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你不打算迴開封府嗎?”趙新蘭勸說趙誌衝說。雖然小時候對這個姑姑的印象不深,經過這幾個月的相處,畢竟是親人,也多了幾分不舍得的在裏麵。
趙誌衝摸了摸趙新蘭的後腦勺:“嗬嗬,這一次主要負責人不是徽柔你嗎?我迴去做什麽?如果不是為了小師弟,我是根本不會打算出山的,結果某些傻小子還在為交易之前的事情想。”
“呃,3師姐你聽到了嗎?”
“聽到什麽?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說什麽。”趙誌衝佯裝不知道的說。
狄蒼對李星群說:“看好你的3師姐,要是出現了什麽問題,本將可不會輕饒你的。”
楊延嗣猶豫了一下說:“長公主殿下如果你有空的話。”
趙誌衝淺笑的迴答說:“嘻嘻,我那裏還有很多的作物需要照顧。不過怎麽說呢,等冬天的時候我會到天波府的,現在距離冬天不算很長的。一兩個月的時間,我會過去支援你。”
楊延嗣大喜的說:“那就歡迎長公主殿下您過來了。”
趙誌衝囑托趙新蘭說:“徽柔,這件事情和我和李星群沒有關係,李星群除了給你們提供軍需物資之外什麽都沒有參與進去,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趙新蘭鄭重的說:“姑姑你放心我明白您的意思。”李星群同樣需要發育的時間,太早暴露出來對李星群不但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壞處更多,隻要大官家明白就行了。
趙誌衝故作神秘的把趙新蘭拉到另外一邊,附耳說道:“徽柔,你父皇準備多久給你賜婚?”
趙新蘭臉色一紅說:“姑姑你在說什麽呢?”
“駙馬不得參政,這是對付那個傻小子最好的方法,你父皇不可能不使用的,不過這樣也是挺好的,畢竟我也是趙家的一員,要是自己的小師弟真的走到那一步我也很困擾的。我倒不是懷疑小師弟的心,隻不過真的到那一天,李星群身邊的人可就有些說不準了,柳玨和李助這些人你不會不知道吧?”
趙新蘭有些猶豫的說:“可是我怕這樣會……”
“你怕什麽怕,你隻是臣服在皇權之下,你們這些人就是想問題太複雜了,不過我也是年輕的時候過來的,多說一句,簡單一點為好,因為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能和心上人在一起不是嗎?好了,已經說了很多話了,我也該走了。一路保重。”說完後趙誌衝揮揮手就離開了。
“走吧,小師弟、”
“好勒。”五台縣一行人就在狄蒼等人目送下離開了。
等送別李星群後,趙新蘭也是對狄蒼說:“那狄將軍我們也走了。”
“嗯,幽州還沒有完全太平,福康公主您迴去的時候還要多多小心一些。”
“放心吧,我們還有狄將軍安排的護衛隊,反而是姑姑那邊沒有什麽人護送。”
“雖然現在幽州不算太平,他們那邊有雲暮在,末將反而不算很擔心。”
“好吧,狄將軍告辭。”
“狄大帥告辭。”楊延嗣和楊延順也是和狄蒼告別。
“好,千萬保護好公主。”
大啟開封府內,趙受益收到前線的軍報也是非常的高興,召集群臣商量趙新蘭的事情:“軍報你們也看到了,雖然花了一些錢,但是福康還是把幽州收了迴來。”
張方平出列說:“啟稟聖上,收迴幽州的代價可不算小,戶部大概算了一下,加上之前投入350萬兩白銀,大概投入了700萬兩白銀。這比當初太祖計劃買整個燕雲十六州的錢還要多了,然而我們花了比太祖更多的錢,結果隻拿下來了燕雲十六州中的八州之地,怎麽看都有些不劃算。”
唿延守勇的父親唿延不顯出列說:“臣並不這樣認為,原因有著幾點,當初太祖確實是想過花500萬兩白銀購買北齊的燕雲十六州,但是!北齊壓根不同意我們花錢購買燕雲十六州,所以燕雲十六州等於500萬兩白銀這個說法根本不成立。所以根本就不存在750萬兩白銀白花了這樣的說法。還有一點,那就是之前戶部存下500萬兩白銀需要多年的積蓄,而現在一年的賦稅高達一千多萬,難道這樣的賦稅還不夠拿出錢嗎?1600萬兩白銀就算去掉800萬兩白銀,都還有剩餘800萬兩銀子,難道還不夠朝廷的開銷嗎?”
