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軍大勝的消息傳到南京,胖皇帝終於鬆了一口氣,這下自己不用再出逃了,好日子還可以繼續過,正卯足勁準備彈劾羅劍的李沾等人也暫時偃旗息鼓了。
馬閣部府上這兩天上門的人真不少,有些人是上門打探揚州軍大勝的具體情況,有些人卻是上門求官來了。
現在朝中不少衙門散官遍布,侍郎、禦史滿天飛,都是掛著虛職,現在聽說揚州軍收了不少地盤迴來,都是削著腦袋想去爭個實缺。
至於這兩府毗鄰清兵占領區,大家都沒有太多的擔心,有揚州軍在,多鐸的幾十萬大軍都被打得所剩無幾,還怕守不住這些地盤?
要在平時,馬閣部肯定臉都要笑爛,但現在馬閣部卻覺得苦惱不已。
原因是這地盤是揚州軍打下來的,揚州還有個大都督在,如果是史可法在,量他也不至於拒絕朝廷任命的官員,這大都督可就說不定了。
這送上門的金銀珠寶,馬閣部實在不願意再讓它們走出府門,讓兒子馬鑾在前院應付著上門的客人,自己在後院苦思著主意。
馬閣部現今並不象當初那樣可以→,做整個朝廷的主了。
現在阮大铖這個昔日最好的盟友,自從女兒麗娘去了以後,仿佛對當官更加投入,沒事就到宮裏找皇上,皇上是喜歡戲曲之人,阮大铖之能正是長於此,因此皇上對阮大铖似乎越來越信任,這不最近宮裏就有風聲傳出來,說皇上欲讓阮大铖擔任吏部尚書。
馬閣部當時被這個消息給驚呆了,負責官員考察任命的吏部尚書乃是朝中最具實權的部門,自從張煌言請辭以後,吏部一直被馬閣部牢牢把持著,不曾放鬆一點。
阮大铖雖然是自己的盟友,但最近似乎與自己已經不太親近了,不知道這中間有沒有那淮揚大都督的原因,即使阮大铖還是當初的阮大铖,這吏部尚書的位置也是不能放出去的。
苦思冥想的馬閣部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淮揚大都督羅劍調離揚州。
不過這羅劍立了這麽多大功,讓他再換到其他位置似乎說不過去,那就隻有把他調到朝中為官,調到朝中給他安置個什麽職位才合適呢?馬閣部又為難了。
倘若調至朝中為大學士,以其天使之名,其籠絡人心之能,又有阮大铖等人相助,又恐自己首輔之位不保。
若隻任其為虛職,恐揚州軍那幫悍將也不會答應,依靠江北四鎮起家的馬士英對兵權重要性的認識比誰都深刻。
正在馬閣部左右為難之時,接到下人來報,右都禦史李沾求見。
馬閣部一聽,心想這李沾恨羅劍入骨,不知他又有什麽辦法來對付羅劍,倘若能有個一石二鳥的主意就好了,想想讓下人把李沾帶進了府中花園裏。
李沾一見到馬士英就感覺到他的焦躁不安,又見到許多停在其府外的車馬轎子,李沾腦袋一轉,明白馬閣部因何煩惱了。
“閣部,揚州軍大獲全勝,淮揚大都督羅劍功勞甚大,不知朝廷欲如何獎賞?”李沾今天就為這事來的,開門見山給馬閣部提了出來。
馬士英一聽,李沾果然是為了羅劍的事來的,但似乎他沒有這麽好心,估計他都恨不得羅劍被多鐸給殺了,哪裏還會為了羅劍的封賞來找他?
