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康熙時期,征討準格爾三次,這三次打的都比較一般。
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隻怕康熙都沒有想到,一直到康熙死,他的兒子雍正繼位都沒有解決完這個事情。
康熙二十九年,葛爾丹來了,清軍首戰打的非常差,導致葛爾丹一直向前推進,最後到了烏蘭布統。
從今天的地圖上來看,烏蘭布統距離北京也就幾百公裏,估計你現在開車,幾個小時就能到。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康熙決定禦駕親征,來會一會這個對手。
康熙二十九年,清軍兵分兩路,而康熙也隨軍出征,來到了蒙古親自坐鎮指揮。
最終雙方人馬在烏蘭布統開打!
葛爾丹擺了一個奇怪的陣法叫駝陣,這個陣法就是用許多駱駝跪在地上,背著木箱,連成一條線,士兵就在裏麵開槍又射箭,清軍的打法也是很有意思,有火槍的先衝,打完了之後騎兵和步兵再衝。
當時,雙方的人數,清軍有七萬人,算上八旗和蒙古軍隊,葛爾丹有三萬人,雙方的人數對比是二比一左右。
戰鬥一開始,在中間的福全開始出擊,左邊是佟國綱和佟國維,右邊是常寧,這裏麵福全是康熙的哥哥,佟國綱和佟國維都是康熙的舅舅。
戰鬥一開始,這場仗就打的特別不順心,常寧的右翼軍隊剛衝過去就陷在了泥潭裏麵,被當成了活靶子,亂搶打死的不計其數,而福全那邊打的也不好,從早上打到晚上,壓根沒有一點進展。
兩路都這樣,康熙隻能將希望寄托在了佟國綱和佟國維身上了。
佟國綱很猛,五十多歲的人了,親自帶頭衝鋒,結果被對麵的狙擊手給了一下,傷重而亡,這是清軍在這場戰鬥中陣亡的最高將領。
這裏插一嘴,佟國綱死了之後,葬禮非常隆重,康熙親自讓皇子給佟國綱送葬,而雍正繼位之後,對佟國綱的評價就變了風向,雍正這樣說過
“聖祖知其剪劣,不可大任,伊獨穿出色甲胄,單騎馳出鹿角之外,以致中槍身死。”
雍正之所以對佟國綱如此差評,完全是因為佟國綱的兒子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支持了八阿哥胤禩一黨。
死了還不讓人安生,可見這是報複人的最佳手段。
佟國綱的死,引發了一連串的惡性效應,佟國綱的副將看到佟國綱被打死,當場就從馬上跳下來,旁邊有人問他,這打仗呢,你要幹什麽?
這位副將說,天氣太熱了,我中暑了,騎不了馬。
不光副將怕死,康熙親征帶了很多大臣,比如索額圖和明珠,這些人聽到佟國綱被打死,也趕緊挑了上百名士兵過來保護自己。
佟國綱雖然死了,左翼還是有猛人存在的,佟國維的帶領下,前鋒參將格斯泰揮舞著自己的大刀衝入敵營來迴衝鋒,可謂是相當勇猛,就差葛爾丹突然來一句
“這是誰的部將,居然如此勇猛?”
不過,因為格斯泰太高調,最後還是死了,而援軍也成功趕了過來!
這個時候的清軍,將葛爾丹包圍了!
眼看著天色已晚,福全就讓大家先休息,第二天在打,天一亮之後,清軍先是大炮轟,然後步兵開始衝,由於駝陣已經被打破,葛爾丹的人都龜縮到了山上。
清軍衝了好幾次,一直打不下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鬥發生了莫名其妙的一幕,葛爾丹讓人過來告訴福全,自己打算投降了,你現在一停戰,我馬上帶人下山,福全這輩子一直到死都沒有想明白,自己當時為啥就同意了!
當時康熙生了病,就迴北京養病了,實際指揮這場戰鬥的就是福全。
葛爾丹最後成功跑路,把福全惡心的不行,康熙也是很生氣,直接把福全的官職全部革了,罰了三年俸祿還要剝奪他的爵位,最後還是孝莊出麵才阻止了康熙。
事後,康熙曾經叫福全過來當麵問話,康熙吧唧吧唧的說了一大堆話,福全隻是說了一句,我能說什麽呢?
