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衙之中,孔傑隨李樹信走進後院,拱手向等候多時的張素問好,仿佛多年友人一般,熱絡地說著客套話。
對坐飲茶之際,張素問起三亞變化,神情中頗為期待。
相比兩年前的輾轉反側、剿撫難定,此時張素早已接受現狀,決定與華興比鄰而居,太太平平地度過後續任期。
隻要州城不失,其他都好商量。
孔傑十分知趣地擺出一副恭順姿態,將三亞近日變化一一道出,雖然過程波折不斷,但港內秩序井然,來往船隻眾多,發展勢頭仍舊迅猛。
鐵礦開采、製鐵工坊的開設,均在有序進行之中。......
總之,我等能在三亞打開局麵,全賴知州大人鼎力支持,華興上下,俱都感激不盡。
聽到孔傑恭維,張素輕歎一聲,直言梁總高義、你等奮勇,才會創造如此奇跡,反倒是我們這些人,依舊庸庸碌碌地過活,毫無半分振作表現,實在是汗顏之至。
稍作寒暄,話題便轉到招撫上麵,孔傑頗為憂慮地詢問,羅大人駐留府城,遲遲不來崖州,是否遇到難處?
張素苦笑一聲,說是難倒不至於,就是有點亂,上上下下都想插一腳,不細細梳理一番,如何與你等會麵?
隨後,張素將府城情況略作介紹,並告訴孔傑,務必耐心等待,與州衙一起,做好迎接準備,爭取給招撫團隊留個好印象。
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你們華興可要做好準備,此次談判與前兩次大為不同,說是群魔亂舞,亦不為過。
還有欽差大臣在路上,同樣夠你們喝一壺的。......
聽了半天,孔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該如何是好,忍不住向張素請教。
這麽多人過來,到底誰說了算?
羅大人位高權重,應該不會讓他們亂來吧?
我等對省城衙門並不了解,還需大人多多指點。
欽差大臣來了,又該如何應對?......
麵對孔傑詢問,張素擺擺手,讓他稍安勿躁,咱們一件一件來,總要理論清楚,才好作出應對嘛。
等張素將各處關節分析完畢,孔傑頭又大了一圈,合著烏泱泱來這麽多人,竟然一個說了算的都沒有,就連海道副使羅治盛,也僅是個牽頭聯絡的,最終拍板定案,還得總督與各處衙門協商,並報朝廷決斷,才能大功告成。
談來談去,都是意向。
倒是那些私貨,件件都要落實。
他們到底是代表官府來談判的,還是來這裏打秋風的?
照這麽談下去,除了掀桌子,還能有別的結果?......
舊問題剛剛解釋完畢,孔傑又問出一連串新問題,就連在一旁泡茶、倒茶的李樹信,都覺得有些過分,哪有一件尋常招撫,從京城到省城、再到各處衙門,都跑過來提條件的道理?
咱大燕朝,到底有沒有章法可循?
見二人接連抱怨,張素指了指孔傑,一邊歎氣,一邊說出結論。
說來說去,還是你們華興人,實在太有錢啦。
......
將孔傑送出州衙,李樹信返身迴到小院,看著在院中徘徊的張素,連忙說出內心見解。
這次的招撫談判,華興怕是應付不下來。
若是出了岔子,隨時都會烽煙四起。
張素點了點頭,迴到茶台坐下,示意李樹信陪坐一邊,輕輕歎了口氣,不知該從何說起,才能將心中苦澀表達出來。
兩邊都是爺,他這個知州夾在中間,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思慮許久,張素看向李樹信,問他如何看待招撫?如何看待現在的華興人?
李樹信略微思索片刻,決定說出心裏話。
作為與我等同宗同族的華興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見識,以及對局麵的把握、運籌,當屬世所罕見,說是人中翹楚,亦不為過。
從兩年前初來榆林港,到如今勢力遍布廣海各處,我們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除了瞠目結舌,又做了些什麽呢?
光一個招撫,足足談了一年多,至今連個結論都拿不出來,也不知省城、朝堂那些人,都在算計什麽?
局勢走到現在,早已覆水難收。
如果我們視華興為敵,那他們就是一群足以吞噬兩廣的蓋世魔王。
如果我們視華興為友,他們便會給崖州、瓊州、甚至兩廣,帶來長久繁榮。
一念之差,判若天淵。
招撫也是一樣,不拿出一定的誠意,不給華興足夠的自主權,哪怕勉強達成一致,也會埋下重重隱患。......
