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盡管各個戰場都在不斷傳來勝利的消息,但史可法此時卻正在南京政府的辦公室裏發著滔天怒火。
史可法算不上是一個沒脾氣的老好人,但這幾年南京政府的各項建設雖然遇到不少困難,但總算都熬了過來,史可法的心情一直都不錯。
但今天的史可法似乎與以往都不一樣,此刻的史可法在辦公室裏拍著桌子在罵人,看他氣得吹胡子瞪眼的樣子,如果還象早些年那樣,可能他會讓砍人了。
“都是興華定的臭規矩,什麽不經審判不準殺人?對這樣的敗類哪裏還用得著審判?”史可法拍著桌子吼道,賴福站在旁邊大氣都不敢出。
“你們安全部也都是廢物!這麽大的事情竟然事前一點風聲都沒聽到?一天到晚隻知道盯著自己人!難道要等這幫蛀蟲把南京政府全都賣空了你們才會發現嗎?”史可法指著賴福冷冷說道。
賴福根本不敢作聲,隻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
南京和杭州的幾個大商人在南京的揚州酒樓慶祝最近做成了一筆大買賣,剛好揚州酒樓是安全部為了探聽消息開的,盡管這幫人十分小心,根本不要酒樓的人伺候,但安全部的人還是通過屋裏早就埋設的銅管聽到了一個令人十分震驚的消息。
十幾船南京政府向滿清禁運的物資通過朝鮮進入了滿清,不少物資已經被運到了北京。
這十幾船物資包括南京政府早就明令禁止向滿清出售的十幾台蒸汽機和十萬石糧食,甚至還有一萬斤生鐵,反正滿清朝廷缺什麽,這些物資裏就有什麽。
滿清朝廷並沒有現銀來支付這些物資,但多爾袞竟然讓小皇帝從皇宮裏拿出不少以前明朝的珍藏來換取這些物資,多爾袞為了獲得這些物資,把皇宮的珍藏以極低的價格折換成現銀,這些商人為了貪便宜,竟一口答應了,就這樣這十幾船物資就流入了北京。
史可法當初在聽羅劍說過山西“八大皇商”的巨大危害後。就對商人資敵的行為深惡痛絕,從那以後,他就一直全力支持羅劍對滿清實施經濟封鎖的政策,現在到了決戰的關頭。竟然出現了這種事,怎麽不讓他怒火滔天?
不過史可法這次長了教訓,在衝賴福發了一頓怒火之後,並沒有大肆宣揚此事,而是一邊讓賴福繼續徹查下去。一邊把在家的內閣成員召集起來悄悄開了一個會,在會上史可法通報了這件事。
“一幫數典忘祖的東西,我看不殺之不足以平民憤!”脾氣最為火爆的路振飛使勁一拍桌子,聲音幾乎是吼出來的。
“是啊,現在興華他們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滿清看起來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眼看就要打到北京城了,這時候卻出現了這種事,讓我們如何對興華交待啊?”袁繼鹹也是深深唉了一口氣說道。
“各位,這些物資不都是政府明令禁出海的嗎?你們海關是怎麽迴事?對這事竟然一點察覺都沒有?”史可法似乎想起了什麽。衝仍兼任海關署長的朱聿鍵問道。
“這些東西根本沒有經過海關,如果這麽多的物資要出海,肯定要經過我的批準,我可是一點印象都沒有。”朱聿鍵有些委屈,自從擔任海關署長以來,從未在這上麵出問題,現在一出就是這麽大的問題,怎不讓他氣惱?
