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滄州被國防軍攻占之後,北京城裏愈發亂了起來,各種聲音開始在坊間流傳開來。
關於譚泰之死在京城裏也有幾個版本出現,最常見的一個是譚泰被國防軍抓住了以後給淩遲處死了,還有說譚泰是戰死的,總之譚泰是自殺身亡的真相反倒被掩沒在各種傳說之中。
多爾袞是知道真相的,因為譚泰的護衛統領最後被國防軍釋放了,輾轉迴到了京城,到多爾袞府上把譚泰臨死前的遺言告訴了他。
多爾袞在得知滄州城裏糧草隻夠三天之用後,並沒有責怪譚泰沒有做最後的抵抗,現在他也沒有時間再去責怪誰了,他知道,大清朝最後的日子也快來了。
多爾袞不甘心,當初抓住時機入關,他本以為大清奪取天下指日可待,卻沒想到揚州城下出現的幾個人竟用幾年時間就改變了這一切。
多爾袞沒有去責怪多鐸,他知道就是他本人去了,在當時的揚州城下也不會做得更好,多鐸已經盡力了。
失了滄州之後,大清朝廷已經亂做一團,滄州離北京城隻有四五百裏,國防軍恐怕要不了半個月就會兵臨城下。
盡管明朝末年的時候,大清鐵騎也經常深入關內,也曾光臨北京城下,但那時的北京城卻依然穩固,大清軍隊也隻能來逛一圈就走。
但多爾袞知道國防軍是不會來逛一圈就走的,北京城的七萬新軍能不能守住北京城誰都不知道,多爾袞認為是守不住的。
如果說以前隻是偶爾起了心思,這時候多爾袞開始真的準備撤迴關外了。
準備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的大兄阿濟格率二萬滿族騎兵開始撤至盛京(沈陽)。
今天在朝上多爾袞就一直在想著這件事,整個上朝期間都是無精打采地,也不開口說話,他不說話,整個朝會開得沉悶無比,隻有幾個漢臣奏了幾件小事就草草散朝了。
多爾袞低著頭準備從武英殿離去,一個小太監來到麵前。跪在地上稟報說皇太後有請。
皇太後這個時候找自己到底有什麽事?多爾袞有些納悶,但還是跟著小太監到了慈寧宮。
此時的慈寧宮並非重新修建的慈寧宮,原來準備重修慈寧宮的事被戰事給耽擱了下來。
等到了慈寧宮一看,小皇帝順治散朝後也來到了這裏。多爾袞上前給皇太後和順治躬身施了一個禮請安後。在皇太後給他準備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叔叔,我大清入關定鼎北京已經有五年了吧?”布爾布泰雖說與多爾袞頗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兒子在場,還是表現得極為正式,與多爾袞說話還隔著一個簾子。
“迴太後的話。已經五年整了。”多爾袞不知道布爾布泰到底是何用意,隻得隨口迴答道。
“哀家可是聽說叔叔已經準備撤迴關外了?”多爾袞從布爾布泰的話裏聽出一些不滿。
“不知太後從何處聽得此言,盡管譚泰沒能守住滄州,但京城光新軍就有七萬,更何況我大清勇士大部都在京畿一帶,守住京城自是沒有問題。”
