾人看茶迎客。
與李樹信一同前來的,還有他弟弟李樹仁。
李樹仁原本在肇慶家鄉務農,去年接到兄長書信,說是崖州機會多多,讓他帶些人過來,共謀發財大計。
等來了才發現,華興人倡導的製鐵、造紙等生意,李家根本插不上手,開店鋪做點小買賣,老實巴交的李樹仁直接雙手一攤,表示其中算計太多,根本不是他能把握得住的。
最終,李樹信將弟弟一行介紹到通遠區務工,先熟悉熟悉環境,曆練一番,再談創業、發財之事。
跟在黃方益身邊不久,李樹仁便被派到崖西收地,張羅農莊建設,一時間幹的風生水起。
忙碌之間,倒是找到一樁自己喜歡,還能發揮所長的好差事。
與華興人接觸久了,李樹信的想法也在不斷變化,與其費力將這幫海外來客,納入官府治理體係之下,倒不如任由其發展下去,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呢?
現在這種崖東、崖西相互成就,數萬百姓齊聚華興旗下,幾乎與獨立王國無異的結局,雖屬悖逆之舉,但也是無奈中的最佳選擇。
無論是朝廷派大軍圍剿、壓製華興,還是華興不受約束,起兵造反,對崖州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局勢已然如此,李樹信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盡快達成招撫定論,給華興一個定居的承諾,也給崖州一個穩定、繁榮的生存環境。
如果事態反轉,災難不可避免,李樹信就得認真想好退路,以免禍及自家。
雖然身在官府,幹著一個小小的學正職位,但論靠譜程度的話,似乎華興信用更高。
謀事不成,謀身就不能再出岔子啦。
將弟弟李樹仁招來崖州,也算是一項示好之舉。
鄧子恆之所以苦笑,並非對價格有異議,而是對任宇分寸拿捏之精準,表示無奈。
銀幣炒作起來,價格肯定還會更高,但若掉頭殺下,眼下市場上三兩的行情,恐怕很難守住。
五兩,用來製備銀飾,還是有一定牟利空間的,但要是當作饋贈之物,代價就有些大了。
如此價格,真是令人難受之極。
見鄧子恆沉默不語,任宇笑著表示,像這樣品質的純銀,不僅你們燕朝弄不出來,就連我們華興,依靠現有技術,也很難大量製備。
這東西,說小了,算我等家鄉特產,說大了,亦可作為傳世珍品收藏起來,數量隻會越來越少,不會越來越多。
長期來看,定會增值到更高水平。
思慮許久,鄧子恆再次向任宇詢問,你們華興真的沒有提煉如此純銀的手段嗎?
任宇點點頭,又搖搖頭,表示手段肯定有,隻是成本高昂,比現在五兩的價格隻高不低,品質也會差上許多。
另外,華興銀幣麵對的是整個大燕朝,甚至廣闊海外市場,或許短期無法銷售一空,但從長遠來看,絕對屬於稀有物品。
初來時不懂行情,才會隨意浪擲出去。
猶疑之間,鄧子恆又提到華興對外采購貨物,是否也按五兩比價?
你等手上的燕朝白銀,應該不多吧?
任宇笑了笑,表示用於結算的比價,差不多在三兩到五兩之間,但都和華興緊缺貨物相關,算是給友好商戶的利是。
這些商戶拿到銀幣,再出手時,定不會低於五兩。
總之,隨著華興製鐵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其他產業的不斷開發,達到進出平衡後,這些銀幣便會逐步退出市場。
實際上,去年在製定比價時,財務處給出加五成比價,很快便引起瘋搶,隨後不斷調整,一直到三倍時,才算消停下來。
即便如此,總部還是做出決定,塑料幣僅與八十銀掛鉤,一般的小商戶想要拿到九九銀幣,基本沒有可能了。
為了這事,三亞市、廣州辦從友好商戶手中,換迴巨量八十銀,用於彌補總部虧空,比價俱為三倍。......
而這些商戶手中的銀幣,顯然不會輕易流入市場。
作壁上觀的,可不僅僅是崖州一地。
關於之前的那些舉措,任宇並未隱瞞,俱都告知鄧子恆,由其自行判斷,自行決策。
任宇說的實在,鄧子恆卻有些不滿,你等與親近商戶結算,僅為三兩有餘,為何在我等這裏,卻要高達五兩?
