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天師府傳道
穿越後得人族氣運:重新封神 作者:長平散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師府
“逍遙王,何謂自己的道?”
“找到自己真正有意趣的,真正有利於天下萬民的,遵從本心,務守良知,就能找到自己的道,方能順其自然,突破境界”
“如何找到自己的道?”
“五位天師就是你等榜樣,可以效仿,繼而創新,繼往開來,農事,醫道,工道,為師,入軍,入仕都隻是手段,心中有萬民,就算你一生隻追求個人修為,也未嚐不可,心中有萬民,就算一生隻為一村百姓修堤築壩,提水灌田也是莫大功德,功德有大小之分,卻無貴賤之別,處處是修行,處處可修道”
“逍遙王可有一語可教於吾輩”
“修道者立言立德立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無量壽佛!!!......”場中一片歡喜,眾人皆有了自己的主意,紛紛想著為萬民做點力所能及之事,有的一生隻為提升自身修為,都已有了心中答案,都驚奇的發現,有了這些想法後,修為都有些鬆動跡象,皆是歡喜
幾個時辰下來,秦懷玉五人和幾百道友探討,廢寢忘食,解除了眾人的疑惑,大家這才知道,長安的太學,是為天下培養有識之士而設,如今的科舉也是各科都取,對著書立說,也有《大唐百工要術》,後由朝廷組織學子正在修訂《大唐百科全書》,涉及曆史,地理,文學,醫學,動物學,植物學,自然科學,農學,工學,天文學諸多學科,朝廷更是一再減輕百姓賦稅,農稅更是一減再減,朝廷稅賦從農稅走向商稅,天下的製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眾人知道了除了中原,還有西域,南晉州,瀛洲,西州,天下之大,
天師府數百名修道之士兵,有十幾個墨門弟子轉投道門,聽聞秦懷玉言論後,決定重出江湖,不再遁世,燃起了雄心,為大唐的農事,科技,工學做出自己的貢獻
幾位天師更是頓悟,潛心修煉,修為突飛猛進,到了地仙後期,眾人皆喜,三日後,秦懷玉下山直奔落花苗寨而去
一路上秦懷玉繪聲繪色的給幾位夫人講起了當時在江南道的種種奇聞,尤其是落花洞的一樁奇遇,幾人聽得津津有味
穿過黑寂林和峽穀盡頭的落花洞,前行來到落花寨,原本黃沙赤地已經變得綠意盎然,臨水還建起了良田,此時落花寨正值春耕結束,寨子的房屋也煥然一新,清一色的吊腳樓依山而建,褪去原本的死氣沉沉,四山的梯田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秦懷玉攜幾位夫人來到落花寨,昔日的落花洞女們都已成家,和當地的男子成婚,生兒育女,把苗寨經營得井井有條
落花洞女們得知洞神大人來到苗寨,紛紛除了寨門來迎接,見到此等景象,李如雪驚歎道:“夫君,這不就是五柳先生筆下的世外桃源麽”
“不是,但也差不多,此處是一個避世修行的絕好居所”
“夫君,這就是你選的男耕女織的寨子麽?”靜陽好奇的問
“曾經確實有這個打算,也是為了以保萬一,可以再次男耕女織,也可以避世而居,如今看來,好像用不著了”
“為何?”晉陽覺得如今不正好麽
“我們現在的狀態,會看著寨子裏的人生老病死,生死輪迴,而我們卻不老不死,會令他們困惑的,還不如看看,幫助他們改善一下農耕,紡織的一些技術,就自己離開”
“夫君,正好靜陽姐姐對紡織技術很精通,我也可以將製作一些生活用品的技術教給她們”
“如此甚好,我還準備開拓新的良田和道路,與附近的苗寨想通,這樣百年後,這裏的景象更加欣欣向榮”
秦懷玉帶著苗寨的村民改善了河裏的水車,對周邊幾十裏之內的十幾個苗寨進行道路想通,靜陽公主帶著鳳靈兒幫助苗寨造出了一套紡織車,教會了苗女養蠶,苗疆本來就種青麻,紡織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利用水車作為都動力,完全解放了人力,使苗寨的紡織效率大大的提升,與附近十幾個苗寨通商創造了遊曆的條件
