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就在七師炮兵打響的時候,四師和六師也向沂州城外清兵的防線發動了進攻。
有了四師在大楊莊外的作戰經驗,在十幾門火炮抵近直瞄清除了防線上清兵的火炮之後,進攻部隊相互交替掩護朝前突進,離戰壕一百多米時部隊就開始射擊,密集的火力打得戰壕裏的清兵根本抬不起頭來。
盡管清兵很頑強,但進攻部隊強大的火力卻不是頑強就可以抵擋的。
四師和六師各自隻傷亡了不到一百人就突破了防線,開始向清兵防線的兩翼和縱深進攻。
防線上的清兵開始四散奔逃,但真正逃走的不過二千多人,大多數清兵選擇了跪地投降,兩個師抓了一萬多俘虜。
沂州城牆上清軍的火炮造成了兩個師上百人的傷亡,這讓劉定均和劉雄伍都極為冒火,當即命令炮兵向前機動,開始炮擊沂州城頭。
譚泰縮在沂州城城牆上的城跺後麵,悲哀地看著國防軍不到一個時辰就全麵突破了他在城外苦心設置的防線,等國防軍開始向城頭上炮擊時,譚泰有了放棄沂州的念頭。
進攻七師的三萬多清兵在七師炮兵團三次齊射之後已經完全亂了套,不少清兵開始朝後麵跑去,亂糟糟的清兵已經沒有了隊形。
“開始進攻!”盡管炮兵給了清兵重大殺傷,但馬千軍也知道這種炮彈極為珍貴,他也舍不得把它們都用完了,見清兵已經亂套,馬上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七師向前進攻的隻有二團,三團和四團都從兩翼朝清兵包抄了過去,黃得功見了暗暗點頭,看來馬千軍不止是想擊潰這股清兵,他是想全吃了他們。【ㄨ】
戰鬥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七師不到二個小時就全部殲滅了這三萬多清兵,跑掉的清兵隻有不到一千人。七師也抓獲了近二萬俘虜。
“不錯,七師的訓練已經趕上一師了。”黃得功並沒有太興奮,隻是淡淡地對馬千軍說道,如果七師一萬多人連三萬沒有工事的清兵都幹不掉。那也枉自他這麽看重七師了。
“命令部隊趕緊時間打掃戰場。打掃完戰場部隊迴營寨休息,明天一早進攻沂州城!”黃得功朝作戰參謀說道,今天天色已晚,要進攻沂州城得明天了。
黃得功為自己的這個命令後悔了好一陣子,他不知道此時沂州城裏譚泰已經準備棄城逃跑了。
在城外三萬多清兵被炸得大亂的時候。譚泰就已經定下了棄城逃跑的決心。
定下決心的譚泰絲毫不敢耽擱,隨著譚泰的命令,大量輔兵開始從沂州城向外運著糧草,譚泰知道因為濟南城被占,不會再有糧草運過來,如果不帶上糧草,幾萬部隊很快就會斷糧。
大量的糧草輜重必然會拖累大部隊的行軍速度,譚泰思前想後,又命令青州守備李士元率二萬多人馬堅守沂州城,譚泰沒有別的奢望。他隻指望李士元能阻擋國防軍一兩天的時間。
譚泰留下李士元是有原因的,李士元原來就是大明的青州守備,清兵進入山東後主動投降了清兵,在後來在對付山東趙應元反清時誘殺了趙應元和大量抗清義軍,手上有著累累血債。
不等譚泰率大軍離開沂州城,李士元就命令部屬加強沂州城的防守,他也知道如果落到國防軍手上,絕對沒有他活命的機會,他隻想守住兩天也逃離沂州。
吳三桂並不知道譚泰已經放棄了沂州城在他後麵趕了上來,他還在領著以關寧軍為主力的五萬多人不緊不慢地朝濟南趕著。
