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是一個大城市,至少在努爾哈赤的眼中絕對是一個大城市!
沒有依附李成梁之前,努爾哈赤經常來撫順這個地方做生意,根據我的考證努爾哈赤主要做得生意是兩種。
第一種是山貨,像人參,野蘑菇和木耳之類的,畢竟山裏什麽都缺,像這種東西隻要你肯用心去找,漫山遍野都是。
第二種就是馬匹!
而努爾哈赤最主要打交道的人就是兩類人,分別是漢人和蒙古人,估計也會和少部分朝鮮人做一些生意。
而努爾哈赤本身對語言也是有些天賦的,因為在做生意這個過程中努爾哈赤為了生意能夠更好的進行,努爾哈赤刻苦學習,最終學會了蒙古話和漢語!
不過,據說努爾哈赤的漢語說得不利索,估計這也和後來努爾哈赤對漢人不是很友好有關係。
令我奇怪的是,努爾哈赤的漢語雖然很不利索,但是努爾哈赤本人卻喜歡看書,尤其是三國演義!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朝人羅貫中寫的,一般人來看三國演義無非就是將三國演義當成故事書來看,而努爾哈赤卻不這麽看,而是將三國演義當成兵書來看。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努爾哈赤不光自己看,也讓自己的親戚看。
以至於後來,後金將領們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後金將領對劫營情有獨鍾!
從後麵努爾哈赤的進攻目標來看,撫順這個地方努爾哈赤非常用心,人緣也是相當好,因為許多明軍將領都是在這個地方投降努爾哈赤的!
比如明軍總兵李永芳,後來也是當了努爾哈赤的駙馬,而李永芳的後人在清朝混的也不錯。
之前我們說過,明朝在遼東這個地方向來都是拉一家打一家,為了保持這個地方的繁榮穩定,不能讓一家獨大!
從朱棣開始,一直到萬曆,遼東這麽多年一直都是這麽過來的,也沒有出什麽事情,足已說明這個政策是可行的。
後來,李成梁來了,一切都變了!
剛開始的時候,李成梁做得也不錯,王昊鬧事就幹王昊,阿台鬧事就幹阿台,順便又扶持了一個傀儡叫尼堪外蘭。
史書記載,這個尼堪外蘭從小就有一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那就是當官!
因為明朝拳頭大,所以尼堪外蘭也想混個一官半職的,再不濟的話就當個女真的大酋長之類的,總之這是一個權力欲望十分強的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尼堪外蘭發奮圖強,努力學習,主要學習的就是漢族的典籍和說漢族的話,隻有這樣尼堪外蘭認為自己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當官的目標。
當時的遼東地區,李成梁是遼東總兵,又加上李成梁這個人膽子非常大,連土地都敢分,所以就跟軍閥差不多,而明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畢竟沒有李成梁誰也壓製不住這個地,就任由他折騰。
不得不說,尼堪外蘭的眼光還是有的,他認識到了一點,若是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巴結李成梁。
原本李成梁不想搭理尼堪外蘭,但是尼堪外蘭屬實是一個巴結人的行家,每次見李成梁的時候,尼堪外蘭從不空手去,禮物帶了一大堆,光人參就有上百斤!
這麽一弄,李成梁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那就見麵吧!
其實古代求人辦事和現在差不多,基本就是一個套路,先送禮再吃飯,酒桌上把事情都給談完了!
不過,這尼堪外蘭屬實不是一般送禮辦事的人,每次尼堪外蘭見到李成梁都叫太爺,反正我是不知道這個稱唿尼堪外蘭是怎麽想出來的!
被尼堪外蘭叫太爺的李成梁也是相當尷尬,不過這還沒有完,尼堪外蘭叫完太爺就開始行禮了,這和一般的行禮不一樣,史書記載
“稽首匍匐”
這麽一來,李成梁算是徹底懵了,人家都行這麽大的禮了,自己也不能不給麵子不是!