一旦爆發出來,誰也不能幸免。
華興人從來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聽李樹信掏心掏肺地說出這番言語,張素隻能再次歎息,表示此次談判,定會形成決議,你與華興聯絡緊密,務必令其重視、再重視,將隱藏訴求一一攤開,以便達成最佳成果。
抽絲剝繭的活,你我無力相助,隻能多做提醒,以免華興莽撞行事,將局麵引向崩壞。
李樹信點點頭,表示會盡力斡旋。......
除了華興這邊,大人也需想想謀身之道、應對之策,萬不可為了周全各方,將自己逼入絕境之中。
麵對李樹信的提醒,張素攤了攤手,隻能無奈苦笑。
辭職奏表上了一封又一封,壓根就沒人搭理他。
......
醉紅樓內,李樹信匆匆進入包房,便見千戶陳繼統,正與數名富戶一起,圍坐在任宇身邊,推杯換盞,好不暢快。
陳繼統指著李樹信,說他整日瞎忙活,遲早會誤了發財大計。
李樹信走到任宇身邊坐下,笑著表示職責所係,哪如你等逍遙快活?
大家議論許久,可有想出好的興業之法?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指責起來,說是你不在場,任總始終不願開口賣弄。
此時的崖州城,富戶們手裏攢了不少閑錢,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
原本熟悉的土地買賣,俱被華興壟斷,其他開鋪、經商路徑,本事又不太夠,多少有些無路可走的意味。
天利商行一炮而紅,終於讓大家看到些牟利的亮光,包括陳繼統、李樹信等人在內,都想請任宇講講從商之道,進而分享華興發展紅利。
在城內富戶眼中,一舉將銀幣價格拉到五兩平台的任宇,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當然啦,能坐到房間裏聽課的人物,都是與陳繼統、李樹信相交多年的老友,也是最早看明白局勢的那批聰明人。
用陳繼統的話來說,剛被奪去土地時,幾乎人人頓足捶胸、恨的咬牙切齒,如今賺的盆滿缽滿,才知見識短淺,華興給大家帶來的,可是百年未有的大機遇。
關門的同時,首長們也有義務,為我等再開一扇窗。
對坐飲茶之際,張素問起三亞變化,神情中頗為期待。
相比兩年前的輾轉反側、剿撫難定,此時張素早已接受現狀,決定與華興比鄰而居,太太平平地度過後續任期。
隻要州城不失,其他都好商量。
孔傑十分知趣地擺出一副恭順姿態,將三亞近日變化一一道出,雖然過程波折不斷,但港內秩序井然,來往船隻眾多,發展勢頭仍舊迅猛。
鐵礦開采、製鐵工坊的開設,均在有序進行之中。......
總之,我等能在三亞打開局麵,全賴知州大人鼎力支持,華興上下,俱都感激不盡。
聽到孔傑恭維,張素輕歎一聲,直言梁總高義、你等奮勇,才會創造如此奇跡,反倒是我們這些人,依舊庸庸碌碌地過活,毫無半分振作表現,實在是汗顏之至。
稍作寒暄,話題便轉到招撫上麵,孔傑頗為憂慮地詢問,羅大人駐留府城,遲遲不來崖州,是否遇到難處?
張素苦笑一聲,說是難倒不至於,就是有點亂,上上下下都想插一腳,不細細梳理一番,如何與你等會麵?
隨後,張素將府城情況略作介紹,並告訴孔傑,務必耐心等待,與州衙一起,做好迎接準備,爭取給招撫團隊留個好印象。
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你們華興可要做好準備,此次談判與前兩次大為不同,說是群魔亂舞,亦不為過。
還有欽差大臣在路上,同樣夠你們喝一壺的。......
聽了半天,孔傑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該如何是好,忍不住向張素請教。
這麽多人過來,到底誰說了算?
羅大人位高權重,應該不會讓他們亂來吧?
我等對省城衙門並不了解,還需大人多多指點。
欽差大臣來了,又該如何應對?......
麵對孔傑詢問,張素擺擺手,讓他稍安勿躁,咱們一件一件來,總要理論清楚,才好作出應對嘛。
等張素將各處關節分析完畢,孔傑頭又大了一圈,合著烏泱泱來這麽多人,竟然一個說了算的都沒有,就連海道副使羅治盛,也僅是個牽頭聯絡的,最終拍板定案,還得總督與各處衙門協商,並報朝廷決斷,才能大功告成。
談來談去,都是意向。
倒是那些私貨,件件都要落實。
他們到底是代表官府來談判的,還是來這裏打秋風的?
