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很慶幸我來了
靖康之恥?天命神棍為大宋續國運 作者:壹貳玖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太原城可沒有朱小悠配合他,真讓他騰雲駕霧,那就麻爪了。
張孝純和王稟趴在城牆上和郭京正說著話,突然間眼角餘光就瞥到不遠處的金兵屍體突然動了。
城牆根下,七八個金兵屍體突然被推翻,然後就見到幾個金兵從屍體裏麵爬了起來,並且朝著國師走了過去。
這一幕嚇得張孝純嗓子都劈叉了:“國師小心,有金兵詐死,弓箭手弓箭手……”
郭京扭頭一看,就看到那幾個血人身上綁著的黃袋子,連忙衝城牆上喊道:“張太守勿要動手,他們是自己人,他們乃是奉貧道之命,打入金兵之中製造混亂的……”
郭京趕忙解釋了下。
若是之前,幾個土匪死就死了。
可如今他們是被荊超給親自帶過來,已經改邪歸正。
他們在這麽混亂的戰場上活下來了,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死在金人手裏也就罷了,可要是現在死在宋軍手裏,那就太憋屈了。
“停停停……”
張孝純一聽這話,趕緊去阻止已經拉開弓,搬起大石頭,準備砸下去的人。
“不要動手不要動手,這是國師的人, 是我們自己人……”
經過短暫的小插曲,郭京很快被拉了上來。
眾人圍著郭京緊張又期待,這眼神比看見大宋皇帝都要熱切。
這要是必然的,大宋皇帝隻會讓他們陷入戰亂之中,隻會讓他們被欺淩。
而國師那可是在危難關頭救了他們的人。
大宋皇帝如何能和國師相提並論?
眾人看著郭京跟朝聖一樣,恨不得激動的跪拜。
殿前司的人都被擠出來了,他們都無法靠近郭京。
太原百姓實在是太熱情了……
郭京歎息一聲,說道:“這段時間,諸位受苦了……不過你們放心,今日金兵撤退,短時間內他們不會再來,貧道也不會給他們再來的機會……”
郭京目光略過眾人,當看到還有半大的孩子的時候,也是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睛發紅。
郭京向來不覺得自己是多麽感性的人,可看到這一幕後,還是難免動容。
半大的孩子身上都是鮮血,有敵人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
本來這麽大年紀,正是爬樹摸魚調皮搗蛋的時候,而他們卻被迫參與這場本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戰爭。
地上的屍體橫七豎八,簡直讓人無從下腳。
除了攻打上來的金兵屍體之外,最多的就是太原百姓軍的屍體。
郭京甚至還看到了幾具女人的屍體。
看到郭京皺眉注視的地方,張孝純順著看了過去,旋即歎息一聲解釋道:“城中守軍死傷過大,早就填不滿缺口了,沒辦法我隻能讓人抽調娘子軍出來幫忙……”
“她們就是在從城下運水上來的時候,被金兵的投石機砸中身亡……她們都是巾幗英雄……”
張孝純聲音不免有些哽咽。
同時,他也是自責的,他覺得是他這個當官的沒有做好,才沒有庇佑的好百姓。
郭京拍了拍張孝純的肩膀,沉聲說道:“張太守已經做得很好了,該為這些百姓的苦難負責的人不是你……”
說到這裏,郭京的眼睛眯了一下,閃過一瞬間的淩厲之色。
但很快郭京就掩飾了下去。
“請張太守,把這次為太原之戰而犧牲的所有英豪的名單整理出來給貧道一份,貧道會代他們向朝廷請封。”
郭京嚴肅地說道:“他們的功績都應該被記錄下來,不應該讓任何人遺忘他們為太原府,為大宋江山付出了熱血和生命。”
將士死在戰場,可以說是死得其所,但百姓死在戰場,那就是朝廷之過,是君王的無能。
“吾太原知府張孝純,代替這些百姓,多謝國師!!!”
張孝純拱手,朝著郭京重重一跪。
“張太守請起,快請起!”
郭京連忙把張孝純攙扶起來,歎息一聲說道:“貧道能做的不多,但為這些百姓爭取應有的尊重,義不容辭!”
