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衝開口點名,賈詡肉眼可見的有了那麽一瞬間的慌張,不過也就是瞬間而已,賈詡是什麽人?想當初那可是山賊的刀幾乎都架到脖子上都能麵不改色的自稱段熲外孫的人。
其急智之出眾,縱觀華夏曆史那也是頂頂有名的。
所以在經過了短暫的慌亂之後賈詡的大腦也是飛速運轉了起來,隨後就在其起身抱拳躬身的幾個動作之間,這位老臣便已經打好了腹稿。
“關於侯爺之事,老臣在此恭喜陛下了!”
聞言,曹衝眉頭一挑,道。
“朕何喜之有?”
賈詡微微一笑,將老臉擠出一朵菊花,道。
“老臣敢問陛下,陛下記憶之中侯爺都做了哪些事是在先王離世之後才正式展開的?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事是在陛下泰山大典之後經由朝廷的確認之後才開始施行的?”
曹衝聞言皺著眉頭仔細思量了片刻,隨後道。
“雖說很多事是在父王在世之時便有過謀劃的,可很多事的確是在朕襲爵之後才開始正式運作的,而這些事中,泰山大典之後才開始運行的更是占了大半……”
賈詡頷首,道。
“這就對了,侯爺近些年來的行事,無非就是在為陛下造勢,就拿改良造紙與活字印刷兩術來說吧,在座的諸位想必都知道,這東西實際上是在侯爺初至先王麾下不久便搞出來的東西,可侯爺哪怕是創建了學宮之後,也一直壓著使之僅在小範圍流通使用,並未進行大力推廣,這是為何?”
“還有那盤踞在倭島上的劉備殘部,侯爺也是在陛下泰山封禪之前急匆匆的親去督戰,這又是為何?”
“更遑論學宮工匠科出產的大量造物,也是在陛下真正執掌大權之後才開始擴大生產規模,這一點……”
賈詡扭頭看向周不疑,道。
“周尚書手裏應該有具體的記載吧,說給大家聽聽吧。”
周不疑躬身的同時隱晦的向賈詡投去一抹感激的目光,隨後昂首道。
“賈相所言不錯,尤其是在先王過世之後,學宮之中走出的學子,不僅是在官場上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工匠科拿出來的各類新的造物與技術更是在我朝各地取得了不菲的成果,至於具體的案例嘛……”
周不疑微微一笑。
“截止今年十一月,我朝新增的大型機械為二十具!不過這些東西大多在遼東參與當地的建設,這才導致了在中原這邊很少聽到風聲。”
“哦?此事為何連朕都不知?”
周不疑聞聲連忙衝著曹衝抱拳道。
“陛下見諒,並非臣有意隱瞞,而是臣以為,如此喜事與其事無巨細,不若放到歲首的大朝會上,也算是件值得慶賀之事。”
“這樣啊……”
曹衝沉吟了片刻後,點了點頭,道。
“算你過關,還有嗎?”
“有的陛下,前幾年侯爺住持大量引種桑樹至東南地帶不知陛下可還記得?去歲開始,在此處由樂城侯出資,以朝廷的名義開始大量使用馬均所改良的新式紡紗機等工匠造物開辦大型織造機構,如今……”
“如今怎樣!”
麵對著周不疑有些賣關子的行為,曹衝脫口問道。
這倒也不能說曹衝定力不足,實在是……
周不疑所說的東南地區,實際上所指的就是揚州,而這個地方麽,但凡了解漢末曆史的都知道,其根本就是一塊被袁術禍害得夠嗆的土地,哪怕是曹操平定四方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揚州地界也是地廣人稀,難複當年致勝了。
而朝廷也不是沒想過遷人給糧去刺激當地的複蘇,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如今劉章卻是挑了這麽個地方進行開發,曹衝又如何能不好奇它的近況如何呢?
“恭喜陛下,揚州這兩年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今歲,當地的百姓戶數更是較之十年前暴增十倍不止!”
曹衝聞言大感驚奇,道。
“哦?就隻是種桑織布而已,竟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周不疑搖了搖頭,道。
“當然不止如此,除卻開發手段之外,這裏麵還有調任過去的孟達將軍的功勞,根據奏報顯示,孟達自到江東之後,對當地的山越之民剿撫並用,遷了許多人過去揚州,恰好桑園與織造處提供了大量的生計崗位,二者這才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平衡。”
“而且今歲侯爺去往荊州一行之後,又圈定了荊南地區成為南方新的運輸中樞,以現有的局勢發展下去,我朝不久之後西起川蜀、中至荊襄、東抵揚州,勢必會形成一條沿長江而走的穩定物資流通通道,其對經濟與民生的提高,臣甚至無法估量……”
“好!此事大善也!”