聽了皇太後的話,多爾袞心裏不禁一驚,心道是誰嘴這麽快就把消息傳到宮裏來了?嘴裏應付著,心裏卻思忖開了。
今年已經十一歲的順治小皇帝用不滿的眼光看著多爾袞,他對多爾袞的怨恨已經由來已久。今天就是他上朝前就找皇太後告了多爾袞一狀,這才讓太後把多爾袞找來責問。
“我大清自馬上取天下,靠的是什麽?叔叔難道忘記了嗎?而今我大清定鼎北京僅才五年,而今天下未安,叔叔竟欲退迴盛京,我大清若以偌大之天下尚不能對抗南京,倘若迴到關外苦寒之地,又有何法與其相抗?”不等多爾袞想出所以然,皇太後接著問道。
“這…”多爾袞被布爾布泰皇太後給問得說不上話來。
“不過幾個妖人以‘天使’之名盅惑天下,爾等竟被其弄得一籌莫展。我大清取天下乃是天命所歸,必不會被妖人所乘。哀家還望叔叔同眾臣奮起精神,整頓兵馬,早日打敗妖人。還我大清之朗朗乾坤。”
盡管皇太後布爾布泰說得慷慨,但多爾袞卻是滿心的無奈。
“幾個妖人?真要隻是幾個妖人倒還罷了。”多爾袞心裏想道。
“請皇太後和皇上勿憂,臣自會整頓兵馬守住京畿,必不會使敵軍兵臨京城驚了太後和皇上。”多爾袞實在不想多說話,跟這一直住在深宮裏的母子倆也說不明白。
“叔叔整日操勞國事,還望叔叔多保重身體。”布爾布泰掀開簾子走了出來。順治小皇帝看到了,極為不滿地看了她一眼,布爾布泰卻並不在乎。
從慈寧宮出來,多爾袞更加鬱悶。他知道今天皇太後和小皇帝把他找去,是不想撤迴關外的,看來這不僅是皇太後和小皇帝的意思,還有很多大臣的意思在裏麵,如果隻是那些漢臣,多爾袞倒不在乎,怕就怕還有許多滿人和蒙古大臣也是這個意思。
多爾袞也不想撤迴去,就象一個人突然有了錢,過了幾年富裕日子,現在一下又讓他迴到從前,重新迴去過苦日子,那種滋味恐怕誰都不想去品嚐。
“把範先生請到府上來。”多爾袞對身後的侍衛招唿道。
自從滄州失守後,範文程更加沉默寡言,上朝時幾乎不發一言,今天多爾袞相招又不得不來。
“範先生請坐吧。”多爾袞無精打采地說道,他的身體最近也非常不好,早年的沙場征戰留給他一身的傷病,春天到了總是渾身都不舒服。
範文程給多爾袞躬身施了個禮,這才到客位上坐了下來。
“範先生,我大清如今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嗎?”多爾袞這話問得有些直接,更是有些痛苦。
“這…不知攝政王是想聽真話還是想…”範文程欲言又止,想了想又咬了咬牙,這才說道。
“範先生但請直說無妨,本王還是受得住。”多爾袞看了一眼範文程,當初直言敢諫的範先生如今也變得躲躲閃閃,這讓他覺得人心真是難測。
“依臣之見。現而今我大清當遣使節與與南京和談。”範文程這話說得有些艱難,說完還看了一眼多爾袞。
“範先生,我大清現如今與南京已成不死不休之勢,如何能與其和談?”多爾袞知道範文程另有他意。但還是順著他的意思問道。
“臣以為如果南京能與大清和談,則必為我整頓京畿兵馬贏得時間,攝政王也可派人迴盛京早做安排,如事有不諧,則可從容退出關外。如其不談,則於我大清變無損。”範文程的意思其實就是死馬當成活馬醫,反正都不成了,試試總可以吧?
