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成立之初,丁鵬和夏浚洲曾做過一個簡單的分工,其中丁鵬主要負責經濟方麵的工作,夏浚洲則將買地、分地、農莊探索等工作負責起來,重點推動土地管理工作。
考慮到榆林市耕地有限,農業部將土地開發的重點放到三亞市,與夏浚洲緊密配合,開展土地梳理工作,成效極其顯著。
此時,沿著水蛟溪、六羅水兩條河流形成的農業主產區,已經完成土地整合,除了少量地塊分給農戶單幹之外,大部分都納入農莊管理,其中由夏浚洲、侯利民牽頭組建的桑高示範農莊,足足擁有五千畝良田,一舉超過湳西農莊,成為華興旗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隨著農業部全麵接手管理,夏浚洲身上的擔子輕鬆許多,很快便將目光瞄向崖西地區。
在和符思南、侯利民溝通思路時,這兩位農業部高層連連拱手,表示你老夏才是農業部的貼心人哪,論眼光、論大局,真是把咱們的根本大計琢磨透了。
從農莊建設的角度來看,完全沒必要局限在崖東一隅,隻要手下有人,在哪兒種地不產糧食?
總之,華興勢力覆蓋之地,都是咱們的糧食產區。.......
聽夏浚洲說出想法,丁鵬當下便做出表態,讓他放手去幹,通遠區絕不是三亞市的邊界,你老夏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咱的轄區。
去總部匯報想法的時候,梁繼盛建議他找曹衛國商量,與保安團的擴張同步起來,探索軍屯、農莊相結合的開拓模式。
孟慶祥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爭取在崖東以外地區,掌握更多的糧食來源地。
自主可控,從來都不是一句玩笑話。
......
軍寨之中,夏浚洲將自身想法,以及前期運作一一道出。
考察軍屯,就是想找找感覺,看能不能通過軍地結合的模式,找出一條外出開拓的新路來。
不買地、不占領,還要保證糧食來源可控,耕地麵積不斷擴展,那就隻能墾荒了。
沒有軍隊貼身護衛,墾荒就是替別人做嫁衣。......
聽夏浚洲說出此行任務,曹衛國大唿過癮,墾荒不墾荒的倒在其次,保安團能借機走出崖東,才是最大突破。
遇到那些不開眼的大戶,還是槍杆子更有說服力。
你老夏說哪兒是荒地,哪兒就是荒地。......
見曹衛國開始借題發揮,孔傑連忙出言打斷,表示招撫在即,你們最好本分點,別讓官府抓住把柄。
小不忍則亂大謀,孰輕孰重,二位可得考慮好。
黃方益聽得入神,此時突然插話,問老夏算沒算過賬?買地和墾荒,到底哪個成本更低。
夏浚洲笑著告訴黃方益,這賬就沒法算,你用崖東的買地成本去別處試試,保證家家跟你玩命。
咱們又當好人,又低價拿地,靠的是啥?
說海賊是“第一功臣”,應該沒錯吧?
老曹,要不你給客串一下?
曹衛國搖搖頭,表示咱是紀律部隊,幹不了野路子的活。
黃方益歎了口氣,說是即便如此,那也是買地劃算,反正有保安團隨行護衛,總要發揮點作用吧?
墾荒是慢功夫,要想加快節奏,人員、資金投入就得打著滾翻倍,花費同樣驚人。
夏浚洲笑了笑,給大家算了一筆大賬。
首先,大家心裏要有數,或早或晚,整個崖州都會是咱們的。
為什麽要墾荒,是因為加上現存田地,也很難養活數萬,甚至十數萬人,眼下這種外出購糧模式同樣難以持續。
你們軍屯的模式,是在養兵的同時兼顧種地。
外出墾荒,則是在種地的同時兼顧養兵。
刨掉養兵、養人的費用,墾荒還有啥成本?
一旦站穩腳跟,那些大戶們的田地,還能跑出咱們的手掌心嗎?
按照農業部的測算,擁有十萬人口的崖州地區,光一個吃飯問題,就能把咱們搞崩了。
官府隻需稍作限製,糧價就能漲到天上去。
現在做增量,為的是抓住未來的主動權。
如果還不行,那就隻能委屈保安團,將“野路子”進行到底啦。
隻有這麽算賬,才能確保三亞貿易、榆林工業不受影響地迅猛發展。......