去年多爾袞把吳三桂從東北調到山東時。吳三桂對多爾袞還極為感激,他覺得大清攝政王對他還是信任的。
後來從北京城傳來消息說,把他調到山東是範文程反複勸說多爾袞的結果,吳三桂心裏開始不太舒服了。
自從去年清兵開始大量擴招之後。他的關寧軍也進行了擴招,但關寧軍是以騎兵為主,而譚泰並沒有對他的騎兵進行擴編,而是讓他增加了三萬多步軍,吳三桂心裏開始打起鼓來。
看來滿清朝廷對自己並沒有完全信任,想自己把山海關獻給了滿清。這才讓滿清輕易占領了北京城,當是滿清入關第一大功,但滿清朝廷卻對自己百般防範,讓吳三桂有些心涼了。
當初在山海關時,本來已經決定投靠大順,但後來京城傳來的消息說父親已經被大順軍給殺了,這才讓吳三桂臨時決定投靠滿清。【ㄨ】
大順軍很快一敗塗地,直到被剿滅殆盡,讓吳三桂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大明朝還有偌大的地盤,自己如果替大清征戰,當可立下不世之功,這輩子榮華富貴自是跑不了的。
但是揚州軍橫空出世打碎了吳三桂的好夢,去年揚州軍兵臨沂州城下,自己的幾萬大軍硬是不敢出城迎戰幾千揚州軍,讓譚泰對吳三桂很是不滿。
雖然沒有公開給吳三桂穿小鞋,但譚泰對吳三桂也不再象以前一般器重,這讓吳三桂極為失落。
年前吳三桂也曾派人悄悄去南京城,他想與南明朝廷再聯係上,如果南明朝廷出的價格夠高,吳三桂並不介意再迴到大明的懷抱。
吳三桂給南明朝廷提出的條件是封王,這難住了當時還是首輔的馬士英,羅劍在揚州立下了不世之功,朝廷也隻封了個國公,他吳三桂何德何能,竟要求封王?
況且當時羅劍在揚州宣布的大漢奸名單裏,吳三桂赫然也在其中,馬士英還沒有這個魄力直接答應給吳三桂封王來招降他。
當信使從南京迴來把結果告訴他時,吳三桂有些後悔自己的價碼提得有些太高了,等吳三桂想重新派信使,降低籌碼準備隻要個國公作罷時,南明朝廷卻已經沒有了。
吳三桂不是沒想過直接投靠揚州,但對揚州他卻有著極深的顧慮。當初揚州把他吳三桂列入了大漢奸的行列,他就很不舒服,後來又聽說黃得功投靠了揚州之後,手上的兵權都沒有了,他更加不敢靠近揚州了。
吳三桂覺得哪怕是爵位低一些也無所謂,但實力不能有損,自己手上的人馬是自己在這個亂世立足的根本,要是沒了軍權,他還投靠揚州幹嘛?
再後來是半年多的平靜日子,吳三桂當然知道平靜的日子是暫時的,等南京政府理順了內部,向滿清發動全麵進攻是遲早的事。
這半年多的時間裏,吳三桂想盡了一切辦法擴充自己的實力,好在沂州離泰安還是有段距離,譚泰也不能時時盯著,吳三桂掏出自己所有的家底,開始不停地招兵買馬,總算把自己的人馬擴充到了六萬多人。
作為以前明軍中的“名將”,吳三桂也並非是個無能之人,對如何籠絡部屬自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半年多的時間,終於讓這六萬多人對自己忠心耿耿,吳三桂這才覺得自己有實力在南京政府和滿清朝廷之間有了話語權。
這次國防軍幾千人馬突襲濟南,吳三桂也沒有想到,他更沒想到譚泰會派他迴去收複濟南城。
吳三桂在馬上想著心思,身後副統領冷允登拍馬趕了上來。
“統領,咱們的行軍速度是不是太慢了,這樣下去咱們趕到濟南恐怕要十幾天啊,到時候譚泰怪罪下來,咱們可吃不起啊。”
