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破格啟用
穿越後得人族氣運:重新封神 作者:長平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吐蕃秋收什麽時候?”
“比中原晚一個月”
“世伯,不完全準確,吐蕃高原比中原晚一個月,但是黨項的地盤上一個月不到,劍南道秋收比中原早半個月,而劍南道自古就是糧倉”
“你的意思是我們的準備時間隻有不到兩個月了”
“高昌過所在區域的秋收時間幾乎和黨項沒什麽區別,中原的秋收還有不到兩月”
“可是現在秋收還沒開始,一旦糧食收不上來,陷入曠日持久,會很被動”
“世伯,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有糧有有糧的打法,缺糧有缺糧的打法”
“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李靖反複咀嚼這句話,沉思了一會,突然眼睛放光
“賢侄,你這句話大含兵家至理,今日這酒喝得痛快”李靖此刻仿佛迴到了當年生擒頡利可汗的崢嶸歲月
四個人,喝十幾壇,尤其程咬金和尉遲恭喝得最多,但是每個人都喝痛快了,程咬金直接喝了個不省人事,尉遲恭喝得最多,也醉得不省人事,李府派人送迴府中,李靖和秦懷玉喝至半酣,聊得實在痛快
李靖送秦懷玉迴府,這份尊重和愛護,令秦懷玉無比動容,一個快七十的老人,心中還有一個開疆擴土的夢想
甘露殿
辰時三刻,國公府,宮內傳口諭,命秦懷玉巳時甘露殿聽政,秦懷玉一看日頭,這會出發正好可以趕到
秦懷玉到了甘露殿門口,內侍見殿內正在議事,示意秦懷玉在門口等候,皇帝看見秦懷玉已到門口,趕緊招手:“朕的諫議大夫來了,快,賜座”
內侍趕緊搬來絲製蒲團,秦懷玉也不客氣,從容的坐下了,以前在殿前護衛站累了,今日能坐下,也挺好,沒多拘束
皇帝有點等不急,道:“懷玉,藥師說你在兵法上也有獨到見解,能得到藥師在兵法上讚賞的可不多”
“陛下說笑,論兵法,臣不如陛下”李靖趕緊圓場
“藥師,你長於陣戰,講究煌煌之師,我善於出奇,長於出奇製勝,不是一個路子”皇帝對自己還是有清晰的認知
房玄齡在一旁又喜又驚,喜的是秦懷玉不光在夢中得有奇遇,眼光卓然,最驚的還是居然在兵法能得到李靖的推崇,小小的青年,當真前途不可限量
“懷玉,你說,有糧沒糧均可打仗,是個什麽道理?”
“房相,兵法有雲,百人被刃,陷行亂陣;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
李二和房玄齡臉上露出一點失望的表情,像是在說又一個紙上談兵之輩,果真還是太年輕
隻有李靖略微沉思,明白其中真意“懷玉,你是說高昌正值秋收,一萬騎兵,以快打快,以戰養戰?”
不愧是大唐軍神,很快就領略了其中真意,皇帝和房玄齡聽李靖這麽一說,也重新燃起了興趣
“一萬騎兵,糧草問題不大,而且馬上秋收,以戰養戰,三個月打完,沒有問題”房玄齡略微盤算,房相兼領戶部,對糧食的盤算深入骨髓
“可是一萬騎兵打滅國戰,會不會弄險”皇帝有點擔心
皇帝自稱出奇製勝,雖然他明白一萬精銳騎兵的威力,但是他依然認為有弄險的成份
“一萬騎兵精銳,一人雙馬,高昌彈指可滅,打好了不光不費糧食,還有可能糧食會越打越多,不過需要朝廷配合”
“說說,為什麽有如此信心”糧食越打越多很好理解,一萬騎兵,快速滅國,高昌國糧食都是朝廷的
“父皇,去歲朝廷命高昌國主來長安遭拒,高昌國主鞠文泰肯定在想,長安和高昌之間想喝隔幾千裏地,中間更是有沙漠戈壁阻隔,如果王師到達西域,必定驚恐難當,高昌國地不過數百裏,民不過數萬,豈能抵擋大唐兵鋒”
“言之有理”房玄齡也很少許人
“懷玉,你說說,這仗怎麽個打法,需要朝廷怎麽配合?”皇帝還是關心怎麽打
“陛下,秘密調集一萬騎兵精銳,一人雙馬,出兵前需要先調集重兵威逼黨項,挾製吐蕃,迫使黨項後撤,不給吐蕃主動進攻的機會,如果吐蕃出兵,打疼他就是,相持住就好,等滅了高昌,一萬騎兵如有時機揮師南下,兩麵夾擊,拿下黨項,吐蕃自然退迴高原苦寒之地”
“如果突厥有異動怎麽辦?”皇帝擔心打高昌時突厥有異動
“朝廷同時下旨穩住草原各部,派人與西突厥談判,同時穩住,隻要西突厥不大規模前來,高昌不足為慮”
秦懷玉本來還想要人,想要蘇定方,他還想到了薛仁貴,可是這是禁忌,不能開口,開口就會埋下禍根
第二天一道道聖旨飛出長安宮城
第一道,由執失思力前往西突厥商討通商一事,以示盟好
一時間長安城流言四起,陛下這是怎麽啦,與突厥盟好,是忘了突厥的惡劣行徑了麽?
