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阿哥胤禩的人設主打就是一個賢,在抄淩普家的時候,胤禩依舊保持著這一個作風,對淩普非常客氣!
康熙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能夠敲打八阿哥胤禩的機會,並且這個敲打非常嚴重。
“如有人譽允禩,必殺無赦。”
這裏的允禩就是胤禩,雍正登基以後為了避諱,就強製讓自己的兄弟全部從胤改為了允。
康熙原本是想借淩普的事情來敲打一下八阿哥胤禩的,卻沒有想到在調查張明德事件的時候又查到了張明德吹牛能用法術幹死胤礽的話,更讓康熙吃驚的是,八阿哥胤禩當時居然也在場。
這種情況下,康熙隻能將八阿哥胤禩叫到宮裏問話,胤禩為了自保就將自己的弟弟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供了出來,最後康熙廢了八阿哥胤禩的爵位。
如果不是三阿哥胤祉跳出來說出來了大阿哥胤褆詛咒太子的事情,估計胤禩也沒有辦法成功抽身。
正是三阿哥胤祉的背刺,才讓康熙又將貝勒的爵位給了八阿哥胤禩。
這裏插一句,前麵忘記說了,為什麽三阿哥胤祉在關鍵時刻會突然跳出來坑大阿哥,也是有原因的。
他的目地和想法其實是和大阿哥胤褆一樣的,目地就是取代胤礽為太子,在大阿哥胤褆看來自己是長子,隻要嫡子胤礽被廢,那麽根據長幼的順序自然是自己接班。
對於三阿哥胤祉來說,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老大胤褆和老二胤礽都不行了,根據長幼順序,繼位的一定是自己。
隻不過,三阿哥胤祉這一招雖然夠絕,卻讓康熙看到了他的陰險,最後給老四胤禛打下了基礎。
因為這件事情,康熙也讓人將廢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放了出來,大阿哥胤褆被囚禁,張明德被殺。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給了康熙巨大的震動,他想不到自己的兒子居然為了皇位如此瘋狂,連殺害自己親兄弟這種事情都能幹出來,就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計劃。
推舉新太子!
按照康熙的想法,推舉新太子有兩個好處,既然局勢這麽亂,寧願他的兒子們爭,還不如讓胤礽重新出來,另外一個目地就是可以看一看哪個兒子想當太子。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個一石二鳥的計劃。
在康熙看來,胤礽當了三十多年太子,就算人緣再差,也總會出來幾個人為胤礽說話,到時候自己順水推舟直接複立胤礽就行了。
計劃是這樣計劃的,隻不過在實施前,康熙就碰了一鼻子灰!
看康熙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那是倍感孤獨的,對於治國方麵,由於康熙想留下一個好名聲,所以官員貪汙腐敗,康熙也不怎麽管,兒子們又太強,天天想著爭太子,這一切都讓康熙力不從心。
而李光地就成為了康熙晚年唯一的知己!
知己這個話,是康熙自己說的。
“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李光地者!”
所以,康熙想複立胤礽之前就找到了李光地詢問他的意見。
兩個人一見麵,康熙先讓李光地坐下,來之前李光地也有預感,知道康熙叫自己來是和太子有關係,沒想到雙方一見麵,康熙就開始抱怨起來,還說自己特別委屈,又說身為皇帝是多麽不容易。
李光地就這麽聽著,也不說話!
大家都是老狐狸,還講什麽聊齋呢?
看到李光地不說話,康熙無奈之下隻好進入了正題。
康熙一開口就是,自己前幾個月廢了太子,那是一時衝動,原因是因為十八阿哥病重,太子竟然沒有任何悲傷的神色。
不等李光地開口,康熙又接著說道,之前我以為是太子失去了心智,現在才知道全部都是大阿哥胤褆詛咒太子導致的,這一次想找你來是想聽一聽你的意思。
這話說的已經非常明顯了,李光地也是當過宰相的人,這話要是聽不懂,那就真的白在官場上麵混這麽多年了。
其實,關於詛咒這件事情發生在皇家,本來就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康熙能夠對李光地說出來,已經能夠看出來康熙現在是多麽後悔廢太子了。
隻不過,李光地這個人是一個無神論者,從來都不信什麽鬼神,又加上他當過太子胤礽的老師,所以非常了解胤礽的品行,即便知道康熙想複立胤礽,卻還是唱起來了反調。
李光地當即表示,我一個宰相鬼神都不敢近我身,何況二阿哥呢?
