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群一個人坐在房門前的門檻上,呆呆的發神、“一個人坐在這裏發神,想什麽呢?”
李星群頭也沒迴的說:“是新蘭姐啊。”
“過去一點,讓我坐坐。”李星群一愣還是讓開了一個位置,趙新蘭理所應當的坐了下來。
李星群說:“你這樣坐在門檻上不好吧?”
“你看看,你的壞習慣又來了,什麽都是不好。看來今天確實是出了不少事情。”
“呃,這樣都能看出來了?其實是這樣的……”
趙新蘭痛苦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說:“又是政治和軍事上的事情,真的讓人頭痛,別看我是一個公主,大公主,說實話我還真的不擅長這些事情。”
李星群伸出自己的手掌說:“幹戈滅世止戈為武,打得一拳來免得百拳開,我想著如果能一次解決北齊的問題,這樣兩國的百姓就不會那麽辛苦了。”
趙新蘭站起身來說:“你說的也有道理。”
李星群欣喜的說:“新蘭姐你也認為我說的有道理是嗎?”
趙新蘭捂嘴迴答說:“沒錯,星群說話一直都很有道理的,我作為大公主,確實不適合坐在門檻上,我看看哪裏好呢?那個屋頂之上就很不錯,我們到那個屋簷上去坐著可好?”
“啊?原來新蘭姐你說的有道理,是指這個啊。”李星群有些鬱悶。
“好啦,別在這裏鬱悶了,走吧。嗯?”在新蘭姐的勸說下,李星群跟著趙新蘭使用輕功上了屋頂之上。上了屋頂之後,李星群瞬間就明白趙新蘭為什麽要讓自己上來了,站在屋頂可以遠遠看見,蕭洪基的軍隊正在街上抓壯丁,而且蕭洪基沒有固定的糧草補給的地方,所以也是一路上劫掠。
李星群問趙新蘭說:“新蘭姐,我不是製止了士兵的劫掠行為了嗎?為什麽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因為這些人是蕭洪基的人,你能管得到我們大啟的人,難道你能管理到蕭洪基的人,同樣的道理。就算我們全力進攻北齊,那麽就會是多支軍隊協同前進,你能管得住別人的軍隊嗎?所以你說的兩國百姓都能解脫,本身就有一點問題,別著急,你的意思我也懂,無外乎就是亂世,常年的戰鬥,死的人隻會更多是這個道理嗎?可是你想過沒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活在當下的,你和下麵的老百姓們講道理說,相親們現在隻是苦了你們一下,等以後就能過好日子了,你說底下的人會怎麽看你?為了你的千秋大業,去犧牲他們的利益,難道你能給整個大啟的軍隊發俸祿?你有沒有那麽多錢?就算你有那麽多錢,整個大啟的軍隊都是你給錢了,那麽請問你是皇帝,還是誰是皇帝。”
在趙新蘭連續的問題之下,李星群沉默了,原因很簡單,這本來就是很難調和的矛盾,為什麽這樣說呢?就如趙新蘭說的那般,百姓們不願意!那麽就隻能,強行去實施一件事情,那麽至少自己的說法就很難站穩腳跟了,看到李星群沉默,趙新蘭繼續說著:“從晉國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北齊已經過去至少3、400年的時間了。已經有了數代人,雖然那些人不是契丹人,但是打心裏認可自己是北齊人了,這時候用和平的方式拉攏他們意義真的不大、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你的地位並不是好的。”
“地位並不是好的?地位?不是,好?的?”李星群疑惑趙新蘭的意思。
“如果這一次父親的想法是北伐,而你又是北伐的統率,那麽你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說實話,父皇是不會放任一個外姓武將作為軍隊統帥的,所以你的地位還不夠。”
李星群一驚說:“新蘭姐您不會是想讓我造……唔唔。”
趙新蘭立刻捂住李星群的嘴巴說:“可不能亂說,你不要命了,誰叫你那個了,我的意思是讓你至少能夠封疆裂土之後,到時候你自然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你說呢。”
“咳咳,封疆裂土,這不就是搞分裂嗎,當初西涼的先祖不就是這樣來的嗎?經過那麽多年的發展,現在不就建立了一個國家嗎?”
