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平最恨兩件事,第一是貪汙,第二是結黨。
當然,和珅是一個例外,和珅這個人不光貪汙,並且還結黨。
都說雍正反貪比較厲害,其實整個雍正一朝都沒有乾隆這輩子殺的貪官多,至於臣子們結黨,別說乾隆這麽聰明的皇帝,一般的皇帝都容忍不了。
而這一次的黨爭是由兩位重臣引發出來的,這二人我們之前也曾經單獨介紹過,張廷玉和鄂爾泰。
這兩個人都是雍正生前的寵臣,雍正的遺詔裏麵就寫有讓這二人死後能夠尊享太廟,我查了一下資料,整個清朝能夠配享太廟的人數不超過30個人!
平均下來,也就是十幾年才上一個。
曾國藩牛吧,力挽狂瀾救了清朝,為清朝強行續命,這麽大的功勞都沒有配享太廟,可見這個難度。
乾隆剛剛繼位的時候,特地將這二人叫過來,語重心長的表示自己一定會尊重雍正的意見,你們二人放心就好,死了之後一定尊享太廟。
明明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張廷玉和鄂爾泰的反應都是推辭,這也好理解,畢竟皇帝登基還要假裝讓幾次呢!
乾隆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這兩個老狐狸的心思,不僅在口頭上說說,甚至還翻出了各類古籍用曆史事件來給二人安心。
為了表示自己看重二人,乾隆又把兩個人的兒子都安排到了南書房當差。
看起來,一切風平浪靜,君臣之間一派祥和,其實背地裏卻是暗流湧動!
有句話說得好,叫一山不容二虎,大清這座山隻有一個老虎,那就是乾隆,那麽猴子就也得有一位才行。
因為清朝是滿族統治,所以漢臣和滿臣自然也是分開站隊的,漢臣的首領就是張廷玉,滿臣的首領自然是鄂爾泰。
其實,非說這二人結黨,也是不科學的,畢竟在那個位置上麵,辦事情沒有自己的親信那肯定是不放心的,兩個人都這麽想,爭鬥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很快,這種暗地裏進行的爭鬥就上了明麵,乾隆雖然知道,可也不想撕破臉,就明裏暗裏的提醒這二位,老子不喜歡你們鬥,都聽點勸!
可張廷玉和鄂爾泰雖然聽勸,自己手下那可不聽勸,以前該怎麽來,現在還怎麽來!
終於,把乾隆惹毛了!
乾隆六年,左都禦史劉統勳率先開炮彈劾張廷玉,說張廷玉這個人的親屬實在是太變態了,基本上張廷玉家裏凡是姓張的都進了體製內工作。
劉統勳,聽這個名字,我們都知道,這個人是漢人,那麽一個漢人為何去彈劾漢臣領袖張廷玉呢?
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插一句,劉統勳有個兒子叫劉墉,也就是劉羅鍋!
劉墉的名氣雖然比他老子大,但是,劉墉的權力和劉統勳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劉統勳,康熙三十八年出生,十四歲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人,雍正二年中進士,並且是二甲第十七名,也就是全國高考第二十名,真的是非常優秀。
雍正一朝的時候,劉統勳沒有什麽表現機會,乾隆一登基馬上重用了劉統勳,覺得這個人一定能夠培養成為自己的親信。
不得不說,乾隆的政治眼光那是真的非常毒,劉統勳確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有人說劉統勳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朝唯一一個宰相。
這裏特別說明一下,這個話是乾隆說的,而劉統勳的諡號是文官諡號排名第一的文正,你想想就知道有多牛了,整個清朝隻有八個人。
而此時的劉統勳,那是剛從家裏丁憂迴來,上班時間不長,來了之後馬上就彈劾張廷玉,膽子大的同時也說明劉統勳政治眼光非常高。
那麽,張廷玉怎麽迴擊的呢?
