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是皇帝的家廟,供奉的都是皇帝的祖上,也包括一些為朝廷立下了大功勞的人,比如我們之前說過的張廷玉。
如果不進太廟,後世子孫以後沒有辦法拜祭,但是現在問題來了,道光明擺著不好意思進,這怎麽辦?
事實上,道光確實很拉誇!
鴉片戰爭是道光在位時期打輸的,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道光簽訂的,太平天國起義也是道光死後沒多久就發生的。
這麽算下來的話,道光確實是不配進太廟,說明道光還是相當有自知之明。
畢竟人已經死了,眼睛一閉不睜開,這輩子就沒有什麽煩惱了,可活著的人最是煩惱,您老眼睛閉上之後就走了,活人怎麽辦?
其中最尷尬的還是繼位的鹹豐帝!
聽話吧,別人說自己不孝,不聽話吧自己老爹的遺囑就是這麽寫的。
反正怎麽樣都是不孝,一時之間讓鹹豐陷入了兩難之中。
道光死了以後,為什麽會是鹹豐繼位呢?
事情還得往前追溯,道光十一年的時候,他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了,道光開心得不得了,因為自己前三個兒子都沒有活下來!
這麽來看的話,這個兒子還是長子。
事實上,道光在當皇子的時候沒有把持住自己,就和一個丫鬟生下了一個兒子,道光覺得挺難為情的,可嘉慶很高興,畢竟自己兒子就不多,這下子當了爺爺,那怎麽能不高興?
可道光因為礙於這個孩子的出身不光明,自然也是從小不怎麽管教,連名字都是隨便起的,叫奕緯。
即便後來道光登基之後,將所有人都封賞了一遍,奕緯也沒有得到道光的重視,而道光好像已經忘記了自己還有這麽一個兒子。
而奕緯好歹是皇子,老子都不敢管,誰敢管?
奕緯從小就是一個飛揚跋扈的性格,說他是北京城一霸,那也是沒毛病的,比李某一囂張多了。
又過了好多年,道光卻一反常態開始關心起來這個兒子了,不為別的,隻是道光太倒黴,自己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都死了,這麽一來,老大就成為了道光的獨子。
奕緯也很高興,自己老爹居然迴心轉意了,就想著積極表現一下,畢竟皇位還是很誘惑人的,自己又沒兄弟,被立為儲君,那還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有的時候,壞事可能變好事,好事可自己變壞事,奕緯就是典型的自己把自己給折騰沒了,當然了也怪道光太兇殘。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培養奕緯這個好大兒,道光就為奕緯請了許多老師來教他讀書,結果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奕緯覺得囉嗦,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你再囉嗦,以後我當了皇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你。”
道光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非常生氣,還反了你小子了,就把奕緯單獨叫了過來,估計是罵著罵著太生氣,就一腳踢到了奕緯的兩腿內側,然後奕緯就死了。
這件事情,正史上麵沒有這麽明目張膽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地方找到蛛絲馬跡。
就這麽著,年近五旬的道光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直到鹹豐出生才算又當了爹。
鹹豐本名叫奕詝,雖然排行老四,但是卻是實際上的皇長子,而道光在生了鹹豐之後,又接著生下了五個兒子。
其實在正史上麵,鹹豐當皇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壓根就不存在競爭者,但是因為後麵又出現了洋務運動,所以才有了奪嫡一說,其中據說能和鹹豐爭奪地位的也就隻有皇六子奕?了。
當然了,故事始終是故事,但是你要說道光有沒有猶豫過,估計是真的猶豫過,我們現在來看道光的立儲詔書,居然罕見到提了兩位皇子,也確實是真的糾結的很。
這份詔書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字體扭動幅度比較大,說明道光的身體是真的不行了。
當時的鹹豐隻有十九歲,整個清朝的人口有四個億之多,一個少年接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自己老爹的遺囑。
而鹹豐本人隻怕也沒有想到,自己是清朝最後一個擁有實權的皇帝了。
所謂集思廣益,鹹豐既然搞不定,那就隻能叫大家一起過來商量了。結果大家夥都不傻,誰敢讚同?這不是找抽呢?
於是,大家見招拆招,都認為
“大行皇帝功德懿鑠,郊配既斷不可廢,進太廟尤勢在必行!”
這麽一來,鹹豐那邊就算過關了,道光人已經死了,還能來個穢土轉生找自己算賬嗎?
這個時候,禮部侍郎卻不同意大家的意見,對鹹豐說,我看道光不是真客氣,如果是真客氣的話,說說就行了,人家白紙黑字的寫下來,就說明是認真的,絕對不是客氣一下這麽簡單。
鹹豐看到了這個人的奏折之後,很是喜歡,因為這個人不僅反對,並且給出了解決辦法,邏輯縝密,道理清晰。
這個人叫曾國藩!
