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王強不知道他的計劃竟引起南京這麽大的動作,此時他正帶著一團在離費縣(今山東平邑縣)流峪鎮的一個山腳下休息。
由於對清兵的情況掌握得極準確,又有向導帶著偵察兵在前方探路,一團這一天一夜行進了一百五十多裏,竟沒有遇到清兵一兵一卒。
明天就要進入泗水縣了,根據情報,泗水縣倒是有二千多清兵,清兵在泗縣有個大的糧草中轉站,估計這些清兵是防守那兒的。
王強很想幹掉這股清兵,隻是如果不能大量毀掉清兵的糧草,行動意義就不大,隻會打草驚蛇,給後麵的行動帶來麻煩。
第二天一早,已經進入泗縣的王強接到偵察兵的報告,泗縣並沒有屯集清兵的大量糧草,清兵的糧草早在十幾天前就從這裏運過去了。
既然沒有清兵的大量糧草,王強當然不會去動這股清兵,在一個山凹裏休息了大半天,到了黃昏,王強又帶著部隊出發了。
九月的夜晚天氣有些涼,部隊卻正好行軍,等白天天氣熱了,部隊就找地方休息,行軍了三四天,部隊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狀態,這讓王強很滿意。
部隊一直行進在遠離城鎮的鄉間,盡管沿途有不少百姓看到了行進的部隊,但王強看到他們麻木的眼神,並沒有去管他們。
路上也曾遇到了幾批滿清的官差,王強卻不敢輕易放他們走了,一團長要殺了這些官差,但王強卻沒有輕易殺人的習慣,隻是讓人把他們綁在了偏僻的樹林裏,能不能自己逃走,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沂州城外的黃得功已經把四師和六師都集中了過來,按照此前和王強的商議,黃得功不需要對沂州城發動強攻,等王強攻克了濟南,清軍肯定會被調動起來。一旦清兵被調動,那是就是黃得功這裏大量殲敵的時候。
此時的沂州城外也被清兵給挖得到處都是戰壕,看來清兵是想利用這些戰壕大量殺傷國防軍。
黃得功此時倒一點不在乎,他手頭上現在集中了三個主力師。對麵清兵雖有十幾萬人,卻被釘死在沂州城,他是進可攻,退可守,主動權在握。一點都不著急。
黃得功命令在三個師成品字型在沂州城外圍紮下營來,三個師之間的距離不過一裏地。七師被擺在最前麵,雖然王強帶走了一團,但七師還是有一萬多人馬,戰鬥力仍然在三個師中是最強的。
國防軍放緩了進攻節奏,這可把沂州城裏的譚泰和吳三桂急得不行,沂州附近二十萬人馬,這一天下來,人吃馬嚼的可不在少數。
雖然糧草還能堅持十幾天,可這已經是整個山東能夠承擔的極限。譚泰已經急報北京,希望朝廷能夠支持一些糧草,這仗還不知道打到什麽時候。
北京城武英殿裏,多爾袞又在緊急召集群臣商議,自從戰火一起,各地的奏折如雪片一樣飛往北京城,好消息幾乎沒有,不是丟城失地,就是告急的文書,最讓多爾袞頭疼的是各軍都在拚命地找他要軍餉糧草。
去年一年年成不錯。大清治下總算稍稍恢複了一點元氣,可是多爾袞心裏明白,這一點元氣在戰爭中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
大清現在隻能靠人數的優勢來抵消國防軍強大的作戰能力,現在朝廷的軍隊已經超過一百三十萬。這個數量已經比明朝開國之初還要多,戶部已經不止一次地叫苦,朝廷已經養不起這麽多的軍隊了。
當初入關進北京城時,多爾袞曾經覺得崇禎皇帝實在太過無能,掌有偌大個國家,最後竟落了個吊死煤山的結果。
現在多爾袞已經不這麽想了。他甚至已經想到,也許要不了更長的時間,他也會象崇禎皇帝一樣,不過,作為大清的勇士,他最有可能的選擇是用刀結束自己的性命,而不是把自己給吊死。
多爾袞仔細算過南京國防軍的人數,滿打滿算不超過二十萬人,但多爾袞知道,南京政府養這二十萬人的軍隊,所花費的一點不比他的一百多萬人少,為啥他們就能堅持下來呢?
