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
劉章緩緩從還未徹底停穩的車架中顯出身形,在一眾隨行之人的目光中麵向東北方。
“侯爺。”
“師尊。”
劉章頭也沒迴的擺了擺手,聲音自口中飄了出來。
“開元的盛世自此為始,記住這一刻吧。”
許褚與黃榮等人無聲的對視了一眼,不少人臉上都帶上了些許苦笑之意,侯爺也是的,明明不差這一點時間,何必呢?
當真是矯情!
或者用後世的說法也可以是……傲嬌?
……
與此同時,曹衝正緩緩走在通往封禪台的石階之上,而石階的左右兩側則是如鬆柏般挺立著的一名名士卒。
腳步略微放緩,曹衝用眼角的餘光觀察了一下兩旁的士兵,皆是些上了年紀的老卒,歲月與戰爭的痕跡都鐫刻他們的臉上,而嶄新的衣甲卻又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活力。
不,或許那不是衣甲帶來的,而是……
“盛世啊……是由這些老兵們用鮮血與身上的戰創換迴來的……”
曹衝走得很慢,但卻很穩,那是肩膀上的重量帶來的沉穩感。
不知不覺間邁過最後一級石階,曹衝站定,雙目環視四方,最後將目光落在劉協身上,後者此刻也在凝視著曹衝,而後,二人相視一笑。
劉協抬手,身後禮官適時奉上傳國玉璽。
自秦朝傳承至今象征著天子權柄的傳國玉璽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便是那由黃金補足的缺陷都帶上了一抹曆史的厚重之感。
“孤自永漢元年始為天子,至今在位已逾三十五載,文不得教化天下行聖人之教誨,武不得平天下穩先祖之社稷,身為天子常愧悔無地……”
“而後幸得曹氏者操迎駕於東都,平四方之亂,定天下之安……”
“今有曹氏者衝,上承天恩之眷顧,下攜父兄之遺誌,勵精圖治於國家,教化萬民於天下……”
“此天道之眷,人當從之,今孤以江山社稷托之於卿,萬望卿上不負皇天後土,下不負黎民社稷……”
“曹衝接印綬!”
曹衝躬身平舉雙掌,鄭重道。
“臣接印!”
當傳國玉璽落入曹衝掌中的那一刻,交接印綬的兩人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
隨後,曹衝退後兩步,站直了身軀,單手將傳國玉璽高高舉起。
而劉協則是站到了群臣之前,率先下拜道。
“臣劉協,拜見陛下。”
“臣等,拜見陛下……”*n
“平身。”
曹衝單手虛抬,隨後將玉璽交給禮官保管,而一旁主持大典的賈詡出列道。
“新帝登基,當燎祭天地、五嶽、四瀆,稟明上蒼人間之變。”
“準!”
“喏!”
而後便是昭告天地的戲碼,而曹衝則是作為主祭之人親自誦讀祭文。
“皇帝臣衝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
你們以為這就完了?
當然不……
剛剛完成祭祀天地的工作之後,曹衝下達了作為皇帝的第一份詔書。
“今朕承帝王之緒,改年號為黃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議學政之大德,凡有從軍之子嗣,皆優先入各地學宮以為弟子;議大赦天下之前統,除卻不當得赦之人發配海外以贖前罪,其餘皆赦之;議軍製之改革……”
而後,群臣的表情雖然未變,但顏色卻是有些發青,反觀士兵則盡是眼中精光閃爍的模樣。
這也不奇怪,政策這東西永遠都有著明顯的傾向性,既然有得利之人開心,自然就有失利者不滿,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事兒再加上如今的大勢所驅,有些人也隻能把黃蓮水當成蜜糖往下咽了,不但不能表現出苦澀,還要笑臉相迎……
當然也即未得利卻笑得很開心的群體……
“陛下聖明!”*n
好吧,還是那群清流,教化天下這種事兒一直都是這群人的心頭好,利不利的還真沒被他們放在眼裏……
嗯,一群純潔的、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雖然時不時的有些腦袋不好用,偶爾被人當槍使而已,小問題……
你們又以為大典到這裏就結束了?
當然不!
曹衝又一次開口了。
“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為列侯。”
這個就是曹魏政權合法化的重要善後工作了,既然標榜堯舜故事,通過“禪讓”得天下,那自然要像舜禮待堯一樣優遇漢室。
你們以為現在結束了嗎?