“這是後代的事情了,至少你在海外的領土很難威脅到我們不是嗎?而且你真的能夠滅掉北齊,甚至更北方的清的話,才是更遠的問題。”
李星群有些無語的說:“呃,新蘭姐你說的那麽直白嗎?”
“從古到今,哪裏有永恆的王朝,至少在現代能夠過了,不就是很好的事情了嗎?人要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嗎?可是活在當下,就像底下的百姓一樣,很難扛得住任何的風險。”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麵,你的建議固然很不錯,但是你沒有對抗或者說服大眾的勢力,那麽就隻能順勢而為,現在跟著姑姑好好打仗就行了,姑姑說我們在範陽打一仗,我們就想著怎麽打就好了,其他的建議隻會擾亂軍心,不是說你的建議不好,單純就是因為你的建議沒人會聽,比如說楊延順和楊延嗣兩兄弟不是對你很不滿嗎?”
李星群搖頭說:“勒令他們不準襲擊百姓,本就是我監軍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隻要我在這裏,隻要我還是監軍,我就會這樣命令,他們恨我也好,迴去之後狀告我也罷,這個不會變,至少以後我的隊伍北伐的時候,北齊的百姓不會排斥我們就行了。”
“嗬嗬,百姓們的建議真的那麽重要嗎?星群要想做大事情,就不要把自己的思想還停留在老百姓的身上,很簡單的一點,如果放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希望永遠不會有戰爭,但是這可能嗎?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們大啟也不想打仗,可是別人北齊不同意啊,蕭和魯瀚帶著幾十萬大軍攻打我們太原,太遠附近有多少的百姓都因此而受罪,就和現在下麵的百姓差不多。”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所以星群你這不是很明白了嗎?你要記住,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本身是秦王,打殘匈奴的是漢武帝也是皇帝,就算徹底打殘匈奴的竇先也是因為獲得了掌權的竇太後的支持,從古到今,想要打滅國之戰,無一不是皇帝本人,或者皇帝信任的人。我雖然不敢說絕對了解自己的父皇,但是根據父皇執政40多年的經驗來看,父皇絕對不是漢孝武帝,竇太後這樣的人,你是很難成為衛青或竇憲這樣的人的,那麽你的道路就是學著權臣的道路了。”
“咳咳,新蘭姐,你這個權臣說的我很心虛啊。”
“有什麽心虛的,就你這性格被人把你賣了我都信,而且權臣的道路又不是讓你學王莽、曹操、尓朱榮這些人,是讓你學習周公,伊尹,霍光那樣的人,給你舉一個例子,現在你不是正在支持懿王嗎?他的兒子不是正在你這裏嗎?如果你能說服他,說不定幾十年之後,他就能全力支持你北伐嗎?那個時候你不就是權臣了嗎?”
“新蘭姐其實我支持懿王也是有苦衷的。”
“好了,別解釋了,我那個幾個弟弟是什麽樣子我還不知道嗎?在我過來的時候,父皇為了平息相州、邢州等多地的民患,已經廢了太子的皇位,然後把我那個親弟弟關了禁閉。”
“啊?不止相州和邢州嗎?”
“受災的是整個黃河下遊,你以為僅僅隻是那兩個地方嗎?我們在那兩個地方主要是先把水患治理了,然後再救民眾,我們也隻是把水災治好了,就各自離開了。”
李星群不解的問:“難道國庫就沒有存糧了嗎?”
“國庫早就被他們三兄弟折騰的差不多了,而且,糧食不是憑空產生的,這兩年的糧食消耗非常大,主要是因為到處都在打仗,你不會認為糧食是憑空產生的吧?”