李如雪帶著晉陽公主教會了落花洞女們製造肥皂,香皂,牙膏,牙刷,洗發水,昔日在長安造的一些產品和技術,改善平時的生活,和附近的苗寨互通有無
秋收後,看著苗寨的村民喜氣洋洋,秦懷玉覺得這種喜悅比成仙更快樂,也是時候該離開了
清晨,落花寨還跟往常一樣,沉浸在秋收的喜悅之中,發現洞神大人已經帶著四位夫人無聲無息的離開了寨子,伴隨著嫋嫋炊煙,寨子的生活更加紅火了,有了這些技術,農耕的效率也會大大增加,生活會越來越好
秦懷玉一路經過黔中道,來到播州西南赤水河畔,這裏空氣中都飄著酒香,牛家兄弟也老了,秦懷玉覺得不便相見,直接留下一封書信離開了,去了安南給年邁的程處默留下一封書信,寫明如何采集橡膠,簡單煉製,等待西域都護府派船來運走
從安南穿過叢林來到天竺,秦懷玉發現這裏的佛教已經變味了,不知道是從玄裝法師離開後才變味的,還是本來就味不正,秦懷玉決定去吐蕃都護府地界看看,中原各地對佛教的傳播沒有那麽大,而且宗教政策出台的幾十年,土改這幾年以來,佛教的發展和往常預料的肯定不一樣了
吐蕃高原上,佛教和道門的人都在傳道,秦懷玉發現,百姓家中都供奉著自己和幾位夫人的長生牌,打聽之下,在龍虎山的拜仙大會之後,道門中仁迅速走向天下,傳道授業,幫助百姓讀書識字,改善技術,參加科舉,江南道更是廣為流傳逍遙王帶著四位夫人遊曆民間的美好
傳說,整個大唐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逍遙王的長生牌
秦懷玉不知道佛教勢微,道門興盛,會不會引起西方二教主的不滿,但是如今大唐這個局麵,百姓安居樂業,思想富足,道門中人不乏有識之士,著書立說,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精神的需求也會得到極大的補充和滿足,朝廷大辦學堂,大唐的未來隻會更加繁榮
秦懷玉幾人從邏些城往西穿過無人區,再往北直奔毗沙都督府而去,在毗沙都督府稍做停留,穿越漫天黃沙,向北翻過天山,往西北而去,快要過年的時候,秦懷玉迴到了西域都護府
“逍遙王,何謂自己的道?”
“找到自己真正有意趣的,真正有利於天下萬民的,遵從本心,務守良知,就能找到自己的道,方能順其自然,突破境界”
“如何找到自己的道?”
“五位天師就是你等榜樣,可以效仿,繼而創新,繼往開來,農事,醫道,工道,為師,入軍,入仕都隻是手段,心中有萬民,就算你一生隻追求個人修為,也未嚐不可,心中有萬民,就算一生隻為一村百姓修堤築壩,提水灌田也是莫大功德,功德有大小之分,卻無貴賤之別,處處是修行,處處可修道”
“逍遙王可有一語可教於吾輩”
“修道者立言立德立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無量壽佛!!!......”場中一片歡喜,眾人皆有了自己的主意,紛紛想著為萬民做點力所能及之事,有的一生隻為提升自身修為,都已有了心中答案,都驚奇的發現,有了這些想法後,修為都有些鬆動跡象,皆是歡喜
幾個時辰下來,秦懷玉五人和幾百道友探討,廢寢忘食,解除了眾人的疑惑,大家這才知道,長安的太學,是為天下培養有識之士而設,如今的科舉也是各科都取,對著書立說,也有《大唐百工要術》,後由朝廷組織學子正在修訂《大唐百科全書》,涉及曆史,地理,文學,醫學,動物學,植物學,自然科學,農學,工學,天文學諸多學科,朝廷更是一再減輕百姓賦稅,農稅更是一減再減,朝廷稅賦從農稅走向商稅,天下的製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眾人知道了除了中原,還有西域,南晉州,瀛洲,西州,天下之大,
天師府數百名修道之士兵,有十幾個墨門弟子轉投道門,聽聞秦懷玉言論後,決定重出江湖,不再遁世,燃起了雄心,為大唐的農事,科技,工學做出自己的貢獻
幾位天師更是頓悟,潛心修煉,修為突飛猛進,到了地仙後期,眾人皆喜,三日後,秦懷玉下山直奔落花苗寨而去