郭京不能讓死去的人複生,他隻能向朝廷請封。
給這些百姓封賞爵位,以及撫恤金,好讓他們的遺孀接下來的日子能夠好過一點。
郭京的行為,太原百姓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從此刻起,太原府的百姓可以不認趙桓這個皇帝,但一定會認郭京這個國師。
心中記掛百姓的人,百姓也會記掛他。
很快,張孝純把郭京領到了府衙內。
此刻的府衙,幾乎也成了一片廢墟,除了大堂和存放公文的房間還在之外,其他房間也都被拆了。
不隻是府衙,這一路上好多房子都沒房頂了。
滾木沒了,百姓們就拆了房頂取下了房梁。
石頭沒了,百姓們就拆了房子的青磚。
為了守城,太原城上下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郭京看的頗為動容,存在曆史書中的一幕,在他眼前一一展現,此刻曆史有了色彩,流逝的生命也有了溫度。
而那腐朽的朝廷,昏聵的皇帝,也有了可以聞得到的臭味。
在有自己參與幹擾的太原城都是這副模樣,郭京都不敢想曆史上,沒有奇跡出現的太原城,又該何其艱難。
如今太原城守了半年,曆史上張孝純和王稟等人是堅守了兩百五十多天,一直到九月初三,城內物資耗盡,糧草一空的情況下,才被金兵攻破。
太原城破之後,王稟王荀父子等人帶領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的士兵,堅持和金兵對戰到最後一刻。
最後實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王稟仍舊帶著太原祠廟之內的宋太宗禦像突圍出城。
最終在金兵的全力追趕之下,身中數十槍後,王稟選擇主動投河自盡,不給金兵殺他的機會。
王稟用行動詮釋了什麽叫“忠義兩全”,什麽叫上陣父子兵,什麽叫忠義世家。
最後金兵連王稟的遺體都不放過,硬生生派人打撈出來,策馬踏碎成肉泥。
曆史書上短短的幾行字,卻是用無數的鮮血書寫而成。
郭京看向王稟的眼神,都帶著動容。
以往郭京隻是痛恨自己穿越到北宋這個破地方,而此刻看著因為他帶來的影響,而能擺脫命運軌跡的王稟。
郭京痛恨成了慶幸,他慶幸自己來了,他慶幸自己有那麽一點能力,去改變曆史。
張孝純和王稟趴在城牆上和郭京正說著話,突然間眼角餘光就瞥到不遠處的金兵屍體突然動了。
城牆根下,七八個金兵屍體突然被推翻,然後就見到幾個金兵從屍體裏麵爬了起來,並且朝著國師走了過去。
這一幕嚇得張孝純嗓子都劈叉了:“國師小心,有金兵詐死,弓箭手弓箭手……”
郭京扭頭一看,就看到那幾個血人身上綁著的黃袋子,連忙衝城牆上喊道:“張太守勿要動手,他們是自己人,他們乃是奉貧道之命,打入金兵之中製造混亂的……”
郭京趕忙解釋了下。
若是之前,幾個土匪死就死了。
可如今他們是被荊超給親自帶過來,已經改邪歸正。
他們在這麽混亂的戰場上活下來了,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死在金人手裏也就罷了,可要是現在死在宋軍手裏,那就太憋屈了。
“停停停……”
張孝純一聽這話,趕緊去阻止已經拉開弓,搬起大石頭,準備砸下去的人。
“不要動手不要動手,這是國師的人, 是我們自己人……”
經過短暫的小插曲,郭京很快被拉了上來。
眾人圍著郭京緊張又期待,這眼神比看見大宋皇帝都要熱切。
這要是必然的,大宋皇帝隻會讓他們陷入戰亂之中,隻會讓他們被欺淩。
而國師那可是在危難關頭救了他們的人。
大宋皇帝如何能和國師相提並論?
