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之所以能當皇帝,完全是沾了自己老爹嘉慶的光,這話聽著沒有毛病,仔細一想這不就是廢話?
嚴格意義上來說,嘉慶沾光到自己老爹乾隆兒子不多,其實道光也是如此,嘉慶的兒子比乾隆還要少的可憐。
道光,本名叫愛新覺羅·旻寧!
嘉慶元年的時候,乾隆親自為自己這個孫子策劃了一場隆重的婚禮,如此重視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道光在之前已經搬到了皇宮居住,其次就是他老爹是皇帝,他爺爺也是皇帝。
實事求是的來說,乾隆很喜歡道光這個孫子,甚至於這種喜歡比對嘉慶還要多,又不能隔代傳位的乾隆,隻好先委屈一下自己這個孫子了。
曆史上隔代傳位有沒有?
有!
遠的不提,明朝的例子就擺在那裏,朱元璋一意孤行將皇位給了皇太孫朱允文,結果引發了靖難之變。
乾隆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他不會去製造矛盾。
嘉慶這輩子,苦逼的要命,兒子算上道光一共才有五個,並且道光還是嘉慶的嫡長子,又加上乾隆這麽喜歡道光,嘉慶幹脆心一橫,就立道光得了。
至於乾隆為什麽喜歡道光,主要還是情節擺在那裏,乾隆的偶像是康熙,康熙喜歡乾隆,所以乾隆也照本宣科的喜歡道光。
讓時間再次迴到康熙六十年的時候,康熙曾經在雍正家裏見過雍正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時,覺得弘時這小子賊眉鼠眼的,不如弘曆長得眉清目秀。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覺得胤礽的兒子弘晢一定是未來皇位繼承人,因為弘晢自幼就是在宮裏長大,是陪伴康熙時間最久的孫子。
九子奪嫡發生之後,朝廷裏麵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胤礽被廢之後,弘晢繼位就變得虛無縹緲起來了,而康熙在晚年見弘曆,意義也就變得重大起來了。
晚年的乾隆一直認定,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使然。
乾隆跟在康熙身邊也就一年多的時間,卻給年幼的乾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後來繼位的乾隆也經常吹牛,說自己能當皇帝完全是因為康熙授意雍正這麽做的。
乾隆之所以這麽說,主要原因是政治上需要,如果這個成立的話,就說明雍正繼位沒有任何問題了。
終其一生,乾隆都是這麽說的。
所以,當道光被乾隆帶進去皇宮撫養的時候,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皇位以後是道光的,基本上沒得跑。
這是乾隆的看法,而嘉慶就尷尬了,因為他除了道光之外已經別無選擇的餘地了。
嘉慶登基的時候已經快四十歲了,人到中年的嘉慶生孩子能力是真的不行,當時他隻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道光一個是剛出生沒多久的老三。
要是等到老三長到道光的年紀,嘉慶一算下來發現那個時候的自己基本上已經快六十歲了!
就這麽著,道光這孩子還不錯,就他得了。
估計這一點,乾隆也看的是明明白白,所以對道光那也是特別偏愛,可能想以此來安慰一下嘉慶本人吧。
到了嘉慶二年的時候,局麵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嘉慶的皇後死了,在乾隆的安排下,貴妃鈕祜祿氏就成為了皇貴妃,雖然不是皇後,可統領後宮,地位和皇後差不多,就差一個名頭了。
乾隆這麽做的原因是不製造事端,因為鈕祜祿氏已經有兒子了,雖然年紀小,如果立為皇後的話,那麽這個兒子也是嫡子了。
這麽來看的話,乾隆還是相當理性的,晚年也是一點都不糊塗,不過讓乾隆意外的是,鈕祜祿氏卻雙手支持嘉慶立道光。
這麽一來的話,道光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因為沒有人和他爭。
而我們來看道光的經曆過,這哥們也屬實是優秀,不光文化高,並且武功還高,這都是有明確的。
文化水平方麵,道光的所有老師都一致統一,認為道光學習努力,並且態度端正,而武功方麵更是讓乾隆都賞賜了一件黃馬褂。
做人方麵的道光也是無可挑剔,嘉慶登基之後的道光,依舊是中規中矩,不過老天爺要是給人表現的機會,那是攔也攔不住,天理教進攻紫禁城的時候,道光正在讀書,嘉慶去打獵去了。
正在讀書的道光聽到外麵騷動,操著自己的家夥就跑了出去,還親自開槍幹掉了兩個人,又指揮侍衛將天理教的人殺了之後才去向嘉慶匯報。
大家去北京故宮旅遊的時候,在隆宗門的匾額旁邊會看到一支箭在上麵掛著,那就是這件事情的時候射上去的,嘉慶一直沒有讓人取下來,估計也是警示後人不要忘記這次動亂吧。
這次的優秀表現也讓嘉慶很開心,當年就加封道光為親王。
所以,嘉慶死了以後,道光能夠登上皇位,那真的是所有人都同意!