“我覺得這些人在嚐到甜頭後,肯定不會收手,接下來他們還會接著幹。”任民育冷靜地分析道。
“再讓他們幹下去就是把你、你、我還有他都給賣給滿清朝廷了!”史可法氣憤地指著眾人說道。
劉為民坐在桌前翻看著安全部的報告。一直沒有說話,這種內閣會議他參加的次數並不多,一般除了涉及科技方麵,他也很少發言。但今天這事還是引起他的高度注意。
“督師,諸位,你們倒也不必這麽生氣,盡管這些物資數量不小,但對目前局勢影響還是不大,也不會影響咱們光複全國的進程。隻是這麽多的物資。恐怕不會是個別商人能幹得出來的,這背後會不會有商會的影子?如果有商會參與,咱們處理起來可得慎重了。”劉為民冷靜地分析道。
“幹嘛要慎重?我看他們就是覺得咱們政府太過軟弱了,這才如此肆無忌憚、膽大妄為!奸商,無奸不商啊!”路振飛對劉為民的小心有些不滿。
劉為民看了一眼路振飛,心裏明白包括史可法在內的眾人目前對商人這個階層的看法還是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盡管這次發生的事情極為惡劣,但畢竟隻是極少數人幹出來的,而商人這個群體不管人們怎麽不喜歡他們,他們終將走向曆史的舞台,甚至決定國家的命運。
劉為民是商人家庭出身,以前家裏既做實業也做貿易,他自己就很想做實業,這也是他讀大學時選擇的是學技術而非學經濟管理之類的原因。
在到了這個時空的幾年裏,盡管羅劍對工商業的發展非常支持,但劉為民知道,羅劍隻是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考慮的,他本人從骨子裏對商人也沒有更多的好感,做實業的商人還好一些,而做貿易的商人,羅劍基本都不大理睬。
從羅劍禁止商人進入鐵路和煉鋼等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事情來看,他對商人還是有著深深的戒備心理,他不想讓商人控製這個國家。
但劉為民知道貿易對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極端重要性,他現在擔心的是這件事在內閣成員中造成對做貿易的商人產生極大的偏見,他不擔心羅劍會做出比較偏激的事情,畢竟羅劍盡管不喜歡,但起碼他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劉為民沒有跟路振飛爭辯,他知道他的有些理念是不會被路振飛接受的,他現在擔心的是南京政府在處理這件事情上搞擴大化,一旦打擊麵太廣,必然會對工商業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因為事情並沒有徹底調查清楚,今天的會議也沒有得出一個具體結論和處置辦法,大家還得耐心等待安全部最後的調查結果。
會議結束之後劉為民就到了羅劍府上,他要找柳蘭好好商量一下。
“竟然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柳蘭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上次發生範家的事情之後,南京政府的處置不可謂不重,這些人為了利益竟然直接幹出了資敵的事情。
“我想可能與今年以來咱們的精力基本放在了對滿清的最後一戰上,忽視了貿易的發展有關?”劉為民分析道,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南京政府開始籌劃對滿清的最後一戰,所有工作的重點都在往這個上麵聚焦,海外貿易組織也得少得多了。
“那也不能為了利益就幹出這事來,興華還不知道這事吧?”柳蘭還是有些氣憤。
“首長可能還不知道這事吧?這事是賴福在南京查到的,從時間上來看,他還來不及報告給首長呢。”劉為民說道。
兩人正說著,張成進來說賴福來了。
駱管家現在已經不在羅劍府上做事,柳蘭看他實在能幹,把新建的自行車廠交給他管理,他現在做得也很不錯,羅劍府上的管家隻剩下張成了。
“賴福,這事你們查得怎麽樣了?”柳蘭知道賴福今天來找她就是為了這事,直截了當地開口問他。
“夫人,這事查起來並不難,現在我們已經查清楚了。”賴福給柳蘭和劉為民躬身抱拳行了禮,這才開口說道。
原來這批物資一開始是準備送到硫球島的,送到硫球的物資當然不算海貿物資,海關有記錄,但並沒有當海貿物資處理。
物資還沒啟運就有朝鮮商人找到了籌劃這次貿易的杭州李姓商人,願意出雙倍價錢把這批物資給買下來,李姓商人把這批貨物的十幾個東家召集起來商議,結果大家一致認為運到硫球利潤太低,賣給朝鮮更劃得來。