照這麽談下去,除了掀桌子,還能有別的結果?......
舊問題剛剛解釋完畢,孔傑又問出一連串新問題,就連在一旁泡茶、倒茶的李樹信,都覺得有些過分,哪有一件尋常招撫,從京城到省城、再到各處衙門,都跑過來提條件的道理?
咱大燕朝,到底有沒有章法可循?
見二人接連抱怨,張素指了指孔傑,一邊歎氣,一邊說出結論。
說來說去,還是你們華興人,實在太有錢啦。
......
將孔傑送出州衙,李樹信返身迴到小院,看著在院中徘徊的張素,連忙說出內心見解。
這次的招撫談判,華興怕是應付不下來。
若是出了岔子,隨時都會烽煙四起。
張素點了點頭,迴到茶台坐下,示意李樹信陪坐一邊,輕輕歎了口氣,不知該從何說起,才能將心中苦澀表達出來。
兩邊都是爺,他這個知州夾在中間,稍有不慎,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思慮許久,張素看向李樹信,問他如何看待招撫?如何看待現在的華興人?
李樹信略微思索片刻,決定說出心裏話。
作為與我等同宗同族的華興人,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能力、見識,以及對局麵的把握、運籌,當屬世所罕見,說是人中翹楚,亦不為過。
從兩年前初來榆林港,到如今勢力遍布廣海各處,我們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除了瞠目結舌,又做了些什麽呢?
光一個招撫,足足談了一年多,至今連個結論都拿不出來,也不知省城、朝堂那些人,都在算計什麽?
局勢走到現在,早已覆水難收。
如果我們視華興為敵,那他們就是一群足以吞噬兩廣的蓋世魔王。
如果我們視華興為友,他們便會給崖州、瓊州、甚至兩廣,帶來長久繁榮。
一念之差,判若天淵。
招撫也是一樣,不拿出一定的誠意,不給華興足夠的自主權,哪怕勉強達成一致,也會埋下重重隱患。......
一旦爆發出來,誰也不能幸免。
華興人從來就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聽李樹信掏心掏肺地說出這番言語,張素隻能再次歎息,表示此次談判,定會形成決議,你與華興聯絡緊密,務必令其重視、再重視,將隱藏訴求一一攤開,以便達成最佳成果。
抽絲剝繭的活,你我無力相助,隻能多做提醒,以免華興莽撞行事,將局麵引向崩壞。
李樹信點點頭,表示會盡力斡旋。......
除了華興這邊,大人也需想想謀身之道、應對之策,萬不可為了周全各方,將自己逼入絕境之中。
麵對李樹信的提醒,張素攤了攤手,隻能無奈苦笑。
辭職奏表上了一封又一封,壓根就沒人搭理他。
......
醉紅樓內,李樹信匆匆進入包房,便見千戶陳繼統,正與數名富戶一起,圍坐在任宇身邊,推杯換盞,好不暢快。
陳繼統指著李樹信,說他整日瞎忙活,遲早會誤了發財大計。
李樹信走到任宇身邊坐下,笑著表示職責所係,哪如你等逍遙快活?
大家議論許久,可有想出好的興業之法?
話音剛落,眾人紛紛指責起來,說是你不在場,任總始終不願開口賣弄。
此時的崖州城,富戶們手裏攢了不少閑錢,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
原本熟悉的土地買賣,俱被華興壟斷,其他開鋪、經商路徑,本事又不太夠,多少有些無路可走的意味。
天利商行一炮而紅,終於讓大家看到些牟利的亮光,包括陳繼統、李樹信等人在內,都想請任宇講講從商之道,進而分享華興發展紅利。
在城內富戶眼中,一舉將銀幣價格拉到五兩平台的任宇,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當然啦,能坐到房間裏聽課的人物,都是與陳繼統、李樹信相交多年的老友,也是最早看明白局勢的那批聰明人。
用陳繼統的話來說,剛被奪去土地時,幾乎人人頓足捶胸、恨的咬牙切齒,如今賺的盆滿缽滿,才知見識短淺,華興給大家帶來的,可是百年未有的大機遇。
關門的同時,首長們也有義務,為我等再開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