如果不進太廟,後世子孫以後沒有辦法拜祭,但是現在問題來了,道光明擺著不好意思進,這怎麽辦?
事實上,道光確實很拉誇!
鴉片戰爭是道光在位時期打輸的,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道光簽訂的,太平天國起義也是道光死後沒多久就發生的。
這麽算下來的話,道光確實是不配進太廟,說明道光還是相當有自知之明。
畢竟人已經死了,眼睛一閉不睜開,這輩子就沒有什麽煩惱了,可活著的人最是煩惱,您老眼睛閉上之後就走了,活人怎麽辦?
其中最尷尬的還是繼位的鹹豐帝!
聽話吧,別人說自己不孝,不聽話吧自己老爹的遺囑就是這麽寫的。
反正怎麽樣都是不孝,一時之間讓鹹豐陷入了兩難之中。
道光死了以後,為什麽會是鹹豐繼位呢?
事情還得往前追溯,道光十一年的時候,他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了,道光開心得不得了,因為自己前三個兒子都沒有活下來!
這麽來看的話,這個兒子還是長子。
事實上,道光在當皇子的時候沒有把持住自己,就和一個丫鬟生下了一個兒子,道光覺得挺難為情的,可嘉慶很高興,畢竟自己兒子就不多,這下子當了爺爺,那怎麽能不高興?
可道光因為礙於這個孩子的出身不光明,自然也是從小不怎麽管教,連名字都是隨便起的,叫奕緯。
即便後來道光登基之後,將所有人都封賞了一遍,奕緯也沒有得到道光的重視,而道光好像已經忘記了自己還有這麽一個兒子。
而奕緯好歹是皇子,老子都不敢管,誰敢管?
奕緯從小就是一個飛揚跋扈的性格,說他是北京城一霸,那也是沒毛病的,比李某一囂張多了。
又過了好多年,道光卻一反常態開始關心起來這個兒子了,不為別的,隻是道光太倒黴,自己的二兒子和三兒子都死了,這麽一來,老大就成為了道光的獨子。
奕緯也很高興,自己老爹居然迴心轉意了,就想著積極表現一下,畢竟皇位還是很誘惑人的,自己又沒兄弟,被立為儲君,那還不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有的時候,壞事可能變好事,好事可自己變壞事,奕緯就是典型的自己把自己給折騰沒了,當然了也怪道光太兇殘。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培養奕緯這個好大兒,道光就為奕緯請了許多老師來教他讀書,結果老師講課的過程中,奕緯覺得囉嗦,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你再囉嗦,以後我當了皇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殺了你。”
道光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非常生氣,還反了你小子了,就把奕緯單獨叫了過來,估計是罵著罵著太生氣,就一腳踢到了奕緯的兩腿內側,然後奕緯就死了。
這件事情,正史上麵沒有這麽明目張膽的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地方找到蛛絲馬跡。
就這麽著,年近五旬的道光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直到鹹豐出生才算又當了爹。
鹹豐本名叫奕詝,雖然排行老四,但是卻是實際上的皇長子,而道光在生了鹹豐之後,又接著生下了五個兒子。
其實在正史上麵,鹹豐當皇帝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壓根就不存在競爭者,但是因為後麵又出現了洋務運動,所以才有了奪嫡一說,其中據說能和鹹豐爭奪地位的也就隻有皇六子奕?了。
當然了,故事始終是故事,但是你要說道光有沒有猶豫過,估計是真的猶豫過,我們現在來看道光的立儲詔書,居然罕見到提了兩位皇子,也確實是真的糾結的很。
這份詔書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字體扭動幅度比較大,說明道光的身體是真的不行了。
當時的鹹豐隻有十九歲,整個清朝的人口有四個億之多,一個少年接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處理自己老爹的遺囑。
而鹹豐本人隻怕也沒有想到,自己是清朝最後一個擁有實權的皇帝了。
所謂集思廣益,鹹豐既然搞不定,那就隻能叫大家一起過來商量了。結果大家夥都不傻,誰敢讚同?這不是找抽呢?
於是,大家見招拆招,都認為
“大行皇帝功德懿鑠,郊配既斷不可廢,進太廟尤勢在必行!”
這麽一來,鹹豐那邊就算過關了,道光人已經死了,還能來個穢土轉生找自己算賬嗎?
這個時候,禮部侍郎卻不同意大家的意見,對鹹豐說,我看道光不是真客氣,如果是真客氣的話,說說就行了,人家白紙黑字的寫下來,就說明是認真的,絕對不是客氣一下這麽簡單。
鹹豐看到了這個人的奏折之後,很是喜歡,因為這個人不僅反對,並且給出了解決辦法,邏輯縝密,道理清晰。
這個人叫曾國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