就拿那種新式火槍來說,多爾袞想起來火氣都大,早已經沒有了朝廷也能夠製作新式火槍的喜悅。
當範文程說製作一支新式火槍需要花費三四十兩銀子的時候,不亞於給了多爾袞當頭一棒,記得當時還衝範文程發了火,罵得範文程差點辭官不幹了。
多爾袞實在想不通,南京為什麽就能製作那麽多的火槍出來,難道他們的火槍製作不用花銀子?還有國防軍那麽多的大炮,這更是得用銀子堆起來算,他們怎麽就能做到?
聽說他們在跟海外做生意,多爾袞不太明白,跟海外做生意就那麽賺錢?那大明朝幾百年為什麽老是禁海,不讓大家出海做生意?
“諸位臣工,大家都說說吧,這樣下去,不等國防軍打來,我大清朝廷自己都要垮了。”多爾袞一手按著太陽穴,眼睛盯著下麵坐著的兩排大臣,陰沉著聲音說道。
今天商議的議題就是財政問題,大家都知道,戶部尚書剛林那哭喪的臉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啟稟攝政王,臣以為糧草倒是可以對付,隻是這餉銀…”範文程是大家都不開口,隻得硬著頭皮起個頭。
多爾袞也知道,去年收成不錯,就連連年幹旱的陝西、河南等省的糧食也稍有了節餘,況且從南明傳過來的紅薯真是個好東西,產量高還能飽肚子,好多地方已經開始種上了。
多爾袞不明白為什麽南京政府就不對大清封鎖,而是任由紅薯傳到大清治下,想了好多天他都沒想明白。
後來他從《中華日報》上找到了答案,原來南京政府認為盡管在滿清治下,但漢人百姓是無辜的,隻要能讓大家吃飽肚子,南京政府不會對自己的同胞進行封鎖。
這讓多爾袞既高興也害怕,高興的是大清現在也不會有饑饉之憂,害怕的是長此以往,人心都向著南京去了。
“臣以為此危急之時。我大清必須采取斷然措施,所有官紳包括我滿人全得一體納稅,否則,沒有餉銀的軍隊遲早會象明朝的軍隊一樣。成為一堆沙子。”
索尼見大殿中又安靜了下來,沒人說話,這才站起來說道。
索尼說這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他也知道此言一出,無數的官紳和滿人貴族都會把他當成仇人。但此時已經別無他法。
果然索尼話音剛落,大殿裏頓時響起一片吵鬧聲,甚至有滿人大臣指著索尼罵開了。
多爾袞迴頭看了一眼坐在寶座上的小皇帝,心裏打起鼓來,索尼說的正是他想幹的,但是真要這麽幹了,後果自己也難以預測,這個得下去跟皇太後商量商量再說。
原南明皇宮的武英殿裏,羅劍也在召集政府有關人員開會。
參會的人不少,實在找不到那麽大的地方。羅劍讓人拆掉了武英殿裏寶座,又擺上了桌椅,武英殿被改造成了一個大會議室。
羅劍本想把桌椅擺成圓形,開個圓桌會議,但殿裏的幾根大柱子卻是沒法處理,隻得排成兩排,羅劍和史可法兩人一起在主位置上。
羅劍召開的也是財政工作會議,戰火一起,幾路大軍的每日的消耗是驚人的,盡管戰前開會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但隨著形勢的變化,後麵又會出現一係列新的問題。
“張部長,你把財政情況說說吧?”