曹衝一巴掌拍在了案頭,激動之色簡直溢於言表。
周不疑見狀也是鬆了口氣,隨後連忙抱拳道。
“陛下見諒,此事與之前一般,臣是想要在大朝會上一並說出,屆時再請陛下與百官們同慶之……”
曹衝聞言,斜眼看了周不疑一眼。
“行吧,都是些喜事,朕不怪你,還有嗎?”
周不疑搖了搖頭,道。
“啟稟陛下,再有就都是些尚未看見效益之事,容後臣再向陛下奏報。”
曹衝點了點頭,隨後看向賈詡,道。
“那麽賈相?”
賈詡抱拳道。
“陛下明鑒,除卻周尚書所言這些之外,侯爺還主張做了幾件事,其一,調張、趙二位將軍返京;其二,擬定邊軍與國內新兵換防之策;其三,大力推行農耕技術改革;除此之外,侯爺還為陛下推薦了仲達主理刑律。”
“陛下,綜合分析下來老臣以為,侯爺所行種種,一則是在為了布局我朝未來數十年的國策做準備,所謂外患已平,需是到了國內民生修養生息的時候了;二則侯爺也是在為陛下造勢,以此來提高陛下在民間的威望。”
“陛下,與先王在世之時不同,那時天下諸侯割據,需要的是一位可以統領大軍平定天下的雄主,而如今四海臣服,就連盤踞在北方草原的匈奴與鮮卑等族裔也已是或覆滅,或元氣大傷之後遠遁之。”
“侯爺先是東行滅了劉備殘部,這是為了告訴天下人,大魏雖是新立,但雄心依舊,若有敢犯者,兵鋒必取其頭顱,哪怕是隔著茫茫大海亦是如此!”
“調迴兩位將軍返京任職,既是為年輕將領留出曆練與晉升的空間,同時也是為了穩定國內的形勢,以此避免有心之人將手伸向大魏的軍隊。”
“陛下,就目前看來,侯爺是一位真正的心係天下之人,當然了,也僅隻目前而已,畢竟前朝時那位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如同聖人一般的作為啊……這一點,老臣看不清楚,究竟真偽,還請陛下自斷之……”
其急智之出眾,縱觀華夏曆史那也是頂頂有名的。
所以在經過了短暫的慌亂之後賈詡的大腦也是飛速運轉了起來,隨後就在其起身抱拳躬身的幾個動作之間,這位老臣便已經打好了腹稿。
“關於侯爺之事,老臣在此恭喜陛下了!”
聞言,曹衝眉頭一挑,道。
“朕何喜之有?”
賈詡微微一笑,將老臉擠出一朵菊花,道。
“老臣敢問陛下,陛下記憶之中侯爺都做了哪些事是在先王離世之後才正式展開的?而這其中又有多少事是在陛下泰山大典之後經由朝廷的確認之後才開始施行的?”
曹衝聞言皺著眉頭仔細思量了片刻,隨後道。
“雖說很多事是在父王在世之時便有過謀劃的,可很多事的確是在朕襲爵之後才開始正式運作的,而這些事中,泰山大典之後才開始運行的更是占了大半……”
賈詡頷首,道。
“這就對了,侯爺近些年來的行事,無非就是在為陛下造勢,就拿改良造紙與活字印刷兩術來說吧,在座的諸位想必都知道,這東西實際上是在侯爺初至先王麾下不久便搞出來的東西,可侯爺哪怕是創建了學宮之後,也一直壓著使之僅在小範圍流通使用,並未進行大力推廣,這是為何?”
“還有那盤踞在倭島上的劉備殘部,侯爺也是在陛下泰山封禪之前急匆匆的親去督戰,這又是為何?”
“更遑論學宮工匠科出產的大量造物,也是在陛下真正執掌大權之後才開始擴大生產規模,這一點……”
賈詡扭頭看向周不疑,道。
“周尚書手裏應該有具體的記載吧,說給大家聽聽吧。”
周不疑躬身的同時隱晦的向賈詡投去一抹感激的目光,隨後昂首道。
“賈相所言不錯,尤其是在先王過世之後,學宮之中走出的學子,不僅是在官場上成為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工匠科拿出來的各類新的造物與技術更是在我朝各地取得了不菲的成果,至於具體的案例嘛……”
周不疑微微一笑。
“截止今年十一月,我朝新增的大型機械為二十具!不過這些東西大多在遼東參與當地的建設,這才導致了在中原這邊很少聽到風聲。”
“哦?此事為何連朕都不知?”