吳三桂轉頭看了一眼冷允登,心裏怪他根本看不清形勢,譚泰能不能從沂州城逃迴來還未可知,他清楚地知道,國防軍三千多人就敢孤軍攻取濟南,又豈是易與之輩?吳三桂可不想把自己的家底都在濟南城下拚光了。
“咱們帶著這麽多火炮、攻城器械和糧草,根本快不起來啊。”吳三桂跟冷允登打著哈哈,並沒有把心中所想說出來。
見吳三桂根本不想快速行軍,冷允登也反應了過來,不再催促吳三桂了。
吳三桂六萬大軍以每天三十多裏的速度朝濟南開進,王強在濟南城等得都有些不耐煩了。
從第三天早晨開始吳三桂不得不命令大軍全力向濟南行軍,因為譚泰親率一萬多騎兵已經從後麵趕到了。
盡管對吳三桂這兩天在路上以龜速爬行極為不滿,但譚泰並沒有在臉上露出來,他知道靠大清騎兵攻城是不行的,要想奪迴濟南,還得靠吳三桂的步軍。
聽到譚泰已經在沂州城下損了五萬人馬,吳三桂對國防軍強大的攻擊能力愈發擔心,心思也愈加活動起來。
但吳三桂並不敢輕舉妄動,譚泰帶的一萬五千騎兵可都是滿清和蒙古精銳騎兵,自己的六萬人馬中隻有一萬多騎兵,盡管吳三桂對關寧軍的戰鬥力很有自信,但是那是以前跟明軍比較,在野戰中他可不敢惹滿清騎兵。
吳三桂想法避開譚泰,把自己心腹的幾個將領給召到身邊,跟他們交待著,到了濟南城下,攻城時可得悠著點,可不能把部隊都損失光了。
盡管走的全是官道,但是帶著幾十門紅衣大炮和不少攻城器械,清兵大軍的速度無論如何也快不起來,等譚泰和吳三桂趕到濟南城外時,馬應魁也在青州樂安登陸了。
譚泰並沒有急著命令吳三桂攻城,他派人在濟南城三十裏外找到了石廷柱的騎兵,得知譚泰領大軍迴來了,石廷柱這才領著騎兵趕到了濟南城外。
仔細聽著石廷柱匯報著他們與濟南城的國防軍短暫的戰鬥過程,譚泰心裏著了慌。
原來這股國防軍三千多人就敢深入山東腹地,原來他們的裝備與以前的國防軍都不同,他們的步槍竟不用站著裝彈,譚泰對攻下濟南城實在沒有了信心。(未完待續。)
就在七師炮兵打響的時候,四師和六師也向沂州城外清兵的防線發動了進攻。
有了四師在大楊莊外的作戰經驗,在十幾門火炮抵近直瞄清除了防線上清兵的火炮之後,進攻部隊相互交替掩護朝前突進,離戰壕一百多米時部隊就開始射擊,密集的火力打得戰壕裏的清兵根本抬不起頭來。
盡管清兵很頑強,但進攻部隊強大的火力卻不是頑強就可以抵擋的。
四師和六師各自隻傷亡了不到一百人就突破了防線,開始向清兵防線的兩翼和縱深進攻。
防線上的清兵開始四散奔逃,但真正逃走的不過二千多人,大多數清兵選擇了跪地投降,兩個師抓了一萬多俘虜。
沂州城牆上清軍的火炮造成了兩個師上百人的傷亡,這讓劉定均和劉雄伍都極為冒火,當即命令炮兵向前機動,開始炮擊沂州城頭。
譚泰縮在沂州城城牆上的城跺後麵,悲哀地看著國防軍不到一個時辰就全麵突破了他在城外苦心設置的防線,等國防軍開始向城頭上炮擊時,譚泰有了放棄沂州的念頭。
進攻七師的三萬多清兵在七師炮兵團三次齊射之後已經完全亂了套,不少清兵開始朝後麵跑去,亂糟糟的清兵已經沒有了隊形。
“開始進攻!”盡管炮兵給了清兵重大殺傷,但馬千軍也知道這種炮彈極為珍貴,他也舍不得把它們都用完了,見清兵已經亂套,馬上就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七師向前進攻的隻有二團,三團和四團都從兩翼朝清兵包抄了過去,黃得功見了暗暗點頭,看來馬千軍不止是想擊潰這股清兵,他是想全吃了他們。【ㄨ】
