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劍一聽劉為民的話,頓時吃驚不已,前麵他隻關心煉鋼廠的建設,卻沒太在意這礦石的來源,以為這礦藏是在黃得功的轄區,可以隨便開采,沒想到遇到這樣的事。
這煉鋼廠不象玻璃廠,玻璃廠是贏利性的工廠,這煉鋼廠短時間內隻能保障軍中使用,是不可能贏利的,長期這麽買礦石,又如何能夠負擔得起?
史可法見二人走到一旁嘀嘀咕咕半天,知道兩人遇到了難事。
“興華,你們到底有什麽事?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你們兩個能解決什麽問題?”史可法高聲說道。
“憲之兄、懋中兄,這皇室和勳貴的封地裏,如果朝廷發現了礦藏要開采,朝廷也得出錢嗎?”羅劍走到二人麵前問道。
“興華,一般情況下,朝廷會給他們重新劃地分封,哪有朝廷開礦還要出錢啊?”史可法有點疑惑。
羅劍這才把小劉反應的問題說了一遍。
史可法和陳子龍聽得都是眉頭緊鎖。
“興華,這姓朱的勳貴肯定就是保國公朱國弼了,其人貪婪無比,把錢財看成命根子一般,這要讓±,他把這封地讓出來,麻煩可不小。”
陳子龍首先開口說道。
“興華,這樣吧,我先向朝廷上表,請朝廷給朱國弼重新劃分封地,如果實在不行,恐怕隻能另開礦山了。”史可法有些無奈地說道。
這朱國弼當初在弘光帝即位時,跟忻城伯趙之龍、誠意伯劉孔昭等人都是有擁立之功的,這動了勳貴的利益,必引起眾多勳貴的攻訐,史可法的做法恐怕也隻能盡人事而聽天意了。
“另開礦山?前期已經投入了這麽多,如果重新來過,這些投入恐怕全都打了水漂了。”聽到兩人的說法,羅劍覺得鬱悶之極。
想了半天,羅劍又說道:“兩位,你們覺得能不能從朝廷的礦山供應礦石呢?”
“興華,你別胡想了,就朝廷的礦山,自己練鐵都不夠用,如何又能供應這煉鋼廠呢?這煉鋼廠需要的礦石可比朝廷煉鐵廠多得太多了!”陳子龍氣憤地說道。
隨後陳子龍給羅劍詳細介紹了朝廷煉鐵廠的現狀,這些朝廷辦的煉鐵廠,基本都是人浮於事,礦工們食不裹腹,每天的采礦量少得讓人吃驚。
“小劉,你們這些礦石能用多久?”
“首長,你別看現在這些礦石看起來不少,實際上等開爐了,根本用不了多久的,估計半個月都用不了。”
見史、陳二人都在沉思中,羅劍開口說道:“這樣吧,如果礦石不夠,就先花錢買著,煉鋼之事一定不能耽擱了。實在不行,我們另開新礦,這廬州礦產非常豐富,我就不信就他朱百弼家的封地裏有礦。”
“興華,不行我再挪點錢出來吧,這煉鋼廠確實不能停了。”史可法苦笑著說道。
聽史可法這麽說,羅劍心道這揚州官府哪裏還有銀子?
盡管自從史可法督師揚州以來,這江北四鎮稅收一分銀子也沒上交朝廷,但實際上自從清兵南下之後,江北一帶已是糜爛之極,百姓生活都要靠官府救濟,卻又哪裏收得上稅來?
