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是在做什麽東西?”一個看起來是40多歲的中年男子,出現在兩個人的身後。在那日之後,趙香香有空就陪在了李星群的旁邊,為此,李師師也找李星群說了這件事情,李師師的意見就是,趙香香現在已經不再是樊樓的花魁,現在趙香香的處境非常尷尬,要麽不再是清倌人,要麽就隻能被迫離開樊樓,但是趙香香的錢不足以支撐趙香香離開樊樓,按照趙香香有作為花魁的經曆,買下她的價格可不菲,李師師和趙香香師徒一場,趙香香的贖金她可以出一大半,剩下的就要靠李星群了。價格比李星群想象中要便宜一些,1000金,李師師和趙香香兩人全部積蓄有950金,李星群出個50金就可以了,這完全沒有問題,之前買通那個鞋匠可都花了1000金,一個花魁的價格居然如此便宜。李星群修書一封麻煩小翠交給了柳玨,很快的柳玨就把錢送了過來,還是在古代好呀,續一個小妾,正妻一點意見都不會有,還非常快的就把錢送過來了。趙香香也就正式被李星群贖了身,現在還在樊樓更多的是因為李星群的緣故,順便登登台,多的錢也可以還給李師師。
“先生你是?”李星群有些疑惑起來,整個樊樓都認識李星群,都知道李星群和李師師做了賭約,所以李星群在樊樓的時候,一般來說沒有人會來打擾李星群,所以對於突然出現的中年男子,李星群本能的有些抗拒。
中年男子樂嗬嗬的笑著解釋說“哦嗬嗬,我是師師的朋友,今天來看師師,正好聽師師說你搞出來的阿拉伯數字和大寫字,我有點好奇,所以和師師商量了一下,她因為要招待大官家的原因,就一個人來找你了。”
得到了解釋之後的李星群這才認真打量了對方,這男子當真是不俗,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勢,言談不俗,又儒雅高貴,神情孤傲,又威嚴端正,整個人都散發一股極其貴重的霸氣,令人肅然起敬,甘心拜服。如果不是對方解釋說李師師正在幽會官人,他都懷疑眼前這個人就是大啟的官家。而在李星群觀察男子的時候,男子也在觀察李星群,心裏微微有些不喜,男子刻意釋放出自身的霸氣,結果這男子完全沒有畏懼的模樣,這樣的結果,他不喜歡,城府極深的男子自然不會表現出自己的想法。
“小友,是覺得我很英俊嗎?這樣一直看我。”中年男子,一改之前的霸道之氣,語氣儒雅的問。
“迴稟前輩,前輩身上霸氣十足,小可也是被前輩的霸氣所懾,著實丟人。”
“那你認為我是什麽身份?”中年男子循循善誘一般的問。
“初看起來應該是當朝的大官家。可前輩您說,大官家在幹娘那裏,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您應該是大官家身旁的人吧?”
“有些眼力勁,本官乃是當朝太師,劉沆。”
李星群拱手行禮說:“白衣,李石拜見劉太師。”這個時候香香悄悄的拉了拉李星群的衣袖。
跪下說:“小女子香香拜見,劉太師。”
“嗬嗬,香香本官也是和管家經常來你們樊樓,也是你們這裏的老顧客了,想想不用行那麽大的禮貌。”
趙香香說:“民女見了大人就應該行禮,大人不用民女行禮那是大人的寬厚,這是禮儀絕對不能少。”
“好,香香起來吧。”
“是,大人。”趙香香起來後,看到還站在那裏的李星群,心裏有些著急,再一次拉了拉李星群的衣袖。劉沆看在眼裏也不多說什麽,隨便找了一個地方坐下後對李星群說:
“來,星群小友也不要在這裏傻站著,我們兩人好好聊聊。”劉沆非常刻意的說了一句兩人,趙香香這樣混跡樊樓的人精,又怎麽會不知道劉沆的意思,無聲無色的就離開了柴房。滿是著急的趙香香去找到了李師師。
“師父,大事不好了。”
“怎麽了?”李師師正在保養自己的古琴,大官家最喜歡聽的就是她的古琴曲,說是這樣會讓他感到舒服,加上後來李星群教他的古琴曲《穿越時空的思念》,更讓大官家滿意,為了更好的取悅官家,李師師每天都會花精力保養自己的古琴,這一台古琴也是官家找大啟最好的製琴師所做,這一台古琴的價格光是價格就值萬金之數。
趙香香講了一個經過後,趙香香生氣的抱怨說:“這個人怎麽那麽白癡啊,他也不想想怎麽會有人帶著自己的太師逛樊樓的,老娘都專門提醒他了,他都不知道行一個禮。”
“香香收收你的情緒,暴露了。”
趙香香的聲音夾子音的說:“嗯,人家這不是關心那個傻小子嗎。”
“好了,在師父這裏就不要這樣了,你放心官家不會對星群做什麽的。”
“師父討厭,人家才沒有擔心。”
“……”李師師懶得理會趙香香,繼續維護自己古琴。趙香香索然無趣的就準備離開了李師師。
李師師突然想起了什麽,問趙香香說:“這段時間你都在忙什麽?”
