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三何密謀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何田之拿著綠頭巾,心一橫,說道:“此乃投誠信物。”
何徽眼神一凜:“小子,你膽子真肥,果然是私通叛軍了。”
“何將軍,這也不算什麽秘密,宋軍幾番攻城之後,丟下大量綠頭巾,許諾頭戴綠巾出城,就能安然無恙。韓通自取滅亡,我等何必求死?”
何田之仿佛吃定了何徽,口氣一點點放肆,畢竟,當年何徽、樊愛能敗走高平之事,也不算什麽秘密。
何徽手裏握著酒葫蘆,逐漸用力,錫材料並不堅固,逐漸變形,看得出來,內心在激烈地鬥爭。
片刻,何徽猛灌了一口酒,將錫葫蘆扔給何田之,厲聲說道:“罷了,這件事兒,就當從未發生過,你去吧!”
何田之心涼半截,當沒發生過?這是叛變!你開什麽玩笑!
“何將軍,你真要等到城破……”
“閉嘴!”
何徽猛然起身,一步步逼近何田之,說道:“我不去告發你,已經是看在同宗情誼上了,最好老老實實地守城。哼,就憑你?也想成事兒?笑話!”
何田之心頭一動,看來,何徽不是不想投降,而是覺得,自己資格不夠!
也是,自己不過是一名小校而已,一月以來,韓通有多厲害,他是看在眼裏的,就算逃到城外,不能幫助宋軍奪取雄州,高懷德也不會給好臉色,這種情況下,讓何徽去冒險,無疑是讓他作為擋箭牌。
何徽是後周禁軍高級將領,還能看不透這點小心思。
“何將軍,小的不值一提,可若是鄉兵頭領,願意以將軍馬首是瞻,共同謀取一個好前程,意下如何?”
何徽不自覺地退後一步,失聲道:“誰,你說鄉兵首領?何承規?雄州團練使?”
“不錯,鄉兵尚有兩千五百人,何團練亦是同宗之人!”
何徽知道何承規,他父親是後周名將何繼筠,現在符彥卿麾下,官任棣州團練使,他的大哥何承矩,官拜棣州關南兵馬都監。
“此話當真?”
“何將軍,小的怎敢欺瞞。”
何徽口氣變得愈發冰冷,問道:“何田之,你隻不過是問路之石,恐怕,背後指使你的人,就是何承規吧?”
何田之一陣慌亂,手足無措地說道:“不,此乃小的一人主意。”
“就憑你?!”
一個小校,還是留守雄州的鄉兵校尉,手下撐死三十人,就連推開城門下的刀車都辦不到。
何徽指了指桌案上的寶劍,威脅道:“說實話,本將留你一條狗命!”
“……不錯,何將軍,何大哥!咱們都是一家人,自然是向著一家人!”
何徽一腦門官司,重重地坐了下來,大腦袋埋地很低,渾身不自覺地抖動起來,不知是生氣,還是畏懼,又或者……在壓抑自己的狂笑。
“出城投降,名聲實在太臭,穩妥之計,還是說服主帥,以獻城為名,實乃上策。”
何田之小腦瓜都要炸了,何徽啊何徽,你妄稱大將,如果能夠說服韓通獻城,那才是有鬼了。
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何將軍所顧慮的,恐怕是樊將軍(樊愛能)。”
“你什麽意思?”
“小的早就聽說,何樊不分你我,這城中除了韓通,就是兩位將軍官職最大,隻要說服了樊將軍,大事可成。”
何徽歎口氣:“老樊不會同意的。”
“將軍怎麽知道”
“哼,李繼勳死在老樊手裏,你覺得,他還會投降?那不是找死!”
何田之聽了,一時語塞,把這個事兒給忘了。
李繼勳的身份特殊,高懷德不在意,可石守信、韓重贇不會不在意,人家是“義社十兄弟”啊。
陷入沉默之際,帳外傳來動靜,兩人同時反應:“誰——?!”
“何將軍,屬下冒昧打擾!”