“是啊,這次揚州軍的獲勝,也讓朝廷徹底安心了,其功甚大,如何封賞,我這裏不也正為難嗎?”馬士英打著哈哈,隻想聽李沾可有什麽“高見”。
“以沾之見,不若任命其為東閣大學士,不入內閣似乎不足以酬其功啊!”李沾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馬閣部的表情。
“這…衛國公如今在揚州甚得人心,如若調他入朝,恐揚州民眾不願哪。”馬士英打著哈哈。
“閣部說其甚得人心沾卻覺得有些過了,前兩天還聽說侯方域已經棄他而去了,且聽說他在揚州對官員甚是嚴酷,很多官員對其也有不滿之意啊。”李沾說的這些倒是不假。
聽到李沾這麽一說,馬士英心裏有了一些鬆動。
極善察顏觀色的李沾馬上看了出來。
“閣部可是擔心其在朝中籠絡人心,壞了朝綱?沾以為其言其行與朝中官員盡皆格格不入,如何能籠得人心?閣部還記得高子猶否?”李沾見馬士英有些鬆動,趕緊接著說道。
高宏圖高子猶是以前的內閣首輔,後來被馬士英攛掇李沾及劉孔昭等人硬給擠兌得請辭了,李沾的意思是羅劍入朝以後可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付他。
“使其入閣倒無不可,隻是揚州眾軍將領倘若不願,揚州必亂啊!”馬士英一聽李沾的話,頓時放下心來,又提出另一個他所擔心的問題。
“這個閣部更不必擔心,黃得功等人跟隨其時日尚短,如何甘願對其言聽計從?對這將領,沾還有一個辦法。”
“哦,還有何辦法?”馬士英迫不及待地問道。
“可派人前去揚州各軍遊說,使其忠心朝廷,必不會使羅劍入閣一事受阻。”李沾的辦法就是對揚州軍分化瓦解,隻要這些將領們不說話,諒他羅劍也翻不起風浪來。
“誰人可去揚州?”馬士英問道。
“宮中秉筆太監高起潛原久在軍中,在軍中頗有人脈,由他前去遊說,不知閣部認為妥否?”
高起潛是崇禎皇帝深為信任的大太監,以前就在盧象升軍中為監軍,其對盧象升見死不救,這事傳聞甚廣。
高起潛在北京城破之前就已經逃到南京,寓居了一段時間後被任命為京營提督,後弘光帝為酬謝盧九德擁立之功,把京營提督給挪了出來,讓高起潛到了宮裏,說是秉筆太監,其實沒啥權力,宮裏權力如今被張執中、田成等以前福王府老人把持著。
“不若命其為揚州軍監軍,也是仿先帝常例,你以為如何?”馬士英覺得這個辦法不錯,隻是他考慮得更為徹底,這樣高起潛到了揚州,也可名正言順地找各個將領遊說了。
“閣部高見!此策甚妙。”李沾趕緊高帽子送上。
二人又商量半天,終於為了不同的目標達成了一致意見,至於羅劍離了揚州,萬一清兵再次南下,揚州能否守得住,這不在二人的思考範圍。
第二天馬閣部就接到揚州羅、史二人呈上的奏折,說是要任命袁繼鹹和路振飛為安慶和鳳陽兩府府台。
馬閣部接到奏折,心中大惱,這官員你們就任命了,還要我這首輔兼吏部尚書幹啥?這純粹是斷人財路,馬閣部對這類斷他財路的人向來是深惡痛絕的。
馬士英進宮去見了皇上,並不是呈上揚州的奏折,那奏折被他甩在家裏,他來是為了羅劍入閣和高起潛去揚州監軍的事情。
胖皇帝朱由菘現在過得非常舒心,每日裏聽聽曲子,看看歌舞,再臨幸幾個宮裏新選的漂亮宮女,別提多美了。
馬士英求見時,他正在跟阮大铖商量一個新曲目,如何才能演得更加動人,如果不是太胖,朱由菘都想親自去給戲子們示範。
馬士英進宮拜見皇上後,看了一眼阮大铖,淡淡地說了一句“圓海兄也在啊”,轉身就朝皇上把他與李沾計議的事情稟報了。
胖皇帝朱由菘卻不是傻子,當即說道:“衛國公立此大功,如此封賞當無不可,但是倘若清兵再次攻來,何人能守住揚州?”
