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府驛館裏,盧渭在院裏不停地踱著步,心裏覺得無比煩燥。
早就知道何騰蛟是個倔脾氣,但盧渭沒想到他竟倔到這種地步。
盧渭和大順軍首領張鼐一起到長沙來,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去找何騰蛟不說十次也有七八次。
雖說何騰蛟在盧渭的極力勸說下,與大順軍達成了“合營”的協議,但盧渭看得出來,何騰蛟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雖說兩軍已經“合營”,但何騰蛟和北撫章曠、偏撫傅上瑞對大順軍懷有深刻的敵意和猜忌,對大順軍在駐地和糧草上百般刁難。
大順軍東路軍本來已經到瀏陽附近,何騰蛟在傅上瑞的建議下,非要大順軍移防到平江,等大順軍到了平江,又以平江已經有了守軍為名,讓大順軍向嶽陽方向機動,那裏已經直接麵對清兵了。
對大順軍的糧草,何騰蛟也是極不願意供給,他私下對盧渭說,“賊寇終歸是賊寇,如果盡力供給,必使其坐大,恐不可製也。”
盧渭多次找何騰蛟就是找他要糧草,找一次何騰蛟給一點,就這樣盧渭半個多月竟找了他七4,八次,最後盧渭再也見不到他了。
盧渭也曾拿著羅劍的手機找過他,給他聽史可法和羅劍兩人的講話,誰知道何騰蛟聽都不聽,說盧渭裝神弄鬼。
對盧渭說的天使降臨揚州一事,何總督也是嗤之以鼻,用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把盧渭給打發了。
盧渭仔細迴憶著從揚州出發時,羅劍跟他說的每一句話,記得當時好象大都督說過,何騰蛟等人對大順軍肯定會另眼相待,不可能對曾經的“反賊”有絕對的信任,大順軍還得立足自身發展。
想到這裏,盧渭使勁地一拍腦袋。
旁邊的隨從奇怪地看著盧渭,心道這盧先生是不是被何總督給氣糊塗了?怎麽自打起自己來了?
盧渭並沒有糊塗,他隻是想起了在揚州時羅劍給他說的一番話,大都督說過,大順軍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舉起抵抗滿清入侵的大旗,占領道義上的製高點,對何騰蛟的明朝官府不能一味的忍讓,要在鬥爭中求發展。
想通了的盧渭對隨從說道,“快去準備一下,我們下午就迴平江。”
盧渭臨走前給湖廣總督何騰蛟寫了一封長信,他還是沒有放棄,想做最後的努力。
如今的大順軍雖然處境依舊艱難,但畢竟已經形成了統一的領導。
羅劍在手機裏說的讓田見秀暫領東路軍的話起到了很大作用,這裏麵也有高夫人的大力支持。
杏兒迴到了高夫人身邊,把揚州發生的一切都給高夫人講了。
“杏兒,大都督真的沒說過我們是反賊?”
“夫人,大都督真的沒說過,杏兒聽大都督說過,現在我們漢族快要淪為滿人的奴隸了,大都督說我們漢人隻有團結起來,才能打敗韃子,把韃子從我們的土地上趕出去。”
高夫人每天從杏兒嘴裏聽到大都督,心裏也時常在想,這天使為啥不降臨到大順軍來,把皇上救了那該有多好。
如今大順軍的處境雖然還非常困難,但比以前要好得多了,畢竟已經與官府“合營”了,名義上總算不是“反賊”了。
但糧草的缺乏總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不又開始缺糧了,將領們鬧著要出去“打糧”,高夫人沒有同意,她把田見秀找過來商議,田見秀也沒有辦法,隻有把大家召集起來商量個對策。
盧渭迴到平江時,大順軍的將領們正在議事。
衛兵報告說盧先生迴來了,高夫人和田見秀連忙讓人請他進來,盧先生為大順軍來往奔波,為大順軍爭取到了與官府的“合營”,也為大順軍爭取到了不少糧草,大順軍上上下下都是十分感激的。
見盧渭進來,大家都用希望的眼光看著他,以前他每次迴來,多多少少總能帶一些糧草迴來。
“盧某今天讓大家失望了。”聽到盧渭的話,高夫人和眾將領們都露出失望的神色。
“但是盧某想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大順軍必須立足自身,才能找到出路,如果僅僅依靠官府,我們是沒有出路的。”
“哦?盧先生請詳細說說。”高夫人一聽盧渭的話,心裏有些奇怪,立足自身?難道還象以前一樣繼續造反不成?