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解釋,同兩道聖旨飛出去的還有幾道密旨,和各種探馬頻繁進出長安
各國商旅也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又不知道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很快就到了第三天,李靖突然來訪湖國公府,秦懷玉得知消息時還在東院練功,來到正廳,李靖已經等候多時:“世伯,是不是陛下有什麽旨意?”
“陛下沒有新的旨意,我就是來找你問問,你想好怎麽打了沒有?”
“世伯,我還沒來得及想,再說出征部隊是哪支?部隊的將領是誰?戰意如何?這些都不知道,我連自己帶的部隊都不知道,對手也知道的不多,真不知道怎麽打?不敢此刻妄議打法,隻能見機行事了”
“好,要的就是你這個見機行事,我放心了”李靖生怕秦懷玉是個紙上談兵的將軍,皇帝也擔心,如果現在就誇誇其談怎麽打,那當下換將還來得及,畢竟聖旨還沒下
本來太宗有心叫侯君集帶兵出征,要不是不怎麽說話的李靖力保,其他朝臣一致反對,侯君集作為兵部尚書也不堅定,這差事不會落到秦懷玉頭上
李靖出了護國公府就去了宮城,找皇帝匯報去了,臉上掛著笑容,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顆石頭落地,徹底放心了
秦懷玉也明白李靖為什麽要來問,是皇帝要問,來探聽虛實的,李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皇帝得到李靖迴報的消息,也笑了,皇帝深諳作戰之道,知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臨場機變,皇帝在做著最後的安排調整,很快五日就到了
“比中原晚一個月”
“世伯,不完全準確,吐蕃高原比中原晚一個月,但是黨項的地盤上一個月不到,劍南道秋收比中原早半個月,而劍南道自古就是糧倉”
“你的意思是我們的準備時間隻有不到兩個月了”
“高昌過所在區域的秋收時間幾乎和黨項沒什麽區別,中原的秋收還有不到兩月”
“可是現在秋收還沒開始,一旦糧食收不上來,陷入曠日持久,會很被動”
“世伯,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有糧有有糧的打法,缺糧有缺糧的打法”
“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李靖反複咀嚼這句話,沉思了一會,突然眼睛放光
“賢侄,你這句話大含兵家至理,今日這酒喝得痛快”李靖此刻仿佛迴到了當年生擒頡利可汗的崢嶸歲月
四個人,喝十幾壇,尤其程咬金和尉遲恭喝得最多,但是每個人都喝痛快了,程咬金直接喝了個不省人事,尉遲恭喝得最多,也醉得不省人事,李府派人送迴府中,李靖和秦懷玉喝至半酣,聊得實在痛快
李靖送秦懷玉迴府,這份尊重和愛護,令秦懷玉無比動容,一個快七十的老人,心中還有一個開疆擴土的夢想
甘露殿
辰時三刻,國公府,宮內傳口諭,命秦懷玉巳時甘露殿聽政,秦懷玉一看日頭,這會出發正好可以趕到
秦懷玉到了甘露殿門口,內侍見殿內正在議事,示意秦懷玉在門口等候,皇帝看見秦懷玉已到門口,趕緊招手:“朕的諫議大夫來了,快,賜座”
內侍趕緊搬來絲製蒲團,秦懷玉也不客氣,從容的坐下了,以前在殿前護衛站累了,今日能坐下,也挺好,沒多拘束
皇帝有點等不急,道:“懷玉,藥師說你在兵法上也有獨到見解,能得到藥師在兵法上讚賞的可不多”
“陛下說笑,論兵法,臣不如陛下”李靖趕緊圓場
“藥師,你長於陣戰,講究煌煌之師,我善於出奇,長於出奇製勝,不是一個路子”皇帝對自己還是有清晰的認知
房玄齡在一旁又喜又驚,喜的是秦懷玉不光在夢中得有奇遇,眼光卓然,最驚的還是居然在兵法能得到李靖的推崇,小小的青年,當真前途不可限量
“懷玉,你說,有糧沒糧均可打仗,是個什麽道理?”