一路上秦懷玉繪聲繪色的給幾位夫人講起了當時在江南道的種種奇聞,尤其是落花洞的一樁奇遇,幾人聽得津津有味
穿過黑寂林和峽穀盡頭的落花洞,前行來到落花寨,原本黃沙赤地已經變得綠意盎然,臨水還建起了良田,此時落花寨正值春耕結束,寨子的房屋也煥然一新,清一色的吊腳樓依山而建,褪去原本的死氣沉沉,四山的梯田錯落有致,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秦懷玉攜幾位夫人來到落花寨,昔日的落花洞女們都已成家,和當地的男子成婚,生兒育女,把苗寨經營得井井有條
落花洞女們得知洞神大人來到苗寨,紛紛除了寨門來迎接,見到此等景象,李如雪驚歎道:“夫君,這不就是五柳先生筆下的世外桃源麽”
“不是,但也差不多,此處是一個避世修行的絕好居所”
“夫君,這就是你選的男耕女織的寨子麽?”靜陽好奇的問
“曾經確實有這個打算,也是為了以保萬一,可以再次男耕女織,也可以避世而居,如今看來,好像用不著了”
“為何?”晉陽覺得如今不正好麽
“我們現在的狀態,會看著寨子裏的人生老病死,生死輪迴,而我們卻不老不死,會令他們困惑的,還不如看看,幫助他們改善一下農耕,紡織的一些技術,就自己離開”
“夫君,正好靜陽姐姐對紡織技術很精通,我也可以將製作一些生活用品的技術教給她們”
“如此甚好,我還準備開拓新的良田和道路,與附近的苗寨想通,這樣百年後,這裏的景象更加欣欣向榮”
秦懷玉帶著苗寨的村民改善了河裏的水車,對周邊幾十裏之內的十幾個苗寨進行道路想通,靜陽公主帶著鳳靈兒幫助苗寨造出了一套紡織車,教會了苗女養蠶,苗疆本來就種青麻,紡織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利用水車作為都動力,完全解放了人力,使苗寨的紡織效率大大的提升,與附近十幾個苗寨通商創造了遊曆的條件
李如雪帶著晉陽公主教會了落花洞女們製造肥皂,香皂,牙膏,牙刷,洗發水,昔日在長安造的一些產品和技術,改善平時的生活,和附近的苗寨互通有無
秋收後,看著苗寨的村民喜氣洋洋,秦懷玉覺得這種喜悅比成仙更快樂,也是時候該離開了
清晨,落花寨還跟往常一樣,沉浸在秋收的喜悅之中,發現洞神大人已經帶著四位夫人無聲無息的離開了寨子,伴隨著嫋嫋炊煙,寨子的生活更加紅火了,有了這些技術,農耕的效率也會大大增加,生活會越來越好
秦懷玉一路經過黔中道,來到播州西南赤水河畔,這裏空氣中都飄著酒香,牛家兄弟也老了,秦懷玉覺得不便相見,直接留下一封書信離開了,去了安南給年邁的程處默留下一封書信,寫明如何采集橡膠,簡單煉製,等待西域都護府派船來運走
從安南穿過叢林來到天竺,秦懷玉發現這裏的佛教已經變味了,不知道是從玄裝法師離開後才變味的,還是本來就味不正,秦懷玉決定去吐蕃都護府地界看看,中原各地對佛教的傳播沒有那麽大,而且宗教政策出台的幾十年,土改這幾年以來,佛教的發展和往常預料的肯定不一樣了
吐蕃高原上,佛教和道門的人都在傳道,秦懷玉發現,百姓家中都供奉著自己和幾位夫人的長生牌,打聽之下,在龍虎山的拜仙大會之後,道門中仁迅速走向天下,傳道授業,幫助百姓讀書識字,改善技術,參加科舉,江南道更是廣為流傳逍遙王帶著四位夫人遊曆民間的美好
傳說,整個大唐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逍遙王的長生牌
秦懷玉不知道佛教勢微,道門興盛,會不會引起西方二教主的不滿,但是如今大唐這個局麵,百姓安居樂業,思想富足,道門中人不乏有識之士,著書立說,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精神的需求也會得到極大的補充和滿足,朝廷大辦學堂,大唐的未來隻會更加繁榮
秦懷玉幾人從邏些城往西穿過無人區,再往北直奔毗沙都督府而去,在毗沙都督府稍做停留,穿越漫天黃沙,向北翻過天山,往西北而去,快要過年的時候,秦懷玉迴到了西域都護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