其實,福全有些犯糊塗是正常的,隻不過當時的形勢讓福全也是相當無語,福全是撫遠大將軍,而他的副手卻是康熙的兒子,皇長子胤褆!
胤褆,康熙的長子,因為前幾個兒子沒有活下來,所以胤褆就成為了皇長子。
因為滿人尚武,皇子們都是自幼練習騎射,胤褆這個人能文能武,又是長子,所以康熙對他很是喜歡,讓他跟著福全出去打仗,一來可以見見世麵,二來讓他立下了戰功,以後好提拔他。
福全是一個穩妥的人,去之前就告訴胤褆,打仗的時候你躲在房間裏別出來,有什麽功勞到時候分給你,好讓你迴北京對你爹有個交代。
這原本是好意,可胤褆對自己這個伯伯的好意卻不領情,非要自己出去砍幾個人才覺得過癮,這種想法,福全自然是不敢同意的,萬一胤褆有點什麽閃失,自己可負不起這個責任。
這麽一來,雙方的矛盾自然就有了。
兩個人在爭論的時候,佟國綱戰死了,這讓福全更加恐懼,而胤褆卻覺得佟國綱死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而自己還年輕,去戰場上絕對沒事。
福全看著自己這個二百五的侄子,心裏不知道罵了多少遍,為了防止葛爾丹狗急跳牆,傷害到胤褆,福全隻能讓葛爾丹跑路。
說到底,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福全,可問題是福全又是結結實實在為胤褆著想,康熙當然知道,所以在後來的時候也帶上了福全繼續打葛爾丹,也算是讓福全有個報仇的機會。
而更讓康熙難過的事情還不是福全放跑了葛爾丹,而是他苦心培養的太子胤礽有了問題,康熙親征烏蘭布通的時候生了病,打算迴北京,就讓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過來接駕,胤礽看到生病的康熙之後臉上居然沒有一點悲傷的神色,閱人無數的康熙當時心就涼透了。
自己苦心多年培養的太子,怎麽會是如此薄情寡義之人。
至此,父子之間有了裂縫!
這個事情的嚴重性,隻怕康熙都沒有想到,一直到康熙死,他的兒子雍正繼位都沒有解決完這個事情。
康熙二十九年,葛爾丹來了,清軍首戰打的非常差,導致葛爾丹一直向前推進,最後到了烏蘭布統。
從今天的地圖上來看,烏蘭布統距離北京也就幾百公裏,估計你現在開車,幾個小時就能到。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康熙決定禦駕親征,來會一會這個對手。
康熙二十九年,清軍兵分兩路,而康熙也隨軍出征,來到了蒙古親自坐鎮指揮。
最終雙方人馬在烏蘭布統開打!
葛爾丹擺了一個奇怪的陣法叫駝陣,這個陣法就是用許多駱駝跪在地上,背著木箱,連成一條線,士兵就在裏麵開槍又射箭,清軍的打法也是很有意思,有火槍的先衝,打完了之後騎兵和步兵再衝。
當時,雙方的人數,清軍有七萬人,算上八旗和蒙古軍隊,葛爾丹有三萬人,雙方的人數對比是二比一左右。
戰鬥一開始,在中間的福全開始出擊,左邊是佟國綱和佟國維,右邊是常寧,這裏麵福全是康熙的哥哥,佟國綱和佟國維都是康熙的舅舅。
戰鬥一開始,這場仗就打的特別不順心,常寧的右翼軍隊剛衝過去就陷在了泥潭裏麵,被當成了活靶子,亂搶打死的不計其數,而福全那邊打的也不好,從早上打到晚上,壓根沒有一點進展。
兩路都這樣,康熙隻能將希望寄托在了佟國綱和佟國維身上了。
佟國綱很猛,五十多歲的人了,親自帶頭衝鋒,結果被對麵的狙擊手給了一下,傷重而亡,這是清軍在這場戰鬥中陣亡的最高將領。
這裏插一嘴,佟國綱死了之後,葬禮非常隆重,康熙親自讓皇子給佟國綱送葬,而雍正繼位之後,對佟國綱的評價就變了風向,雍正這樣說過
“聖祖知其剪劣,不可大任,伊獨穿出色甲胄,單騎馳出鹿角之外,以致中槍身死。”
雍正之所以對佟國綱如此差評,完全是因為佟國綱的兒子在九子奪嫡的時候支持了八阿哥胤禩一黨。
死了還不讓人安生,可見這是報複人的最佳手段。
佟國綱的死,引發了一連串的惡性效應,佟國綱的副將看到佟國綱被打死,當場就從馬上跳下來,旁邊有人問他,這打仗呢,你要幹什麽?
