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朝有所謂三大寵臣之稱,這三個人分別是鄂爾泰,李衛和田文鏡!
上一章,我們說了鄂爾泰,這一章我們來說田文鏡!
田文鏡這個人,許多人都叫他酷吏,其實這個稱唿是不怎麽對的,真實的田文鏡在我看來應該是一個暴吏!
準確的來說,田文鏡這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康熙朝度過的,因為雍正登基的時候田文鏡這個人已經六十了。
按照現在的標準都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了!
說起來鄂爾泰仕途的時候,這位同誌仕途那是相當不順,其實田文鏡的遭遇和鄂爾泰差不多,好歹鄂爾泰還中過舉人,田文鏡的監生都是花錢買來的。
最開始的田文鏡當了一個縣丞,幹了九年才升了縣令,又在縣令這個位置上麵苦熬了十三年才當上知府,最後去了北京當了一個從四品的吏部員外郎。
田文鏡應該是認識李衛的,如果這兩個人聊過天,兩個人一交流,估計能把田文鏡氣死。
田文鏡:“兄弟怎麽當官的?”
李衛:“家裏有錢,買的官!”
田文鏡:“有意思,買的什麽官?”
李衛:“兵部員外郎”
這是真實的事情,李衛買官一起步就是員外郎,隻不過李衛是兵部員外郎,田文鏡是吏部員外郎!
這就是人比人,氣死人!
李衛的起點則是田文鏡熬了二十三年的結果才能到達的高度。
就這麽著,到了北京的田文鏡開始了混日子生涯,這麽一混就混了十六年,就連田文鏡自己都覺得,這輩子就這麽著了。
很多史書上都說,田文鏡之所以在康熙晚年得不到重用和田文鏡自己的性格還有執法嚴格有關係,而晚年的康熙講究一個仁政,所以才得不到重用。
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之前說過晚年的康熙不是昏庸而是懶政罷了,像田文鏡這種人也不是沒有,齊世武性格就和田文鏡差不多,依舊能夠得到康熙重用,這說明能力再強,沒有貴人提攜全都白給。
雍正登基之後,就不一樣了,他前期所麵臨的是無人可用,八爺黨勢力太大,導致雍正有些投鼠忌器,這才把目標瞄上了那些沒有被八爺黨腐蝕的成員。
田文鏡不是進士出身,自然入不了八爺黨的法眼,而雍正用人也是不看出身,加上自己改革需要人辦事,田文鏡自然而然的就入了雍正的眼。
雍正元年的時候,山西發了災,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及時的報告,可山西巡撫德音不僅沒有上報反而隱瞞了災情。
當時的田文鏡剛好路過山西,就參了山西巡撫一本,並且將災情匯報給了雍正!
當時的雍正很詫異,因為這件事情沒有人往上報,現在看到田文鏡居然敢說話很是吃驚,一調查之後才發現田文鏡說的都是真的,不禁對這個老頭產生了讚賞之情。
就這麽著,已經半個身子入土的田文鏡被雍正火線提拔,先當了山西布政使,又去了河南當巡撫。
雍正六年,田文鏡又被雍正任命為河東總督!