“以何總督為首的官府,雖然迫於清兵壓境的壓力,同意了與大順軍的‘合營’,但因為以往的原因,對大順軍成見極深,他們害怕我們再次坐大,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聽到盧渭說“我們大順軍”,高夫人和眾將領都點頭表示感激。
“何總督和官府的這種想法決定了他們對我們大順軍不可能徹底的信任,那麽我們如果還想依靠他們,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限製,就憑糧草一項,就被他們卡住了脖子。”
大家對這點感受猶深,聽到盧渭的話,紛紛點頭稱是。
“盧某今天才想起來,我從揚州出發之時,大都督給我說過大順軍的出路。”
“哦?大都督是怎麽說的?盧先生請快快道來。”高夫人急著說道。
“大都督說,在目前我們漢族即將淪為滿清奴隸之時,大順軍隻有高舉起抵抗滿清的大旗,才能占領道義上的製高點,這不僅僅是與官府‘合營’那麽簡單,而是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大順軍是抵抗外敵入侵的。”
“實際行動?盧先生是說讓我們去打清兵?”郝搖旗在旁邊說道。
“對!目前的形勢跟前段時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阿濟格已經率大軍迴到了北京,目前湖北境內的清兵數量並不多,而且真正的滿人軍隊更少,這就給了我們機會。”
盧渭打開了從揚州帶來的地圖,指著地圖上的嶽陽說道。
“嶽陽目前清兵守軍不過三四千人,且都是以前明軍的降兵,戰鬥力並不強,如果我們動作快,拿下嶽**本不成問題。大都督曾經分析過,大順軍李過將軍、高一功將軍率領的大順軍很快就會進入荊州一帶,攻打嶽陽也有與其會合之意。”
“盧先生,你說的是真的?”高夫人一聽,頓時大喜。
“是的,我在長沙也已經聽到了一些消息,聽說他們是從四川繞道進入湖北的。”
盧渭的這個消息讓大順軍上下十分振奮,眾將領紛紛要求向嶽陽進軍。
“大家請稍安勿躁,我覺得如果我們就這樣去攻打嶽陽,估計還是不行。”盧渭趕緊阻止了大家。
“為什麽?”田見秀問道。
“我覺得目前的大順軍拖家帶口的,人數雖多,但戰鬥力的確不強,如果大順軍不甩掉包袱,輕裝上陣,這仗我估計還是很難打。”盧渭這話說得有些勉強,惟恐引起眾人的不快。
“盧先生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我們把家小全都扔了不成?”果然有人提出了質疑。
“我不是這個意思,大家聽我把話說完好不好?”盧渭也有些著急了。
“盧先生請講。”高夫人抬手止住了大家的質疑。
“我從長沙出發前給何總督寫了一封信,要求他們安置大順軍的家屬,但我們不能指望何總督能聽進我的意見。我的意思是暫時把老弱病殘安置在平江,等我們打下了嶽陽,有了穩定的根據地,再在根據地內安置他們。”
“盧先生的意思我們還要自己占地盤?”田見秀明白了盧渭的意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官府不給我們供應糧草,沒有自己的地盤難道大家餓死不成?”盧渭笑著說道。
“那揚州的大都督也是這麽說的?”高夫人懷疑地看著盧渭。
“大都督說過,對頑固敵對大順軍的官府,我們要在鬥爭中團結他們,不能一味地向他們妥協。”盧渭斟酌著說道。
“那這大都督不也是官府中的人?怎麽會說這樣的話?”張鼐說道。
“大都督雖是明朝皇上任命的,但大都督見了欽差都是不跪的,說了你們都不信,有個欽差來給大都督傳聖旨,還是跪在地上把聖旨遞給大都督的。”杏兒站在高夫人後麵說道。
“這大都督如此跋扈?”有人問道。
“才不是呢,那時大都督還不是大都督呢,那個聖旨就是皇上讓他當大都督的。大都督對老百姓可好了,自從大都督領了揚州軍,杏兒就從來沒聽說過揚州軍有欺負老百姓的事情呢。”杏兒聽見有人說羅劍的壞話,頓時不幹了。
大家正在熱烈的討論著,又有人來報,說何總督派人來了。
盧渭的信送到總督府時,何騰蛟正在與章曠說著話,見下人把信遞上來,一看是盧渭的信,隨手一揉就準備扔了。
“是何人之信?總憲為何看都不看?”章曠好奇地問道。
“還是那盧渭,天天來找我,我都煩透他了,如果不是史閣部介紹來的,我見都不想見他。”何騰蛟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總憲,不過卑職今天聽到揚州傳來的消息,天使救了揚州一事當是屬實。”章曠說道。
“當真?”何騰蛟問道。
“千真萬確,我是聽以前一位門生說的,當時他就在揚州,與那盧渭所說並無不同。”章曠肯定地說道。
“那這盧渭當真是那天使派來的?”
