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什麽?”
劉章站在五子劉川身後輕聲開口,其聲聽不出任何的情緒,就仿佛……麵前的劉川對他而言隻是一個沒有太多交集的路人一般。
“父……父親……”
手上敲著木魚的手頓了頓,險些將那對看起來就價值不菲的佛門法器給掉在了地上,好在其身上的衣裝還是正統的漢服,寬袍大袖的接住了。
劉章沒有去理會劉川的慌亂,伸手直接取過桌案上展開的一本書,隨意翻看了幾眼,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啊1,倒算是本好書,不過……嗬,那些個和尚的本事倒是不小,這紙質書籍可不是什麽人都能用起來的,還是說……”
“迴父親的話,這書是孩兒親自去工匠那邊刊印的,與父親口中的僧人並無多少關聯……”
劉章聞言挑眉看了看劉川,隻見其此刻已經拿穩了那隻木魚,不過其抱拳時有些發白的指節可以看出來,此刻劉川的心情絕對不是像其表現出來的那樣平靜。
搖了搖頭,劉章隨手將那本薄薄的《四十二章經》丟迴桌上,開口道。
“那麽你又是如何接觸到佛學的?”
“孩兒……”
劉川開口之後顯得有些猶豫,劉章見狀擺了擺手道。
“隨我來書房,有些東西要讓你看看,至於其它的問題,你我父子之間有必要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聊一聊。”
說完,劉章轉身直接離開,而劉川則是在猶豫了片刻之後,摩挲了一下手上的木魚這才將其放在桌案上隨後才沿著劉章離開的方向跟了上去……
……
時間快進一段,迴到書房的劉章從桌案下的角落裏翻出一本小冊子丟給劉川道。
“你先看看這個,看完之後咱們再說其它。”
……
“父親,這些東西?”
“我寫的……嗯……寫給仲達次子拿去身毒用的……”
劉章一邊看著劉川那張驚恐的臉一邊開口說著,隨後在等待對方消化了一陣之後又問了一句。
“如何?依你看來,為父所寫的這些東西是否可用?”
“孩兒……不知該如何判斷,雖然覺得父親這本書上寫得都很好,但卻是總覺的裏麵的內容有些似曾相識之感,而且……頗覺其有些詭異……”
“似曾相識?詭異?嗬嗬……這就對了。”
劉章點了點頭,道。
“似曾相識並不奇怪,畢竟我華夏也曾有過一些類似的經曆,就拿書上為父所寫的那個‘種姓製度’來說吧,與儒家的一些人將古之四民之說擅自劃分出高低貴賤的本質上是一樣的,或者說,現在普世觀中的高低貴賤這套東西發展到極致本質上也跟‘種姓製度’差不了太多了。”
“至於你覺得詭異,無非就是跟你看的那些佛經有關,人的道德水準提高固然是件好事,可若是人人都如佛經中那般的話……”
劉章笑了笑,看向劉川。
“假設我華夏子民皆如佛經上所雲那般修得堪比佛陀的品性,這時鮮卑人大舉犯邊,我華夏子民是該提著刀去戰場殺敵保家衛國呢?還是拿著個木魚去給對方講經論理呢?”
劉章也不去理會兒子是不是能夠領會自己話中的意思,繼續道。
“很多學說都是好的,甚至是直指大道本身的,這一點為父並不反對,但即便如此,這些看似很好的學說卻並不合適用於治國卻往往也是不爭的事實,而若是誤用之,其反噬往往是以百年甚至千年為限才能彰顯出來的,這一點經常是要經過嚴格的理論推導才能看清的。”
“如是種種,皆不可盡信之,學說也好,人言也罷,留一分質疑存心,不盲從盲信方為正途,以上,是為父身為一個父親需要讓你明白的道理,聽不聽由你,能得多少也由你,畢竟為父俗務纏身,很多時候很難為你們兄弟時時解惑。”
“不過……”
劉章看了眼劉川,話鋒一轉。
“敘過了父子親情之後……劉川!”
“孩兒在!”