這清兵剛剛退走一個月,生產還都沒有完全恢複,想靠自身解決問題恐怕是難了。
“那就這樣吧,呆在這裏也解決不了問題,迴揚州我們再想辦法。”羅劍也是無奈之極。
等史可法選好了火藥廠的廠址,一群人騎馬迴到了揚州。
迴到揚州的史可法急忙迴府去給朝廷寫奏折去了,羅劍低著頭鬱悶地迴到府中。
此時的南京城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多鐸退兵讓弘光帝和滿朝文武盡皆鬆了一口氣。緩過勁來的弘光帝首先有了新的想法。
一個月前還準備離京出逃,沒想到現在這局勢一下就穩了下來,盡管盧九德從揚州迴來把羅劍的分析給朱由菘和馬閣部都說了,但二人都認為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眼下危急沒有了,這才是最關鍵的。
這宮裏去歲才修了興寧宮和慈禧殿,如今朱由菘又覺得這兩座宮殿實在太小,他的戲班子都些擺弄不開。年初擴充後宮,新納了那麽多的後妃,增加了那麽多的宮女,如今住處顯得極是擁擠,朱由菘認為這再修宮殿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當然,皇帝要想修宮殿,一般自己不會提出來,總得有臣子上疏,朱由菘想了半天,終於找到保國公朱國弼,讓他上疏請修宮殿。
馬閣部也覺得壓力小了許多,其他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找他要銀子的少了。這江北四鎮以前可是把馬閣部給坑慘了,養了那麽多的兵,每年要的銀子已是天數。
馬士英清楚的記得,自從弘光帝繼位後,楚鎮(左良玉部)及四鎮天天找朝廷要銀子,楚鎮兵馬五萬餘人,需銀子一百八十萬兩;四鎮兵各三萬人馬,需餉二百四十萬兩,江北其他人馬還需要一百萬兩。
光這五鎮倒還罷了,其他還有京營六萬人馬,需餉一百二十萬兩;沿江一帶的江督、安撫、蕪撫、文武操江、鄭鴻逵、鄭彩、黃斌卿、黃蜚、卜從善等八鎮,共有兵馬十二萬餘人,還得計餉二百四十萬兩。
這需支出的軍餉合計已經超過七百餘萬兩。而四川、湖北、山東、河南等地已陷滿清或流賊之手,早已無法收稅,據大司農統計全年所有稅收隻有六百萬兩,如果遇到水旱之災,這稅收還得減少,如今連南京的太倉裏也無隔夜之糧了。
而除掉軍隊餉銀外七百萬兩之外的支出還有官員俸祿、其他各項開支,朝廷早已入不敷出。
如今這楚鎮已經反了朝廷,這餉銀自是不用再出,而江北四鎮中廬州黃得功部已經並入揚州,如今隻剩下揚州和劉澤清部兩鎮人馬。
五鎮變成了兩鎮,而江北的局勢竟比以前還好,馬閣部自是樂不可支,心裏想著這下該鬆一口氣了。
剛鬆了一口氣的馬閣部接到弘光帝的傳詔,讓他進宮陛見。
馬士英顛顛跑到武英殿,見戶部尚書張有譽、兵部尚書阮大铖、保國公朱國弼、項城伯常應俊等人已經等在殿上了,四人都被皇上賜了座,還有一個空的座位,顯然是留給自己的。
馬士英看了看殿上眾人,心裏猜測著皇上召自己來的目的。
其他三人馬士英自是極為熟悉,對這項城伯常應俊卻知之甚少,隻知這常應俊當初是個皮匠,在弘光帝從懷慶逃難時,獨自背著朱由菘狂奔了幾十裏,投奔其堂叔潞王朱常淓。如今皇上感其恩德,先是封其為左都督,後又加封為項城伯。
“馬先生,朕今日請先生過來,是因為保國公上了折子,欲再修宮殿,朕思之,尚有疑慮,故請先生來一同參詳。”朱由菘直接向馬士英說明了召集大家的意圖,不過倒是有些遮遮掩掩。