“估計不假。”
“那我看看他的信上到底說了個啥?”何騰蛟說著展開已經揉成一團的信封,打開取出了信箋。
“信上說的啥?”章曠好奇地問道。
“你也看看吧。”何騰蛟把信遞給了章曠。
“總憲,我倒覺得他的這個計劃倒是可行,我們提供糧草,大順軍去打清兵,嗯,我覺得不錯,既可消弱大順軍的力量,又能減輕我們的壓力,這是好事,總憲,你意下如何?”章曠很快看完了信,對何騰蛟說道。
“隻是他要求我們安置大順軍的家屬,他們人數可不少,我們壓力也很大啊。”何騰蛟也已經有所動心,隻是感覺壓力太大了。
“總憲,卑職認為大順軍家屬留在我們治下,他們更不敢對官府有異心,況且湖南全境並沒有清兵的壓力,多想些辦法總是能解決的。”章曠提著建議。
“嗯,這家屬安置一事你下去找一些官員商議個辦法出來,這糧草也不能提供太多了,先供個十日的吧,看看他們是不是真心地去打清兵。”
聽何騰蛟作了決定,章曠馬上告辭迴去籌劃去了,何騰蛟這才安排人前往大順軍通知他們。
聽說這次官府一次性供給了十日的糧草,大順軍眾將領們都是十分高興,以前都是三五日的給,這次一次性給了十日,算是不錯了。
又聽說官府準備安置家屬,眾將領反倒有些疑問,終不肯把家屬交給官府。
聽著大順軍眾將領推三阻四,一直形不成統一意見,盧渭心裏十分不耐,真有心放棄了,幹脆迴到揚州,還是在揚州做事來得痛快。
又想起臨走前大都督說的,“做大順軍的工作最關鍵的是耐心。”盧渭按下性子,仔細思考一下,站了起來。
“大家聽我再說一句行不行?我說實話,大家別不高興。我們一直在怪官府不給我們提供糧草,有一個問題大家想過沒有?大順軍現在上上下下一共有多少人?二十萬出頭了吧?這麽多人不事生產,一天到晚隻等著官府的供應,我說何總督不願意也是情有可原!”
看到眾人用詫異的眼光看著自己,盧渭咬了咬牙,接著說道:“如今官府願意安置家屬,就是要給這些人分田分地,大家自己都有手有腳,為什麽不能自己種糧食吃?”
“再說了,我們既然同意了‘合營’,說到底就是大家已經歸順了大明朝,如今大家也是大明的子民,把家屬安置在大明的土地上,大家有什麽不放心的?”