安頓好了李成梁,尼堪外蘭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縣官不如現管,一轉頭尼堪外蘭又去了撫順從遊擊將軍李永芳到總兵,一個不落的全部又送了一遍禮。
之前我們說過,撫順可以做生意,所以不光努爾哈赤去,尼堪外蘭也去!
而事實證明,尼堪外蘭這個太孫子李成梁沒有白收,因為就在後來李成梁滅阿台的時候,正是尼堪外蘭起了一個關鍵的作用,才徹底將阿台擊敗!
隻不過,在擊敗阿台的這場戰鬥中,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被明軍誤殺了!
努爾哈赤自然不敢將這筆賬算到李成梁身上,就這樣可憐的尼堪外蘭就成為了替罪羊!
事後,努爾哈赤向李成梁討要尼堪外蘭,希望能夠為自己家裏人報仇雪恨,而李成梁也不是傻子,直接拒絕了努爾哈赤。
而明朝為了彌補這件事情帶給努爾哈赤的傷害,就象征性的給了一些補償!
努爾哈赤氣不過,迴到自己家裏就找出來了自己祖父留下來的十三副甲胄開始了統一女真的戰爭!
史書是這麽記載的,但是我本人持懷疑態度,因為疑點太多了。
首先,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父親死的時候,努爾哈赤還是一個年輕人,並且也沒有什麽實力,你問明朝要人明朝肯定不會給你,而明朝也心知肚明,人是誰殺的,難道努爾哈赤就不怕明朝把自己幹掉嗎?
其次,所謂十三副遺甲,那才是多少裝備,僅僅憑借著這點東西以後就能統一女真,這才是笑話呢!
所以,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努爾哈赤親眼目睹了自己爺爺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的死亡,沒有說一句話,並且在事後接受了明朝給的馬匹和敕書的補償,最後迴到自己家裏找來了自己的親信,告訴他們一定不要忘記血海深仇。
最後,努爾哈赤一邊努力的巴結李成梁,一邊暗中準備統一女真!
因為李成梁不同意,努爾哈赤別說統一女真,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沒有依附李成梁之前,努爾哈赤經常來撫順這個地方做生意,根據我的考證努爾哈赤主要做得生意是兩種。
第一種是山貨,像人參,野蘑菇和木耳之類的,畢竟山裏什麽都缺,像這種東西隻要你肯用心去找,漫山遍野都是。
第二種就是馬匹!
而努爾哈赤最主要打交道的人就是兩類人,分別是漢人和蒙古人,估計也會和少部分朝鮮人做一些生意。
而努爾哈赤本身對語言也是有些天賦的,因為在做生意這個過程中努爾哈赤為了生意能夠更好的進行,努爾哈赤刻苦學習,最終學會了蒙古話和漢語!
不過,據說努爾哈赤的漢語說得不利索,估計這也和後來努爾哈赤對漢人不是很友好有關係。
令我奇怪的是,努爾哈赤的漢語雖然很不利索,但是努爾哈赤本人卻喜歡看書,尤其是三國演義!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明朝人羅貫中寫的,一般人來看三國演義無非就是將三國演義當成故事書來看,而努爾哈赤卻不這麽看,而是將三國演義當成兵書來看。
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努爾哈赤不光自己看,也讓自己的親戚看。
以至於後來,後金將領們人手一本三國演義,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後金將領對劫營情有獨鍾!
從後麵努爾哈赤的進攻目標來看,撫順這個地方努爾哈赤非常用心,人緣也是相當好,因為許多明軍將領都是在這個地方投降努爾哈赤的!
比如明軍總兵李永芳,後來也是當了努爾哈赤的駙馬,而李永芳的後人在清朝混的也不錯。
之前我們說過,明朝在遼東這個地方向來都是拉一家打一家,為了保持這個地方的繁榮穩定,不能讓一家獨大!
從朱棣開始,一直到萬曆,遼東這麽多年一直都是這麽過來的,也沒有出什麽事情,足已說明這個政策是可行的。
後來,李成梁來了,一切都變了!