張方平迴答說:“說實話,真的還不夠,就去年來說我們大啟的賦稅都在982萬兩白銀,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一場戰鬥,我們還要多消耗,182萬兩白銀,這還是普通的消費,這裏麵還不說隆德府那邊的戰爭,以及相州府那邊的諸多事項,微臣認為這一場戰鬥可以說非常虧,至於唿延將軍您為什麽那麽著急辯解,也很簡單,這一次的主帥是你的兒子,你自然要為自己兒子說話。”
唿延不顯被噎的說不上話:“你,你,你。”
趙受益看著殿下的爭鬥,也沒有說什麽,隻是問旁邊已經“康複”的楊延昭說:“六郎,你怎麽看這場戰鬥?”
楊延昭迴答說:“這一場戰鬥確實消耗很大,超出了戶部的預算,而且這一次還有五台縣那邊捐錢,不然不敢想象會花多少錢出來。”
文彥博這時候也是站出來說:“關於這一點,微臣也有話要說,這五台縣是什麽身份,為什麽他們要對朝廷捐錢?微臣懷疑他們是不是想要收買軍心。”在古代軍隊可不是隨便能去捐錢的。
楊延昭迴答說:“關於這一點是有解釋的,其實是五台縣柳家那邊遇到了一些麻煩,所以為了解決這些麻煩,和招撫使大人做了一些交易,招撫使大人幫助柳家解決一些困難,柳家為招撫使大人提供物資,所有物資的供給都是以招撫使大人的名義發放出去的,並不存在柳家收買軍心的問題。”
“哦?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柳家和的他們的知縣是夫妻吧?而且五台縣不僅僅出了錢糧,甚至還出了軍隊,這又如何解釋呢?”
楊延昭迴答說說:“很簡單是大官家給的聖旨,需要李星群剿滅5000人以上的北齊士兵,而當時末將守衛的天波府,也是形勢非常危機,這才請求他們那邊出兵協助我們,後來為了完成任務,從他們那邊的借用的士兵。”
文彥博繼續提問說:“那麽我很好奇,王大人當時你們是做的什麽約定?可以讓柳家花那麽多錢和物的?”
王安禮迴答說:“很簡單,就是他們那邊有些不服氣的叛亂分子,請求下官解決他們。”
文彥博眯著眼睛問道:“所以王大人,你太原府的失守就是因為他們吧?”
“沒錯,當時柳家的建議是直接剿滅他們,下官因為擔心民力的不足,所以這才讓冒險收留了那些人,關於這一點,下官已經在述職報告中寫的很詳細了。”因為大啟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哪怕王安禮失守了太原府這樣重大的罪責,也隻是讓他重新迴瀚林了事,翰林雖然是6品官,也還是有上朝的權力。
“哦,是嗎?王大人是真的有責任還是想要袒護李星群?是因為柳家給了你們什麽承諾是嗎?”