“師父,香香沒有忙什麽,之前李星群身上的味道比較大,所以想要為李星群製作一個香囊。”
“香囊嗎?嘖嘖嘖,知道了,你快去做香囊。”
“是。”趙香香迴到屋裏專心縫製香囊不提。
另外一邊,兩人相對而坐,劉沆主動開口說:“星群小友不要那麽拘束,你的那些數字,我認為很有用。”
“如果劉太師您喜歡,這些東西盡管拿去用就是了。我已經把我會的事情全都交給了我的幹娘。您要有什麽不明白的,可以盡管去問幹娘就好了。”
“哦?你那個東西很複雜嗎?”劉沆突然若有所指的一問。
“不,不,這些基礎的東西對於劉太師您來說,簡直如同烹小魚罷了。”
“哦?你認為你掌握這些知識很厲害?”
“我,我真的沒有那麽複雜的想法。”李星群有些著急的解釋說。
“星群小友或許你真的沒有,但是你心中有一種自負的情緒,這是每一個天才都會有的毛病,這樣的毛病不好。殊不知,就算是張良之智,也有為黃石公穿鞋的時候。”
李星群一陣默然,確實如劉太師說的那般,李星群自己都感覺之前說的話有些不應該了,尤其麵前這位還是朝廷的太師:“先生教誨的事,白衣知道了。”
“算了,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你的文章本官也看過了,觀點非常獨特,當然在你身後有一個人在教你,本官沒猜錯的話,是之前蔡相的女兒吧,當初官家一上任就把她父親放逐,她父親死在上任路上,想必她也會對官家有怨。”
“這倒是沒用,昭姬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父親當年的所作所為非常的不感冒,她也知道她的父親被流放也是罪有應得,並沒有什麽怨念。”
“這丫頭倒是很聽話,你問問她想不想找一個好人家,本官會稟報官家為她尋得一個好夫家。”
“這件事情我會去問昭姬的。”
“嗯,那就好,迴到正題,這一次除了你之外,本官還發現有一個人的文章寫的也非常不錯,但是他的文章是主戰派,主考官秦翁是主和派,那陸放翁就此遺憾落榜,而你,李星群,本官沒有猜錯的,是晴詩丫頭教你這樣寫的吧?那麽現在本官正式問你,關於主戰和主和,這兩個派別你是怎麽看的?”
李星群有點不知道怎麽說了,自己並沒有聽昭姬說過這劉沆是哪一派係的,萬一沒有說對,可能就會得罪死了對方,李星群思前考慮之後不表示態度:“劉太師,白身沒有任何派係,如果硬要說,或許白身更偏向於主和派了。”
“小友不妨為本官詳細說說。”
“劉太師您知道本朝太祖時期的陳摶老祖畫的太極圖嗎?”
“在朝堂之上見過。”
“這太極圖很巧妙,一陰一陽,二者相互衝突又相互結合,就像主戰派和主和派。兩者既有矛盾,又能相互結合。在學生看來,大啟之前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誰要有本事,誰就能當皇帝,道德淪喪,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求當朝大官家建立一個武德昭彰的朝代,這確實很有問題。如果沒有太祖、太宗皇帝的一係列的措施,可能當朝官家繼位的時候,就被有心人給篡位了,這也是為了內部的穩定,在學生看來,主和派和皇權是站到一條線上的。”
“哦?那你的意思是說,主戰派是和官家站在對立麵的。”
“並不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有著北齊和西涼兩個異族國家的存在,有他們在北方我們如鯁在喉,我們隨時麵臨著被攻打的危險。說不定的就有可能不五胡亂華的後塵。所以打敗這些異族,也確實很有必要。”
“你這小子倒是會說,你有沒有想過掌握軍隊最好的辦法是什麽?”