戰鬥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七師不到二個小時就全部殲滅了這三萬多清兵,跑掉的清兵隻有不到一千人。七師也抓獲了近二萬俘虜。
“不錯,七師的訓練已經趕上一師了。”黃得功並沒有太興奮,隻是淡淡地對馬千軍說道,如果七師一萬多人連三萬沒有工事的清兵都幹不掉。那也枉自他這麽看重七師了。
“命令部隊趕緊時間打掃戰場。打掃完戰場部隊迴營寨休息,明天一早進攻沂州城!”黃得功朝作戰參謀說道,今天天色已晚,要進攻沂州城得明天了。
黃得功為自己的這個命令後悔了好一陣子,他不知道此時沂州城裏譚泰已經準備棄城逃跑了。
在城外三萬多清兵被炸得大亂的時候。譚泰就已經定下了棄城逃跑的決心。
定下決心的譚泰絲毫不敢耽擱,隨著譚泰的命令,大量輔兵開始從沂州城向外運著糧草,譚泰知道因為濟南城被占,不會再有糧草運過來,如果不帶上糧草,幾萬部隊很快就會斷糧。
大量的糧草輜重必然會拖累大部隊的行軍速度,譚泰思前想後,又命令青州守備李士元率二萬多人馬堅守沂州城,譚泰沒有別的奢望。他隻指望李士元能阻擋國防軍一兩天的時間。
譚泰留下李士元是有原因的,李士元原來就是大明的青州守備,清兵進入山東後主動投降了清兵,在後來在對付山東趙應元反清時誘殺了趙應元和大量抗清義軍,手上有著累累血債。
不等譚泰率大軍離開沂州城,李士元就命令部屬加強沂州城的防守,他也知道如果落到國防軍手上,絕對沒有他活命的機會,他隻想守住兩天也逃離沂州。
吳三桂並不知道譚泰已經放棄了沂州城在他後麵趕了上來,他還在領著以關寧軍為主力的五萬多人不緊不慢地朝濟南趕著。
去年多爾袞把吳三桂從東北調到山東時。吳三桂對多爾袞還極為感激,他覺得大清攝政王對他還是信任的。
後來從北京城傳來消息說,把他調到山東是範文程反複勸說多爾袞的結果,吳三桂心裏開始不太舒服了。
自從去年清兵開始大量擴招之後。他的關寧軍也進行了擴招,但關寧軍是以騎兵為主,而譚泰並沒有對他的騎兵進行擴編,而是讓他增加了三萬多步軍,吳三桂心裏開始打起鼓來。
看來滿清朝廷對自己並沒有完全信任,想自己把山海關獻給了滿清。這才讓滿清輕易占領了北京城,當是滿清入關第一大功,但滿清朝廷卻對自己百般防範,讓吳三桂有些心涼了。
當初在山海關時,本來已經決定投靠大順,但後來京城傳來的消息說父親已經被大順軍給殺了,這才讓吳三桂臨時決定投靠滿清。【ㄨ】
大順軍很快一敗塗地,直到被剿滅殆盡,讓吳三桂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大明朝還有偌大的地盤,自己如果替大清征戰,當可立下不世之功,這輩子榮華富貴自是跑不了的。
但是揚州軍橫空出世打碎了吳三桂的好夢,去年揚州軍兵臨沂州城下,自己的幾萬大軍硬是不敢出城迎戰幾千揚州軍,讓譚泰對吳三桂很是不滿。
雖然沒有公開給吳三桂穿小鞋,但譚泰對吳三桂也不再象以前一般器重,這讓吳三桂極為失落。
年前吳三桂也曾派人悄悄去南京城,他想與南明朝廷再聯係上,如果南明朝廷出的價格夠高,吳三桂並不介意再迴到大明的懷抱。
吳三桂給南明朝廷提出的條件是封王,這難住了當時還是首輔的馬士英,羅劍在揚州立下了不世之功,朝廷也隻封了個國公,他吳三桂何德何能,竟要求封王?