“本侯且問汝,是何人與你的佛經,而你對郡內此次的大案又了解多少……或者說,你在其中參與了多少……”
劉章並不打算去與自己的孩子去探討佛學與佛教的優缺點,那是個能把人逼成瘋子的哲學大題,對一般人而言,其討論的意義根本就沒有那麽重要。
畢竟哲學這東西的本質就像是一群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座山,你可以說每個人對於山的描述都是對的,也可以說每個人的描述又都是錯的。
說實在的,為了一個根本沒有嚴格意義上對錯的東西去浪費時間,完全不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應該做的事……
換句話說,哲學家這個群體做的事根本就不是人事,而按照這個理論去推導,那些專職的哲學家就是從來都不人話,當然也不幹幹人事,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脫離了“人”的範疇。
不過究竟是神仙還是妖怪,又或者說隻是一般人眼裏的瘋子,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孩兒隻是經人引薦結識了一位僧人,攀談之後對佛學產生了興趣,至於郡內的案子……孩兒並不知情……”
一陣沉默之後,劉川如是說道。
劉章聞言盯著劉川看了半晌,這才開口道。
“別處不提,在這許昌地界,本侯有多大的能量你應該是明白的,有些事若是想要清查絕非什麽難事……好吧,姑且信你一迴,但若是讓本侯得知你今日還有所保留的話……”
“父親,孩兒……”
“講!”
“父親可以去問問六弟……”
“原來是老六嗎?我知道了,此事本侯必會查清,至於你,迴房去歇著吧,待到水落石出之時自有論斷……”
“父親……孩兒遵命。”
劉川看著劉章原本還想說些什麽,不過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了遵命二字,不過在走到書房門口之時,劉川忽然扭頭看向劉章問道。
“父親,這佛學當真無益麽?”
劉章聞言皺了皺眉,隨後開口道。
“於人有益,於國無益,用其善則善之,用其惡則惡之,大凡學說無論道學、儒學亦或是佛學皆是如此,畢竟前人的感悟歸於前人,後人的解釋歸於後人,究竟是學以致用還是學以濫用皆為用也,就像那佛門,漢朝記載的那些掠劫女子藏於廟中供僧眾淫樂的案件難道還少了不成?”
“濟世之學或為真,但以濟世之學為用,飽其私人之邪欲又何嚐不是一種惡?”
說到這裏,劉章搖了搖頭,道。
“汝尚年少,若真的醉心佛學為父也不會反對,但有一點為父希望你可以記住,汝身為華夏子民,一身血脈骨肉皆源自於目之所及的這方天地,此恩尚不能答之,又何言大道之途?下去吧,若是睡不著便自己好好想一想,若還是想不通,等到汝師公迴來之後可向其請教一番,所謂大道,皆是殊途同歸之道路也,下去吧……”
劉章站在五子劉川身後輕聲開口,其聲聽不出任何的情緒,就仿佛……麵前的劉川對他而言隻是一個沒有太多交集的路人一般。
“父……父親……”
手上敲著木魚的手頓了頓,險些將那對看起來就價值不菲的佛門法器給掉在了地上,好在其身上的衣裝還是正統的漢服,寬袍大袖的接住了。
劉章沒有去理會劉川的慌亂,伸手直接取過桌案上展開的一本書,隨意翻看了幾眼,道。
“佛說四十二章經啊1,倒算是本好書,不過……嗬,那些個和尚的本事倒是不小,這紙質書籍可不是什麽人都能用起來的,還是說……”
“迴父親的話,這書是孩兒親自去工匠那邊刊印的,與父親口中的僧人並無多少關聯……”
劉章聞言挑眉看了看劉川,隻見其此刻已經拿穩了那隻木魚,不過其抱拳時有些發白的指節可以看出來,此刻劉川的心情絕對不是像其表現出來的那樣平靜。
搖了搖頭,劉章隨手將那本薄薄的《四十二章經》丟迴桌上,開口道。
“那麽你又是如何接觸到佛學的?”
“孩兒……”
劉川開口之後顯得有些猶豫,劉章見狀擺了擺手道。
“隨我來書房,有些東西要讓你看看,至於其它的問題,你我父子之間有必要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聊一聊。”
說完,劉章轉身直接離開,而劉川則是在猶豫了片刻之後,摩挲了一下手上的木魚這才將其放在桌案上隨後才沿著劉章離開的方向跟了上去……
……
時間快進一段,迴到書房的劉章從桌案下的角落裏翻出一本小冊子丟給劉川道。
“你先看看這個,看完之後咱們再說其它。”
……
“父親,這些東西?”
“我寫的……嗯……寫給仲達次子拿去身毒用的……”
劉章一邊看著劉川那張驚恐的臉一邊開口說著,隨後在等待對方消化了一陣之後又問了一句。
“如何?依你看來,為父所寫的這些東西是否可用?”