王安禮迴答說:“當然是給了,這一次北伐的錢他們柳家不是出了一大半嗎?他們給錢,下官為他們消災,下官還真的不知道這裏麵有什麽問題,還請文大人教我。”
文彥博迴答說:“王大人是誰給你的膽子做出這樣的決定,你隻是一路招撫使,憑什麽去幹涉北伐的事情。”
“很簡單,最開始北伐計劃就是下官指定的,下官的意思是為了緩解太原府的局勢,誰知道出現了蕭洪基這個變數,後來北伐偷襲糧道的計劃就變成了護送蕭洪基迴去登基。中間耽誤了幾個月的時間,加上下官沒有妥善的處置那些疑似的叛亂分子,這才導致了太原府的失守,千錯萬錯都是臣的錯。”
“難怪唿延守勇最後成了北伐的總帥。原來是王安禮的計劃啊。”其他大臣聽到王安禮的說法後,都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王繼恩站出來說:“肅靜,你們以為這裏是什麽地方,是菜市場嗎?安靜。”
趙受益這才痛苦的開口說:“諸位愛卿的意思朕已經明白了,各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文愛卿說的也沒錯,太原的失守,李玉那裏也有責任,因為現在還在說收複太原府的事情就暫且留任現在的位置,希望他能夠在任上將功折罪。然而今天的事情並不是李玉,張愛卿說的話也有幾分道理,這樣吧,不過既然打了勝仗,也不能不封賞,唿延守勇作為這次的統帥,官升三級,從現在的五品將軍升為從從三品的歸德將軍,暫且統領禁軍,而楊延順和楊延嗣兩人從七品將軍升為一品將軍,至於這一次的使者福康公主趙徽柔另有安排不說。至於陣亡士兵的撫恤金和獎勵該怎麽發就怎麽發,一共就3000人,就算一人100兩銀子,也不過三十萬兩銀子,這點錢還是能給的,張愛卿你也不要著急,朕向你保證明年,後年,能夠收上來更多的賦稅。”
聽到趙受益這樣一說後,其他大臣也不多說什麽,其實他們的目的就是打壓武將,從楊六郎坐鎮雁門關多年也才從五品,一直到雁門關大捷才提升成四品就知道大啟對武將的壓製,自然不願意唿延守勇真的提升太多的官品,至於李星群那裏,文彥博等人確實想下死手,無奈王安禮承擔了所有人的責任,加上趙受益的態度不明,也就隻能暫時偃旗息鼓,但不代表文彥博不會再在這件事情做文章,一旦收複太原府的戰役失誤了,文彥博肯定是要發難的。所以群臣都是各懷心思的說:“陛下聖明。”
趙受益接著說:“既然現在蕭洪基已經登基了,也發布了召迴的命令,那麽現在就好說了,傳旨劉法讓他近段時間內組織人手反攻蕭和魯瀚,希望能在年前聽到他的捷報。對了,現在那個北齊的使者還在嗎?”
“迴稟聖上,那個使者好像偷偷逃離了開封府,我們正在想辦法搜索他。”
“算了,那個人好歹也有道境的實力,抓不到也是正常的,之前圍攻我們開封府的時候,那個使者不是威脅我們說,想要我們把太原府割讓給他們,現在蕭洪基已經坐穩了皇位,蕭和魯瀚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和他們講什麽道理,軍機處讓各路勤王的軍隊全力戰鬥。”
“喏,陛下。”軍機處幾個大臣都是唱和。範朱說病死了之後,龐籍也因為年紀的原因主動的辭職了,成員變成了溫成皇後的叔叔張堯佐,晏小山的父親晏元獻,文彥博,兩個守舊派,以及富鄭公和曾公亮兩個變法派,一個相互製衡的內閣再一次組成了,還是老規矩,不會有武將在裏麵。
另外一邊蕭和魯瀚可以說焦頭爛額了,北齊人經過那麽多年的漢化,慢慢的出現了中原人家的概念,在蕭洪基的召集下,慢慢的軍心開始出現潰散,蕭和魯瀚也隻能無奈退迴隆德府附近暫時駐紮,現在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這時候手下人匯報說:“啟稟大酋長,國師大人迴來了。”
蕭和魯瀚心煩的說:“讓國師大人進來吧。”
呂客進了營帳後說:“見過陛下。”
“陛下?現在也就你朕一聲陛下了。”
呂客說:“現在陛下您也不是沒有機會反敗為勝。”
“軍隊之內一大半的家屬都在中京,現在蕭洪基的召迴命令過來,不少的武將都選擇離開了,你說現在還怎麽辦?”
呂客迴答說;“太原府畢竟是一個重鎮,我們返迴太原府之後,重新整頓人馬,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
蕭和魯瀚說:“這一點朕不是沒有想過,但是一旦退兵,可能真的就剩下不了多少人了。”
呂客說:“少了一些人也沒關係,現在局勢也這樣了,反而猶豫會更加的危險,而且也不是沒有退路。”
“你說的退路,是讓朕奉蕭洪基為君。到時候我這30萬軍隊,可能剩下10萬人都不錯了。”
“至少太原府保下來了。”
“你認為朕是這樣的人嗎?”
“所以返迴太原府,成為另外一個劉漢又如何?”
“那些士兵們會同意嗎?”