況且當時羅劍在揚州宣布的大漢奸名單裏,吳三桂赫然也在其中,馬士英還沒有這個魄力直接答應給吳三桂封王來招降他。
當信使從南京迴來把結果告訴他時,吳三桂有些後悔自己的價碼提得有些太高了,等吳三桂想重新派信使,降低籌碼準備隻要個國公作罷時,南明朝廷卻已經沒有了。
吳三桂不是沒想過直接投靠揚州,但對揚州他卻有著極深的顧慮。當初揚州把他吳三桂列入了大漢奸的行列,他就很不舒服,後來又聽說黃得功投靠了揚州之後,手上的兵權都沒有了,他更加不敢靠近揚州了。
吳三桂覺得哪怕是爵位低一些也無所謂,但實力不能有損,自己手上的人馬是自己在這個亂世立足的根本,要是沒了軍權,他還投靠揚州幹嘛?
再後來是半年多的平靜日子,吳三桂當然知道平靜的日子是暫時的,等南京政府理順了內部,向滿清發動全麵進攻是遲早的事。
這半年多的時間裏,吳三桂想盡了一切辦法擴充自己的實力,好在沂州離泰安還是有段距離,譚泰也不能時時盯著,吳三桂掏出自己所有的家底,開始不停地招兵買馬,總算把自己的人馬擴充到了六萬多人。
作為以前明軍中的“名將”,吳三桂也並非是個無能之人,對如何籠絡部屬自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半年多的時間,終於讓這六萬多人對自己忠心耿耿,吳三桂這才覺得自己有實力在南京政府和滿清朝廷之間有了話語權。
這次國防軍幾千人馬突襲濟南,吳三桂也沒有想到,他更沒想到譚泰會派他迴去收複濟南城。
吳三桂在馬上想著心思,身後副統領冷允登拍馬趕了上來。
“統領,咱們的行軍速度是不是太慢了,這樣下去咱們趕到濟南恐怕要十幾天啊,到時候譚泰怪罪下來,咱們可吃不起啊。”
吳三桂轉頭看了一眼冷允登,心裏怪他根本看不清形勢,譚泰能不能從沂州城逃迴來還未可知,他清楚地知道,國防軍三千多人就敢孤軍攻取濟南,又豈是易與之輩?吳三桂可不想把自己的家底都在濟南城下拚光了。
“咱們帶著這麽多火炮、攻城器械和糧草,根本快不起來啊。”吳三桂跟冷允登打著哈哈,並沒有把心中所想說出來。
見吳三桂根本不想快速行軍,冷允登也反應了過來,不再催促吳三桂了。
吳三桂六萬大軍以每天三十多裏的速度朝濟南開進,王強在濟南城等得都有些不耐煩了。
從第三天早晨開始吳三桂不得不命令大軍全力向濟南行軍,因為譚泰親率一萬多騎兵已經從後麵趕到了。
盡管對吳三桂這兩天在路上以龜速爬行極為不滿,但譚泰並沒有在臉上露出來,他知道靠大清騎兵攻城是不行的,要想奪迴濟南,還得靠吳三桂的步軍。
聽到譚泰已經在沂州城下損了五萬人馬,吳三桂對國防軍強大的攻擊能力愈發擔心,心思也愈加活動起來。
但吳三桂並不敢輕舉妄動,譚泰帶的一萬五千騎兵可都是滿清和蒙古精銳騎兵,自己的六萬人馬中隻有一萬多騎兵,盡管吳三桂對關寧軍的戰鬥力很有自信,但是那是以前跟明軍比較,在野戰中他可不敢惹滿清騎兵。
吳三桂想法避開譚泰,把自己心腹的幾個將領給召到身邊,跟他們交待著,到了濟南城下,攻城時可得悠著點,可不能把部隊都損失光了。
盡管走的全是官道,但是帶著幾十門紅衣大炮和不少攻城器械,清兵大軍的速度無論如何也快不起來,等譚泰和吳三桂趕到濟南城外時,馬應魁也在青州樂安登陸了。
譚泰並沒有急著命令吳三桂攻城,他派人在濟南城三十裏外找到了石廷柱的騎兵,得知譚泰領大軍迴來了,石廷柱這才領著騎兵趕到了濟南城外。
仔細聽著石廷柱匯報著他們與濟南城的國防軍短暫的戰鬥過程,譚泰心裏著了慌。
原來這股國防軍三千多人就敢深入山東腹地,原來他們的裝備與以前的國防軍都不同,他們的步槍竟不用站著裝彈,譚泰對攻下濟南城實在沒有了信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