當然……是的。
隨著群臣躬身說出: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之後,曹衝這一次的帝升壇禮才算是徹底落下了帷幕。
說起來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大典的各種細則遠比描繪出來的東西複雜的多。
不過並沒有出現什麽意外,至少大典算是圓滿落幕了。
當然了,之後讓世家們難受的還在後麵,隻能說暗藏死士事件的含金量還在繼續提高。
首先是曹衝複立丞相之位,並將其位委以賈詡。
其次便是太尉的位子,曹衝則是交給了司馬懿。
至於其餘位置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動了,但……
這種情況從實際意義上來講,那裏麵的門道可就多了,自周朝伊始,便朝廷便有三公一說,但三公的具體職位卻在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
其中周以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為三公;漢以丞相、大司馬、禦史大夫為三公;東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而原本曆史上的魏朝也是承襲了東漢的製度,而且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丞相這個位置,自漢哀帝時起,丞相就被廢除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原本丞相的職能被一分為三,其原本所擁有的權力則是被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的新三公分走了。
這種情況直到曹操為了集權才重新設立了丞相之位,廢除了原本的三公製度,但如今嘛。
曹衝雖然又一次的將丞相職位讓了出來,直接給了賈詡的同時又拔擢了司馬懿作為太尉,實際上就是重新建立了固有的三公體係,但這個新的三公之位卻是選了兩個“自己人”上去。
如此一來就從最高層直接改變了朝廷中的權力分布,換句話說,之前對於世家來說,“三公”之位一直是由世家持有的,但現在卻不同了,除卻皇權之外,朝堂上的話語權也同樣的發生了改變。
畢竟丞相本身就代表了百官之首,有丞相的三公體係與沒有丞相的三公體係那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換言之,世家因為這一次的事件而被迫做出了讓步,而這個代價便是勢力與話語權的再度縮水……
劉章緩緩從還未徹底停穩的車架中顯出身形,在一眾隨行之人的目光中麵向東北方。
“侯爺。”
“師尊。”
劉章頭也沒迴的擺了擺手,聲音自口中飄了出來。
“開元的盛世自此為始,記住這一刻吧。”
許褚與黃榮等人無聲的對視了一眼,不少人臉上都帶上了些許苦笑之意,侯爺也是的,明明不差這一點時間,何必呢?
當真是矯情!
或者用後世的說法也可以是……傲嬌?
……
與此同時,曹衝正緩緩走在通往封禪台的石階之上,而石階的左右兩側則是如鬆柏般挺立著的一名名士卒。
腳步略微放緩,曹衝用眼角的餘光觀察了一下兩旁的士兵,皆是些上了年紀的老卒,歲月與戰爭的痕跡都鐫刻他們的臉上,而嶄新的衣甲卻又給他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活力。
不,或許那不是衣甲帶來的,而是……
“盛世啊……是由這些老兵們用鮮血與身上的戰創換迴來的……”
曹衝走得很慢,但卻很穩,那是肩膀上的重量帶來的沉穩感。
不知不覺間邁過最後一級石階,曹衝站定,雙目環視四方,最後將目光落在劉協身上,後者此刻也在凝視著曹衝,而後,二人相視一笑。
劉協抬手,身後禮官適時奉上傳國玉璽。
自秦朝傳承至今象征著天子權柄的傳國玉璽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便是那由黃金補足的缺陷都帶上了一抹曆史的厚重之感。
“孤自永漢元年始為天子,至今在位已逾三十五載,文不得教化天下行聖人之教誨,武不得平天下穩先祖之社稷,身為天子常愧悔無地……”
“而後幸得曹氏者操迎駕於東都,平四方之亂,定天下之安……”
“今有曹氏者衝,上承天恩之眷顧,下攜父兄之遺誌,勵精圖治於國家,教化萬民於天下……”
“此天道之眷,人當從之,今孤以江山社稷托之於卿,萬望卿上不負皇天後土,下不負黎民社稷……”
“曹衝接印綬!”
曹衝躬身平舉雙掌,鄭重道。
“臣接印!”