“不需要全部同意,隻需要有十萬人就行了,打天下要不了那麽多人。”
“行吧,那就試試吧。”蕭和魯瀚需要一個台階。當然這個台階現在才出現,也是因為在那之前圍攻開封的時候,說這些話的人都被殺了。
趙誌衝摸了摸趙新蘭的後腦勺:“嗬嗬,這一次主要負責人不是徽柔你嗎?我迴去做什麽?如果不是為了小師弟,我是根本不會打算出山的,結果某些傻小子還在為交易之前的事情想。”
“呃,3師姐你聽到了嗎?”
“聽到什麽?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說什麽。”趙誌衝佯裝不知道的說。
狄蒼對李星群說:“看好你的3師姐,要是出現了什麽問題,本將可不會輕饒你的。”
楊延嗣猶豫了一下說:“長公主殿下如果你有空的話。”
趙誌衝淺笑的迴答說:“嘻嘻,我那裏還有很多的作物需要照顧。不過怎麽說呢,等冬天的時候我會到天波府的,現在距離冬天不算很長的。一兩個月的時間,我會過去支援你。”
楊延嗣大喜的說:“那就歡迎長公主殿下您過來了。”
趙誌衝囑托趙新蘭說:“徽柔,這件事情和我和李星群沒有關係,李星群除了給你們提供軍需物資之外什麽都沒有參與進去,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
趙新蘭鄭重的說:“姑姑你放心我明白您的意思。”李星群同樣需要發育的時間,太早暴露出來對李星群不但沒有任何的好處,反而壞處更多,隻要大官家明白就行了。
趙誌衝故作神秘的把趙新蘭拉到另外一邊,附耳說道:“徽柔,你父皇準備多久給你賜婚?”
趙新蘭臉色一紅說:“姑姑你在說什麽呢?”
“駙馬不得參政,這是對付那個傻小子最好的方法,你父皇不可能不使用的,不過這樣也是挺好的,畢竟我也是趙家的一員,要是自己的小師弟真的走到那一步我也很困擾的。我倒不是懷疑小師弟的心,隻不過真的到那一天,李星群身邊的人可就有些說不準了,柳玨和李助這些人你不會不知道吧?”
趙新蘭有些猶豫的說:“可是我怕這樣會……”
“你怕什麽怕,你隻是臣服在皇權之下,你們這些人就是想問題太複雜了,不過我也是年輕的時候過來的,多說一句,簡單一點為好,因為很多時候,並不一定能和心上人在一起不是嗎?好了,已經說了很多話了,我也該走了。一路保重。”說完後趙誌衝揮揮手就離開了。
“走吧,小師弟、”
“好勒。”五台縣一行人就在狄蒼等人目送下離開了。
等送別李星群後,趙新蘭也是對狄蒼說:“那狄將軍我們也走了。”
“嗯,幽州還沒有完全太平,福康公主您迴去的時候還要多多小心一些。”
“放心吧,我們還有狄將軍安排的護衛隊,反而是姑姑那邊沒有什麽人護送。”
“雖然現在幽州不算太平,他們那邊有雲暮在,末將反而不算很擔心。”
“好吧,狄將軍告辭。”
“狄大帥告辭。”楊延嗣和楊延順也是和狄蒼告別。
“好,千萬保護好公主。”
大啟開封府內,趙受益收到前線的軍報也是非常的高興,召集群臣商量趙新蘭的事情:“軍報你們也看到了,雖然花了一些錢,但是福康還是把幽州收了迴來。”
張方平出列說:“啟稟聖上,收迴幽州的代價可不算小,戶部大概算了一下,加上之前投入350萬兩白銀,大概投入了700萬兩白銀。這比當初太祖計劃買整個燕雲十六州的錢還要多了,然而我們花了比太祖更多的錢,結果隻拿下來了燕雲十六州中的八州之地,怎麽看都有些不劃算。”
唿延守勇的父親唿延不顯出列說:“臣並不這樣認為,原因有著幾點,當初太祖確實是想過花500萬兩白銀購買北齊的燕雲十六州,但是!北齊壓根不同意我們花錢購買燕雲十六州,所以燕雲十六州等於500萬兩白銀這個說法根本不成立。所以根本就不存在750萬兩白銀白花了這樣的說法。還有一點,那就是之前戶部存下500萬兩白銀需要多年的積蓄,而現在一年的賦稅高達一千多萬,難道這樣的賦稅還不夠拿出錢嗎?1600萬兩白銀就算去掉800萬兩白銀,都還有剩餘800萬兩銀子,難道還不夠朝廷的開銷嗎?”