剛開始的時候,李成梁做得也不錯,王昊鬧事就幹王昊,阿台鬧事就幹阿台,順便又扶持了一個傀儡叫尼堪外蘭。
史書記載,這個尼堪外蘭從小就有一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那就是當官!
因為明朝拳頭大,所以尼堪外蘭也想混個一官半職的,再不濟的話就當個女真的大酋長之類的,總之這是一個權力欲望十分強的人。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尼堪外蘭發奮圖強,努力學習,主要學習的就是漢族的典籍和說漢族的話,隻有這樣尼堪外蘭認為自己才有可能實現自己當官的目標。
當時的遼東地區,李成梁是遼東總兵,又加上李成梁這個人膽子非常大,連土地都敢分,所以就跟軍閥差不多,而明朝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畢竟沒有李成梁誰也壓製不住這個地,就任由他折騰。
不得不說,尼堪外蘭的眼光還是有的,他認識到了一點,若是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那就是巴結李成梁。
原本李成梁不想搭理尼堪外蘭,但是尼堪外蘭屬實是一個巴結人的行家,每次見李成梁的時候,尼堪外蘭從不空手去,禮物帶了一大堆,光人參就有上百斤!
這麽一弄,李成梁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那就見麵吧!
其實古代求人辦事和現在差不多,基本就是一個套路,先送禮再吃飯,酒桌上把事情都給談完了!
不過,這尼堪外蘭屬實不是一般送禮辦事的人,每次尼堪外蘭見到李成梁都叫太爺,反正我是不知道這個稱唿尼堪外蘭是怎麽想出來的!
被尼堪外蘭叫太爺的李成梁也是相當尷尬,不過這還沒有完,尼堪外蘭叫完太爺就開始行禮了,這和一般的行禮不一樣,史書記載
“稽首匍匐”
這麽一來,李成梁算是徹底懵了,人家都行這麽大的禮了,自己也不能不給麵子不是!
安頓好了李成梁,尼堪外蘭深知一個道理,那就是縣官不如現管,一轉頭尼堪外蘭又去了撫順從遊擊將軍李永芳到總兵,一個不落的全部又送了一遍禮。
之前我們說過,撫順可以做生意,所以不光努爾哈赤去,尼堪外蘭也去!
而事實證明,尼堪外蘭這個太孫子李成梁沒有白收,因為就在後來李成梁滅阿台的時候,正是尼堪外蘭起了一個關鍵的作用,才徹底將阿台擊敗!
隻不過,在擊敗阿台的這場戰鬥中,努爾哈赤的爺爺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被明軍誤殺了!
努爾哈赤自然不敢將這筆賬算到李成梁身上,就這樣可憐的尼堪外蘭就成為了替罪羊!
事後,努爾哈赤向李成梁討要尼堪外蘭,希望能夠為自己家裏人報仇雪恨,而李成梁也不是傻子,直接拒絕了努爾哈赤。
而明朝為了彌補這件事情帶給努爾哈赤的傷害,就象征性的給了一些補償!
努爾哈赤氣不過,迴到自己家裏就找出來了自己祖父留下來的十三副甲胄開始了統一女真的戰爭!
史書是這麽記載的,但是我本人持懷疑態度,因為疑點太多了。
首先,努爾哈赤的爺爺和父親死的時候,努爾哈赤還是一個年輕人,並且也沒有什麽實力,你問明朝要人明朝肯定不會給你,而明朝也心知肚明,人是誰殺的,難道努爾哈赤就不怕明朝把自己幹掉嗎?
其次,所謂十三副遺甲,那才是多少裝備,僅僅憑借著這點東西以後就能統一女真,這才是笑話呢!
所以,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努爾哈赤親眼目睹了自己爺爺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的死亡,沒有說一句話,並且在事後接受了明朝給的馬匹和敕書的補償,最後迴到自己家裏找來了自己的親信,告訴他們一定不要忘記血海深仇。
最後,努爾哈赤一邊努力的巴結李成梁,一邊暗中準備統一女真!
因為李成梁不同意,努爾哈赤別說統一女真,什麽事情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