眼看著康熙那一臉懵逼的眼神,李光地又補了一刀。
“這鬼神之事,您可千萬不要相信”
李光地這話的意思很明顯,我不支持複立太子,隻不過這話說的相當委婉。
康熙不死心,就接著問李光地,既然你說不是鬼神,那麽二阿哥胤礽為什麽能幹出這種事?
李光地正色道:“人性!”
話說到這裏,李光地說的已經非常明顯了,胤礽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全部都是你慣的。
其實這話,康熙在這個時候也基本認可了,從小沒了娘,自己這個當爹的還不是要什麽就給什麽,隻覺得虧欠了孩子太多,想辦法彌補。
單親家庭來說,無論孩子從小是沒有母親還是父親,心裏或多或少有些缺失,教育如果得當的話,孩子一定能夠成才。
其實,現在很多名人,也是單親家庭長大,也確實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這就說明,如果引導的好,其實和原生家庭沒有什麽兩樣,關鍵在於如何教導孩子。
可對於康熙來說,自己老了,胤礽也已經人到中年,這個世界上也沒有賣後悔藥的,隻能想著如何補救了。
“二阿哥還能改過來嗎?”
這話是康熙問李光地的,語氣之中在我聽來,滿滿的都是父親對孩子的愛和無奈。
李光地聽到這話的時候,估計也是比較難受,就非常誠懇的告訴康熙,胤礽本性不壞,隻要他能夠認清自己錯到哪裏,還是能夠恢複他的本性的。
有人說,李光地這話是安慰康熙的,在我看來,這是李光地發自肺腑的話,李光地是胤礽的老師,了解胤礽肯定會比旁人多一些,而我們看胤礽小時候,確實是一個本性不壞的人。
康熙自然是不會放過這個能夠敲打八阿哥胤禩的機會,並且這個敲打非常嚴重。
“如有人譽允禩,必殺無赦。”
這裏的允禩就是胤禩,雍正登基以後為了避諱,就強製讓自己的兄弟全部從胤改為了允。
康熙原本是想借淩普的事情來敲打一下八阿哥胤禩的,卻沒有想到在調查張明德事件的時候又查到了張明德吹牛能用法術幹死胤礽的話,更讓康熙吃驚的是,八阿哥胤禩當時居然也在場。
這種情況下,康熙隻能將八阿哥胤禩叫到宮裏問話,胤禩為了自保就將自己的弟弟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供了出來,最後康熙廢了八阿哥胤禩的爵位。
如果不是三阿哥胤祉跳出來說出來了大阿哥胤褆詛咒太子的事情,估計胤禩也沒有辦法成功抽身。
正是三阿哥胤祉的背刺,才讓康熙又將貝勒的爵位給了八阿哥胤禩。
這裏插一句,前麵忘記說了,為什麽三阿哥胤祉在關鍵時刻會突然跳出來坑大阿哥,也是有原因的。
他的目地和想法其實是和大阿哥胤褆一樣的,目地就是取代胤礽為太子,在大阿哥胤褆看來自己是長子,隻要嫡子胤礽被廢,那麽根據長幼的順序自然是自己接班。
對於三阿哥胤祉來說,道理是一樣的,如果老大胤褆和老二胤礽都不行了,根據長幼順序,繼位的一定是自己。
隻不過,三阿哥胤祉這一招雖然夠絕,卻讓康熙看到了他的陰險,最後給老四胤禛打下了基礎。
因為這件事情,康熙也讓人將廢太子胤礽和十三阿哥胤祥放了出來,大阿哥胤褆被囚禁,張明德被殺。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給了康熙巨大的震動,他想不到自己的兒子居然為了皇位如此瘋狂,連殺害自己親兄弟這種事情都能幹出來,就想到了一個絕佳的計劃。
推舉新太子!