“到處都在打仗?不是今天才攻打的太原嗎?前幾年雖然有些小摩擦,規模都不算大,怎麽說都不應該會出那麽大的事情吧。”
“倭國那邊的事情你忘記了嗎?冥河不愧為曾經中原第一殺手門派,據說倭國的戰亂已經快要結束的差不多了。打了那麽多年你知道消耗了多少的糧食嗎?還有澳洲那個地方,不也是在打仗嗎?你想想那裏又消耗多少的糧食,更不要說,柳玨打通了航線之後,還有很多商人把糧食賣出去了,現在中原的糧食還真的不多。”
“倭國那邊進展那麽快嗎?”李星群有些不可置信的說,根據周姐帶迴來的消息說,應該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徹底征服倭國。
“很簡單,本來應該能夠拉扯很長一段時間的,結果倭國自知打不贏之後,就帶著軍隊逃到了濟州島,據說現在對高麗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占據了倭國的冥河現在也正式改名為唐,自稱為唐朝的後人,今年開始休養生息,根據錦衣衛的密報,他們收購了你們這邊的藤,準備返迴倭國耕種,相信最多一代人,也就是20年的時間,他們可能就會有新的行動了。”
“20年嗎?他們的性格來說,應該不會老老實實的發育吧?”
“這你還真的沒有說錯,他們才打下了倭國之後,就開始在我們沿海地區招兵買馬的,對受苦的災民說,海外有仙山,在那裏有吃不完的糧食,有各種很厲害的仙草,甚至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這個話怎麽聽起來那麽熟悉。”
“因為當初徐福忽悠秦始皇的時候,不就是這樣說的嗎。”
“不會現在都有人信吧?”
“在你們五台縣糧食的忽悠下,確實很多人信了,加上你們五台縣的大船,從夏季受災到現在秋季末到冬季,短短的四個月時間,據錦衣衛的密保說,已經運走了接近6萬人離開了中原,加上這幾年那邊新出生的人,現在他們那邊的人口保守應該在30萬左右,而養活那麽多人,也主要依靠的是中原的糧食。”
“中原的糧食?新蘭姐你的意思是說,這一次受災那麽嚴重,也是有唐國的原因在裏麵是嗎?”
“唐國目前來說應該沒有謀劃那麽遠,但是確實很缺糧食,這幾年可能非常難過,我的意思是說,這幾年能不打仗還是盡量不要打仗,相對於和北齊人真刀真槍的血拚,我還是對你那個名為坦克的東西感興趣,有了那個東西,也能減少我們的傷亡,其實隻要時間充足了的,我們有無數種辦法對付北齊,你為什麽著急這一時呢。”
“好吧,新蘭姐,我承認我又被你說服。”
“這不就行了嗎?省點糧食留給大啟的百姓不是更好嗎?有了這些糧食才能更好的活下來。”
“好的,新蘭姐,迴去之後我就想辦法普及那些作物。”
“慢慢來就是了,這一次父皇給的指令就是拿下燕雲十六州至少八州之地,這樣的話,至少他這個君王,就不會太失敗了。”
“這件事情新蘭姐你和蕭洪基商量過沒有?”
“蕭洪基意思很簡單,以八州為上線,我們打下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就歸我們所有,這又是一個不直接打中京的理由,別人不可能把他們的中京割讓給我們吧?”
“嘿嘿,原來是這樣啊,不過新蘭姐你這段時間都在忙什麽呢?”
趙新蘭點了一下李星群的腦袋說:“你小子啊,我又不懂軍事,又煩惱政治上的那些事情。當然是和蕭洪基多多的交流了。這或許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吧,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姑姑,大家都是公主,我差了她真的很多,她年紀輕輕的就上了戰場,而我卻任性行走江湖,這一次父皇重病了,才發現我真的什麽都幫不了父皇。”
“別這樣說,新蘭姐,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你也有你的長處不是嗎?聖上重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想著你嗎,說明聖上的心中最看重的還是你。你的溫柔,你的善良,也是你的特長。”
“是嗎?謝謝你的安慰。溫柔嗎?特長嗎?嗬嗬。”
“別想那麽多了,我也不懂軍隊,不如我們一起努力。”李星群伸出來自己的手。
看到李星群堅定的目光,趙新蘭仿佛注入了一股力量,會心一笑握住了李星群的手:“好。”
李星群頭也沒迴的說:“是新蘭姐啊。”
“過去一點,讓我坐坐。”李星群一愣還是讓開了一個位置,趙新蘭理所應當的坐了下來。
李星群說:“你這樣坐在門檻上不好吧?”