馬士英一聽,這事啊,當初朱由菘隱晦地跟他提過,隻因形勢糜爛,軍費開支尚且捉襟見肘,故馬士英裝聾作啞,沒接朱由菘的茬,如今見朱由菘舊事重提,心裏頓時就算計開了。
“啟奏皇上,臣以為此時興建宮殿,實不是其時也,如今國庫空虛,軍隊餉銀所費極巨,要修宮殿,戶部卻是拿不出銀子了。”
戶部尚書張有譽雖是馬士英舉薦,其雖非東林黨一派,卻跟馬閣部也並非一條心,其為人十分正直,當初就給弘光帝提出過“裁冗兵、節冗食、汰冗費”的建議,如今見局勢稍穩,朱由菘又把興建宮殿的事提了出來,當場就提出反對意見。
“張尚書之言差矣,莫非你不知如今江北四鎮與楚鎮這五鎮隻剩下二鎮了嗎?這軍費能省下的也不在少數吧?戶部如何就沒有銀子了?”保國公朱國弼聽了張有譽的話,立即就跳起來質問。
“如今這局勢剛剛企穩,尚需揚州軍全力支撐,如今這揚州軍行的乃是精兵之道,人數雖比以前大大減少,其所費卻並不比以前稍有減輕,其軍中所費各項賬目清楚,各級將領無一絲一毫克扣,臣仔細查驗後,認為其並無虛處,因此臣不曾少了揚州軍中費用。”
張有譽耐心地作著解釋,阮大铖從揚州歸來,對羅劍的練兵過程自是知之甚詳,見弘光帝抬頭看向他,卻低著頭假裝沒有看見。
“現今皇宮年久失修,已讓皇上顏麵大失,雖去歲修了興寧宮、慈禧殿,但其格局甚小,如今皇上擴充後宮後,各處已是十分擁擠,張尚書你難道認為皇家的顏麵不重要嗎?”朱國弼說得義正辭嚴,說完又覺得意猶未盡,厲聲質問道:
“這揚州軍現今隻有五萬人馬,如何其餉銀仍同於以前三鎮?”
“哪裏等同以前三鎮?隻是按廬州軍同揚州軍之人數發的餉銀。”張有譽無奈之下,隻能耐心做著解釋。
聽著二人爭辯,弘光帝肥胖的臉上現著傻傻的表情,仿佛這修宮殿之事與其無關一般,馬士英心道,這皇上雖不管事,但心機卻不少。
“隻怕這揚州大都督羅劍今後又成了另外一個左良玉,其對朝廷欽差已是多有不敬,倘若其今後不聽朝廷調遣,為之奈何?”
朱國弼的話聽得馬士英內心一陣顫抖,如今依仗的就是揚州軍,倘若這揚州軍真如朱國弼所說,這朝廷還能依靠誰呢?
張有譽聽朱國弼已經把事情扯到揚州軍上去了,不欲攪入這些事情當中,心想如果隻要幾萬兩,東挪挪,西湊湊,勉強也能對付下來。當即開口說道:“不知修這一座宮殿需資幾何?”
“你這是什麽話,如要動工修建,隻修一座宮殿如何得夠,且這後宮住所亦得興建,臣已找人做過預算,大概隻需一百萬兩即可。”朱國弼顯然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
聽朱國弼一說,張有譽倒吸了一口涼氣,當即站了起來說道:“啟稟皇上,這麽多銀子,戶部實是無法。”
“啟稟皇上,臣以為此事倒也不難。”阮大铖觀察了半晌,見馬士英低頭並不說話,思量半天,終於起身說道。
聽到阮大铖的話,朱由菘頓時大喜,飛快地開口問道:“阮卿家有何主意,快快道來。”
阮大铖心裏知道倘若自己的主意一出,必會得罪淮揚大都督羅劍,心裏想著若自己從這事中得了好處,多多分享於他,以後再與其結親成功,恐其不會與自己作對。又想這羅劍似乎隻關注軍事,對民政一事似乎並不太在意,如能派官吏前去收稅,恐怕他是不會管的。
再三權衡之下,覺得皇帝這個大腿還是得抱緊了,於是開口說道:
“啟稟皇上,臣以為這揚州本是富庶之地,以前局勢糜爛,朝廷無法收其稅收。如今揚州局勢已穩,這稅收當可收得到了,如果這揚州各地稅收能收得上來,這修宮殿的銀子必不會缺了。”