“當然知道,這也是現在皇家所擔心的事情,如果某一位將軍在和西涼或是北齊交戰中,不停地獲勝,那麽他就會在軍隊之中收獲非常大的聲望,一如現在天波府,在軍隊中有一段時間天波府的名聲甚至比官家都要大,如果我是官家,這樣的情況我也沒辦法去接受。”
“看不出來你還會站在官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現在整個汴京城誰不知道以後學生是天子未來的寵臣,作為未來的寵臣,肯定要研究天子的想法了。”
“按照你的理論這樣說,天波府就是天子的對手了?”
“當然不是了,試想一下,沒有天波府幾代人守護我們大啟,說不得,我們大啟早就被北齊給滅了,想一想如果北齊打進我們大啟,如同當初晉朝的懷憨二帝一般,那豈不是很淒慘了。”李星群也很想說,徽、欽二帝,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宋朝。
“本官有些不懂小友的意思了,小友你到底想表達什麽?”
“學生認為主戰還是主和取決於官家本身的態度,比如說天波府這個事情,他們楊家完全有可能成為郭子儀一般的家族,但是官家本身不放心楊家,所以天波府也就有心無力。”
“本官可以認為你這是在指責官家嗎?”
“不,學生沒有指責官家的意思,學生已經說了,這隻是一個偏重點的問題,是偏重開疆擴土,還是守成之君罷了。一味的開疆擴土並不代表是好事情,最有名的莫過於秦皇漢武兩人一個二世而亡,一個江山差點落於外人之手。反而漢文帝這樣的守成之君,享譽千古。”李星群沒有亂說,在這個時代,秦皇漢武就是標準的貶義詞,就連熱愛開疆擴土的李世民都對秦皇漢武沒有任何好感,誰要在古代說君王是秦皇漢武,那是要被抄九族的大罪過的。
“而且有些時候並不是需要通過戰鬥的方式,來擊敗敵人的。”
“說來聽聽。”
“經濟戰,出自於《管子》之內的故事,現在我們大啟不是也在利用這種方式在掠奪他們北齊的資源嗎?”
“哦?本官確實有點看走眼了,有些小看小友了,那小友認為我們大啟可以存在多少年?”
“應該不超過800年的時間。”
“為何而亡?”
“外地入侵。”
“為什麽這樣說?”
“政策的問題。”
“可以改嗎?”
“學生認為很難。”
“本官知道你的意思了,小友你可知道司馬家是如何篡奪曹魏的江山的?”
“學生當然知道,司馬懿屢立下戰功,在軍隊中有極高的威望,又通過不停的聯姻,比如說司馬昭的棋子就是王家的王元姬,是的司馬家在政治上也成了世家之首。”
“現在的局麵學生有一言以蔽之——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先生你是?”李星群有些疑惑起來,整個樊樓都認識李星群,都知道李星群和李師師做了賭約,所以李星群在樊樓的時候,一般來說沒有人會來打擾李星群,所以對於突然出現的中年男子,李星群本能的有些抗拒。
中年男子樂嗬嗬的笑著解釋說“哦嗬嗬,我是師師的朋友,今天來看師師,正好聽師師說你搞出來的阿拉伯數字和大寫字,我有點好奇,所以和師師商量了一下,她因為要招待大官家的原因,就一個人來找你了。”
得到了解釋之後的李星群這才認真打量了對方,這男子當真是不俗,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神聖不可侵犯的氣勢,言談不俗,又儒雅高貴,神情孤傲,又威嚴端正,整個人都散發一股極其貴重的霸氣,令人肅然起敬,甘心拜服。如果不是對方解釋說李師師正在幽會官人,他都懷疑眼前這個人就是大啟的官家。而在李星群觀察男子的時候,男子也在觀察李星群,心裏微微有些不喜,男子刻意釋放出自身的霸氣,結果這男子完全沒有畏懼的模樣,這樣的結果,他不喜歡,城府極深的男子自然不會表現出自己的想法。
“小友,是覺得我很英俊嗎?這樣一直看我。”中年男子,一改之前的霸道之氣,語氣儒雅的問。
“迴稟前輩,前輩身上霸氣十足,小可也是被前輩的霸氣所懾,著實丟人。”
“那你認為我是什麽身份?”中年男子循循善誘一般的問。
“初看起來應該是當朝的大官家。可前輩您說,大官家在幹娘那裏,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您應該是大官家身旁的人吧?”