聽夏浚洲說出背後根因,黃方益連忙拱拱手,表示慚愧之至,論算賬水平,還是老夏層次更高,看的更遠。
軍寨這邊,定會不遺餘力地為崖西開拓輸送人員、物資,將步子邁的再大一點,再快一點。
繼曹衛國之後,黃方益也開始放飛自我,孔傑便有些坐不住了,讓他們注意點分寸,哥們在州城做事,也挺不容易的,你們幫不上忙就算了,千萬別到處點炮仗。
真把招撫炸飛了,誰也脫不了幹係。
一陣笑聲之後,大家嘴上答應的挺好,至於心裏是怎麽想的,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曹衛國看著夏浚洲,問他有沒有目標?如果邊走邊選的話,那就太耽誤時間了。
孔傑再次提出反對,表示帶著部隊在崖西亂跑,絕對會影響招撫談判,一旦告狀上門,恐怕梁總也兜不住。
夏浚洲擺擺手,說是目標來之前就選好了,否則總部也不會放行。
具體地點在望樓河那邊,屬於崖州西側邊界,即便有些動靜,影響也不會很大。
多年前,譚楨外出遊曆,曾經到過望樓河兩岸數個村莊,並在望樓港停留數日,考察朝貢曆史。
據他所言,在燕朝建國初期,望樓港作為南洋諸國的指定貿易點,曾經繁華過一段時間,後來朝廷禁海,才逐漸沒落下來。
望樓河兩岸地勢平坦,雖然已開墾出數萬畝田地,但潛力仍舊巨大。
最主要的一點,是那裏的村民大多由疍戶轉化而來,並不太懂種地,即便是官府曾修建數道引水溝渠,助其安居樂業,也僅能勉強養家糊口,種一塊、荒一塊,土地利用效率極低。
像這種好地方,不正是咱們需要的嘛。
有人有地,組織力又不算太強,隻要稍加整合,遲早都會變成歸義民。
真要搞出十幾二十萬畝良田來,還愁養活不了數萬人?......
除了聽取譚楨建議之外,夏浚洲還找過曹廷義,詢問望樓港的情況,得到的也是肯定答複。
總之一句話,就是大有可為。
見夏浚洲一行計劃周密,曹衛國二話不說,直接告訴鄭凱,從二營劃兩個排出來,給郭少安湊一個整編連,隨同前往望樓開拓。
另外就是多帶刀槍、農具,至於火藥嘛,少量帶點意思意思就行,主要起個震懾作用。
對付幾個不講理的村民,有刺刀就夠了。
若是有村民願意加入,配上刀槍,就能當輔兵來用。
考慮到榆林市耕地有限,農業部將土地開發的重點放到三亞市,與夏浚洲緊密配合,開展土地梳理工作,成效極其顯著。
此時,沿著水蛟溪、六羅水兩條河流形成的農業主產區,已經完成土地整合,除了少量地塊分給農戶單幹之外,大部分都納入農莊管理,其中由夏浚洲、侯利民牽頭組建的桑高示範農莊,足足擁有五千畝良田,一舉超過湳西農莊,成為華興旗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隨著農業部全麵接手管理,夏浚洲身上的擔子輕鬆許多,很快便將目光瞄向崖西地區。
在和符思南、侯利民溝通思路時,這兩位農業部高層連連拱手,表示你老夏才是農業部的貼心人哪,論眼光、論大局,真是把咱們的根本大計琢磨透了。
從農莊建設的角度來看,完全沒必要局限在崖東一隅,隻要手下有人,在哪兒種地不產糧食?
總之,華興勢力覆蓋之地,都是咱們的糧食產區。.......
聽夏浚洲說出想法,丁鵬當下便做出表態,讓他放手去幹,通遠區絕不是三亞市的邊界,你老夏走到哪裏,哪裏就是咱的轄區。
去總部匯報想法的時候,梁繼盛建議他找曹衛國商量,與保安團的擴張同步起來,探索軍屯、農莊相結合的開拓模式。
孟慶祥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爭取在崖東以外地區,掌握更多的糧食來源地。
自主可控,從來都不是一句玩笑話。
......
軍寨之中,夏浚洲將自身想法,以及前期運作一一道出。
考察軍屯,就是想找找感覺,看能不能通過軍地結合的模式,找出一條外出開拓的新路來。
不買地、不占領,還要保證糧食來源可控,耕地麵積不斷擴展,那就隻能墾荒了。
沒有軍隊貼身護衛,墾荒就是替別人做嫁衣。......
聽夏浚洲說出此行任務,曹衛國大唿過癮,墾荒不墾荒的倒在其次,保安團能借機走出崖東,才是最大突破。
遇到那些不開眼的大戶,還是槍杆子更有說服力。
你老夏說哪兒是荒地,哪兒就是荒地。......