張有譽一聽,心想你們派人到揚州去收稅,不說這大都督會不會答應,就連督師史可法恐怕也不會同意,任由你們去折騰就行。當下開口說道:“隻要這修建宮殿所需銀兩不要戶部再出,臣無異議。”
“那何人可去揚州?”朱由菘一聽有門,頓時急不可待。
“臣以為兵部右侍郎、副都禦使田仰可也。”阮大铖覺得既然做了,幹脆把這事兜到底算了,接著推薦了自己好友、前四川巡撫田仰。
一聽阮大胡子推薦田仰去揚州收稅,張有譽的眉頭頓時皺成一團。
這田仰在崇禎初年就是在四川任上貪汙被言官檢舉罷職,後因與馬士英、劉孔昭等人關係密切,在這弘光朝又被重新起用。
田仰任這淮揚巡撫,是馬士英當初為了牽製淮揚督師史可法特意安排的,沒想到這田仰後來竟跑至淮安劉澤清軍中,每日與劉澤清享樂不止,早把自己的差事丟到腦後了。
馬士英從進了殿中,始終一言未發,心裏一直在權衡著這修宮殿一事的利弊。
如今皇上已經鐵了心要修宮殿,自己如一味阻止,恐失了帝心。如不加阻止,這朝廷財政已是不堪重負,這沒錢的首輔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見阮大铖給皇上出了這麽一個主意,馬士英心中直搖頭,心想這羅劍是如何想的尚未可知,就是這史可法在揚州也不會同意的。
又見這阮大铖推薦田仰做這差事,心道這田仰乃是自己的人,但凡有了好處,必不會少了自己的,心裏一想,多多少少總能收些迴來,幹脆由他們去了。
“馬先生覺得如何?”朱由菘還記得要征求首輔的意見。
“臣無異議。”馬士英說了這四個字,再也不肯多說一句了。
“那就由項城伯常應俊總領此事,工部全力協助,常卿家務必抓緊,不可懈怠。”朱由菘定了調子。
這讓馬士英終於明白了把這前皮匠招來是為啥了,心想皇帝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這才找自己來商議,真是好算計。
ps:新書敬請大家支持,救推薦,求收藏,謝謝了!
這煉鋼廠不象玻璃廠,玻璃廠是贏利性的工廠,這煉鋼廠短時間內隻能保障軍中使用,是不可能贏利的,長期這麽買礦石,又如何能夠負擔得起?
史可法見二人走到一旁嘀嘀咕咕半天,知道兩人遇到了難事。
“興華,你們到底有什麽事?說出來大家一起想辦法,你們兩個能解決什麽問題?”史可法高聲說道。
“憲之兄、懋中兄,這皇室和勳貴的封地裏,如果朝廷發現了礦藏要開采,朝廷也得出錢嗎?”羅劍走到二人麵前問道。
“興華,一般情況下,朝廷會給他們重新劃地分封,哪有朝廷開礦還要出錢啊?”史可法有點疑惑。
羅劍這才把小劉反應的問題說了一遍。
史可法和陳子龍聽得都是眉頭緊鎖。
“興華,這姓朱的勳貴肯定就是保國公朱國弼了,其人貪婪無比,把錢財看成命根子一般,這要讓±,他把這封地讓出來,麻煩可不小。”
陳子龍首先開口說道。
“興華,這樣吧,我先向朝廷上表,請朝廷給朱國弼重新劃分封地,如果實在不行,恐怕隻能另開礦山了。”史可法有些無奈地說道。
這朱國弼當初在弘光帝即位時,跟忻城伯趙之龍、誠意伯劉孔昭等人都是有擁立之功的,這動了勳貴的利益,必引起眾多勳貴的攻訐,史可法的做法恐怕也隻能盡人事而聽天意了。
“另開礦山?前期已經投入了這麽多,如果重新來過,這些投入恐怕全都打了水漂了。”聽到兩人的說法,羅劍覺得鬱悶之極。
想了半天,羅劍又說道:“兩位,你們覺得能不能從朝廷的礦山供應礦石呢?”