張廷玉沒有迴擊,因為劉統勳說的就是實話,當時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
“桐人之受國恩,登仕籍者甲於天下。”
張廷玉就是安徽桐城人,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張廷玉和寫獄中雜記的方苞還是老鄉。
乾隆心裏自然是很開心的,想吃奶了立馬娘就來了,想收拾這兩個人了,馬上就有人配合自己。
於是乎,乾隆沒有打草驚蛇,準備慢慢玩,他讓人將劉統勳彈劾張廷玉的折子讓所有大臣們看,就是告訴他們,千萬不要亂搞,小心哪一天我就收拾你們了。
這邊剛敲打完張廷玉,鄂爾泰就又出問題了,其實就個人能力和水平來說,我覺得鄂爾泰真不是張廷玉的對手,張廷玉這個人有個能力,幾十年不犯錯,這是非常牛的技能,除了霍光之外,我基本沒見過。
張廷玉不貪汙,不好色,讓人抓不到把柄,鄂爾泰雖然也是這樣,可是喜歡來一些別的,比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差點讓自己村裏的狗去當警犬了。
鄂爾泰膽子特別大,自己家裏親戚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個別的還有當總督的。
所以,這也是鄂爾泰先比張廷玉倒下去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蒙古來了一個客人麵見乾隆,兩個人一見麵肯定得聊天,聊著聊著,乾隆突然發現,這個從蒙古遠道而來的人居然對朝廷裏的形勢一清二楚,再一想,這個人和鄂爾泰關係不錯,這些話不用想就知道是鄂爾泰教的。
做為一個強權人物,乾隆覺得自己被鄂爾泰玩了一把,很是憤怒,就讓人把鄂爾泰叫了過來,問他這話是不是他教的?
鄂爾泰也是一個狠人,不僅不承認,還當場發了毒誓,乾隆看到鄂爾泰這個鬼樣子也笑了,就告訴鄂爾泰,如果這話是你教的,你這個罪過就大了,如果不是你教的,而是他和聊天的時候自己揣摩出來的,那你的罪過就更大了!
這話可把鄂爾泰弄糊塗了,感情是不是我指使的我都有罪唄!
然後,乾隆就非常幽默的告訴鄂爾泰,看你那猴急的樣子,心裏肯定有鬼!
我想,鄂爾泰在聽到這話的時候,心裏估計真的是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談話結束之後,乾隆給鄂爾泰下了一道聖旨,其中有句話是這麽說的
“夫向伊言之而奏固屬不可若未向伊言而伊揣摩鄂爾泰之意即行陳奏則勢力更重。”
這話,把鄂爾泰嚇得半死,所謂揣摩鄂爾泰之意,不就是說這個人或多或少都和自己有關係嗎?
可沒過多久,不長心的鄂爾泰就把這件事情忘的一幹二淨,也是記吃不記打。
當然,和珅是一個例外,和珅這個人不光貪汙,並且還結黨。
都說雍正反貪比較厲害,其實整個雍正一朝都沒有乾隆這輩子殺的貪官多,至於臣子們結黨,別說乾隆這麽聰明的皇帝,一般的皇帝都容忍不了。
而這一次的黨爭是由兩位重臣引發出來的,這二人我們之前也曾經單獨介紹過,張廷玉和鄂爾泰。
這兩個人都是雍正生前的寵臣,雍正的遺詔裏麵就寫有讓這二人死後能夠尊享太廟,我查了一下資料,整個清朝能夠配享太廟的人數不超過30個人!
平均下來,也就是十幾年才上一個。
曾國藩牛吧,力挽狂瀾救了清朝,為清朝強行續命,這麽大的功勞都沒有配享太廟,可見這個難度。
乾隆剛剛繼位的時候,特地將這二人叫過來,語重心長的表示自己一定會尊重雍正的意見,你們二人放心就好,死了之後一定尊享太廟。
明明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張廷玉和鄂爾泰的反應都是推辭,這也好理解,畢竟皇帝登基還要假裝讓幾次呢!
乾隆是個聰明人,當然知道這兩個老狐狸的心思,不僅在口頭上說說,甚至還翻出了各類古籍用曆史事件來給二人安心。
為了表示自己看重二人,乾隆又把兩個人的兒子都安排到了南書房當差。
看起來,一切風平浪靜,君臣之間一派祥和,其實背地裏卻是暗流湧動!
有句話說得好,叫一山不容二虎,大清這座山隻有一個老虎,那就是乾隆,那麽猴子就也得有一位才行。
因為清朝是滿族統治,所以漢臣和滿臣自然也是分開站隊的,漢臣的首領就是張廷玉,滿臣的首領自然是鄂爾泰。
其實,非說這二人結黨,也是不科學的,畢竟在那個位置上麵,辦事情沒有自己的親信那肯定是不放心的,兩個人都這麽想,爭鬥就是在所難免的了。
很快,這種暗地裏進行的爭鬥就上了明麵,乾隆雖然知道,可也不想撕破臉,就明裏暗裏的提醒這二位,老子不喜歡你們鬥,都聽點勸!