“請皇上勿憂,如今揚州軍已經練成,高公公前去監軍,他又是個知兵的,揚州還有督師在,諒清兵也不敢南下,衛國公立此大功,不如此封賞不足以酬其功啊!”馬士英趕緊給皇上寬心。
阮大铖在旁邊聽了也不說話,隻在心裏暗暗冷笑,衛國公費了老多心血才把揚州軍練成,如今你卻想來摘桃子了,隻是你摘的恐怕不是桃子,恐怕是隻刺蝟,要紮手的。
有心給揚州衛國公提前通報一下消息,仔細一想,還是讓馬瑤草去碰個大釘子為好,把派人通知揚州的心思壓了下來。
“如此,就依先生所奏。”朱由菘急著編練曲目,沒心思跟馬士英磨嘰,趕緊答應了下來。
等大太監高起潛帶著上百個錦衣衛來到揚州時,羅劍正在組織軍中將領們開會。
這次秋季作戰持續時間一個多月,經曆了三四次大的戰役,揚州軍固然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但在戰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很多,總結和反思十分必要。
參加會議的人很多,足有三十幾人,除了各師主官、副職,參謀部的幾個主要參謀也來參加了,劉為民和陳子龍也被羅劍讓人從瓜州給喊迴來了。
陳子龍還一肚子不高興,說他現在哪有時間參加什麽會議,煉鋼廠的事情正忙得不可開交,羅劍給他說了半天好話,這才讓他安心坐下來。
理著光頭的李本深對參加這種會議倒是十分好奇,他的部隊已經從盱眙到了揚州,已經開始了整編整訓,李本深對這事很上心,這關係到他能否當上三師師長,成為大都督嫡係的問題。
會議才剛剛開始,衛兵就進來報告說,朝廷派了監軍來揚州了,監軍還帶來了聖旨,讓大都督帶人前去迎接。
羅劍甚至沒問監軍是哪個,揮了揮手,讓衛兵出去了,對任民育說道:“請時澤兄去接待一下可好?”
任民育是特邀參加這個會議的,這次作戰他也為後勤保障出了很大的力,作為揚州領導層的一員,羅劍特別邀請了他參加。
史可法想張口說什麽,想想又算了,除了李本深和楊副總兵有些詫異,眾將領們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黃得功甚至嘟囔了一句:“打仗的時候不見人影,現在倒跑得快。”
馬閣部府上這兩天上門的人真不少,有些人是上門打探揚州軍大勝的具體情況,有些人卻是上門求官來了。
現在朝中不少衙門散官遍布,侍郎、禦史滿天飛,都是掛著虛職,現在聽說揚州軍收了不少地盤迴來,都是削著腦袋想去爭個實缺。
至於這兩府毗鄰清兵占領區,大家都沒有太多的擔心,有揚州軍在,多鐸的幾十萬大軍都被打得所剩無幾,還怕守不住這些地盤?
要在平時,馬閣部肯定臉都要笑爛,但現在馬閣部卻覺得苦惱不已。
原因是這地盤是揚州軍打下來的,揚州還有個大都督在,如果是史可法在,量他也不至於拒絕朝廷任命的官員,這大都督可就說不定了。
這送上門的金銀珠寶,馬閣部實在不願意再讓它們走出府門,讓兒子馬鑾在前院應付著上門的客人,自己在後院苦思著主意。
馬閣部現今並不象當初那樣可以→,做整個朝廷的主了。
現在阮大铖這個昔日最好的盟友,自從女兒麗娘去了以後,仿佛對當官更加投入,沒事就到宮裏找皇上,皇上是喜歡戲曲之人,阮大铖之能正是長於此,因此皇上對阮大铖似乎越來越信任,這不最近宮裏就有風聲傳出來,說皇上欲讓阮大铖擔任吏部尚書。