張方平迴答說:“說實話,真的還不夠,就去年來說我們大啟的賦稅都在982萬兩白銀,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一場戰鬥,我們還要多消耗,182萬兩白銀,這還是普通的消費,這裏麵還不說隆德府那邊的戰爭,以及相州府那邊的諸多事項,微臣認為這一場戰鬥可以說非常虧,至於唿延將軍您為什麽那麽著急辯解,也很簡單,這一次的主帥是你的兒子,你自然要為自己兒子說話。”
唿延不顯被噎的說不上話:“你,你,你。”
趙受益看著殿下的爭鬥,也沒有說什麽,隻是問旁邊已經“康複”的楊延昭說:“六郎,你怎麽看這場戰鬥?”
楊延昭迴答說:“這一場戰鬥確實消耗很大,超出了戶部的預算,而且這一次還有五台縣那邊捐錢,不然不敢想象會花多少錢出來。”
文彥博這時候也是站出來說:“關於這一點,微臣也有話要說,這五台縣是什麽身份,為什麽他們要對朝廷捐錢?微臣懷疑他們是不是想要收買軍心。”在古代軍隊可不是隨便能去捐錢的。
楊延昭迴答說:“關於這一點是有解釋的,其實是五台縣柳家那邊遇到了一些麻煩,所以為了解決這些麻煩,和招撫使大人做了一些交易,招撫使大人幫助柳家解決一些困難,柳家為招撫使大人提供物資,所有物資的供給都是以招撫使大人的名義發放出去的,並不存在柳家收買軍心的問題。”
“哦?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柳家和的他們的知縣是夫妻吧?而且五台縣不僅僅出了錢糧,甚至還出了軍隊,這又如何解釋呢?”
楊延昭迴答說說:“很簡單是大官家給的聖旨,需要李星群剿滅5000人以上的北齊士兵,而當時末將守衛的天波府,也是形勢非常危機,這才請求他們那邊出兵協助我們,後來為了完成任務,從他們那邊的借用的士兵。”
文彥博繼續提問說:“那麽我很好奇,王大人當時你們是做的什麽約定?可以讓柳家花那麽多錢和物的?”
王安禮迴答說:“很簡單,就是他們那邊有些不服氣的叛亂分子,請求下官解決他們。”
文彥博眯著眼睛問道:“所以王大人,你太原府的失守就是因為他們吧?”
“沒錯,當時柳家的建議是直接剿滅他們,下官因為擔心民力的不足,所以這才讓冒險收留了那些人,關於這一點,下官已經在述職報告中寫的很詳細了。”因為大啟是和士大夫共天下,哪怕王安禮失守了太原府這樣重大的罪責,也隻是讓他重新迴瀚林了事,翰林雖然是6品官,也還是有上朝的權力。
“哦,是嗎?王大人是真的有責任還是想要袒護李星群?是因為柳家給了你們什麽承諾是嗎?”
王安禮迴答說:“當然是給了,這一次北伐的錢他們柳家不是出了一大半嗎?他們給錢,下官為他們消災,下官還真的不知道這裏麵有什麽問題,還請文大人教我。”
文彥博迴答說:“王大人是誰給你的膽子做出這樣的決定,你隻是一路招撫使,憑什麽去幹涉北伐的事情。”
“很簡單,最開始北伐計劃就是下官指定的,下官的意思是為了緩解太原府的局勢,誰知道出現了蕭洪基這個變數,後來北伐偷襲糧道的計劃就變成了護送蕭洪基迴去登基。中間耽誤了幾個月的時間,加上下官沒有妥善的處置那些疑似的叛亂分子,這才導致了太原府的失守,千錯萬錯都是臣的錯。”
“難怪唿延守勇最後成了北伐的總帥。原來是王安禮的計劃啊。”其他大臣聽到王安禮的說法後,都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王繼恩站出來說:“肅靜,你們以為這裏是什麽地方,是菜市場嗎?安靜。”