可張廷玉和鄂爾泰雖然聽勸,自己手下那可不聽勸,以前該怎麽來,現在還怎麽來!
終於,把乾隆惹毛了!
乾隆六年,左都禦史劉統勳率先開炮彈劾張廷玉,說張廷玉這個人的親屬實在是太變態了,基本上張廷玉家裏凡是姓張的都進了體製內工作。
劉統勳,聽這個名字,我們都知道,這個人是漢人,那麽一個漢人為何去彈劾漢臣領袖張廷玉呢?
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插一句,劉統勳有個兒子叫劉墉,也就是劉羅鍋!
劉墉的名氣雖然比他老子大,但是,劉墉的權力和劉統勳比起來,那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劉統勳,康熙三十八年出生,十四歲中秀才,十八歲中舉人,雍正二年中進士,並且是二甲第十七名,也就是全國高考第二十名,真的是非常優秀。
雍正一朝的時候,劉統勳沒有什麽表現機會,乾隆一登基馬上重用了劉統勳,覺得這個人一定能夠培養成為自己的親信。
不得不說,乾隆的政治眼光那是真的非常毒,劉統勳確實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有人說劉統勳是真正意義上的清朝唯一一個宰相。
這裏特別說明一下,這個話是乾隆說的,而劉統勳的諡號是文官諡號排名第一的文正,你想想就知道有多牛了,整個清朝隻有八個人。
而此時的劉統勳,那是剛從家裏丁憂迴來,上班時間不長,來了之後馬上就彈劾張廷玉,膽子大的同時也說明劉統勳政治眼光非常高。
那麽,張廷玉怎麽迴擊的呢?
張廷玉沒有迴擊,因為劉統勳說的就是實話,當時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
“桐人之受國恩,登仕籍者甲於天下。”
張廷玉就是安徽桐城人,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張廷玉和寫獄中雜記的方苞還是老鄉。
乾隆心裏自然是很開心的,想吃奶了立馬娘就來了,想收拾這兩個人了,馬上就有人配合自己。
於是乎,乾隆沒有打草驚蛇,準備慢慢玩,他讓人將劉統勳彈劾張廷玉的折子讓所有大臣們看,就是告訴他們,千萬不要亂搞,小心哪一天我就收拾你們了。
這邊剛敲打完張廷玉,鄂爾泰就又出問題了,其實就個人能力和水平來說,我覺得鄂爾泰真不是張廷玉的對手,張廷玉這個人有個能力,幾十年不犯錯,這是非常牛的技能,除了霍光之外,我基本沒見過。
張廷玉不貪汙,不好色,讓人抓不到把柄,鄂爾泰雖然也是這樣,可是喜歡來一些別的,比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差點讓自己村裏的狗去當警犬了。
鄂爾泰膽子特別大,自己家裏親戚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個別的還有當總督的。
所以,這也是鄂爾泰先比張廷玉倒下去的原因之一。
有一次,蒙古來了一個客人麵見乾隆,兩個人一見麵肯定得聊天,聊著聊著,乾隆突然發現,這個從蒙古遠道而來的人居然對朝廷裏的形勢一清二楚,再一想,這個人和鄂爾泰關係不錯,這些話不用想就知道是鄂爾泰教的。
做為一個強權人物,乾隆覺得自己被鄂爾泰玩了一把,很是憤怒,就讓人把鄂爾泰叫了過來,問他這話是不是他教的?
鄂爾泰也是一個狠人,不僅不承認,還當場發了毒誓,乾隆看到鄂爾泰這個鬼樣子也笑了,就告訴鄂爾泰,如果這話是你教的,你這個罪過就大了,如果不是你教的,而是他和聊天的時候自己揣摩出來的,那你的罪過就更大了!
這話可把鄂爾泰弄糊塗了,感情是不是我指使的我都有罪唄!
然後,乾隆就非常幽默的告訴鄂爾泰,看你那猴急的樣子,心裏肯定有鬼!
我想,鄂爾泰在聽到這話的時候,心裏估計真的是一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談話結束之後,乾隆給鄂爾泰下了一道聖旨,其中有句話是這麽說的
“夫向伊言之而奏固屬不可若未向伊言而伊揣摩鄂爾泰之意即行陳奏則勢力更重。”
這話,把鄂爾泰嚇得半死,所謂揣摩鄂爾泰之意,不就是說這個人或多或少都和自己有關係嗎?
可沒過多久,不長心的鄂爾泰就把這件事情忘的一幹二淨,也是記吃不記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