周不疑聞聲連忙衝著曹衝抱拳道。
“陛下見諒,並非臣有意隱瞞,而是臣以為,如此喜事與其事無巨細,不若放到歲首的大朝會上,也算是件值得慶賀之事。”
“這樣啊……”
曹衝沉吟了片刻後,點了點頭,道。
“算你過關,還有嗎?”
“有的陛下,前幾年侯爺住持大量引種桑樹至東南地帶不知陛下可還記得?去歲開始,在此處由樂城侯出資,以朝廷的名義開始大量使用馬均所改良的新式紡紗機等工匠造物開辦大型織造機構,如今……”
“如今怎樣!”
麵對著周不疑有些賣關子的行為,曹衝脫口問道。
這倒也不能說曹衝定力不足,實在是……
周不疑所說的東南地區,實際上所指的就是揚州,而這個地方麽,但凡了解漢末曆史的都知道,其根本就是一塊被袁術禍害得夠嗆的土地,哪怕是曹操平定四方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這揚州地界也是地廣人稀,難複當年致勝了。
而朝廷也不是沒想過遷人給糧去刺激當地的複蘇,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如今劉章卻是挑了這麽個地方進行開發,曹衝又如何能不好奇它的近況如何呢?
“恭喜陛下,揚州這兩年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今歲,當地的百姓戶數更是較之十年前暴增十倍不止!”
曹衝聞言大感驚奇,道。
“哦?就隻是種桑織布而已,竟有如此之大的影響力?”
周不疑搖了搖頭,道。
“當然不止如此,除卻開發手段之外,這裏麵還有調任過去的孟達將軍的功勞,根據奏報顯示,孟達自到江東之後,對當地的山越之民剿撫並用,遷了許多人過去揚州,恰好桑園與織造處提供了大量的生計崗位,二者這才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平衡。”
“而且今歲侯爺去往荊州一行之後,又圈定了荊南地區成為南方新的運輸中樞,以現有的局勢發展下去,我朝不久之後西起川蜀、中至荊襄、東抵揚州,勢必會形成一條沿長江而走的穩定物資流通通道,其對經濟與民生的提高,臣甚至無法估量……”
“好!此事大善也!”
曹衝一巴掌拍在了案頭,激動之色簡直溢於言表。
周不疑見狀也是鬆了口氣,隨後連忙抱拳道。
“陛下見諒,此事與之前一般,臣是想要在大朝會上一並說出,屆時再請陛下與百官們同慶之……”
曹衝聞言,斜眼看了周不疑一眼。
“行吧,都是些喜事,朕不怪你,還有嗎?”
周不疑搖了搖頭,道。
“啟稟陛下,再有就都是些尚未看見效益之事,容後臣再向陛下奏報。”
曹衝點了點頭,隨後看向賈詡,道。
“那麽賈相?”
賈詡抱拳道。
“陛下明鑒,除卻周尚書所言這些之外,侯爺還主張做了幾件事,其一,調張、趙二位將軍返京;其二,擬定邊軍與國內新兵換防之策;其三,大力推行農耕技術改革;除此之外,侯爺還為陛下推薦了仲達主理刑律。”
“陛下,綜合分析下來老臣以為,侯爺所行種種,一則是在為了布局我朝未來數十年的國策做準備,所謂外患已平,需是到了國內民生修養生息的時候了;二則侯爺也是在為陛下造勢,以此來提高陛下在民間的威望。”
“陛下,與先王在世之時不同,那時天下諸侯割據,需要的是一位可以統領大軍平定天下的雄主,而如今四海臣服,就連盤踞在北方草原的匈奴與鮮卑等族裔也已是或覆滅,或元氣大傷之後遠遁之。”
“侯爺先是東行滅了劉備殘部,這是為了告訴天下人,大魏雖是新立,但雄心依舊,若有敢犯者,兵鋒必取其頭顱,哪怕是隔著茫茫大海亦是如此!”
“調迴兩位將軍返京任職,既是為年輕將領留出曆練與晉升的空間,同時也是為了穩定國內的形勢,以此避免有心之人將手伸向大魏的軍隊。”
“陛下,就目前看來,侯爺是一位真正的心係天下之人,當然了,也僅隻目前而已,畢竟前朝時那位王莽在篡位之前,也是如同聖人一般的作為啊……這一點,老臣看不清楚,究竟真偽,還請陛下自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