當傳國玉璽落入曹衝掌中的那一刻,交接印綬的兩人不約而同的鬆了口氣。
隨後,曹衝退後兩步,站直了身軀,單手將傳國玉璽高高舉起。
而劉協則是站到了群臣之前,率先下拜道。
“臣劉協,拜見陛下。”
“臣等,拜見陛下……”*n
“平身。”
曹衝單手虛抬,隨後將玉璽交給禮官保管,而一旁主持大典的賈詡出列道。
“新帝登基,當燎祭天地、五嶽、四瀆,稟明上蒼人間之變。”
“準!”
“喏!”
而後便是昭告天地的戲碼,而曹衝則是作為主祭之人親自誦讀祭文。
“皇帝臣衝敢用玄牡昭告於皇皇後帝:漢曆世二十有四,踐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窮,三綱不立……唯爾有神,尚饗永吉,兆民之望,祚於有魏世享。”
你們以為這就完了?
當然不……
剛剛完成祭祀天地的工作之後,曹衝下達了作為皇帝的第一份詔書。
“今朕承帝王之緒,改年號為黃初元年,議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同律度量,承土行,議學政之大德,凡有從軍之子嗣,皆優先入各地學宮以為弟子;議大赦天下之前統,除卻不當得赦之人發配海外以贖前罪,其餘皆赦之;議軍製之改革……”
而後,群臣的表情雖然未變,但顏色卻是有些發青,反觀士兵則盡是眼中精光閃爍的模樣。
這也不奇怪,政策這東西永遠都有著明顯的傾向性,既然有得利之人開心,自然就有失利者不滿,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發生的事兒再加上如今的大勢所驅,有些人也隻能把黃蓮水當成蜜糖往下咽了,不但不能表現出苦澀,還要笑臉相迎……
當然也即未得利卻笑得很開心的群體……
“陛下聖明!”*n
好吧,還是那群清流,教化天下這種事兒一直都是這群人的心頭好,利不利的還真沒被他們放在眼裏……
嗯,一群純潔的、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
雖然時不時的有些腦袋不好用,偶爾被人當槍使而已,小問題……
你們又以為大典到這裏就結束了?
當然不!
曹衝又一次開口了。
“以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封公之四子為列侯。”
這個就是曹魏政權合法化的重要善後工作了,既然標榜堯舜故事,通過“禪讓”得天下,那自然要像舜禮待堯一樣優遇漢室。
你們以為現在結束了嗎?
當然……是的。
隨著群臣躬身說出: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之後,曹衝這一次的帝升壇禮才算是徹底落下了帷幕。
說起來看似很簡單,但實際上大典的各種細則遠比描繪出來的東西複雜的多。
不過並沒有出現什麽意外,至少大典算是圓滿落幕了。
當然了,之後讓世家們難受的還在後麵,隻能說暗藏死士事件的含金量還在繼續提高。
首先是曹衝複立丞相之位,並將其位委以賈詡。
其次便是太尉的位子,曹衝則是交給了司馬懿。
至於其餘位置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太大的變動了,但……
這種情況從實際意義上來講,那裏麵的門道可就多了,自周朝伊始,便朝廷便有三公一說,但三公的具體職位卻在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
其中周以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禦史大夫為三公;漢以丞相、大司馬、禦史大夫為三公;東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
而原本曆史上的魏朝也是承襲了東漢的製度,而且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丞相這個位置,自漢哀帝時起,丞相就被廢除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原本丞相的職能被一分為三,其原本所擁有的權力則是被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馬的新三公分走了。
這種情況直到曹操為了集權才重新設立了丞相之位,廢除了原本的三公製度,但如今嘛。
曹衝雖然又一次的將丞相職位讓了出來,直接給了賈詡的同時又拔擢了司馬懿作為太尉,實際上就是重新建立了固有的三公體係,但這個新的三公之位卻是選了兩個“自己人”上去。
如此一來就從最高層直接改變了朝廷中的權力分布,換句話說,之前對於世家來說,“三公”之位一直是由世家持有的,但現在卻不同了,除卻皇權之外,朝堂上的話語權也同樣的發生了改變。
畢竟丞相本身就代表了百官之首,有丞相的三公體係與沒有丞相的三公體係那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
換言之,世家因為這一次的事件而被迫做出了讓步,而這個代價便是勢力與話語權的再度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