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開一切來說,嘉慶殺和珅確實意義重大,這件事情就如同明朝崇禎皇帝殺魏忠賢一個意義。
和珅的死,是必然的,換成你是嘉慶你也得幹掉和珅。
康熙晚年的時候,因為九子奪嫡的原因,所以雍正上台之後就設置了秘密立儲的製度,乾隆也是照著做的。
隻不過照著做的這個過程中出了大問題,乾隆曾經秘密三次立儲,結果這三個兒子都死在了乾隆麵前,一下子把乾隆整鬱悶了,
所以一直到後來,乾隆都沒有考慮過儲君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考慮,畢竟太子是國本,乾隆年紀也大了,萬一哪一天真的走的,就麻煩了。
後來被逼的有點受不了,乾隆隻好說出來這麽一段話
“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
說自己年輕那會,就有想法,當皇帝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自己的爺爺,太子這個問題,以後絕對解決。
當時,乾隆就是這麽一說,誰知道自己太長壽了,這話說完十幾年也一直沒有死,這才有了禪讓的事情。
而和珅也在那個時候不能確定,乾隆的皇子們誰能夠當上皇帝。
而更有意思的是,乾隆立儲之後,率先得到這個消息的人是和珅,並且和珅興衝衝的跑到了嘉慶的府上告訴他,以後你就是皇帝了,我還得請你多關照,嘉慶笑著把和珅送走後臉色馬上就變了。
我他媽堂堂一個皇子,居然立為太子是你一個先知道的話,真真是豈有此理!
而更讓嘉慶鬱悶的是,自己老爹當了太上皇之後,每次開會,嘉慶坐在乾隆旁邊,而和珅則站在乾隆的身邊,當時的乾隆說話都不利索了,所有話都是和珅來轉達,那麽問題來了,和珅的話是乾隆的意思呢還是和珅自己的意思?
這在嘉慶看來,自己老爹信任一個外人都比信任自己兒子,別說嘉慶本人了,就連大臣們估計都有想法。
你要是嘉慶,上台之後,不幹死和珅才怪呢。
而乾隆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也防備著這兩個人,壓根就不讓這二人走到一起去,如果這兩個人合作,估計來了軍事政變讓自己養老,那也不是不可能得事情。
長此以往,和珅自然就站在了嘉慶的對立麵,在嘉慶看來,和珅除了貪汙,那是一點事情都不幹,白蓮教聲勢浩大,和珅居然從這件事情裏麵找到了商機,開始撈錢。
真的是太可恨了!
其實,嘉慶殺和珅,本質上就是在向乾隆宣戰,反正人已經死了,你也不可能從棺材裏麵爬出來訓斥我一頓吧?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覺得自己兒子會恨父親?
事實上,在嘉慶看來,乾隆晚年的腐敗,和珅就是一個代表,自己不能報複乾隆,就拿和珅來出氣。
如果說,乾隆當太上皇的歲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是什麽,那就隻能是白蓮教起義了,乾隆忙著調兵遣將,和珅忙著撈錢。
這一切,都被嘉慶看在眼裏。
但是,也隻能看在眼裏,對於白蓮教起義,嘉慶總結的原因是官逼民反,而和珅是最大的官,大官都貪汙,那麽從上到下,可以說基本上都貪汙。
殺和珅的根本目地,就是為了反腐,隻不過嘉慶決心挺大,能力不足,最後還是失敗了。
嘉慶四年初三,乾隆去世了!
所有人都不怎麽悲痛,唯獨和珅很悲痛,畢竟這是自己的靠山,而更多人期待的則是新皇帝嘉慶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乾隆去世第二天,嘉慶免去了和珅的一切職務,讓他為乾隆辦理喪事。
嘉慶四年初五,彈劾和珅的奏折紛紛而至,其中就包括劉墉。
嘉慶四年初八,和珅被抓。
也就是說,乾隆死後第五天,和珅就翻車了。
十天以後,和珅在牢房自盡,這也是看在了十公主的份上,要不然不是淩遲,那也得是斬首。
殺和珅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整個大清朝都驚呆了,而事實上嘉慶為殺和珅,已經準備了許多年。
當然,殺的過程中,也遇到了阻礙,其中在我看來最大的阻礙,就來自於嘉慶的妹妹,和珅的兒媳婦十公主。
這對兄妹感情特別好,當初乾隆將十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的時候,嘉慶氣的好幾天沒有吃下飯。
和珅死了以後,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性情大變,原來夫妻關係特別好的兩個人也變得冷漠起來,豐紳殷德不僅天天酗酒,更是流連忘返在煙花場所,甚至和自己家裏的婢女生下了一個孩子。
這一切,十公主雖然傷心,可也忍了,這畢竟是自己的丈夫。
十公主能忍,嘉慶忍不了,你當我妹妹是什麽?
先是革職,又把豐紳殷德流放,十公主心疼自己丈夫,就去嘉慶那裏求情,嘉慶一想到自己妹妹這麽可憐,就讓豐紳殷德迴到了北京。
沒多久,豐紳殷德就去世了,十公主成為了寡婦。
兩個人曾經有個孩子,卻也夭折了!