看著大家若有所思的樣子,盧渭趕緊趁熱打鐵,“我看有的將領是惦記著自己的小算盤,惟恐自己的人馬在打清兵時受了損失,到時自己的地位就沒有了。”
“我看這樣到時大家都會被韃子吞得連渣都不剩,如果你願意去給韃子當奴才,我不攔著,你這就去,我大不了迴我的揚州去,大都督手下做事那才叫暢快,你們自己想想吧,有了決定再告訴我。”
盧渭說完頭也不迴地走出門去。
早就知道何騰蛟是個倔脾氣,但盧渭沒想到他竟倔到這種地步。
盧渭和大順軍首領張鼐一起到長沙來,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去找何騰蛟不說十次也有七八次。
雖說何騰蛟在盧渭的極力勸說下,與大順軍達成了“合營”的協議,但盧渭看得出來,何騰蛟這是迫不得已而為之。
雖說兩軍已經“合營”,但何騰蛟和北撫章曠、偏撫傅上瑞對大順軍懷有深刻的敵意和猜忌,對大順軍在駐地和糧草上百般刁難。
大順軍東路軍本來已經到瀏陽附近,何騰蛟在傅上瑞的建議下,非要大順軍移防到平江,等大順軍到了平江,又以平江已經有了守軍為名,讓大順軍向嶽陽方向機動,那裏已經直接麵對清兵了。
對大順軍的糧草,何騰蛟也是極不願意供給,他私下對盧渭說,“賊寇終歸是賊寇,如果盡力供給,必使其坐大,恐不可製也。”
盧渭多次找何騰蛟就是找他要糧草,找一次何騰蛟給一點,就這樣盧渭半個多月竟找了他七4,八次,最後盧渭再也見不到他了。
盧渭也曾拿著羅劍的手機找過他,給他聽史可法和羅劍兩人的講話,誰知道何騰蛟聽都不聽,說盧渭裝神弄鬼。
對盧渭說的天使降臨揚州一事,何總督也是嗤之以鼻,用一句“子不語怪力亂神”就把盧渭給打發了。
盧渭仔細迴憶著從揚州出發時,羅劍跟他說的每一句話,記得當時好象大都督說過,何騰蛟等人對大順軍肯定會另眼相待,不可能對曾經的“反賊”有絕對的信任,大順軍還得立足自身發展。
想到這裏,盧渭使勁地一拍腦袋。
旁邊的隨從奇怪地看著盧渭,心道這盧先生是不是被何總督給氣糊塗了?怎麽自打起自己來了?
盧渭並沒有糊塗,他隻是想起了在揚州時羅劍給他說的一番話,大都督說過,大順軍唯一的出路就是要舉起抵抗滿清入侵的大旗,占領道義上的製高點,對何騰蛟的明朝官府不能一味的忍讓,要在鬥爭中求發展。
想通了的盧渭對隨從說道,“快去準備一下,我們下午就迴平江。”
盧渭臨走前給湖廣總督何騰蛟寫了一封長信,他還是沒有放棄,想做最後的努力。
如今的大順軍雖然處境依舊艱難,但畢竟已經形成了統一的領導。
羅劍在手機裏說的讓田見秀暫領東路軍的話起到了很大作用,這裏麵也有高夫人的大力支持。
杏兒迴到了高夫人身邊,把揚州發生的一切都給高夫人講了。
“杏兒,大都督真的沒說過我們是反賊?”
“夫人,大都督真的沒說過,杏兒聽大都督說過,現在我們漢族快要淪為滿人的奴隸了,大都督說我們漢人隻有團結起來,才能打敗韃子,把韃子從我們的土地上趕出去。”
高夫人每天從杏兒嘴裏聽到大都督,心裏也時常在想,這天使為啥不降臨到大順軍來,把皇上救了那該有多好。
如今大順軍的處境雖然還非常困難,但比以前要好得多了,畢竟已經與官府“合營”了,名義上總算不是“反賊”了。
但糧草的缺乏總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不又開始缺糧了,將領們鬧著要出去“打糧”,高夫人沒有同意,她把田見秀找過來商議,田見秀也沒有辦法,隻有把大家召集起來商量個對策。
盧渭迴到平江時,大順軍的將領們正在議事。
衛兵報告說盧先生迴來了,高夫人和田見秀連忙讓人請他進來,盧先生為大順軍來往奔波,為大順軍爭取到了與官府的“合營”,也為大順軍爭取到了不少糧草,大順軍上上下下都是十分感激的。
見盧渭進來,大家都用希望的眼光看著他,以前他每次迴來,多多少少總能帶一些糧草迴來。
“盧某今天讓大家失望了。”聽到盧渭的話,高夫人和眾將領們都露出失望的神色。
“但是盧某想通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大順軍必須立足自身,才能找到出路,如果僅僅依靠官府,我們是沒有出路的。”
“哦?盧先生請詳細說說。”高夫人一聽盧渭的話,心裏有些奇怪,立足自身?難道還象以前一樣繼續造反不成?