“有些眼力勁,本官乃是當朝太師,劉沆。”
李星群拱手行禮說:“白衣,李石拜見劉太師。”這個時候香香悄悄的拉了拉李星群的衣袖。
跪下說:“小女子香香拜見,劉太師。”
“嗬嗬,香香本官也是和管家經常來你們樊樓,也是你們這裏的老顧客了,想想不用行那麽大的禮貌。”
趙香香說:“民女見了大人就應該行禮,大人不用民女行禮那是大人的寬厚,這是禮儀絕對不能少。”
“好,香香起來吧。”
“是,大人。”趙香香起來後,看到還站在那裏的李星群,心裏有些著急,再一次拉了拉李星群的衣袖。劉沆看在眼裏也不多說什麽,隨便找了一個地方坐下後對李星群說:
“來,星群小友也不要在這裏傻站著,我們兩人好好聊聊。”劉沆非常刻意的說了一句兩人,趙香香這樣混跡樊樓的人精,又怎麽會不知道劉沆的意思,無聲無色的就離開了柴房。滿是著急的趙香香去找到了李師師。
“師父,大事不好了。”
“怎麽了?”李師師正在保養自己的古琴,大官家最喜歡聽的就是她的古琴曲,說是這樣會讓他感到舒服,加上後來李星群教他的古琴曲《穿越時空的思念》,更讓大官家滿意,為了更好的取悅官家,李師師每天都會花精力保養自己的古琴,這一台古琴也是官家找大啟最好的製琴師所做,這一台古琴的價格光是價格就值萬金之數。
趙香香講了一個經過後,趙香香生氣的抱怨說:“這個人怎麽那麽白癡啊,他也不想想怎麽會有人帶著自己的太師逛樊樓的,老娘都專門提醒他了,他都不知道行一個禮。”
“香香收收你的情緒,暴露了。”
趙香香的聲音夾子音的說:“嗯,人家這不是關心那個傻小子嗎。”
“好了,在師父這裏就不要這樣了,你放心官家不會對星群做什麽的。”
“師父討厭,人家才沒有擔心。”
“……”李師師懶得理會趙香香,繼續維護自己古琴。趙香香索然無趣的就準備離開了李師師。
李師師突然想起了什麽,問趙香香說:“這段時間你都在忙什麽?”
“師父,香香沒有忙什麽,之前李星群身上的味道比較大,所以想要為李星群製作一個香囊。”
“香囊嗎?嘖嘖嘖,知道了,你快去做香囊。”
“是。”趙香香迴到屋裏專心縫製香囊不提。
另外一邊,兩人相對而坐,劉沆主動開口說:“星群小友不要那麽拘束,你的那些數字,我認為很有用。”
“如果劉太師您喜歡,這些東西盡管拿去用就是了。我已經把我會的事情全都交給了我的幹娘。您要有什麽不明白的,可以盡管去問幹娘就好了。”
“哦?你那個東西很複雜嗎?”劉沆突然若有所指的一問。
“不,不,這些基礎的東西對於劉太師您來說,簡直如同烹小魚罷了。”
“哦?你認為你掌握這些知識很厲害?”
“我,我真的沒有那麽複雜的想法。”李星群有些著急的解釋說。
“星群小友或許你真的沒有,但是你心中有一種自負的情緒,這是每一個天才都會有的毛病,這樣的毛病不好。殊不知,就算是張良之智,也有為黃石公穿鞋的時候。”
李星群一陣默然,確實如劉太師說的那般,李星群自己都感覺之前說的話有些不應該了,尤其麵前這位還是朝廷的太師:“先生教誨的事,白衣知道了。”
“算了,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你的文章本官也看過了,觀點非常獨特,當然在你身後有一個人在教你,本官沒猜錯的話,是之前蔡相的女兒吧,當初官家一上任就把她父親放逐,她父親死在上任路上,想必她也會對官家有怨。”
“這倒是沒用,昭姬一直以來都對自己父親當年的所作所為非常的不感冒,她也知道她的父親被流放也是罪有應得,並沒有什麽怨念。”
“這丫頭倒是很聽話,你問問她想不想找一個好人家,本官會稟報官家為她尋得一個好夫家。”
“這件事情我會去問昭姬的。”
“嗯,那就好,迴到正題,這一次除了你之外,本官還發現有一個人的文章寫的也非常不錯,但是他的文章是主戰派,主考官秦翁是主和派,那陸放翁就此遺憾落榜,而你,李星群,本官沒有猜錯的,是晴詩丫頭教你這樣寫的吧?那麽現在本官正式問你,關於主戰和主和,這兩個派別你是怎麽看的?”