“你看看,你的壞習慣又來了,什麽都是不好。看來今天確實是出了不少事情。”
“呃,這樣都能看出來了?其實是這樣的……”
趙新蘭痛苦按了按自己的太陽穴說:“又是政治和軍事上的事情,真的讓人頭痛,別看我是一個公主,大公主,說實話我還真的不擅長這些事情。”
李星群伸出自己的手掌說:“幹戈滅世止戈為武,打得一拳來免得百拳開,我想著如果能一次解決北齊的問題,這樣兩國的百姓就不會那麽辛苦了。”
趙新蘭站起身來說:“你說的也有道理。”
李星群欣喜的說:“新蘭姐你也認為我說的有道理是嗎?”
趙新蘭捂嘴迴答說:“沒錯,星群說話一直都很有道理的,我作為大公主,確實不適合坐在門檻上,我看看哪裏好呢?那個屋頂之上就很不錯,我們到那個屋簷上去坐著可好?”
“啊?原來新蘭姐你說的有道理,是指這個啊。”李星群有些鬱悶。
“好啦,別在這裏鬱悶了,走吧。嗯?”在新蘭姐的勸說下,李星群跟著趙新蘭使用輕功上了屋頂之上。上了屋頂之後,李星群瞬間就明白趙新蘭為什麽要讓自己上來了,站在屋頂可以遠遠看見,蕭洪基的軍隊正在街上抓壯丁,而且蕭洪基沒有固定的糧草補給的地方,所以也是一路上劫掠。
李星群問趙新蘭說:“新蘭姐,我不是製止了士兵的劫掠行為了嗎?為什麽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因為這些人是蕭洪基的人,你能管得到我們大啟的人,難道你能管理到蕭洪基的人,同樣的道理。就算我們全力進攻北齊,那麽就會是多支軍隊協同前進,你能管得住別人的軍隊嗎?所以你說的兩國百姓都能解脫,本身就有一點問題,別著急,你的意思我也懂,無外乎就是亂世,常年的戰鬥,死的人隻會更多是這個道理嗎?可是你想過沒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活在當下的,你和下麵的老百姓們講道理說,相親們現在隻是苦了你們一下,等以後就能過好日子了,你說底下的人會怎麽看你?為了你的千秋大業,去犧牲他們的利益,難道你能給整個大啟的軍隊發俸祿?你有沒有那麽多錢?就算你有那麽多錢,整個大啟的軍隊都是你給錢了,那麽請問你是皇帝,還是誰是皇帝。”
在趙新蘭連續的問題之下,李星群沉默了,原因很簡單,這本來就是很難調和的矛盾,為什麽這樣說呢?就如趙新蘭說的那般,百姓們不願意!那麽就隻能,強行去實施一件事情,那麽至少自己的說法就很難站穩腳跟了,看到李星群沉默,趙新蘭繼續說著:“從晉國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北齊已經過去至少3、400年的時間了。已經有了數代人,雖然那些人不是契丹人,但是打心裏認可自己是北齊人了,這時候用和平的方式拉攏他們意義真的不大、你的想法是好的,可是你的地位並不是好的。”
“地位並不是好的?地位?不是,好?的?”李星群疑惑趙新蘭的意思。
“如果這一次父親的想法是北伐,而你又是北伐的統率,那麽你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說實話,父皇是不會放任一個外姓武將作為軍隊統帥的,所以你的地位還不夠。”
李星群一驚說:“新蘭姐您不會是想讓我造……唔唔。”
趙新蘭立刻捂住李星群的嘴巴說:“可不能亂說,你不要命了,誰叫你那個了,我的意思是讓你至少能夠封疆裂土之後,到時候你自然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你說呢。”
“咳咳,封疆裂土,這不就是搞分裂嗎,當初西涼的先祖不就是這樣來的嗎?經過那麽多年的發展,現在不就建立了一個國家嗎?”