“以何總督為首的官府,雖然迫於清兵壓境的壓力,同意了與大順軍的‘合營’,但因為以往的原因,對大順軍成見極深,他們害怕我們再次坐大,這種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聽到盧渭說“我們大順軍”,高夫人和眾將領都點頭表示感激。
“何總督和官府的這種想法決定了他們對我們大順軍不可能徹底的信任,那麽我們如果還想依靠他們,必然會受到極大的限製,就憑糧草一項,就被他們卡住了脖子。”
大家對這點感受猶深,聽到盧渭的話,紛紛點頭稱是。
“盧某今天才想起來,我從揚州出發之時,大都督給我說過大順軍的出路。”
“哦?大都督是怎麽說的?盧先生請快快道來。”高夫人急著說道。
“大都督說,在目前我們漢族即將淪為滿清奴隸之時,大順軍隻有高舉起抵抗滿清的大旗,才能占領道義上的製高點,這不僅僅是與官府‘合營’那麽簡單,而是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大順軍是抵抗外敵入侵的。”
“實際行動?盧先生是說讓我們去打清兵?”郝搖旗在旁邊說道。
“對!目前的形勢跟前段時間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阿濟格已經率大軍迴到了北京,目前湖北境內的清兵數量並不多,而且真正的滿人軍隊更少,這就給了我們機會。”
盧渭打開了從揚州帶來的地圖,指著地圖上的嶽陽說道。
“嶽陽目前清兵守軍不過三四千人,且都是以前明軍的降兵,戰鬥力並不強,如果我們動作快,拿下嶽**本不成問題。大都督曾經分析過,大順軍李過將軍、高一功將軍率領的大順軍很快就會進入荊州一帶,攻打嶽陽也有與其會合之意。”
“盧先生,你說的是真的?”高夫人一聽,頓時大喜。
“是的,我在長沙也已經聽到了一些消息,聽說他們是從四川繞道進入湖北的。”
盧渭的這個消息讓大順軍上下十分振奮,眾將領紛紛要求向嶽陽進軍。
“大家請稍安勿躁,我覺得如果我們就這樣去攻打嶽陽,估計還是不行。”盧渭趕緊阻止了大家。
“為什麽?”田見秀問道。
“我覺得目前的大順軍拖家帶口的,人數雖多,但戰鬥力的確不強,如果大順軍不甩掉包袱,輕裝上陣,這仗我估計還是很難打。”盧渭這話說得有些勉強,惟恐引起眾人的不快。
“盧先生這是什麽意思?難道我們把家小全都扔了不成?”果然有人提出了質疑。
“我不是這個意思,大家聽我把話說完好不好?”盧渭也有些著急了。
“盧先生請講。”高夫人抬手止住了大家的質疑。
“我從長沙出發前給何總督寫了一封信,要求他們安置大順軍的家屬,但我們不能指望何總督能聽進我的意見。我的意思是暫時把老弱病殘安置在平江,等我們打下了嶽陽,有了穩定的根據地,再在根據地內安置他們。”
“盧先生的意思我們還要自己占地盤?”田見秀明白了盧渭的意思,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官府不給我們供應糧草,沒有自己的地盤難道大家餓死不成?”盧渭笑著說道。
“那揚州的大都督也是這麽說的?”高夫人懷疑地看著盧渭。
“大都督說過,對頑固敵對大順軍的官府,我們要在鬥爭中團結他們,不能一味地向他們妥協。”盧渭斟酌著說道。
“那這大都督不也是官府中的人?怎麽會說這樣的話?”張鼐說道。
“大都督雖是明朝皇上任命的,但大都督見了欽差都是不跪的,說了你們都不信,有個欽差來給大都督傳聖旨,還是跪在地上把聖旨遞給大都督的。”杏兒站在高夫人後麵說道。
“這大都督如此跋扈?”有人問道。
“才不是呢,那時大都督還不是大都督呢,那個聖旨就是皇上讓他當大都督的。大都督對老百姓可好了,自從大都督領了揚州軍,杏兒就從來沒聽說過揚州軍有欺負老百姓的事情呢。”杏兒聽見有人說羅劍的壞話,頓時不幹了。
大家正在熱烈的討論著,又有人來報,說何總督派人來了。
盧渭的信送到總督府時,何騰蛟正在與章曠說著話,見下人把信遞上來,一看是盧渭的信,隨手一揉就準備扔了。
“是何人之信?總憲為何看都不看?”章曠好奇地問道。
“還是那盧渭,天天來找我,我都煩透他了,如果不是史閣部介紹來的,我見都不想見他。”何騰蛟有些不耐煩地說道。
“總憲,不過卑職今天聽到揚州傳來的消息,天使救了揚州一事當是屬實。”章曠說道。
“當真?”何騰蛟問道。
“千真萬確,我是聽以前一位門生說的,當時他就在揚州,與那盧渭所說並無不同。”章曠肯定地說道。
“那這盧渭當真是那天使派來的?”