如此賣法,實在引人發笑。
這生意,如何能夠做得?
見鄧子恆有些發急,任宇隻說了一句話。
此時的崖東,已無銀幣結算。
場麵再次沉悶下來。
許久,鄧子恆歎了口氣,詢問是否還有其它渠道,能拿到更便宜的銀幣?
任宇很痛快地告訴他,如果你能一次性拿出十萬兩八十白銀,此時便可前往三亞談判,肯定會收獲更大折扣。
過了今年,銀幣將徹底從市麵上消失,僅在“密室”交易。
......
從商行出來,心情有些沮喪的鄧子恆,向陪在身邊的陳繼統發聲抱怨。
華興人到底會不會做生意?
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嗎?
話說的倒是挺實在的,但其行事風格,著實令人不喜。......
麵對鄧子恆的抱怨,陳繼統隻能無奈表示,後續還有商家前來敘談,任總曾經說過,尋寶要靠緣分,識貨才能成交。
一句話讓鄧子恆再次喟然長歎。
之後數日,任宇又見了數名商人,有不耐煩的,也有破口大罵的,基本都被高昂價格氣走,再無迴頭之意。
僅有一人長時間駐留,仍舊未能如願,與鄧子恆一樣,黯然離去。
複盤時,陳繼統很是疑惑地向任宇詢問,咱們這麽弄,何時才能達成交易?
任宇笑著表示,這幾日僅是篩選夥伴,並無成交打算。
倒是千戶大人你,經過這幾次曆練,再不要領那些不靠譜的家夥上門啦。
......
生意一單沒談成,天利商行入駐崖州的消息,倒是在城內散播開來,一時間眾說紛紜。
有些膽大之人,打聽到商行地址,便自顧自前來拜訪,得到的卻是主家不在、有事不見客等說辭,隻能留下名帖,失望而去。
碰到一些不講理硬闖的家夥,孫德昌便會帶領護衛們出動,一邊封鎖大門,一邊將來人的囂張氣焰壓製住。
次數多了,陳繼統幹脆安排數名兵丁在門口輪流執勤,對一些不懷好意的家夥予以驅離,才讓商行變的稍稍清淨。
相比那些找不到門路的拜訪者,李樹信卻可以帶著人,大搖大擺地進院敘談。
院子裏,任宇閑著沒事幹,正給楊睿、陳昂、孫德昌等人上課,講解商行經營之道,見李樹信二人進門,連忙停下課程,招唿眾人看茶迎客。
與李樹信一同前來的,還有他弟弟李樹仁。
李樹仁原本在肇慶家鄉務農,去年接到兄長書信,說是崖州機會多多,讓他帶些人過來,共謀發財大計。
等來了才發現,華興人倡導的製鐵、造紙等生意,李家根本插不上手,開店鋪做點小買賣,老實巴交的李樹仁直接雙手一攤,表示其中算計太多,根本不是他能把握得住的。
最終,李樹信將弟弟一行介紹到通遠區務工,先熟悉熟悉環境,曆練一番,再談創業、發財之事。
跟在黃方益身邊不久,李樹仁便被派到崖西收地,張羅農莊建設,一時間幹的風生水起。
忙碌之間,倒是找到一樁自己喜歡,還能發揮所長的好差事。
與華興人接觸久了,李樹信的想法也在不斷變化,與其費力將這幫海外來客,納入官府治理體係之下,倒不如任由其發展下去,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呢?
現在這種崖東、崖西相互成就,數萬百姓齊聚華興旗下,幾乎與獨立王國無異的結局,雖屬悖逆之舉,但也是無奈中的最佳選擇。
無論是朝廷派大軍圍剿、壓製華興,還是華興不受約束,起兵造反,對崖州百姓來說,都是滅頂之災。
局勢已然如此,李樹信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盡快達成招撫定論,給華興一個定居的承諾,也給崖州一個穩定、繁榮的生存環境。
如果事態反轉,災難不可避免,李樹信就得認真想好退路,以免禍及自家。
雖然身在官府,幹著一個小小的學正職位,但論靠譜程度的話,似乎華興信用更高。
謀事不成,謀身就不能再出岔子啦。
將弟弟李樹仁招來崖州,也算是一項示好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