李星群有點不知道怎麽說了,自己並沒有聽昭姬說過這劉沆是哪一派係的,萬一沒有說對,可能就會得罪死了對方,李星群思前考慮之後不表示態度:“劉太師,白身沒有任何派係,如果硬要說,或許白身更偏向於主和派了。”
“小友不妨為本官詳細說說。”
“劉太師您知道本朝太祖時期的陳摶老祖畫的太極圖嗎?”
“在朝堂之上見過。”
“這太極圖很巧妙,一陰一陽,二者相互衝突又相互結合,就像主戰派和主和派。兩者既有矛盾,又能相互結合。在學生看來,大啟之前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誰要有本事,誰就能當皇帝,道德淪喪,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求當朝大官家建立一個武德昭彰的朝代,這確實很有問題。如果沒有太祖、太宗皇帝的一係列的措施,可能當朝官家繼位的時候,就被有心人給篡位了,這也是為了內部的穩定,在學生看來,主和派和皇權是站到一條線上的。”
“哦?那你的意思是說,主戰派是和官家站在對立麵的。”
“並不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有著北齊和西涼兩個異族國家的存在,有他們在北方我們如鯁在喉,我們隨時麵臨著被攻打的危險。說不定的就有可能不五胡亂華的後塵。所以打敗這些異族,也確實很有必要。”
“你這小子倒是會說,你有沒有想過掌握軍隊最好的辦法是什麽?”
“當然知道,這也是現在皇家所擔心的事情,如果某一位將軍在和西涼或是北齊交戰中,不停地獲勝,那麽他就會在軍隊之中收獲非常大的聲望,一如現在天波府,在軍隊中有一段時間天波府的名聲甚至比官家都要大,如果我是官家,這樣的情況我也沒辦法去接受。”
“看不出來你還會站在官家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現在整個汴京城誰不知道以後學生是天子未來的寵臣,作為未來的寵臣,肯定要研究天子的想法了。”
“按照你的理論這樣說,天波府就是天子的對手了?”
“當然不是了,試想一下,沒有天波府幾代人守護我們大啟,說不得,我們大啟早就被北齊給滅了,想一想如果北齊打進我們大啟,如同當初晉朝的懷憨二帝一般,那豈不是很淒慘了。”李星群也很想說,徽、欽二帝,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宋朝。
“本官有些不懂小友的意思了,小友你到底想表達什麽?”
“學生認為主戰還是主和取決於官家本身的態度,比如說天波府這個事情,他們楊家完全有可能成為郭子儀一般的家族,但是官家本身不放心楊家,所以天波府也就有心無力。”
“本官可以認為你這是在指責官家嗎?”
“不,學生沒有指責官家的意思,學生已經說了,這隻是一個偏重點的問題,是偏重開疆擴土,還是守成之君罷了。一味的開疆擴土並不代表是好事情,最有名的莫過於秦皇漢武兩人一個二世而亡,一個江山差點落於外人之手。反而漢文帝這樣的守成之君,享譽千古。”李星群沒有亂說,在這個時代,秦皇漢武就是標準的貶義詞,就連熱愛開疆擴土的李世民都對秦皇漢武沒有任何好感,誰要在古代說君王是秦皇漢武,那是要被抄九族的大罪過的。
“而且有些時候並不是需要通過戰鬥的方式,來擊敗敵人的。”
“說來聽聽。”
“經濟戰,出自於《管子》之內的故事,現在我們大啟不是也在利用這種方式在掠奪他們北齊的資源嗎?”
“哦?本官確實有點看走眼了,有些小看小友了,那小友認為我們大啟可以存在多少年?”
“應該不超過800年的時間。”
“為何而亡?”
“外地入侵。”
“為什麽這樣說?”
“政策的問題。”
“可以改嗎?”
“學生認為很難。”
“本官知道你的意思了,小友你可知道司馬家是如何篡奪曹魏的江山的?”
“學生當然知道,司馬懿屢立下戰功,在軍隊中有極高的威望,又通過不停的聯姻,比如說司馬昭的棋子就是王家的王元姬,是的司馬家在政治上也成了世家之首。”
“現在的局麵學生有一言以蔽之——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雲:“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