盡管這些物資到朝鮮就變成了海外貿易,但已經被雙倍價錢迷了眼的眾人已經顧不了這麽多,反正出海以後船調個方向就是了。
哪知道船隊到了朝鮮之後,並非是朝鮮人要接受這筆物資,倒是滿清朝廷派人跟他們接洽,這讓李姓商人害怕了起來。
最後隨船隊同去的七八個商人還是被皇宮的珍寶給迷花了眼,同意滿清朝廷用皇宮珍藏來換取這十幾船物資,並且他們跟滿清朝廷派的人商量好了,等迴杭州後馬上再組織一批貨物運到朝鮮。
賴福說,這十幾個商人中有六個是南京的,其餘都是杭州的,六個南京的商人有兩人還在商會中擔任理事。
不得不說安全部後來調查做得很細,在沒有驚動這幫商人的情況下把事情調查得清清楚楚。
柳蘭盡管非常關注這件事,但她並沒有直接去找史可法,畢竟自己沒有在南京政府中擔任明確職務,賴福來跟她說是出於本能的信任,卻並不符合工作程序。
事情調查清楚了,處理起來就不難。柳蘭和劉為民覺得史可法和內閣其他成員不會輕易放過此事,卻沒想到史可法和內閣竟下了如此大的決心,他們要對整個工商界開刀。
劉為民擔心的事情真的變成了現實。
“我們不是不教而誅,幾年前我們就處理過類似事件,這些人竟然還不吸引教訓,他們是咎由自取!”史可法的話說得是擲地有聲。
抓了這十幾個商人之後,南京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南京商會,爾後就開始了對工商界的徹查,一時間南京和杭州風聲鶴唳,整個工商界人人自危,事件很快就波及到揚州和其他城市。(未完待續。)
盡管各個戰場都在不斷傳來勝利的消息,但史可法此時卻正在南京政府的辦公室裏發著滔天怒火。
史可法算不上是一個沒脾氣的老好人,但這幾年南京政府的各項建設雖然遇到不少困難,但總算都熬了過來,史可法的心情一直都不錯。
但今天的史可法似乎與以往都不一樣,此刻的史可法在辦公室裏拍著桌子在罵人,看他氣得吹胡子瞪眼的樣子,如果還象早些年那樣,可能他會讓砍人了。
“都是興華定的臭規矩,什麽不經審判不準殺人?對這樣的敗類哪裏還用得著審判?”史可法拍著桌子吼道,賴福站在旁邊大氣都不敢出。
“你們安全部也都是廢物!這麽大的事情竟然事前一點風聲都沒聽到?一天到晚隻知道盯著自己人!難道要等這幫蛀蟲把南京政府全都賣空了你們才會發現嗎?”史可法指著賴福冷冷說道。
賴福根本不敢作聲,隻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
南京和杭州的幾個大商人在南京的揚州酒樓慶祝最近做成了一筆大買賣,剛好揚州酒樓是安全部為了探聽消息開的,盡管這幫人十分小心,根本不要酒樓的人伺候,但安全部的人還是通過屋裏早就埋設的銅管聽到了一個令人十分震驚的消息。
十幾船南京政府向滿清禁運的物資通過朝鮮進入了滿清,不少物資已經被運到了北京。
這十幾船物資包括南京政府早就明令禁止向滿清出售的十幾台蒸汽機和十萬石糧食,甚至還有一萬斤生鐵,反正滿清朝廷缺什麽,這些物資裏就有什麽。
滿清朝廷並沒有現銀來支付這些物資,但多爾袞竟然讓小皇帝從皇宮裏拿出不少以前明朝的珍藏來換取這些物資,多爾袞為了獲得這些物資,把皇宮的珍藏以極低的價格折換成現銀,這些商人為了貪便宜,竟一口答應了,就這樣這十幾船物資就流入了北京。
史可法當初在聽羅劍說過山西“八大皇商”的巨大危害後。就對商人資敵的行為深惡痛絕,從那以後,他就一直全力支持羅劍對滿清實施經濟封鎖的政策,現在到了決戰的關頭。竟然出現了這種事,怎麽不讓他怒火滔天?
不過史可法這次長了教訓,在衝賴福發了一頓怒火之後,並沒有大肆宣揚此事,而是一邊讓賴福繼續徹查下去。一邊把在家的內閣成員召集起來悄悄開了一個會,在會上史可法通報了這件事。
“一幫數典忘祖的東西,我看不殺之不足以平民憤!”脾氣最為火爆的路振飛使勁一拍桌子,聲音幾乎是吼出來的。
“是啊,現在興華他們在戰場上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滿清看起來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眼看就要打到北京城了,這時候卻出現了這種事,讓我們如何對興華交待啊?”袁繼鹹也是深深唉了一口氣說道。
“各位,這些物資不都是政府明令禁出海的嗎?你們海關是怎麽迴事?對這事竟然一點察覺都沒有?”史可法似乎想起了什麽。衝仍兼任海關署長的朱聿鍵問道。
“這些東西根本沒有經過海關,如果這麽多的物資要出海,肯定要經過我的批準,我可是一點印象都沒有。”朱聿鍵有些委屈,自從擔任海關署長以來,從未在這上麵出問題,現在一出就是這麽大的問題,怎不讓他氣惱?