範文程這麽一說,多爾袞倒是動了心思。
“先生若其願談,則條件若何?”多爾袞問道。
“臣以為現而今恐不能再以平分天下為和談之條件…”說到這兒範文程停了下來,後麵的話他不敢再說了。
“先生之意是我大清退迴關外?自此與南京相安無事?”多爾袞把範文程不敢說的話給說了出來。
範文程輕輕點了點頭。
“先生以為誰可為和談大使?”多爾袞問這話時,眼光有些期盼地看著範文程,顯然他的心中範文程是最合適的人選。
範文程當然明白多爾袞的意思,但他實在不想跑這一趟。他知道他自己也在南京政府的漢奸名單上,去了除了受辱,不會有任何效果。
“臣以為此次和談其實是滿人與漢人之和談,若選漢臣前去和談,恐事有不諧,若我大清真心想以和談爭取時間,須派一滿人重臣前往方可。”範文程的理由倒是十分充分,多爾袞聽了皺著眉頭思考起來。
其實範文程心中倒有一個人選,那就索尼。
另一個時空曆史上索尼與多爾袞之間的諸多恩怨因羅劍等人的到來均沒有發生,原本要到後年才被任命為議政大臣的索尼去年就已經任職了。
“先生以為議政大臣索尼如何?”多爾袞開口問道。
“臣也是此意。”範文程見多爾袞不再想要自己前去和談。趕緊點頭稱是。
“勞煩先生前去索尼府上辛苦一趟,不過聽說南京的那位‘天使’大都督現下正在滄州,如果我們去南京找他們和談,他人不能做主。恐徒費時間爾,不若直接到滄州找這位大都督如何?”多爾袞想了一下,又對範文程問道。
“攝政王明見,臣也是此意,不過請議政大臣前去和談之前,還請攝政王先派人與國防軍接洽。”範文程提醒道。
索尼對範文程的到來有些意外。作為多爾袞的政治對手,他一直很注意不跟更多的漢臣接觸,盡管範文程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漢臣,但索尼除了公事,一直避免跟他們打交道。
等範文程說明了來意,索尼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索尼算是滿人大臣中頭腦最為清醒的一位,對大清現下麵臨的困境當然洞若觀火,他內心的想法還是退迴關外,還有可能保住滿人的生存空間,倘若與南京政府一直對抗下去,恐怕到最後滿人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請範先生迴稟攝政王,說臣願意跑這一趟。”思索了良久,索尼終於答應了下來。
見索尼願意出使,多爾袞總算放了心,當即一邊派人前去滄州與國防軍接洽,一邊開始布置起北京城的防守,讓阿濟格率人先行撤出關外的事情卻被拖了下來。
然而在安排北京城防守的時候,多爾袞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英親王阿濟格堅決要求在京畿與國防軍決戰,堅決不讓國防軍兵臨城下,而豫親王多鐸卻認為新軍現在隻能采取防禦之策,應立足京城堅固的城牆以阻國防軍攻城。
兩位親王都是多爾袞的同胞兄弟,都是經久沙場,戰場經驗極為豐富,現在的意見又如此的不一致,多爾袞實在為難起來。(未完待續。)
關於譚泰之死在京城裏也有幾個版本出現,最常見的一個是譚泰被國防軍抓住了以後給淩遲處死了,還有說譚泰是戰死的,總之譚泰是自殺身亡的真相反倒被掩沒在各種傳說之中。
多爾袞是知道真相的,因為譚泰的護衛統領最後被國防軍釋放了,輾轉迴到了京城,到多爾袞府上把譚泰臨死前的遺言告訴了他。
多爾袞在得知滄州城裏糧草隻夠三天之用後,並沒有責怪譚泰沒有做最後的抵抗,現在他也沒有時間再去責怪誰了,他知道,大清朝最後的日子也快來了。
多爾袞不甘心,當初抓住時機入關,他本以為大清奪取天下指日可待,卻沒想到揚州城下出現的幾個人竟用幾年時間就改變了這一切。
多爾袞沒有去責怪多鐸,他知道就是他本人去了,在當時的揚州城下也不會做得更好,多鐸已經盡力了。
失了滄州之後,大清朝廷已經亂做一團,滄州離北京城隻有四五百裏,國防軍恐怕要不了半個月就會兵臨城下。
盡管明朝末年的時候,大清鐵騎也經常深入關內,也曾光臨北京城下,但那時的北京城卻依然穩固,大清軍隊也隻能來逛一圈就走。
但多爾袞知道國防軍是不會來逛一圈就走的,北京城的七萬新軍能不能守住北京城誰都不知道,多爾袞認為是守不住的。
如果說以前隻是偶爾起了心思,這時候多爾袞開始真的準備撤迴關外了。