按照康熙的想法,推舉新太子有兩個好處,既然局勢這麽亂,寧願他的兒子們爭,還不如讓胤礽重新出來,另外一個目地就是可以看一看哪個兒子想當太子。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一個一石二鳥的計劃。
在康熙看來,胤礽當了三十多年太子,就算人緣再差,也總會出來幾個人為胤礽說話,到時候自己順水推舟直接複立胤礽就行了。
計劃是這樣計劃的,隻不過在實施前,康熙就碰了一鼻子灰!
看康熙的一生,尤其是他的晚年,那是倍感孤獨的,對於治國方麵,由於康熙想留下一個好名聲,所以官員貪汙腐敗,康熙也不怎麽管,兒子們又太強,天天想著爭太子,這一切都讓康熙力不從心。
而李光地就成為了康熙晚年唯一的知己!
知己這個話,是康熙自己說的。
“李光地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李光地者!”
所以,康熙想複立胤礽之前就找到了李光地詢問他的意見。
兩個人一見麵,康熙先讓李光地坐下,來之前李光地也有預感,知道康熙叫自己來是和太子有關係,沒想到雙方一見麵,康熙就開始抱怨起來,還說自己特別委屈,又說身為皇帝是多麽不容易。
李光地就這麽聽著,也不說話!
大家都是老狐狸,還講什麽聊齋呢?
看到李光地不說話,康熙無奈之下隻好進入了正題。
康熙一開口就是,自己前幾個月廢了太子,那是一時衝動,原因是因為十八阿哥病重,太子竟然沒有任何悲傷的神色。
不等李光地開口,康熙又接著說道,之前我以為是太子失去了心智,現在才知道全部都是大阿哥胤褆詛咒太子導致的,這一次想找你來是想聽一聽你的意思。
這話說的已經非常明顯了,李光地也是當過宰相的人,這話要是聽不懂,那就真的白在官場上麵混這麽多年了。
其實,關於詛咒這件事情發生在皇家,本來就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情,康熙能夠對李光地說出來,已經能夠看出來康熙現在是多麽後悔廢太子了。
隻不過,李光地這個人是一個無神論者,從來都不信什麽鬼神,又加上他當過太子胤礽的老師,所以非常了解胤礽的品行,即便知道康熙想複立胤礽,卻還是唱起來了反調。
李光地當即表示,我一個宰相鬼神都不敢近我身,何況二阿哥呢?
眼看著康熙那一臉懵逼的眼神,李光地又補了一刀。
“這鬼神之事,您可千萬不要相信”
李光地這話的意思很明顯,我不支持複立太子,隻不過這話說的相當委婉。
康熙不死心,就接著問李光地,既然你說不是鬼神,那麽二阿哥胤礽為什麽能幹出這種事?
李光地正色道:“人性!”
話說到這裏,李光地說的已經非常明顯了,胤礽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全部都是你慣的。
其實這話,康熙在這個時候也基本認可了,從小沒了娘,自己這個當爹的還不是要什麽就給什麽,隻覺得虧欠了孩子太多,想辦法彌補。
單親家庭來說,無論孩子從小是沒有母親還是父親,心裏或多或少有些缺失,教育如果得當的話,孩子一定能夠成才。
其實,現在很多名人,也是單親家庭長大,也確實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這就說明,如果引導的好,其實和原生家庭沒有什麽兩樣,關鍵在於如何教導孩子。
可對於康熙來說,自己老了,胤礽也已經人到中年,這個世界上也沒有賣後悔藥的,隻能想著如何補救了。
“二阿哥還能改過來嗎?”
這話是康熙問李光地的,語氣之中在我聽來,滿滿的都是父親對孩子的愛和無奈。
李光地聽到這話的時候,估計也是比較難受,就非常誠懇的告訴康熙,胤礽本性不壞,隻要他能夠認清自己錯到哪裏,還是能夠恢複他的本性的。
有人說,李光地這話是安慰康熙的,在我看來,這是李光地發自肺腑的話,李光地是胤礽的老師,了解胤礽肯定會比旁人多一些,而我們看胤礽小時候,確實是一個本性不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