“我覺得這些人在嚐到甜頭後,肯定不會收手,接下來他們還會接著幹。”任民育冷靜地分析道。
“再讓他們幹下去就是把你、你、我還有他都給賣給滿清朝廷了!”史可法氣憤地指著眾人說道。
劉為民坐在桌前翻看著安全部的報告。一直沒有說話,這種內閣會議他參加的次數並不多,一般除了涉及科技方麵,他也很少發言。但今天這事還是引起他的高度注意。
“督師,諸位,你們倒也不必這麽生氣,盡管這些物資數量不小,但對目前局勢影響還是不大,也不會影響咱們光複全國的進程。隻是這麽多的物資。恐怕不會是個別商人能幹得出來的,這背後會不會有商會的影子?如果有商會參與,咱們處理起來可得慎重了。”劉為民冷靜地分析道。
“幹嘛要慎重?我看他們就是覺得咱們政府太過軟弱了,這才如此肆無忌憚、膽大妄為!奸商,無奸不商啊!”路振飛對劉為民的小心有些不滿。
劉為民看了一眼路振飛,心裏明白包括史可法在內的眾人目前對商人這個階層的看法還是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盡管這次發生的事情極為惡劣,但畢竟隻是極少數人幹出來的,而商人這個群體不管人們怎麽不喜歡他們,他們終將走向曆史的舞台,甚至決定國家的命運。
劉為民是商人家庭出身,以前家裏既做實業也做貿易,他自己就很想做實業,這也是他讀大學時選擇的是學技術而非學經濟管理之類的原因。
在到了這個時空的幾年裏,盡管羅劍對工商業的發展非常支持,但劉為民知道,羅劍隻是從社會發展的需要來考慮的,他本人從骨子裏對商人也沒有更多的好感,做實業的商人還好一些,而做貿易的商人,羅劍基本都不大理睬。
從羅劍禁止商人進入鐵路和煉鋼等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事情來看,他對商人還是有著深深的戒備心理,他不想讓商人控製這個國家。
但劉為民知道貿易對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極端重要性,他現在擔心的是這件事在內閣成員中造成對做貿易的商人產生極大的偏見,他不擔心羅劍會做出比較偏激的事情,畢竟羅劍盡管不喜歡,但起碼他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
劉為民沒有跟路振飛爭辯,他知道他的有些理念是不會被路振飛接受的,他現在擔心的是南京政府在處理這件事情上搞擴大化,一旦打擊麵太廣,必然會對工商業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因為事情並沒有徹底調查清楚,今天的會議也沒有得出一個具體結論和處置辦法,大家還得耐心等待安全部最後的調查結果。
會議結束之後劉為民就到了羅劍府上,他要找柳蘭好好商量一下。
“竟然又發生了這樣的事?”柳蘭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上次發生範家的事情之後,南京政府的處置不可謂不重,這些人為了利益竟然直接幹出了資敵的事情。
“我想可能與今年以來咱們的精力基本放在了對滿清的最後一戰上,忽視了貿易的發展有關?”劉為民分析道,自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南京政府開始籌劃對滿清的最後一戰,所有工作的重點都在往這個上麵聚焦,海外貿易組織也得少得多了。
“那也不能為了利益就幹出這事來,興華還不知道這事吧?”柳蘭還是有些氣憤。
“首長可能還不知道這事吧?這事是賴福在南京查到的,從時間上來看,他還來不及報告給首長呢。”劉為民說道。
兩人正說著,張成進來說賴福來了。
駱管家現在已經不在羅劍府上做事,柳蘭看他實在能幹,把新建的自行車廠交給他管理,他現在做得也很不錯,羅劍府上的管家隻剩下張成了。
“賴福,這事你們查得怎麽樣了?”柳蘭知道賴福今天來找她就是為了這事,直截了當地開口問他。
“夫人,這事查起來並不難,現在我們已經查清楚了。”賴福給柳蘭和劉為民躬身抱拳行了禮,這才開口說道。
原來這批物資一開始是準備送到硫球島的,送到硫球的物資當然不算海貿物資,海關有記錄,但並沒有當海貿物資處理。
物資還沒啟運就有朝鮮商人找到了籌劃這次貿易的杭州李姓商人,願意出雙倍價錢把這批物資給買下來,李姓商人把這批貨物的十幾個東家召集起來商議,結果大家一致認為運到硫球利潤太低,賣給朝鮮更劃得來。
盡管這些物資到朝鮮就變成了海外貿易,但已經被雙倍價錢迷了眼的眾人已經顧不了這麽多,反正出海以後船調個方向就是了。
哪知道船隊到了朝鮮之後,並非是朝鮮人要接受這筆物資,倒是滿清朝廷派人跟他們接洽,這讓李姓商人害怕了起來。
最後隨船隊同去的七八個商人還是被皇宮的珍寶給迷花了眼,同意滿清朝廷用皇宮珍藏來換取這十幾船物資,並且他們跟滿清朝廷派的人商量好了,等迴杭州後馬上再組織一批貨物運到朝鮮。
賴福說,這十幾個商人中有六個是南京的,其餘都是杭州的,六個南京的商人有兩人還在商會中擔任理事。
不得不說安全部後來調查做得很細,在沒有驚動這幫商人的情況下把事情調查得清清楚楚。
柳蘭盡管非常關注這件事,但她並沒有直接去找史可法,畢竟自己沒有在南京政府中擔任明確職務,賴福來跟她說是出於本能的信任,卻並不符合工作程序。
事情調查清楚了,處理起來就不難。柳蘭和劉為民覺得史可法和內閣其他成員不會輕易放過此事,卻沒想到史可法和內閣竟下了如此大的決心,他們要對整個工商界開刀。
劉為民擔心的事情真的變成了現實。
“我們不是不教而誅,幾年前我們就處理過類似事件,這些人竟然還不吸引教訓,他們是咎由自取!”史可法的話說得是擲地有聲。
抓了這十幾個商人之後,南京政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散了南京商會,爾後就開始了對工商界的徹查,一時間南京和杭州風聲鶴唳,整個工商界人人自危,事件很快就波及到揚州和其他城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