“興華,你別胡想了,就朝廷的礦山,自己練鐵都不夠用,如何又能供應這煉鋼廠呢?這煉鋼廠需要的礦石可比朝廷煉鐵廠多得太多了!”陳子龍氣憤地說道。
隨後陳子龍給羅劍詳細介紹了朝廷煉鐵廠的現狀,這些朝廷辦的煉鐵廠,基本都是人浮於事,礦工們食不裹腹,每天的采礦量少得讓人吃驚。
“小劉,你們這些礦石能用多久?”
“首長,你別看現在這些礦石看起來不少,實際上等開爐了,根本用不了多久的,估計半個月都用不了。”
見史、陳二人都在沉思中,羅劍開口說道:“這樣吧,如果礦石不夠,就先花錢買著,煉鋼之事一定不能耽擱了。實在不行,我們另開新礦,這廬州礦產非常豐富,我就不信就他朱百弼家的封地裏有礦。”
“興華,不行我再挪點錢出來吧,這煉鋼廠確實不能停了。”史可法苦笑著說道。
聽史可法這麽說,羅劍心道這揚州官府哪裏還有銀子?
盡管自從史可法督師揚州以來,這江北四鎮稅收一分銀子也沒上交朝廷,但實際上自從清兵南下之後,江北一帶已是糜爛之極,百姓生活都要靠官府救濟,卻又哪裏收得上稅來?
這清兵剛剛退走一個月,生產還都沒有完全恢複,想靠自身解決問題恐怕是難了。
“那就這樣吧,呆在這裏也解決不了問題,迴揚州我們再想辦法。”羅劍也是無奈之極。
等史可法選好了火藥廠的廠址,一群人騎馬迴到了揚州。
迴到揚州的史可法急忙迴府去給朝廷寫奏折去了,羅劍低著頭鬱悶地迴到府中。
此時的南京城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多鐸退兵讓弘光帝和滿朝文武盡皆鬆了一口氣。緩過勁來的弘光帝首先有了新的想法。
一個月前還準備離京出逃,沒想到現在這局勢一下就穩了下來,盡管盧九德從揚州迴來把羅劍的分析給朱由菘和馬閣部都說了,但二人都認為那都是以後的事情,眼下危急沒有了,這才是最關鍵的。
這宮裏去歲才修了興寧宮和慈禧殿,如今朱由菘又覺得這兩座宮殿實在太小,他的戲班子都些擺弄不開。年初擴充後宮,新納了那麽多的後妃,增加了那麽多的宮女,如今住處顯得極是擁擠,朱由菘認為這再修宮殿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當然,皇帝要想修宮殿,一般自己不會提出來,總得有臣子上疏,朱由菘想了半天,終於找到保國公朱國弼,讓他上疏請修宮殿。
馬閣部也覺得壓力小了許多,其他倒是次要的,主要是找他要銀子的少了。這江北四鎮以前可是把馬閣部給坑慘了,養了那麽多的兵,每年要的銀子已是天數。
馬士英清楚的記得,自從弘光帝繼位後,楚鎮(左良玉部)及四鎮天天找朝廷要銀子,楚鎮兵馬五萬餘人,需銀子一百八十萬兩;四鎮兵各三萬人馬,需餉二百四十萬兩,江北其他人馬還需要一百萬兩。
光這五鎮倒還罷了,其他還有京營六萬人馬,需餉一百二十萬兩;沿江一帶的江督、安撫、蕪撫、文武操江、鄭鴻逵、鄭彩、黃斌卿、黃蜚、卜從善等八鎮,共有兵馬十二萬餘人,還得計餉二百四十萬兩。
這需支出的軍餉合計已經超過七百餘萬兩。而四川、湖北、山東、河南等地已陷滿清或流賊之手,早已無法收稅,據大司農統計全年所有稅收隻有六百萬兩,如果遇到水旱之災,這稅收還得減少,如今連南京的太倉裏也無隔夜之糧了。