這個河東總督,顧名思義,就是管理河南和山東兩個省份的官,而這個官也是雍正特意為田文鏡設置的,因為以前是沒有這個官的。
田文鏡這個人,在基層幹了幾十年,特別有經驗,再加上雍正是他的恩人,所以幹起來活那是十分賣力,雍正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絕對不推脫。
所以在河南的時候,田文鏡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等等,隻要雍正改革內容裏麵有的,田文鏡幹起來那叫一個猛。
這種人,雍正當然很喜歡,稱他為天下第一督撫,還鼓勵所有人向田文鏡學習。
為什麽說田文鏡是暴吏呢,這個人是清官不假,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好官。
雍正讓全國開荒,並且鼓勵開荒,田文鏡就特別積極的在河南組織起來人開荒地,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結果卻是,整個河南的開荒總數居然占到了雍正朝的百分之90!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麵積比河南麵積大的省份多了,而河南一個省在田文鏡的治理下居然比全國別的省份開的荒地加起來還要多。
這麽一來,造成的後果就是,土地多了,稅肯定要多交,而這些稅最後還是由老百姓來交。
原本河南老百姓的日子就不怎麽好過,田文鏡還喜歡胡說八道,河南遭了巨大的水災,糧食歉收,連雍正都知道了,並且下令免除河南的稅收,而田文鏡卻玩起了花樣。
田文鏡給雍正的折子上麵這樣說
“豫省連歲豐收,今春二麥又稔,民間家給人足”
本來老百姓遭了災,日子就不好過,現在田文鏡居然還敢說豐收,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麵逼嗎?
這件事情曝光之後,雍正還主動替田文鏡打掩護,說田文鏡年紀大了,被下麵的人愚弄了,也沒有處罰田文鏡。
所以說,這樣的田文鏡算一個好官嗎?
田文鏡對忠心不假,可拍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雍正喜歡祥瑞,田文鏡就隔三差五的弄個祥瑞讓雍正看看,惹得雍正心花怒放。
總之,這樣的田文鏡是一個心裏隻有雍正,沒有別人的人,因為不是科舉出身,田文鏡就是一個孤臣,壓根沒有朋友,別人有同學有老師,田文鏡沒有,而正規科舉出身的人又看不起田文鏡這種人,加上田文鏡沒有兒子,所以他的心裏或多或少是有點變態的。
從他自己的話中就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
“此心惟知有君,而不知有人;此心惟知有君,而並不知有己”
在他的心裏,除了雍正,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就連他的老婆也不如雍正。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田文鏡是一個可悲的人,他的世界裏麵,沒有親情,沒有愛情,更沒有友情!
你說這個人忠君吧,他還騙皇帝,說這個人是好官吧,好像也不是。
上一章,我們說了鄂爾泰,這一章我們來說田文鏡!
田文鏡這個人,許多人都叫他酷吏,其實這個稱唿是不怎麽對的,真實的田文鏡在我看來應該是一個暴吏!
準確的來說,田文鏡這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康熙朝度過的,因為雍正登基的時候田文鏡這個人已經六十了。
按照現在的標準都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了!
說起來鄂爾泰仕途的時候,這位同誌仕途那是相當不順,其實田文鏡的遭遇和鄂爾泰差不多,好歹鄂爾泰還中過舉人,田文鏡的監生都是花錢買來的。
最開始的田文鏡當了一個縣丞,幹了九年才升了縣令,又在縣令這個位置上麵苦熬了十三年才當上知府,最後去了北京當了一個從四品的吏部員外郎。
田文鏡應該是認識李衛的,如果這兩個人聊過天,兩個人一交流,估計能把田文鏡氣死。
田文鏡:“兄弟怎麽當官的?”
李衛:“家裏有錢,買的官!”
田文鏡:“有意思,買的什麽官?”
李衛:“兵部員外郎”
這是真實的事情,李衛買官一起步就是員外郎,隻不過李衛是兵部員外郎,田文鏡是吏部員外郎!
這就是人比人,氣死人!