見曹衛國開始借題發揮,孔傑連忙出言打斷,表示招撫在即,你們最好本分點,別讓官府抓住把柄。
小不忍則亂大謀,孰輕孰重,二位可得考慮好。
黃方益聽得入神,此時突然插話,問老夏算沒算過賬?買地和墾荒,到底哪個成本更低。
夏浚洲笑著告訴黃方益,這賬就沒法算,你用崖東的買地成本去別處試試,保證家家跟你玩命。
咱們又當好人,又低價拿地,靠的是啥?
說海賊是“第一功臣”,應該沒錯吧?
老曹,要不你給客串一下?
曹衛國搖搖頭,表示咱是紀律部隊,幹不了野路子的活。
黃方益歎了口氣,說是即便如此,那也是買地劃算,反正有保安團隨行護衛,總要發揮點作用吧?
墾荒是慢功夫,要想加快節奏,人員、資金投入就得打著滾翻倍,花費同樣驚人。
夏浚洲笑了笑,給大家算了一筆大賬。
首先,大家心裏要有數,或早或晚,整個崖州都會是咱們的。
為什麽要墾荒,是因為加上現存田地,也很難養活數萬,甚至十數萬人,眼下這種外出購糧模式同樣難以持續。
你們軍屯的模式,是在養兵的同時兼顧種地。
外出墾荒,則是在種地的同時兼顧養兵。
刨掉養兵、養人的費用,墾荒還有啥成本?
一旦站穩腳跟,那些大戶們的田地,還能跑出咱們的手掌心嗎?
按照農業部的測算,擁有十萬人口的崖州地區,光一個吃飯問題,就能把咱們搞崩了。
官府隻需稍作限製,糧價就能漲到天上去。
現在做增量,為的是抓住未來的主動權。
如果還不行,那就隻能委屈保安團,將“野路子”進行到底啦。
隻有這麽算賬,才能確保三亞貿易、榆林工業不受影響地迅猛發展。......
聽夏浚洲說出背後根因,黃方益連忙拱拱手,表示慚愧之至,論算賬水平,還是老夏層次更高,看的更遠。
軍寨這邊,定會不遺餘力地為崖西開拓輸送人員、物資,將步子邁的再大一點,再快一點。
繼曹衛國之後,黃方益也開始放飛自我,孔傑便有些坐不住了,讓他們注意點分寸,哥們在州城做事,也挺不容易的,你們幫不上忙就算了,千萬別到處點炮仗。
真把招撫炸飛了,誰也脫不了幹係。
一陣笑聲之後,大家嘴上答應的挺好,至於心裏是怎麽想的,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曹衛國看著夏浚洲,問他有沒有目標?如果邊走邊選的話,那就太耽誤時間了。
孔傑再次提出反對,表示帶著部隊在崖西亂跑,絕對會影響招撫談判,一旦告狀上門,恐怕梁總也兜不住。
夏浚洲擺擺手,說是目標來之前就選好了,否則總部也不會放行。
具體地點在望樓河那邊,屬於崖州西側邊界,即便有些動靜,影響也不會很大。
多年前,譚楨外出遊曆,曾經到過望樓河兩岸數個村莊,並在望樓港停留數日,考察朝貢曆史。
據他所言,在燕朝建國初期,望樓港作為南洋諸國的指定貿易點,曾經繁華過一段時間,後來朝廷禁海,才逐漸沒落下來。
望樓河兩岸地勢平坦,雖然已開墾出數萬畝田地,但潛力仍舊巨大。
最主要的一點,是那裏的村民大多由疍戶轉化而來,並不太懂種地,即便是官府曾修建數道引水溝渠,助其安居樂業,也僅能勉強養家糊口,種一塊、荒一塊,土地利用效率極低。
像這種好地方,不正是咱們需要的嘛。
有人有地,組織力又不算太強,隻要稍加整合,遲早都會變成歸義民。
真要搞出十幾二十萬畝良田來,還愁養活不了數萬人?......
除了聽取譚楨建議之外,夏浚洲還找過曹廷義,詢問望樓港的情況,得到的也是肯定答複。
總之一句話,就是大有可為。
見夏浚洲一行計劃周密,曹衛國二話不說,直接告訴鄭凱,從二營劃兩個排出來,給郭少安湊一個整編連,隨同前往望樓開拓。
另外就是多帶刀槍、農具,至於火藥嘛,少量帶點意思意思就行,主要起個震懾作用。
對付幾個不講理的村民,有刺刀就夠了。
若是有村民願意加入,配上刀槍,就能當輔兵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