準備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的大兄阿濟格率二萬滿族騎兵開始撤至盛京(沈陽)。
今天在朝上多爾袞就一直在想著這件事,整個上朝期間都是無精打采地,也不開口說話,他不說話,整個朝會開得沉悶無比,隻有幾個漢臣奏了幾件小事就草草散朝了。
多爾袞低著頭準備從武英殿離去,一個小太監來到麵前。跪在地上稟報說皇太後有請。
皇太後這個時候找自己到底有什麽事?多爾袞有些納悶,但還是跟著小太監到了慈寧宮。
此時的慈寧宮並非重新修建的慈寧宮,原來準備重修慈寧宮的事被戰事給耽擱了下來。
等到了慈寧宮一看,小皇帝順治散朝後也來到了這裏。多爾袞上前給皇太後和順治躬身施了一個禮請安後。在皇太後給他準備的椅子上坐了下來。
“叔叔,我大清入關定鼎北京已經有五年了吧?”布爾布泰雖說與多爾袞頗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但兒子在場,還是表現得極為正式,與多爾袞說話還隔著一個簾子。
“迴太後的話。已經五年整了。”多爾袞不知道布爾布泰到底是何用意,隻得隨口迴答道。
“哀家可是聽說叔叔已經準備撤迴關外了?”多爾袞從布爾布泰的話裏聽出一些不滿。
“不知太後從何處聽得此言,盡管譚泰沒能守住滄州,但京城光新軍就有七萬,更何況我大清勇士大部都在京畿一帶,守住京城自是沒有問題。”
聽了皇太後的話,多爾袞心裏不禁一驚,心道是誰嘴這麽快就把消息傳到宮裏來了?嘴裏應付著,心裏卻思忖開了。
今年已經十一歲的順治小皇帝用不滿的眼光看著多爾袞,他對多爾袞的怨恨已經由來已久。今天就是他上朝前就找皇太後告了多爾袞一狀,這才讓太後把多爾袞找來責問。
“我大清自馬上取天下,靠的是什麽?叔叔難道忘記了嗎?而今我大清定鼎北京僅才五年,而今天下未安,叔叔竟欲退迴盛京,我大清若以偌大之天下尚不能對抗南京,倘若迴到關外苦寒之地,又有何法與其相抗?”不等多爾袞想出所以然,皇太後接著問道。
“這…”多爾袞被布爾布泰皇太後給問得說不上話來。
“不過幾個妖人以‘天使’之名盅惑天下,爾等竟被其弄得一籌莫展。我大清取天下乃是天命所歸,必不會被妖人所乘。哀家還望叔叔同眾臣奮起精神,整頓兵馬,早日打敗妖人。還我大清之朗朗乾坤。”
盡管皇太後布爾布泰說得慷慨,但多爾袞卻是滿心的無奈。
“幾個妖人?真要隻是幾個妖人倒還罷了。”多爾袞心裏想道。
“請皇太後和皇上勿憂,臣自會整頓兵馬守住京畿,必不會使敵軍兵臨京城驚了太後和皇上。”多爾袞實在不想多說話,跟這一直住在深宮裏的母子倆也說不明白。
“叔叔整日操勞國事,還望叔叔多保重身體。”布爾布泰掀開簾子走了出來。順治小皇帝看到了,極為不滿地看了她一眼,布爾布泰卻並不在乎。
從慈寧宮出來,多爾袞更加鬱悶。他知道今天皇太後和小皇帝把他找去,是不想撤迴關外的,看來這不僅是皇太後和小皇帝的意思,還有很多大臣的意思在裏麵,如果隻是那些漢臣,多爾袞倒不在乎,怕就怕還有許多滿人和蒙古大臣也是這個意思。
多爾袞也不想撤迴去,就象一個人突然有了錢,過了幾年富裕日子,現在一下又讓他迴到從前,重新迴去過苦日子,那種滋味恐怕誰都不想去品嚐。
“把範先生請到府上來。”多爾袞對身後的侍衛招唿道。
自從滄州失守後,範文程更加沉默寡言,上朝時幾乎不發一言,今天多爾袞相招又不得不來。
“範先生請坐吧。”多爾袞無精打采地說道,他的身體最近也非常不好,早年的沙場征戰留給他一身的傷病,春天到了總是渾身都不舒服。
範文程給多爾袞躬身施了個禮,這才到客位上坐了下來。
“範先生,我大清如今真的已經窮途末路了嗎?”多爾袞這話問得有些直接,更是有些痛苦。
“這…不知攝政王是想聽真話還是想…”範文程欲言又止,想了想又咬了咬牙,這才說道。
“範先生但請直說無妨,本王還是受得住。”多爾袞看了一眼範文程,當初直言敢諫的範先生如今也變得躲躲閃閃,這讓他覺得人心真是難測。
“依臣之見。現而今我大清當遣使節與與南京和談。”範文程這話說得有些艱難,說完還看了一眼多爾袞。
“範先生,我大清現如今與南京已成不死不休之勢,如何能與其和談?”多爾袞知道範文程另有他意。但還是順著他的意思問道。
“臣以為如果南京能與大清和談,則必為我整頓京畿兵馬贏得時間,攝政王也可派人迴盛京早做安排,如事有不諧,則可從容退出關外。如其不談,則於我大清變無損。”範文程的意思其實就是死馬當成活馬醫,反正都不成了,試試總可以吧?