而除掉軍隊餉銀外七百萬兩之外的支出還有官員俸祿、其他各項開支,朝廷早已入不敷出。
如今這楚鎮已經反了朝廷,這餉銀自是不用再出,而江北四鎮中廬州黃得功部已經並入揚州,如今隻剩下揚州和劉澤清部兩鎮人馬。
五鎮變成了兩鎮,而江北的局勢竟比以前還好,馬閣部自是樂不可支,心裏想著這下該鬆一口氣了。
剛鬆了一口氣的馬閣部接到弘光帝的傳詔,讓他進宮陛見。
馬士英顛顛跑到武英殿,見戶部尚書張有譽、兵部尚書阮大铖、保國公朱國弼、項城伯常應俊等人已經等在殿上了,四人都被皇上賜了座,還有一個空的座位,顯然是留給自己的。
馬士英看了看殿上眾人,心裏猜測著皇上召自己來的目的。
其他三人馬士英自是極為熟悉,對這項城伯常應俊卻知之甚少,隻知這常應俊當初是個皮匠,在弘光帝從懷慶逃難時,獨自背著朱由菘狂奔了幾十裏,投奔其堂叔潞王朱常淓。如今皇上感其恩德,先是封其為左都督,後又加封為項城伯。
“馬先生,朕今日請先生過來,是因為保國公上了折子,欲再修宮殿,朕思之,尚有疑慮,故請先生來一同參詳。”朱由菘直接向馬士英說明了召集大家的意圖,不過倒是有些遮遮掩掩。
馬士英一聽,這事啊,當初朱由菘隱晦地跟他提過,隻因形勢糜爛,軍費開支尚且捉襟見肘,故馬士英裝聾作啞,沒接朱由菘的茬,如今見朱由菘舊事重提,心裏頓時就算計開了。
“啟奏皇上,臣以為此時興建宮殿,實不是其時也,如今國庫空虛,軍隊餉銀所費極巨,要修宮殿,戶部卻是拿不出銀子了。”
戶部尚書張有譽雖是馬士英舉薦,其雖非東林黨一派,卻跟馬閣部也並非一條心,其為人十分正直,當初就給弘光帝提出過“裁冗兵、節冗食、汰冗費”的建議,如今見局勢稍穩,朱由菘又把興建宮殿的事提了出來,當場就提出反對意見。
“張尚書之言差矣,莫非你不知如今江北四鎮與楚鎮這五鎮隻剩下二鎮了嗎?這軍費能省下的也不在少數吧?戶部如何就沒有銀子了?”保國公朱國弼聽了張有譽的話,立即就跳起來質問。
“如今這局勢剛剛企穩,尚需揚州軍全力支撐,如今這揚州軍行的乃是精兵之道,人數雖比以前大大減少,其所費卻並不比以前稍有減輕,其軍中所費各項賬目清楚,各級將領無一絲一毫克扣,臣仔細查驗後,認為其並無虛處,因此臣不曾少了揚州軍中費用。”
張有譽耐心地作著解釋,阮大铖從揚州歸來,對羅劍的練兵過程自是知之甚詳,見弘光帝抬頭看向他,卻低著頭假裝沒有看見。
“現今皇宮年久失修,已讓皇上顏麵大失,雖去歲修了興寧宮、慈禧殿,但其格局甚小,如今皇上擴充後宮後,各處已是十分擁擠,張尚書你難道認為皇家的顏麵不重要嗎?”朱國弼說得義正辭嚴,說完又覺得意猶未盡,厲聲質問道:
“這揚州軍現今隻有五萬人馬,如何其餉銀仍同於以前三鎮?”
“哪裏等同以前三鎮?隻是按廬州軍同揚州軍之人數發的餉銀。”張有譽無奈之下,隻能耐心做著解釋。
聽著二人爭辯,弘光帝肥胖的臉上現著傻傻的表情,仿佛這修宮殿之事與其無關一般,馬士英心道,這皇上雖不管事,但心機卻不少。
“隻怕這揚州大都督羅劍今後又成了另外一個左良玉,其對朝廷欽差已是多有不敬,倘若其今後不聽朝廷調遣,為之奈何?”