一聽聲音,何徽反而平靜下來,他緩緩坐在位置上,人影一閃,正主來了。
“正平(何承規的字),有何貴幹?”
何承規不遮不掩,先恭敬地給何徽跪拜行禮,人沒有站起來,然後,從懷中掏出來一方綠頭巾。
帳外,人影晃動,很顯然,來的不是一個人。
“何將軍,給咱兄弟們一條生路!”
何田之也跪下:“望將軍成全!”
“你們,這是要逼我背叛大周?”
“大周氣數將盡,大宋天命所歸,何將軍……不,何大哥,難道執迷不悟?”
何承規的身份,不是何田之可比的,他敢這麽做,不會考慮對父兄的影響,何家父子,長久以來鎮守棣州(山東陽信),按照如今的局勢,真可謂是“地方天子”。
棣州遠離遼朝、中原、淮南、江南等割據,就算不成事,何承規也有退路。
單說眼下,何承規是鄉兵團練統領,手下兩千多人,是雄州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你也要逼我?”
一瞬間,何徽有一種參與“陳橋兵變”的感覺了,自己成了主角。
“良禽擇木而棲!”何承規絲毫不掩飾,“何大哥,主少國疑,我們是在為大周拚命嗎?不,是為李重進、為張永德拚命!”
“你……”
何承規“正平知道將軍的顧慮,無非是樊將軍,何將軍,主要我等獻出雄州,在高懷德,不,在大宋皇帝麵前討個人情,還不成問題。”
何田之立即跟上:“何大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帳外,腳步聲更加嘈雜,還能聽到刀劍的輕微碰撞聲!
何徽如同被堵在灶膛的老鼠一樣,退無可退,他怒歎一聲:“你們……要害死我啊!”
一把從何承規的手中,拿過來那塊綠頭巾。
何承規、何田之臉上一喜,趕緊起身:“何大哥,大丈夫行事,就要勇毅果斷!這破城池獻出之後,我等,跟隨大哥幹出一份事業!”
“事已至此,也別無他法了。”
何徽眼神向外瞟去,何承規趕緊對何田之使了個眼色,何田之會意,立即走出去,外麵的嘈雜腳步很快遠離了。
何徽問道:“此番起義,一共多少人?”
何承規近前,說道:“三百,都是屬下在雄州團練時收納的心腹之人。”
“三百……這麽點人,你打算怎麽辦?”
“與城外約定,打開城門,高將軍率軍入城,我等隻要做好接應。”
“哦,北門?”
“自然。”
何徽搖了搖頭,說道:“不妥,北門雖然距離大宋軍營較近,可已經被刀車、木架、泥磚堵死,要清理幹淨,動靜太大。”
何承規一皺眉,這是他約定好的,何徽不同意,該怎麽辦?
“將軍的意思是……”
“讓宋軍迂迴到南門!”
“舍近求遠?”
“南門開闊,進城之後,就能長驅直入,而且舍近求遠,也正好麻痹韓通。更重要的是——”何徽歎口氣,“能為樊愛能將軍爭取一下。”
何承規想了想,樊愛能固守南門,若從南門獻城,可以將功勞分給樊愛能一些。
雖然覺得麻煩,反而打消了他最後一絲懷疑,果然,傳聞不假,何徽與樊愛能之間的友誼堅固。
“既然如此,今夜三更時分,就行動!”
何徽一把拉住他,說道:“不行!”
何承規一愣,以為何徽反悔:“為何?”
“三更時分,韓通會親自巡視,你不知道?”
“這……屬下不知。”
“行動不密,你也敢妄動!”
何承規頗感激:“將軍教訓的是,那,何時動手?”
“寅時二刻,正是最冷的時候,也是本將巡視的時候,我會支開樊愛能,你、何田之負責打開南門!”
“末將遵命!”
何徽眼神一凜:“小子,你膽子真肥,果然是私通叛軍了。”
“何將軍,這也不算什麽秘密,宋軍幾番攻城之後,丟下大量綠頭巾,許諾頭戴綠巾出城,就能安然無恙。韓通自取滅亡,我等何必求死?”