等大家都坐定了,羅劍對坐在任民育下首的張有譽說道。
財政部長張有譽推了推眼睛上的眼鏡。打開了放在桌上的文件夾。
眼鏡是羅劍看他老是眯著眼睛看東西,知道他眼睛不好,這才專門讓人給他製作的,有了這東西,張有譽覺得自己的效率一下提高了不少。
“大都督、督師,各位。今年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情況總體看是不錯的,截止目前為止,財政總收入有三千八百多萬兩,總支出有三千二百多萬兩,目前財政總節餘六百萬兩。”
聽了張有譽的話,偌大的武英殿裏響起了一片吸氣之聲,不少人是第一次參加財政會議,聽到今年財政收入竟然如此之高,個個都是咋舌不已。
“我把總支出中的大項給大家匯報一下,其中軍費開支八百多萬兩,教育經費一千一百多萬兩,政府官員的工資共計四百多萬兩,化工廠和鐵路兩個大項目計六百多萬兩,其他都是一些小項累計起來的。”
張有譽的聲音在武英殿裏迴蕩著,不少官員已經聽得癡了。
“張部長,‘嶽飛’號和其他商船的建造都計入沒有?”史可法問道。
“督師,‘嶽飛’號建造的費用計入了軍費開支,商船的建造沒有花政府的銀子,是遠洋貿易公司出的。”張有譽很快的迴答道,顯然他對這些都是心中有數。
鄭芝龍也坐在下首,聽著張有譽的匯報,鄭芝龍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
以前他總覺得自己已經富可敵國,今天一聽,才知道南京政府的財政收入竟有如此之高,他覺得自己的眼光實在是太淺了。
就在鄭芝龍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殿裏響起了史可法的聲音。
“大家知道以前大明朝廷的一年收入是多少嗎?最高的時候都不到三千萬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剛剛穩定下來,收上的賦稅並不多,換句話說,今年的財政收入主要還是揚州地區和江蘇一省和海上貿易的收入,今後我們的情況會越來越好。”
聽了史可法的話,武英殿裏響起一陣嘖嘖之聲,幾乎每個人都被鼓舞著。(未完待續。)
ps: 本書成績並不理想,我也不好意思在這裏發表什麽上架感言,隻是為了還在讀這本書的朋友們一直堅持著,不撲街是最基本的承諾。謝謝沒有放棄本書的朋友們!
王強不知道他的計劃竟引起南京這麽大的動作,此時他正帶著一團在離費縣(今山東平邑縣)流峪鎮的一個山腳下休息。
由於對清兵的情況掌握得極準確,又有向導帶著偵察兵在前方探路,一團這一天一夜行進了一百五十多裏,竟沒有遇到清兵一兵一卒。
明天就要進入泗水縣了,根據情報,泗水縣倒是有二千多清兵,清兵在泗縣有個大的糧草中轉站,估計這些清兵是防守那兒的。
王強很想幹掉這股清兵,隻是如果不能大量毀掉清兵的糧草,行動意義就不大,隻會打草驚蛇,給後麵的行動帶來麻煩。
第二天一早,已經進入泗縣的王強接到偵察兵的報告,泗縣並沒有屯集清兵的大量糧草,清兵的糧草早在十幾天前就從這裏運過去了。
既然沒有清兵的大量糧草,王強當然不會去動這股清兵,在一個山凹裏休息了大半天,到了黃昏,王強又帶著部隊出發了。