甚至也可以這麽說,道光是整個清朝當上皇帝最輕鬆的人,沒有之一。
嚴格意義上來說,嘉慶沾光到自己老爹乾隆兒子不多,其實道光也是如此,嘉慶的兒子比乾隆還要少的可憐。
道光,本名叫愛新覺羅·旻寧!
嘉慶元年的時候,乾隆親自為自己這個孫子策劃了一場隆重的婚禮,如此重視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道光在之前已經搬到了皇宮居住,其次就是他老爹是皇帝,他爺爺也是皇帝。
實事求是的來說,乾隆很喜歡道光這個孫子,甚至於這種喜歡比對嘉慶還要多,又不能隔代傳位的乾隆,隻好先委屈一下自己這個孫子了。
曆史上隔代傳位有沒有?
有!
遠的不提,明朝的例子就擺在那裏,朱元璋一意孤行將皇位給了皇太孫朱允文,結果引發了靖難之變。
乾隆是一個聰明人,所以他不會去製造矛盾。
嘉慶這輩子,苦逼的要命,兒子算上道光一共才有五個,並且道光還是嘉慶的嫡長子,又加上乾隆這麽喜歡道光,嘉慶幹脆心一橫,就立道光得了。
至於乾隆為什麽喜歡道光,主要還是情節擺在那裏,乾隆的偶像是康熙,康熙喜歡乾隆,所以乾隆也照本宣科的喜歡道光。
讓時間再次迴到康熙六十年的時候,康熙曾經在雍正家裏見過雍正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時,覺得弘時這小子賊眉鼠眼的,不如弘曆長得眉清目秀。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覺得胤礽的兒子弘晢一定是未來皇位繼承人,因為弘晢自幼就是在宮裏長大,是陪伴康熙時間最久的孫子。
九子奪嫡發生之後,朝廷裏麵的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胤礽被廢之後,弘晢繼位就變得虛無縹緲起來了,而康熙在晚年見弘曆,意義也就變得重大起來了。
晚年的乾隆一直認定,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使然。
乾隆跟在康熙身邊也就一年多的時間,卻給年幼的乾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後來繼位的乾隆也經常吹牛,說自己能當皇帝完全是因為康熙授意雍正這麽做的。
乾隆之所以這麽說,主要原因是政治上需要,如果這個成立的話,就說明雍正繼位沒有任何問題了。
終其一生,乾隆都是這麽說的。
所以,當道光被乾隆帶進去皇宮撫養的時候,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皇位以後是道光的,基本上沒得跑。
這是乾隆的看法,而嘉慶就尷尬了,因為他除了道光之外已經別無選擇的餘地了。
嘉慶登基的時候已經快四十歲了,人到中年的嘉慶生孩子能力是真的不行,當時他隻有兩個兒子,一個是道光一個是剛出生沒多久的老三。
要是等到老三長到道光的年紀,嘉慶一算下來發現那個時候的自己基本上已經快六十歲了!
就這麽著,道光這孩子還不錯,就他得了。
估計這一點,乾隆也看的是明明白白,所以對道光那也是特別偏愛,可能想以此來安慰一下嘉慶本人吧。
到了嘉慶二年的時候,局麵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嘉慶的皇後死了,在乾隆的安排下,貴妃鈕祜祿氏就成為了皇貴妃,雖然不是皇後,可統領後宮,地位和皇後差不多,就差一個名頭了。
乾隆這麽做的原因是不製造事端,因為鈕祜祿氏已經有兒子了,雖然年紀小,如果立為皇後的話,那麽這個兒子也是嫡子了。
這麽來看的話,乾隆還是相當理性的,晚年也是一點都不糊塗,不過讓乾隆意外的是,鈕祜祿氏卻雙手支持嘉慶立道光。
這麽一來的話,道光的地位就穩如泰山了,因為沒有人和他爭。
而我們來看道光的經曆過,這哥們也屬實是優秀,不光文化高,並且武功還高,這都是有明確的。
文化水平方麵,道光的所有老師都一致統一,認為道光學習努力,並且態度端正,而武功方麵更是讓乾隆都賞賜了一件黃馬褂。
做人方麵的道光也是無可挑剔,嘉慶登基之後的道光,依舊是中規中矩,不過老天爺要是給人表現的機會,那是攔也攔不住,天理教進攻紫禁城的時候,道光正在讀書,嘉慶去打獵去了。
正在讀書的道光聽到外麵騷動,操著自己的家夥就跑了出去,還親自開槍幹掉了兩個人,又指揮侍衛將天理教的人殺了之後才去向嘉慶匯報。
大家去北京故宮旅遊的時候,在隆宗門的匾額旁邊會看到一支箭在上麵掛著,那就是這件事情的時候射上去的,嘉慶一直沒有讓人取下來,估計也是警示後人不要忘記這次動亂吧。
這次的優秀表現也讓嘉慶很開心,當年就加封道光為親王。
所以,嘉慶死了以後,道光能夠登上皇位,那真的是所有人都同意!
甚至也可以這麽說,道光是整個清朝當上皇帝最輕鬆的人,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