“這是後代的事情了,至少你在海外的領土很難威脅到我們不是嗎?而且你真的能夠滅掉北齊,甚至更北方的清的話,才是更遠的問題。”
李星群有些無語的說:“呃,新蘭姐你說的那麽直白嗎?”
“從古到今,哪裏有永恆的王朝,至少在現代能夠過了,不就是很好的事情了嗎?人要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嗎?可是活在當下,就像底下的百姓一樣,很難扛得住任何的風險。”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麵,你的建議固然很不錯,但是你沒有對抗或者說服大眾的勢力,那麽就隻能順勢而為,現在跟著姑姑好好打仗就行了,姑姑說我們在範陽打一仗,我們就想著怎麽打就好了,其他的建議隻會擾亂軍心,不是說你的建議不好,單純就是因為你的建議沒人會聽,比如說楊延順和楊延嗣兩兄弟不是對你很不滿嗎?”
李星群搖頭說:“勒令他們不準襲擊百姓,本就是我監軍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隻要我在這裏,隻要我還是監軍,我就會這樣命令,他們恨我也好,迴去之後狀告我也罷,這個不會變,至少以後我的隊伍北伐的時候,北齊的百姓不會排斥我們就行了。”
“嗬嗬,百姓們的建議真的那麽重要嗎?星群要想做大事情,就不要把自己的思想還停留在老百姓的身上,很簡單的一點,如果放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就希望永遠不會有戰爭,但是這可能嗎?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們大啟也不想打仗,可是別人北齊不同意啊,蕭和魯瀚帶著幾十萬大軍攻打我們太原,太遠附近有多少的百姓都因此而受罪,就和現在下麵的百姓差不多。”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所以星群你這不是很明白了嗎?你要記住,統一天下的秦始皇本身是秦王,打殘匈奴的是漢武帝也是皇帝,就算徹底打殘匈奴的竇先也是因為獲得了掌權的竇太後的支持,從古到今,想要打滅國之戰,無一不是皇帝本人,或者皇帝信任的人。我雖然不敢說絕對了解自己的父皇,但是根據父皇執政40多年的經驗來看,父皇絕對不是漢孝武帝,竇太後這樣的人,你是很難成為衛青或竇憲這樣的人的,那麽你的道路就是學著權臣的道路了。”
“咳咳,新蘭姐,你這個權臣說的我很心虛啊。”
“有什麽心虛的,就你這性格被人把你賣了我都信,而且權臣的道路又不是讓你學王莽、曹操、尓朱榮這些人,是讓你學習周公,伊尹,霍光那樣的人,給你舉一個例子,現在你不是正在支持懿王嗎?他的兒子不是正在你這裏嗎?如果你能說服他,說不定幾十年之後,他就能全力支持你北伐嗎?那個時候你不就是權臣了嗎?”
“新蘭姐其實我支持懿王也是有苦衷的。”
“好了,別解釋了,我那個幾個弟弟是什麽樣子我還不知道嗎?在我過來的時候,父皇為了平息相州、邢州等多地的民患,已經廢了太子的皇位,然後把我那個親弟弟關了禁閉。”
“啊?不止相州和邢州嗎?”
“受災的是整個黃河下遊,你以為僅僅隻是那兩個地方嗎?我們在那兩個地方主要是先把水患治理了,然後再救民眾,我們也隻是把水災治好了,就各自離開了。”
李星群不解的問:“難道國庫就沒有存糧了嗎?”
“國庫早就被他們三兄弟折騰的差不多了,而且,糧食不是憑空產生的,這兩年的糧食消耗非常大,主要是因為到處都在打仗,你不會認為糧食是憑空產生的吧?”