九月的夜晚天氣有些涼,部隊卻正好行軍,等白天天氣熱了,部隊就找地方休息,行軍了三四天,部隊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狀態,這讓王強很滿意。
部隊一直行進在遠離城鎮的鄉間,盡管沿途有不少百姓看到了行進的部隊,但王強看到他們麻木的眼神,並沒有去管他們。
路上也曾遇到了幾批滿清的官差,王強卻不敢輕易放他們走了,一團長要殺了這些官差,但王強卻沒有輕易殺人的習慣,隻是讓人把他們綁在了偏僻的樹林裏,能不能自己逃走,就看他們的運氣了。
沂州城外的黃得功已經把四師和六師都集中了過來,按照此前和王強的商議,黃得功不需要對沂州城發動強攻,等王強攻克了濟南,清軍肯定會被調動起來。一旦清兵被調動,那是就是黃得功這裏大量殲敵的時候。
此時的沂州城外也被清兵給挖得到處都是戰壕,看來清兵是想利用這些戰壕大量殺傷國防軍。
黃得功此時倒一點不在乎,他手頭上現在集中了三個主力師。對麵清兵雖有十幾萬人,卻被釘死在沂州城,他是進可攻,退可守,主動權在握。一點都不著急。
黃得功命令在三個師成品字型在沂州城外圍紮下營來,三個師之間的距離不過一裏地。七師被擺在最前麵,雖然王強帶走了一團,但七師還是有一萬多人馬,戰鬥力仍然在三個師中是最強的。
國防軍放緩了進攻節奏,這可把沂州城裏的譚泰和吳三桂急得不行,沂州附近二十萬人馬,這一天下來,人吃馬嚼的可不在少數。
雖然糧草還能堅持十幾天,可這已經是整個山東能夠承擔的極限。譚泰已經急報北京,希望朝廷能夠支持一些糧草,這仗還不知道打到什麽時候。
北京城武英殿裏,多爾袞又在緊急召集群臣商議,自從戰火一起,各地的奏折如雪片一樣飛往北京城,好消息幾乎沒有,不是丟城失地,就是告急的文書,最讓多爾袞頭疼的是各軍都在拚命地找他要軍餉糧草。
去年一年年成不錯。大清治下總算稍稍恢複了一點元氣,可是多爾袞心裏明白,這一點元氣在戰爭中很快就會被消耗殆盡。
大清現在隻能靠人數的優勢來抵消國防軍強大的作戰能力,現在朝廷的軍隊已經超過一百三十萬。這個數量已經比明朝開國之初還要多,戶部已經不止一次地叫苦,朝廷已經養不起這麽多的軍隊了。
當初入關進北京城時,多爾袞曾經覺得崇禎皇帝實在太過無能,掌有偌大個國家,最後竟落了個吊死煤山的結果。
現在多爾袞已經不這麽想了。他甚至已經想到,也許要不了更長的時間,他也會象崇禎皇帝一樣,不過,作為大清的勇士,他最有可能的選擇是用刀結束自己的性命,而不是把自己給吊死。
多爾袞仔細算過南京國防軍的人數,滿打滿算不超過二十萬人,但多爾袞知道,南京政府養這二十萬人的軍隊,所花費的一點不比他的一百多萬人少,為啥他們就能堅持下來呢?
就拿那種新式火槍來說,多爾袞想起來火氣都大,早已經沒有了朝廷也能夠製作新式火槍的喜悅。
當範文程說製作一支新式火槍需要花費三四十兩銀子的時候,不亞於給了多爾袞當頭一棒,記得當時還衝範文程發了火,罵得範文程差點辭官不幹了。
多爾袞實在想不通,南京為什麽就能製作那麽多的火槍出來,難道他們的火槍製作不用花銀子?還有國防軍那麽多的大炮,這更是得用銀子堆起來算,他們怎麽就能做到?
聽說他們在跟海外做生意,多爾袞不太明白,跟海外做生意就那麽賺錢?那大明朝幾百年為什麽老是禁海,不讓大家出海做生意?