“孩兒……不知該如何判斷,雖然覺得父親這本書上寫得都很好,但卻是總覺的裏麵的內容有些似曾相識之感,而且……頗覺其有些詭異……”
“似曾相識?詭異?嗬嗬……這就對了。”
劉章點了點頭,道。
“似曾相識並不奇怪,畢竟我華夏也曾有過一些類似的經曆,就拿書上為父所寫的那個‘種姓製度’來說吧,與儒家的一些人將古之四民之說擅自劃分出高低貴賤的本質上是一樣的,或者說,現在普世觀中的高低貴賤這套東西發展到極致本質上也跟‘種姓製度’差不了太多了。”
“至於你覺得詭異,無非就是跟你看的那些佛經有關,人的道德水準提高固然是件好事,可若是人人都如佛經中那般的話……”
劉章笑了笑,看向劉川。
“假設我華夏子民皆如佛經上所雲那般修得堪比佛陀的品性,這時鮮卑人大舉犯邊,我華夏子民是該提著刀去戰場殺敵保家衛國呢?還是拿著個木魚去給對方講經論理呢?”
劉章也不去理會兒子是不是能夠領會自己話中的意思,繼續道。
“很多學說都是好的,甚至是直指大道本身的,這一點為父並不反對,但即便如此,這些看似很好的學說卻並不合適用於治國卻往往也是不爭的事實,而若是誤用之,其反噬往往是以百年甚至千年為限才能彰顯出來的,這一點經常是要經過嚴格的理論推導才能看清的。”
“如是種種,皆不可盡信之,學說也好,人言也罷,留一分質疑存心,不盲從盲信方為正途,以上,是為父身為一個父親需要讓你明白的道理,聽不聽由你,能得多少也由你,畢竟為父俗務纏身,很多時候很難為你們兄弟時時解惑。”
“不過……”
劉章看了眼劉川,話鋒一轉。
“敘過了父子親情之後……劉川!”
“孩兒在!”
“本侯且問汝,是何人與你的佛經,而你對郡內此次的大案又了解多少……或者說,你在其中參與了多少……”
劉章並不打算去與自己的孩子去探討佛學與佛教的優缺點,那是個能把人逼成瘋子的哲學大題,對一般人而言,其討論的意義根本就沒有那麽重要。
畢竟哲學這東西的本質就像是一群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座山,你可以說每個人對於山的描述都是對的,也可以說每個人的描述又都是錯的。
說實在的,為了一個根本沒有嚴格意義上對錯的東西去浪費時間,完全不是一個腳踏實地的人應該做的事……
換句話說,哲學家這個群體做的事根本就不是人事,而按照這個理論去推導,那些專職的哲學家就是從來都不人話,當然也不幹幹人事,也就是說他們已經脫離了“人”的範疇。
不過究竟是神仙還是妖怪,又或者說隻是一般人眼裏的瘋子,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孩兒隻是經人引薦結識了一位僧人,攀談之後對佛學產生了興趣,至於郡內的案子……孩兒並不知情……”
一陣沉默之後,劉川如是說道。
劉章聞言盯著劉川看了半晌,這才開口道。
“別處不提,在這許昌地界,本侯有多大的能量你應該是明白的,有些事若是想要清查絕非什麽難事……好吧,姑且信你一迴,但若是讓本侯得知你今日還有所保留的話……”
“父親,孩兒……”
“講!”
“父親可以去問問六弟……”
“原來是老六嗎?我知道了,此事本侯必會查清,至於你,迴房去歇著吧,待到水落石出之時自有論斷……”
“父親……孩兒遵命。”
劉川看著劉章原本還想說些什麽,不過千言萬語最終化作了遵命二字,不過在走到書房門口之時,劉川忽然扭頭看向劉章問道。
“父親,這佛學當真無益麽?”
劉章聞言皺了皺眉,隨後開口道。
“於人有益,於國無益,用其善則善之,用其惡則惡之,大凡學說無論道學、儒學亦或是佛學皆是如此,畢竟前人的感悟歸於前人,後人的解釋歸於後人,究竟是學以致用還是學以濫用皆為用也,就像那佛門,漢朝記載的那些掠劫女子藏於廟中供僧眾淫樂的案件難道還少了不成?”
“濟世之學或為真,但以濟世之學為用,飽其私人之邪欲又何嚐不是一種惡?”
說到這裏,劉章搖了搖頭,道。
“汝尚年少,若真的醉心佛學為父也不會反對,但有一點為父希望你可以記住,汝身為華夏子民,一身血脈骨肉皆源自於目之所及的這方天地,此恩尚不能答之,又何言大道之途?下去吧,若是睡不著便自己好好想一想,若還是想不通,等到汝師公迴來之後可向其請教一番,所謂大道,皆是殊途同歸之道路也,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