馬閣部當時被這個消息給驚呆了,負責官員考察任命的吏部尚書乃是朝中最具實權的部門,自從張煌言請辭以後,吏部一直被馬閣部牢牢把持著,不曾放鬆一點。
阮大铖雖然是自己的盟友,但最近似乎與自己已經不太親近了,不知道這中間有沒有那淮揚大都督的原因,即使阮大铖還是當初的阮大铖,這吏部尚書的位置也是不能放出去的。
苦思冥想的馬閣部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淮揚大都督羅劍調離揚州。
不過這羅劍立了這麽多大功,讓他再換到其他位置似乎說不過去,那就隻有把他調到朝中為官,調到朝中給他安置個什麽職位才合適呢?馬閣部又為難了。
倘若調至朝中為大學士,以其天使之名,其籠絡人心之能,又有阮大铖等人相助,又恐自己首輔之位不保。
若隻任其為虛職,恐揚州軍那幫悍將也不會答應,依靠江北四鎮起家的馬士英對兵權重要性的認識比誰都深刻。
正在馬閣部左右為難之時,接到下人來報,右都禦史李沾求見。
馬閣部一聽,心想這李沾恨羅劍入骨,不知他又有什麽辦法來對付羅劍,倘若能有個一石二鳥的主意就好了,想想讓下人把李沾帶進了府中花園裏。
李沾一見到馬士英就感覺到他的焦躁不安,又見到許多停在其府外的車馬轎子,李沾腦袋一轉,明白馬閣部因何煩惱了。
“閣部,揚州軍大獲全勝,淮揚大都督羅劍功勞甚大,不知朝廷欲如何獎賞?”李沾今天就為這事來的,開門見山給馬閣部提了出來。
馬士英一聽,李沾果然是為了羅劍的事來的,但似乎他沒有這麽好心,估計他都恨不得羅劍被多鐸給殺了,哪裏還會為了羅劍的封賞來找他?
“是啊,這次揚州軍的獲勝,也讓朝廷徹底安心了,其功甚大,如何封賞,我這裏不也正為難嗎?”馬士英打著哈哈,隻想聽李沾可有什麽“高見”。
“以沾之見,不若任命其為東閣大學士,不入內閣似乎不足以酬其功啊!”李沾一邊說著,一邊觀察著馬閣部的表情。
“這…衛國公如今在揚州甚得人心,如若調他入朝,恐揚州民眾不願哪。”馬士英打著哈哈。
“閣部說其甚得人心沾卻覺得有些過了,前兩天還聽說侯方域已經棄他而去了,且聽說他在揚州對官員甚是嚴酷,很多官員對其也有不滿之意啊。”李沾說的這些倒是不假。
聽到李沾這麽一說,馬士英心裏有了一些鬆動。
極善察顏觀色的李沾馬上看了出來。
“閣部可是擔心其在朝中籠絡人心,壞了朝綱?沾以為其言其行與朝中官員盡皆格格不入,如何能籠得人心?閣部還記得高子猶否?”李沾見馬士英有些鬆動,趕緊接著說道。
高宏圖高子猶是以前的內閣首輔,後來被馬士英攛掇李沾及劉孔昭等人硬給擠兌得請辭了,李沾的意思是羅劍入朝以後可用同樣的辦法來對付他。
“使其入閣倒無不可,隻是揚州眾軍將領倘若不願,揚州必亂啊!”馬士英一聽李沾的話,頓時放下心來,又提出另一個他所擔心的問題。
“這個閣部更不必擔心,黃得功等人跟隨其時日尚短,如何甘願對其言聽計從?對這將領,沾還有一個辦法。”
“哦,還有何辦法?”馬士英迫不及待地問道。
“可派人前去揚州各軍遊說,使其忠心朝廷,必不會使羅劍入閣一事受阻。”李沾的辦法就是對揚州軍分化瓦解,隻要這些將領們不說話,諒他羅劍也翻不起風浪來。
“誰人可去揚州?”馬士英問道。
“宮中秉筆太監高起潛原久在軍中,在軍中頗有人脈,由他前去遊說,不知閣部認為妥否?”