“到處都在打仗?不是今天才攻打的太原嗎?前幾年雖然有些小摩擦,規模都不算大,怎麽說都不應該會出那麽大的事情吧。”
“倭國那邊的事情你忘記了嗎?冥河不愧為曾經中原第一殺手門派,據說倭國的戰亂已經快要結束的差不多了。打了那麽多年你知道消耗了多少的糧食嗎?還有澳洲那個地方,不也是在打仗嗎?你想想那裏又消耗多少的糧食,更不要說,柳玨打通了航線之後,還有很多商人把糧食賣出去了,現在中原的糧食還真的不多。”
“倭國那邊進展那麽快嗎?”李星群有些不可置信的說,根據周姐帶迴來的消息說,應該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徹底征服倭國。
“很簡單,本來應該能夠拉扯很長一段時間的,結果倭國自知打不贏之後,就帶著軍隊逃到了濟州島,據說現在對高麗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而占據了倭國的冥河現在也正式改名為唐,自稱為唐朝的後人,今年開始休養生息,根據錦衣衛的密報,他們收購了你們這邊的藤,準備返迴倭國耕種,相信最多一代人,也就是20年的時間,他們可能就會有新的行動了。”
“20年嗎?他們的性格來說,應該不會老老實實的發育吧?”
“這你還真的沒有說錯,他們才打下了倭國之後,就開始在我們沿海地區招兵買馬的,對受苦的災民說,海外有仙山,在那裏有吃不完的糧食,有各種很厲害的仙草,甚至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這個話怎麽聽起來那麽熟悉。”
“因為當初徐福忽悠秦始皇的時候,不就是這樣說的嗎。”
“不會現在都有人信吧?”
“在你們五台縣糧食的忽悠下,確實很多人信了,加上你們五台縣的大船,從夏季受災到現在秋季末到冬季,短短的四個月時間,據錦衣衛的密保說,已經運走了接近6萬人離開了中原,加上這幾年那邊新出生的人,現在他們那邊的人口保守應該在30萬左右,而養活那麽多人,也主要依靠的是中原的糧食。”
“中原的糧食?新蘭姐你的意思是說,這一次受災那麽嚴重,也是有唐國的原因在裏麵是嗎?”
“唐國目前來說應該沒有謀劃那麽遠,但是確實很缺糧食,這幾年可能非常難過,我的意思是說,這幾年能不打仗還是盡量不要打仗,相對於和北齊人真刀真槍的血拚,我還是對你那個名為坦克的東西感興趣,有了那個東西,也能減少我們的傷亡,其實隻要時間充足了的,我們有無數種辦法對付北齊,你為什麽著急這一時呢。”
“好吧,新蘭姐,我承認我又被你說服。”
“這不就行了嗎?省點糧食留給大啟的百姓不是更好嗎?有了這些糧食才能更好的活下來。”
“好的,新蘭姐,迴去之後我就想辦法普及那些作物。”
“慢慢來就是了,這一次父皇給的指令就是拿下燕雲十六州至少八州之地,這樣的話,至少他這個君王,就不會太失敗了。”
“這件事情新蘭姐你和蕭洪基商量過沒有?”
“蕭洪基意思很簡單,以八州為上線,我們打下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就歸我們所有,這又是一個不直接打中京的理由,別人不可能把他們的中京割讓給我們吧?”
“嘿嘿,原來是這樣啊,不過新蘭姐你這段時間都在忙什麽呢?”
趙新蘭點了一下李星群的腦袋說:“你小子啊,我又不懂軍事,又煩惱政治上的那些事情。當然是和蕭洪基多多的交流了。這或許也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吧,有時候真的很羨慕姑姑,大家都是公主,我差了她真的很多,她年紀輕輕的就上了戰場,而我卻任性行走江湖,這一次父皇重病了,才發現我真的什麽都幫不了父皇。”
“別這樣說,新蘭姐,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你也有你的長處不是嗎?聖上重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想著你嗎,說明聖上的心中最看重的還是你。你的溫柔,你的善良,也是你的特長。”
“是嗎?謝謝你的安慰。溫柔嗎?特長嗎?嗬嗬。”
“別想那麽多了,我也不懂軍隊,不如我們一起努力。”李星群伸出來自己的手。
看到李星群堅定的目光,趙新蘭仿佛注入了一股力量,會心一笑握住了李星群的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