趙受益這才痛苦的開口說:“諸位愛卿的意思朕已經明白了,各位愛卿說的都有道理,文愛卿說的也沒錯,太原的失守,李玉那裏也有責任,因為現在還在說收複太原府的事情就暫且留任現在的位置,希望他能夠在任上將功折罪。然而今天的事情並不是李玉,張愛卿說的話也有幾分道理,這樣吧,不過既然打了勝仗,也不能不封賞,唿延守勇作為這次的統帥,官升三級,從現在的五品將軍升為從從三品的歸德將軍,暫且統領禁軍,而楊延順和楊延嗣兩人從七品將軍升為一品將軍,至於這一次的使者福康公主趙徽柔另有安排不說。至於陣亡士兵的撫恤金和獎勵該怎麽發就怎麽發,一共就3000人,就算一人100兩銀子,也不過三十萬兩銀子,這點錢還是能給的,張愛卿你也不要著急,朕向你保證明年,後年,能夠收上來更多的賦稅。”
聽到趙受益這樣一說後,其他大臣也不多說什麽,其實他們的目的就是打壓武將,從楊六郎坐鎮雁門關多年也才從五品,一直到雁門關大捷才提升成四品就知道大啟對武將的壓製,自然不願意唿延守勇真的提升太多的官品,至於李星群那裏,文彥博等人確實想下死手,無奈王安禮承擔了所有人的責任,加上趙受益的態度不明,也就隻能暫時偃旗息鼓,但不代表文彥博不會再在這件事情做文章,一旦收複太原府的戰役失誤了,文彥博肯定是要發難的。所以群臣都是各懷心思的說:“陛下聖明。”
趙受益接著說:“既然現在蕭洪基已經登基了,也發布了召迴的命令,那麽現在就好說了,傳旨劉法讓他近段時間內組織人手反攻蕭和魯瀚,希望能在年前聽到他的捷報。對了,現在那個北齊的使者還在嗎?”
“迴稟聖上,那個使者好像偷偷逃離了開封府,我們正在想辦法搜索他。”
“算了,那個人好歹也有道境的實力,抓不到也是正常的,之前圍攻我們開封府的時候,那個使者不是威脅我們說,想要我們把太原府割讓給他們,現在蕭洪基已經坐穩了皇位,蕭和魯瀚敗亡也是遲早的事情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和他們講什麽道理,軍機處讓各路勤王的軍隊全力戰鬥。”
“喏,陛下。”軍機處幾個大臣都是唱和。範朱說病死了之後,龐籍也因為年紀的原因主動的辭職了,成員變成了溫成皇後的叔叔張堯佐,晏小山的父親晏元獻,文彥博,兩個守舊派,以及富鄭公和曾公亮兩個變法派,一個相互製衡的內閣再一次組成了,還是老規矩,不會有武將在裏麵。
另外一邊蕭和魯瀚可以說焦頭爛額了,北齊人經過那麽多年的漢化,慢慢的出現了中原人家的概念,在蕭洪基的召集下,慢慢的軍心開始出現潰散,蕭和魯瀚也隻能無奈退迴隆德府附近暫時駐紮,現在是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這時候手下人匯報說:“啟稟大酋長,國師大人迴來了。”
蕭和魯瀚心煩的說:“讓國師大人進來吧。”
呂客進了營帳後說:“見過陛下。”
“陛下?現在也就你朕一聲陛下了。”
呂客說:“現在陛下您也不是沒有機會反敗為勝。”
“軍隊之內一大半的家屬都在中京,現在蕭洪基的召迴命令過來,不少的武將都選擇離開了,你說現在還怎麽辦?”
呂客迴答說;“太原府畢竟是一個重鎮,我們返迴太原府之後,重新整頓人馬,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
蕭和魯瀚說:“這一點朕不是沒有想過,但是一旦退兵,可能真的就剩下不了多少人了。”
呂客說:“少了一些人也沒關係,現在局勢也這樣了,反而猶豫會更加的危險,而且也不是沒有退路。”
“你說的退路,是讓朕奉蕭洪基為君。到時候我這30萬軍隊,可能剩下10萬人都不錯了。”
“至少太原府保下來了。”
“你認為朕是這樣的人嗎?”
“所以返迴太原府,成為另外一個劉漢又如何?”
“那些士兵們會同意嗎?”
“不需要全部同意,隻需要有十萬人就行了,打天下要不了那麽多人。”
“行吧,那就試試吧。”蕭和魯瀚需要一個台階。當然這個台階現在才出現,也是因為在那之前圍攻開封的時候,說這些話的人都被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