範文程這麽一說,多爾袞倒是動了心思。
“先生若其願談,則條件若何?”多爾袞問道。
“臣以為現而今恐不能再以平分天下為和談之條件…”說到這兒範文程停了下來,後麵的話他不敢再說了。
“先生之意是我大清退迴關外?自此與南京相安無事?”多爾袞把範文程不敢說的話給說了出來。
範文程輕輕點了點頭。
“先生以為誰可為和談大使?”多爾袞問這話時,眼光有些期盼地看著範文程,顯然他的心中範文程是最合適的人選。
範文程當然明白多爾袞的意思,但他實在不想跑這一趟。他知道他自己也在南京政府的漢奸名單上,去了除了受辱,不會有任何效果。
“臣以為此次和談其實是滿人與漢人之和談,若選漢臣前去和談,恐事有不諧,若我大清真心想以和談爭取時間,須派一滿人重臣前往方可。”範文程的理由倒是十分充分,多爾袞聽了皺著眉頭思考起來。
其實範文程心中倒有一個人選,那就索尼。
另一個時空曆史上索尼與多爾袞之間的諸多恩怨因羅劍等人的到來均沒有發生,原本要到後年才被任命為議政大臣的索尼去年就已經任職了。
“先生以為議政大臣索尼如何?”多爾袞開口問道。
“臣也是此意。”範文程見多爾袞不再想要自己前去和談。趕緊點頭稱是。
“勞煩先生前去索尼府上辛苦一趟,不過聽說南京的那位‘天使’大都督現下正在滄州,如果我們去南京找他們和談,他人不能做主。恐徒費時間爾,不若直接到滄州找這位大都督如何?”多爾袞想了一下,又對範文程問道。
“攝政王明見,臣也是此意,不過請議政大臣前去和談之前,還請攝政王先派人與國防軍接洽。”範文程提醒道。
索尼對範文程的到來有些意外。作為多爾袞的政治對手,他一直很注意不跟更多的漢臣接觸,盡管範文程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漢臣,但索尼除了公事,一直避免跟他們打交道。
等範文程說明了來意,索尼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索尼算是滿人大臣中頭腦最為清醒的一位,對大清現下麵臨的困境當然洞若觀火,他內心的想法還是退迴關外,還有可能保住滿人的生存空間,倘若與南京政府一直對抗下去,恐怕到最後滿人連立錐之地都沒有了。
“請範先生迴稟攝政王,說臣願意跑這一趟。”思索了良久,索尼終於答應了下來。
見索尼願意出使,多爾袞總算放了心,當即一邊派人前去滄州與國防軍接洽,一邊開始布置起北京城的防守,讓阿濟格率人先行撤出關外的事情卻被拖了下來。
然而在安排北京城防守的時候,多爾袞卻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英親王阿濟格堅決要求在京畿與國防軍決戰,堅決不讓國防軍兵臨城下,而豫親王多鐸卻認為新軍現在隻能采取防禦之策,應立足京城堅固的城牆以阻國防軍攻城。
兩位親王都是多爾袞的同胞兄弟,都是經久沙場,戰場經驗極為豐富,現在的意見又如此的不一致,多爾袞實在為難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