朱國弼的話聽得馬士英內心一陣顫抖,如今依仗的就是揚州軍,倘若這揚州軍真如朱國弼所說,這朝廷還能依靠誰呢?
張有譽聽朱國弼已經把事情扯到揚州軍上去了,不欲攪入這些事情當中,心想如果隻要幾萬兩,東挪挪,西湊湊,勉強也能對付下來。當即開口說道:“不知修這一座宮殿需資幾何?”
“你這是什麽話,如要動工修建,隻修一座宮殿如何得夠,且這後宮住所亦得興建,臣已找人做過預算,大概隻需一百萬兩即可。”朱國弼顯然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
聽朱國弼一說,張有譽倒吸了一口涼氣,當即站了起來說道:“啟稟皇上,這麽多銀子,戶部實是無法。”
“啟稟皇上,臣以為此事倒也不難。”阮大铖觀察了半晌,見馬士英低頭並不說話,思量半天,終於起身說道。
聽到阮大铖的話,朱由菘頓時大喜,飛快地開口問道:“阮卿家有何主意,快快道來。”
阮大铖心裏知道倘若自己的主意一出,必會得罪淮揚大都督羅劍,心裏想著若自己從這事中得了好處,多多分享於他,以後再與其結親成功,恐其不會與自己作對。又想這羅劍似乎隻關注軍事,對民政一事似乎並不太在意,如能派官吏前去收稅,恐怕他是不會管的。
再三權衡之下,覺得皇帝這個大腿還是得抱緊了,於是開口說道:
“啟稟皇上,臣以為這揚州本是富庶之地,以前局勢糜爛,朝廷無法收其稅收。如今揚州局勢已穩,這稅收當可收得到了,如果這揚州各地稅收能收得上來,這修宮殿的銀子必不會缺了。”
張有譽一聽,心想你們派人到揚州去收稅,不說這大都督會不會答應,就連督師史可法恐怕也不會同意,任由你們去折騰就行。當下開口說道:“隻要這修建宮殿所需銀兩不要戶部再出,臣無異議。”
“那何人可去揚州?”朱由菘一聽有門,頓時急不可待。
“臣以為兵部右侍郎、副都禦使田仰可也。”阮大铖覺得既然做了,幹脆把這事兜到底算了,接著推薦了自己好友、前四川巡撫田仰。
一聽阮大胡子推薦田仰去揚州收稅,張有譽的眉頭頓時皺成一團。
這田仰在崇禎初年就是在四川任上貪汙被言官檢舉罷職,後因與馬士英、劉孔昭等人關係密切,在這弘光朝又被重新起用。
田仰任這淮揚巡撫,是馬士英當初為了牽製淮揚督師史可法特意安排的,沒想到這田仰後來竟跑至淮安劉澤清軍中,每日與劉澤清享樂不止,早把自己的差事丟到腦後了。
馬士英從進了殿中,始終一言未發,心裏一直在權衡著這修宮殿一事的利弊。
如今皇上已經鐵了心要修宮殿,自己如一味阻止,恐失了帝心。如不加阻止,這朝廷財政已是不堪重負,這沒錢的首輔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見阮大铖給皇上出了這麽一個主意,馬士英心中直搖頭,心想這羅劍是如何想的尚未可知,就是這史可法在揚州也不會同意的。
又見這阮大铖推薦田仰做這差事,心道這田仰乃是自己的人,但凡有了好處,必不會少了自己的,心裏一想,多多少少總能收些迴來,幹脆由他們去了。
“馬先生覺得如何?”朱由菘還記得要征求首輔的意見。
“臣無異議。”馬士英說了這四個字,再也不肯多說一句了。
“那就由項城伯常應俊總領此事,工部全力協助,常卿家務必抓緊,不可懈怠。”朱由菘定了調子。
這讓馬士英終於明白了把這前皮匠招來是為啥了,心想皇帝把一切都安排好了,這才找自己來商議,真是好算計。
ps:新書敬請大家支持,救推薦,求收藏,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