“諸位臣工,大家都說說吧,這樣下去,不等國防軍打來,我大清朝廷自己都要垮了。”多爾袞一手按著太陽穴,眼睛盯著下麵坐著的兩排大臣,陰沉著聲音說道。
今天商議的議題就是財政問題,大家都知道,戶部尚書剛林那哭喪的臉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啟稟攝政王,臣以為糧草倒是可以對付,隻是這餉銀…”範文程是大家都不開口,隻得硬著頭皮起個頭。
多爾袞也知道,去年收成不錯,就連連年幹旱的陝西、河南等省的糧食也稍有了節餘,況且從南明傳過來的紅薯真是個好東西,產量高還能飽肚子,好多地方已經開始種上了。
多爾袞不明白為什麽南京政府就不對大清封鎖,而是任由紅薯傳到大清治下,想了好多天他都沒想明白。
後來他從《中華日報》上找到了答案,原來南京政府認為盡管在滿清治下,但漢人百姓是無辜的,隻要能讓大家吃飽肚子,南京政府不會對自己的同胞進行封鎖。
這讓多爾袞既高興也害怕,高興的是大清現在也不會有饑饉之憂,害怕的是長此以往,人心都向著南京去了。
“臣以為此危急之時。我大清必須采取斷然措施,所有官紳包括我滿人全得一體納稅,否則,沒有餉銀的軍隊遲早會象明朝的軍隊一樣。成為一堆沙子。”
索尼見大殿中又安靜了下來,沒人說話,這才站起來說道。
索尼說這話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他也知道此言一出,無數的官紳和滿人貴族都會把他當成仇人。但此時已經別無他法。
果然索尼話音剛落,大殿裏頓時響起一片吵鬧聲,甚至有滿人大臣指著索尼罵開了。
多爾袞迴頭看了一眼坐在寶座上的小皇帝,心裏打起鼓來,索尼說的正是他想幹的,但是真要這麽幹了,後果自己也難以預測,這個得下去跟皇太後商量商量再說。
原南明皇宮的武英殿裏,羅劍也在召集政府有關人員開會。
參會的人不少,實在找不到那麽大的地方。羅劍讓人拆掉了武英殿裏寶座,又擺上了桌椅,武英殿被改造成了一個大會議室。
羅劍本想把桌椅擺成圓形,開個圓桌會議,但殿裏的幾根大柱子卻是沒法處理,隻得排成兩排,羅劍和史可法兩人一起在主位置上。
羅劍召開的也是財政工作會議,戰火一起,幾路大軍的每日的消耗是驚人的,盡管戰前開會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但隨著形勢的變化,後麵又會出現一係列新的問題。
“張部長,你把財政情況說說吧?”
等大家都坐定了,羅劍對坐在任民育下首的張有譽說道。
財政部長張有譽推了推眼睛上的眼鏡。打開了放在桌上的文件夾。
眼鏡是羅劍看他老是眯著眼睛看東西,知道他眼睛不好,這才專門讓人給他製作的,有了這東西,張有譽覺得自己的效率一下提高了不少。
“大都督、督師,各位。今年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情況總體看是不錯的,截止目前為止,財政總收入有三千八百多萬兩,總支出有三千二百多萬兩,目前財政總節餘六百萬兩。”
聽了張有譽的話,偌大的武英殿裏響起了一片吸氣之聲,不少人是第一次參加財政會議,聽到今年財政收入竟然如此之高,個個都是咋舌不已。
“我把總支出中的大項給大家匯報一下,其中軍費開支八百多萬兩,教育經費一千一百多萬兩,政府官員的工資共計四百多萬兩,化工廠和鐵路兩個大項目計六百多萬兩,其他都是一些小項累計起來的。”
張有譽的聲音在武英殿裏迴蕩著,不少官員已經聽得癡了。
“張部長,‘嶽飛’號和其他商船的建造都計入沒有?”史可法問道。
“督師,‘嶽飛’號建造的費用計入了軍費開支,商船的建造沒有花政府的銀子,是遠洋貿易公司出的。”張有譽很快的迴答道,顯然他對這些都是心中有數。
鄭芝龍也坐在下首,聽著張有譽的匯報,鄭芝龍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
以前他總覺得自己已經富可敵國,今天一聽,才知道南京政府的財政收入竟有如此之高,他覺得自己的眼光實在是太淺了。
就在鄭芝龍還在胡思亂想的時候,殿裏響起了史可法的聲音。
“大家知道以前大明朝廷的一年收入是多少嗎?最高的時候都不到三千萬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剛剛穩定下來,收上的賦稅並不多,換句話說,今年的財政收入主要還是揚州地區和江蘇一省和海上貿易的收入,今後我們的情況會越來越好。”
聽了史可法的話,武英殿裏響起一陣嘖嘖之聲,幾乎每個人都被鼓舞著。(未完待續。)
ps: 本書成績並不理想,我也不好意思在這裏發表什麽上架感言,隻是為了還在讀這本書的朋友們一直堅持著,不撲街是最基本的承諾。謝謝沒有放棄本書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