而嘉慶和後來的道光都對這位姑姑特別好,但是感情上麵的空虛是無法彌補的。
和珅的死,是必然的,換成你是嘉慶你也得幹掉和珅。
康熙晚年的時候,因為九子奪嫡的原因,所以雍正上台之後就設置了秘密立儲的製度,乾隆也是照著做的。
隻不過照著做的這個過程中出了大問題,乾隆曾經秘密三次立儲,結果這三個兒子都死在了乾隆麵前,一下子把乾隆整鬱悶了,
所以一直到後來,乾隆都沒有考慮過儲君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不考慮,畢竟太子是國本,乾隆年紀也大了,萬一哪一天真的走的,就麻煩了。
後來被逼的有點受不了,乾隆隻好說出來這麽一段話
“昔皇祖禦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
說自己年輕那會,就有想法,當皇帝的時間絕對不會超過自己的爺爺,太子這個問題,以後絕對解決。
當時,乾隆就是這麽一說,誰知道自己太長壽了,這話說完十幾年也一直沒有死,這才有了禪讓的事情。
而和珅也在那個時候不能確定,乾隆的皇子們誰能夠當上皇帝。
而更有意思的是,乾隆立儲之後,率先得到這個消息的人是和珅,並且和珅興衝衝的跑到了嘉慶的府上告訴他,以後你就是皇帝了,我還得請你多關照,嘉慶笑著把和珅送走後臉色馬上就變了。
我他媽堂堂一個皇子,居然立為太子是你一個先知道的話,真真是豈有此理!
而更讓嘉慶鬱悶的是,自己老爹當了太上皇之後,每次開會,嘉慶坐在乾隆旁邊,而和珅則站在乾隆的身邊,當時的乾隆說話都不利索了,所有話都是和珅來轉達,那麽問題來了,和珅的話是乾隆的意思呢還是和珅自己的意思?
這在嘉慶看來,自己老爹信任一個外人都比信任自己兒子,別說嘉慶本人了,就連大臣們估計都有想法。
你要是嘉慶,上台之後,不幹死和珅才怪呢。
而乾隆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也防備著這兩個人,壓根就不讓這二人走到一起去,如果這兩個人合作,估計來了軍事政變讓自己養老,那也不是不可能得事情。
長此以往,和珅自然就站在了嘉慶的對立麵,在嘉慶看來,和珅除了貪汙,那是一點事情都不幹,白蓮教聲勢浩大,和珅居然從這件事情裏麵找到了商機,開始撈錢。
真的是太可恨了!
其實,嘉慶殺和珅,本質上就是在向乾隆宣戰,反正人已經死了,你也不可能從棺材裏麵爬出來訓斥我一頓吧?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覺得自己兒子會恨父親?
事實上,在嘉慶看來,乾隆晚年的腐敗,和珅就是一個代表,自己不能報複乾隆,就拿和珅來出氣。
如果說,乾隆當太上皇的歲月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是什麽,那就隻能是白蓮教起義了,乾隆忙著調兵遣將,和珅忙著撈錢。
這一切,都被嘉慶看在眼裏。
但是,也隻能看在眼裏,對於白蓮教起義,嘉慶總結的原因是官逼民反,而和珅是最大的官,大官都貪汙,那麽從上到下,可以說基本上都貪汙。
殺和珅的根本目地,就是為了反腐,隻不過嘉慶決心挺大,能力不足,最後還是失敗了。
嘉慶四年初三,乾隆去世了!
所有人都不怎麽悲痛,唯獨和珅很悲痛,畢竟這是自己的靠山,而更多人期待的則是新皇帝嘉慶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乾隆去世第二天,嘉慶免去了和珅的一切職務,讓他為乾隆辦理喪事。
嘉慶四年初五,彈劾和珅的奏折紛紛而至,其中就包括劉墉。
嘉慶四年初八,和珅被抓。
也就是說,乾隆死後第五天,和珅就翻車了。
十天以後,和珅在牢房自盡,這也是看在了十公主的份上,要不然不是淩遲,那也得是斬首。
殺和珅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整個大清朝都驚呆了,而事實上嘉慶為殺和珅,已經準備了許多年。
當然,殺的過程中,也遇到了阻礙,其中在我看來最大的阻礙,就來自於嘉慶的妹妹,和珅的兒媳婦十公主。
這對兄妹感情特別好,當初乾隆將十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的時候,嘉慶氣的好幾天沒有吃下飯。
和珅死了以後,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性情大變,原來夫妻關係特別好的兩個人也變得冷漠起來,豐紳殷德不僅天天酗酒,更是流連忘返在煙花場所,甚至和自己家裏的婢女生下了一個孩子。
這一切,十公主雖然傷心,可也忍了,這畢竟是自己的丈夫。
十公主能忍,嘉慶忍不了,你當我妹妹是什麽?
先是革職,又把豐紳殷德流放,十公主心疼自己丈夫,就去嘉慶那裏求情,嘉慶一想到自己妹妹這麽可憐,就讓豐紳殷德迴到了北京。
沒多久,豐紳殷德就去世了,十公主成為了寡婦。
兩個人曾經有個孩子,卻也夭折了!
而嘉慶和後來的道光都對這位姑姑特別好,但是感情上麵的空虛是無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