高起潛是崇禎皇帝深為信任的大太監,以前就在盧象升軍中為監軍,其對盧象升見死不救,這事傳聞甚廣。
高起潛在北京城破之前就已經逃到南京,寓居了一段時間後被任命為京營提督,後弘光帝為酬謝盧九德擁立之功,把京營提督給挪了出來,讓高起潛到了宮裏,說是秉筆太監,其實沒啥權力,宮裏權力如今被張執中、田成等以前福王府老人把持著。
“不若命其為揚州軍監軍,也是仿先帝常例,你以為如何?”馬士英覺得這個辦法不錯,隻是他考慮得更為徹底,這樣高起潛到了揚州,也可名正言順地找各個將領遊說了。
“閣部高見!此策甚妙。”李沾趕緊高帽子送上。
二人又商量半天,終於為了不同的目標達成了一致意見,至於羅劍離了揚州,萬一清兵再次南下,揚州能否守得住,這不在二人的思考範圍。
第二天馬閣部就接到揚州羅、史二人呈上的奏折,說是要任命袁繼鹹和路振飛為安慶和鳳陽兩府府台。
馬閣部接到奏折,心中大惱,這官員你們就任命了,還要我這首輔兼吏部尚書幹啥?這純粹是斷人財路,馬閣部對這類斷他財路的人向來是深惡痛絕的。
馬士英進宮去見了皇上,並不是呈上揚州的奏折,那奏折被他甩在家裏,他來是為了羅劍入閣和高起潛去揚州監軍的事情。
胖皇帝朱由菘現在過得非常舒心,每日裏聽聽曲子,看看歌舞,再臨幸幾個宮裏新選的漂亮宮女,別提多美了。
馬士英求見時,他正在跟阮大铖商量一個新曲目,如何才能演得更加動人,如果不是太胖,朱由菘都想親自去給戲子們示範。
馬士英進宮拜見皇上後,看了一眼阮大铖,淡淡地說了一句“圓海兄也在啊”,轉身就朝皇上把他與李沾計議的事情稟報了。
胖皇帝朱由菘卻不是傻子,當即說道:“衛國公立此大功,如此封賞當無不可,但是倘若清兵再次攻來,何人能守住揚州?”
“請皇上勿憂,如今揚州軍已經練成,高公公前去監軍,他又是個知兵的,揚州還有督師在,諒清兵也不敢南下,衛國公立此大功,不如此封賞不足以酬其功啊!”馬士英趕緊給皇上寬心。
阮大铖在旁邊聽了也不說話,隻在心裏暗暗冷笑,衛國公費了老多心血才把揚州軍練成,如今你卻想來摘桃子了,隻是你摘的恐怕不是桃子,恐怕是隻刺蝟,要紮手的。
有心給揚州衛國公提前通報一下消息,仔細一想,還是讓馬瑤草去碰個大釘子為好,把派人通知揚州的心思壓了下來。
“如此,就依先生所奏。”朱由菘急著編練曲目,沒心思跟馬士英磨嘰,趕緊答應了下來。
等大太監高起潛帶著上百個錦衣衛來到揚州時,羅劍正在組織軍中將領們開會。
這次秋季作戰持續時間一個多月,經曆了三四次大的戰役,揚州軍固然取得了極大的戰果,但在戰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很多,總結和反思十分必要。
參加會議的人很多,足有三十幾人,除了各師主官、副職,參謀部的幾個主要參謀也來參加了,劉為民和陳子龍也被羅劍讓人從瓜州給喊迴來了。
陳子龍還一肚子不高興,說他現在哪有時間參加什麽會議,煉鋼廠的事情正忙得不可開交,羅劍給他說了半天好話,這才讓他安心坐下來。
理著光頭的李本深對參加這種會議倒是十分好奇,他的部隊已經從盱眙到了揚州,已經開始了整編整訓,李本深對這事很上心,這關係到他能否當上三師師長,成為大都督嫡係的問題。
會議才剛剛開始,衛兵就進來報告說,朝廷派了監軍來揚州了,監軍還帶來了聖旨,讓大都督帶人前去迎接。
羅劍甚至沒問監軍是哪個,揮了揮手,讓衛兵出去了,對任民育說道:“請時澤兄去接待一下可好?”
任民育是特邀參加這個會議的,這次作戰他也為後勤保障出了很大的力,作為揚州領導層的一員,羅劍特別邀請了他參加。
史可法想張口說什麽,想想又算了,除了李本深和楊副總兵有些詫異,眾將領們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黃得功甚至嘟囔了一句:“打仗的時候不見人影,現在倒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