“房相,兵法有雲,百人被刃,陷行亂陣;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
李二和房玄齡臉上露出一點失望的表情,像是在說又一個紙上談兵之輩,果真還是太年輕
隻有李靖略微沉思,明白其中真意“懷玉,你是說高昌正值秋收,一萬騎兵,以快打快,以戰養戰?”
不愧是大唐軍神,很快就領略了其中真意,皇帝和房玄齡聽李靖這麽一說,也重新燃起了興趣
“一萬騎兵,糧草問題不大,而且馬上秋收,以戰養戰,三個月打完,沒有問題”房玄齡略微盤算,房相兼領戶部,對糧食的盤算深入骨髓
“可是一萬騎兵打滅國戰,會不會弄險”皇帝有點擔心
皇帝自稱出奇製勝,雖然他明白一萬精銳騎兵的威力,但是他依然認為有弄險的成份
“一萬騎兵精銳,一人雙馬,高昌彈指可滅,打好了不光不費糧食,還有可能糧食會越打越多,不過需要朝廷配合”
“說說,為什麽有如此信心”糧食越打越多很好理解,一萬騎兵,快速滅國,高昌國糧食都是朝廷的
“父皇,去歲朝廷命高昌國主來長安遭拒,高昌國主鞠文泰肯定在想,長安和高昌之間想喝隔幾千裏地,中間更是有沙漠戈壁阻隔,如果王師到達西域,必定驚恐難當,高昌國地不過數百裏,民不過數萬,豈能抵擋大唐兵鋒”
“言之有理”房玄齡也很少許人
“懷玉,你說說,這仗怎麽個打法,需要朝廷怎麽配合?”皇帝還是關心怎麽打
“陛下,秘密調集一萬騎兵精銳,一人雙馬,出兵前需要先調集重兵威逼黨項,挾製吐蕃,迫使黨項後撤,不給吐蕃主動進攻的機會,如果吐蕃出兵,打疼他就是,相持住就好,等滅了高昌,一萬騎兵如有時機揮師南下,兩麵夾擊,拿下黨項,吐蕃自然退迴高原苦寒之地”
“如果突厥有異動怎麽辦?”皇帝擔心打高昌時突厥有異動
“朝廷同時下旨穩住草原各部,派人與西突厥談判,同時穩住,隻要西突厥不大規模前來,高昌不足為慮”
秦懷玉本來還想要人,想要蘇定方,他還想到了薛仁貴,可是這是禁忌,不能開口,開口就會埋下禍根
第二天一道道聖旨飛出長安宮城
第一道,由執失思力前往西突厥商討通商一事,以示盟好
一時間長安城流言四起,陛下這是怎麽啦,與突厥盟好,是忘了突厥的惡劣行徑了麽?
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解釋,同兩道聖旨飛出去的還有幾道密旨,和各種探馬頻繁進出長安
各國商旅也覺得匪夷所思,但是又不知道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很快就到了第三天,李靖突然來訪湖國公府,秦懷玉得知消息時還在東院練功,來到正廳,李靖已經等候多時:“世伯,是不是陛下有什麽旨意?”
“陛下沒有新的旨意,我就是來找你問問,你想好怎麽打了沒有?”
“世伯,我還沒來得及想,再說出征部隊是哪支?部隊的將領是誰?戰意如何?這些都不知道,我連自己帶的部隊都不知道,對手也知道的不多,真不知道怎麽打?不敢此刻妄議打法,隻能見機行事了”
“好,要的就是你這個見機行事,我放心了”李靖生怕秦懷玉是個紙上談兵的將軍,皇帝也擔心,如果現在就誇誇其談怎麽打,那當下換將還來得及,畢竟聖旨還沒下
本來太宗有心叫侯君集帶兵出征,要不是不怎麽說話的李靖力保,其他朝臣一致反對,侯君集作為兵部尚書也不堅定,這差事不會落到秦懷玉頭上
李靖出了護國公府就去了宮城,找皇帝匯報去了,臉上掛著笑容,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顆石頭落地,徹底放心了
秦懷玉也明白李靖為什麽要來問,是皇帝要問,來探聽虛實的,李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
皇帝得到李靖迴報的消息,也笑了,皇帝深諳作戰之道,知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臨場機變,皇帝在做著最後的安排調整,很快五日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