這位副將說,天氣太熱了,我中暑了,騎不了馬。
不光副將怕死,康熙親征帶了很多大臣,比如索額圖和明珠,這些人聽到佟國綱被打死,也趕緊挑了上百名士兵過來保護自己。
佟國綱雖然死了,左翼還是有猛人存在的,佟國維的帶領下,前鋒參將格斯泰揮舞著自己的大刀衝入敵營來迴衝鋒,可謂是相當勇猛,就差葛爾丹突然來一句
“這是誰的部將,居然如此勇猛?”
不過,因為格斯泰太高調,最後還是死了,而援軍也成功趕了過來!
這個時候的清軍,將葛爾丹包圍了!
眼看著天色已晚,福全就讓大家先休息,第二天在打,天一亮之後,清軍先是大炮轟,然後步兵開始衝,由於駝陣已經被打破,葛爾丹的人都龜縮到了山上。
清軍衝了好幾次,一直打不下來。
也就在這個時候,戰鬥發生了莫名其妙的一幕,葛爾丹讓人過來告訴福全,自己打算投降了,你現在一停戰,我馬上帶人下山,福全這輩子一直到死都沒有想明白,自己當時為啥就同意了!
當時康熙生了病,就迴北京養病了,實際指揮這場戰鬥的就是福全。
葛爾丹最後成功跑路,把福全惡心的不行,康熙也是很生氣,直接把福全的官職全部革了,罰了三年俸祿還要剝奪他的爵位,最後還是孝莊出麵才阻止了康熙。
事後,康熙曾經叫福全過來當麵問話,康熙吧唧吧唧的說了一大堆話,福全隻是說了一句,我能說什麽呢?
其實,福全有些犯糊塗是正常的,隻不過當時的形勢讓福全也是相當無語,福全是撫遠大將軍,而他的副手卻是康熙的兒子,皇長子胤褆!
胤褆,康熙的長子,因為前幾個兒子沒有活下來,所以胤褆就成為了皇長子。
因為滿人尚武,皇子們都是自幼練習騎射,胤褆這個人能文能武,又是長子,所以康熙對他很是喜歡,讓他跟著福全出去打仗,一來可以見見世麵,二來讓他立下了戰功,以後好提拔他。
福全是一個穩妥的人,去之前就告訴胤褆,打仗的時候你躲在房間裏別出來,有什麽功勞到時候分給你,好讓你迴北京對你爹有個交代。
這原本是好意,可胤褆對自己這個伯伯的好意卻不領情,非要自己出去砍幾個人才覺得過癮,這種想法,福全自然是不敢同意的,萬一胤褆有點什麽閃失,自己可負不起這個責任。
這麽一來,雙方的矛盾自然就有了。
兩個人在爭論的時候,佟國綱戰死了,這讓福全更加恐懼,而胤褆卻覺得佟國綱死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而自己還年輕,去戰場上絕對沒事。
福全看著自己這個二百五的侄子,心裏不知道罵了多少遍,為了防止葛爾丹狗急跳牆,傷害到胤褆,福全隻能讓葛爾丹跑路。
說到底,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福全,可問題是福全又是結結實實在為胤褆著想,康熙當然知道,所以在後來的時候也帶上了福全繼續打葛爾丹,也算是讓福全有個報仇的機會。
而更讓康熙難過的事情還不是福全放跑了葛爾丹,而是他苦心培養的太子胤礽有了問題,康熙親征烏蘭布通的時候生了病,打算迴北京,就讓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過來接駕,胤礽看到生病的康熙之後臉上居然沒有一點悲傷的神色,閱人無數的康熙當時心就涼透了。
自己苦心多年培養的太子,怎麽會是如此薄情寡義之人。
至此,父子之間有了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