眾人看著郭京跟朝聖一樣,恨不得激動的跪拜。
殿前司的人都被擠出來了,他們都無法靠近郭京。
太原百姓實在是太熱情了……
郭京歎息一聲,說道:“這段時間,諸位受苦了……不過你們放心,今日金兵撤退,短時間內他們不會再來,貧道也不會給他們再來的機會……”
郭京目光略過眾人,當看到還有半大的孩子的時候,也是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睛發紅。
郭京向來不覺得自己是多麽感性的人,可看到這一幕後,還是難免動容。
半大的孩子身上都是鮮血,有敵人的血,也有他自己的血。
本來這麽大年紀,正是爬樹摸魚調皮搗蛋的時候,而他們卻被迫參與這場本屬於他們這個年紀的戰爭。
地上的屍體橫七豎八,簡直讓人無從下腳。
除了攻打上來的金兵屍體之外,最多的就是太原百姓軍的屍體。
郭京甚至還看到了幾具女人的屍體。
看到郭京皺眉注視的地方,張孝純順著看了過去,旋即歎息一聲解釋道:“城中守軍死傷過大,早就填不滿缺口了,沒辦法我隻能讓人抽調娘子軍出來幫忙……”
“她們就是在從城下運水上來的時候,被金兵的投石機砸中身亡……她們都是巾幗英雄……”
張孝純聲音不免有些哽咽。
同時,他也是自責的,他覺得是他這個當官的沒有做好,才沒有庇佑的好百姓。
郭京拍了拍張孝純的肩膀,沉聲說道:“張太守已經做得很好了,該為這些百姓的苦難負責的人不是你……”
說到這裏,郭京的眼睛眯了一下,閃過一瞬間的淩厲之色。
但很快郭京就掩飾了下去。
“請張太守,把這次為太原之戰而犧牲的所有英豪的名單整理出來給貧道一份,貧道會代他們向朝廷請封。”
郭京嚴肅地說道:“他們的功績都應該被記錄下來,不應該讓任何人遺忘他們為太原府,為大宋江山付出了熱血和生命。”
將士死在戰場,可以說是死得其所,但百姓死在戰場,那就是朝廷之過,是君王的無能。
“吾太原知府張孝純,代替這些百姓,多謝國師!!!”
張孝純拱手,朝著郭京重重一跪。
“張太守請起,快請起!”
郭京連忙把張孝純攙扶起來,歎息一聲說道:“貧道能做的不多,但為這些百姓爭取應有的尊重,義不容辭!”
郭京不能讓死去的人複生,他隻能向朝廷請封。
給這些百姓封賞爵位,以及撫恤金,好讓他們的遺孀接下來的日子能夠好過一點。
郭京的行為,太原百姓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從此刻起,太原府的百姓可以不認趙桓這個皇帝,但一定會認郭京這個國師。
心中記掛百姓的人,百姓也會記掛他。
很快,張孝純把郭京領到了府衙內。
此刻的府衙,幾乎也成了一片廢墟,除了大堂和存放公文的房間還在之外,其他房間也都被拆了。
不隻是府衙,這一路上好多房子都沒房頂了。
滾木沒了,百姓們就拆了房頂取下了房梁。
石頭沒了,百姓們就拆了房子的青磚。
為了守城,太原城上下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郭京看的頗為動容,存在曆史書中的一幕,在他眼前一一展現,此刻曆史有了色彩,流逝的生命也有了溫度。
而那腐朽的朝廷,昏聵的皇帝,也有了可以聞得到的臭味。
在有自己參與幹擾的太原城都是這副模樣,郭京都不敢想曆史上,沒有奇跡出現的太原城,又該何其艱難。
如今太原城守了半年,曆史上張孝純和王稟等人是堅守了兩百五十多天,一直到九月初三,城內物資耗盡,糧草一空的情況下,才被金兵攻破。
太原城破之後,王稟王荀父子等人帶領饑腸轆轆,疲憊不堪的士兵,堅持和金兵對戰到最後一刻。
最後實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王稟仍舊帶著太原祠廟之內的宋太宗禦像突圍出城。
最終在金兵的全力追趕之下,身中數十槍後,王稟選擇主動投河自盡,不給金兵殺他的機會。
王稟用行動詮釋了什麽叫“忠義兩全”,什麽叫上陣父子兵,什麽叫忠義世家。
最後金兵連王稟的遺體都不放過,硬生生派人打撈出來,策馬踏碎成肉泥。
曆史書上短短的幾行字,卻是用無數的鮮血書寫而成。
郭京看向王稟的眼神,都帶著動容。
以往郭京隻是痛恨自己穿越到北宋這個破地方,而此刻看著因為他帶來的影響,而能擺脫命運軌跡的王稟。
郭京痛恨成了慶幸,他慶幸自己來了,他慶幸自己有那麽一點能力,去改變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