李衛的起點則是田文鏡熬了二十三年的結果才能到達的高度。
就這麽著,到了北京的田文鏡開始了混日子生涯,這麽一混就混了十六年,就連田文鏡自己都覺得,這輩子就這麽著了。
很多史書上都說,田文鏡之所以在康熙晚年得不到重用和田文鏡自己的性格還有執法嚴格有關係,而晚年的康熙講究一個仁政,所以才得不到重用。
其實,這是不對的,我們之前說過晚年的康熙不是昏庸而是懶政罷了,像田文鏡這種人也不是沒有,齊世武性格就和田文鏡差不多,依舊能夠得到康熙重用,這說明能力再強,沒有貴人提攜全都白給。
雍正登基之後,就不一樣了,他前期所麵臨的是無人可用,八爺黨勢力太大,導致雍正有些投鼠忌器,這才把目標瞄上了那些沒有被八爺黨腐蝕的成員。
田文鏡不是進士出身,自然入不了八爺黨的法眼,而雍正用人也是不看出身,加上自己改革需要人辦事,田文鏡自然而然的就入了雍正的眼。
雍正元年的時候,山西發了災,按理說這種情況應該及時的報告,可山西巡撫德音不僅沒有上報反而隱瞞了災情。
當時的田文鏡剛好路過山西,就參了山西巡撫一本,並且將災情匯報給了雍正!
當時的雍正很詫異,因為這件事情沒有人往上報,現在看到田文鏡居然敢說話很是吃驚,一調查之後才發現田文鏡說的都是真的,不禁對這個老頭產生了讚賞之情。
就這麽著,已經半個身子入土的田文鏡被雍正火線提拔,先當了山西布政使,又去了河南當巡撫。
雍正六年,田文鏡又被雍正任命為河東總督!
這個河東總督,顧名思義,就是管理河南和山東兩個省份的官,而這個官也是雍正特意為田文鏡設置的,因為以前是沒有這個官的。
田文鏡這個人,在基層幹了幾十年,特別有經驗,再加上雍正是他的恩人,所以幹起來活那是十分賣力,雍正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絕對不推脫。
所以在河南的時候,田文鏡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等等,隻要雍正改革內容裏麵有的,田文鏡幹起來那叫一個猛。
這種人,雍正當然很喜歡,稱他為天下第一督撫,還鼓勵所有人向田文鏡學習。
為什麽說田文鏡是暴吏呢,這個人是清官不假,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好官。
雍正讓全國開荒,並且鼓勵開荒,田文鏡就特別積極的在河南組織起來人開荒地,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結果卻是,整個河南的開荒總數居然占到了雍正朝的百分之90!
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
我國幅員遼闊,土地麵積比河南麵積大的省份多了,而河南一個省在田文鏡的治理下居然比全國別的省份開的荒地加起來還要多。
這麽一來,造成的後果就是,土地多了,稅肯定要多交,而這些稅最後還是由老百姓來交。
原本河南老百姓的日子就不怎麽好過,田文鏡還喜歡胡說八道,河南遭了巨大的水災,糧食歉收,連雍正都知道了,並且下令免除河南的稅收,而田文鏡卻玩起了花樣。
田文鏡給雍正的折子上麵這樣說
“豫省連歲豐收,今春二麥又稔,民間家給人足”
本來老百姓遭了災,日子就不好過,現在田文鏡居然還敢說豐收,這不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麵逼嗎?
這件事情曝光之後,雍正還主動替田文鏡打掩護,說田文鏡年紀大了,被下麵的人愚弄了,也沒有處罰田文鏡。
所以說,這樣的田文鏡算一個好官嗎?
田文鏡對忠心不假,可拍馬屁的功夫也是一流,雍正喜歡祥瑞,田文鏡就隔三差五的弄個祥瑞讓雍正看看,惹得雍正心花怒放。
總之,這樣的田文鏡是一個心裏隻有雍正,沒有別人的人,因為不是科舉出身,田文鏡就是一個孤臣,壓根沒有朋友,別人有同學有老師,田文鏡沒有,而正規科舉出身的人又看不起田文鏡這種人,加上田文鏡沒有兒子,所以他的心裏或多或少是有點變態的。
從他自己的話中就可以看出來一些端倪
“此心惟知有君,而不知有人;此心惟知有君,而並不知有己”
在他的心裏,除了雍正,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就連他的老婆也不如雍正。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田文鏡是一個可悲的人,他的世界裏麵,沒有親情,沒有愛情,更沒有友情!
你說這個人忠君吧,他還騙皇帝,說這個人是好官吧,好像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