“估計不假。”
“那我看看他的信上到底說了個啥?”何騰蛟說著展開已經揉成一團的信封,打開取出了信箋。
“信上說的啥?”章曠好奇地問道。
“你也看看吧。”何騰蛟把信遞給了章曠。
“總憲,我倒覺得他的這個計劃倒是可行,我們提供糧草,大順軍去打清兵,嗯,我覺得不錯,既可消弱大順軍的力量,又能減輕我們的壓力,這是好事,總憲,你意下如何?”章曠很快看完了信,對何騰蛟說道。
“隻是他要求我們安置大順軍的家屬,他們人數可不少,我們壓力也很大啊。”何騰蛟也已經有所動心,隻是感覺壓力太大了。
“總憲,卑職認為大順軍家屬留在我們治下,他們更不敢對官府有異心,況且湖南全境並沒有清兵的壓力,多想些辦法總是能解決的。”章曠提著建議。
“嗯,這家屬安置一事你下去找一些官員商議個辦法出來,這糧草也不能提供太多了,先供個十日的吧,看看他們是不是真心地去打清兵。”
聽何騰蛟作了決定,章曠馬上告辭迴去籌劃去了,何騰蛟這才安排人前往大順軍通知他們。
聽說這次官府一次性供給了十日的糧草,大順軍眾將領們都是十分高興,以前都是三五日的給,這次一次性給了十日,算是不錯了。
又聽說官府準備安置家屬,眾將領反倒有些疑問,終不肯把家屬交給官府。
聽著大順軍眾將領推三阻四,一直形不成統一意見,盧渭心裏十分不耐,真有心放棄了,幹脆迴到揚州,還是在揚州做事來得痛快。
又想起臨走前大都督說的,“做大順軍的工作最關鍵的是耐心。”盧渭按下性子,仔細思考一下,站了起來。
“大家聽我再說一句行不行?我說實話,大家別不高興。我們一直在怪官府不給我們提供糧草,有一個問題大家想過沒有?大順軍現在上上下下一共有多少人?二十萬出頭了吧?這麽多人不事生產,一天到晚隻等著官府的供應,我說何總督不願意也是情有可原!”
看到眾人用詫異的眼光看著自己,盧渭咬了咬牙,接著說道:“如今官府願意安置家屬,就是要給這些人分田分地,大家自己都有手有腳,為什麽不能自己種糧食吃?”
“再說了,我們既然同意了‘合營’,說到底就是大家已經歸順了大明朝,如今大家也是大明的子民,把家屬安置在大明的土地上,大家有什麽不放心的?”
看著大家若有所思的樣子,盧渭趕緊趁熱打鐵,“我看有的將領是惦記著自己的小算盤,惟恐自己的人馬在打清兵時受了損失,到時自己的地位就沒有了。”
“我看這樣到時大家都會被韃子吞得連渣都不剩,如果你願意去給韃子當奴才,我不攔著,你這就去,我大不了迴我的揚州去,大都督手下做事那才叫暢快,你們自己想想吧,有了決定再告訴我。”
盧渭說完頭也不迴地走出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