何田之仿佛吃定了何徽,口氣一點點放肆,畢竟,當年何徽、樊愛能敗走高平之事,也不算什麽秘密。
何徽手裏握著酒葫蘆,逐漸用力,錫材料並不堅固,逐漸變形,看得出來,內心在激烈地鬥爭。
片刻,何徽猛灌了一口酒,將錫葫蘆扔給何田之,厲聲說道:“罷了,這件事兒,就當從未發生過,你去吧!”
何田之心涼半截,當沒發生過?這是叛變!你開什麽玩笑!
“何將軍,你真要等到城破……”
“閉嘴!”
何徽猛然起身,一步步逼近何田之,說道:“我不去告發你,已經是看在同宗情誼上了,最好老老實實地守城。哼,就憑你?也想成事兒?笑話!”
何田之心頭一動,看來,何徽不是不想投降,而是覺得,自己資格不夠!
也是,自己不過是一名小校而已,一月以來,韓通有多厲害,他是看在眼裏的,就算逃到城外,不能幫助宋軍奪取雄州,高懷德也不會給好臉色,這種情況下,讓何徽去冒險,無疑是讓他作為擋箭牌。
何徽是後周禁軍高級將領,還能看不透這點小心思。
“何將軍,小的不值一提,可若是鄉兵頭領,願意以將軍馬首是瞻,共同謀取一個好前程,意下如何?”
何徽不自覺地退後一步,失聲道:“誰,你說鄉兵首領?何承規?雄州團練使?”
“不錯,鄉兵尚有兩千五百人,何團練亦是同宗之人!”
何徽知道何承規,他父親是後周名將何繼筠,現在符彥卿麾下,官任棣州團練使,他的大哥何承矩,官拜棣州關南兵馬都監。
“此話當真?”
“何將軍,小的怎敢欺瞞。”
何徽口氣變得愈發冰冷,問道:“何田之,你隻不過是問路之石,恐怕,背後指使你的人,就是何承規吧?”
何田之一陣慌亂,手足無措地說道:“不,此乃小的一人主意。”
“就憑你?!”
一個小校,還是留守雄州的鄉兵校尉,手下撐死三十人,就連推開城門下的刀車都辦不到。
何徽指了指桌案上的寶劍,威脅道:“說實話,本將留你一條狗命!”
“……不錯,何將軍,何大哥!咱們都是一家人,自然是向著一家人!”
何徽一腦門官司,重重地坐了下來,大腦袋埋地很低,渾身不自覺地抖動起來,不知是生氣,還是畏懼,又或者……在壓抑自己的狂笑。
“出城投降,名聲實在太臭,穩妥之計,還是說服主帥,以獻城為名,實乃上策。”
何田之小腦瓜都要炸了,何徽啊何徽,你妄稱大將,如果能夠說服韓通獻城,那才是有鬼了。
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何將軍所顧慮的,恐怕是樊將軍(樊愛能)。”
“你什麽意思?”
“小的早就聽說,何樊不分你我,這城中除了韓通,就是兩位將軍官職最大,隻要說服了樊將軍,大事可成。”
何徽歎口氣:“老樊不會同意的。”
“將軍怎麽知道”
“哼,李繼勳死在老樊手裏,你覺得,他還會投降?那不是找死!”
何田之聽了,一時語塞,把這個事兒給忘了。
李繼勳的身份特殊,高懷德不在意,可石守信、韓重贇不會不在意,人家是“義社十兄弟”啊。
陷入沉默之際,帳外傳來動靜,兩人同時反應:“誰——?!”
“何將軍,屬下冒昧打擾!”
一聽聲音,何徽反而平靜下來,他緩緩坐在位置上,人影一閃,正主來了。
“正平(何承規的字),有何貴幹?”
何承規不遮不掩,先恭敬地給何徽跪拜行禮,人沒有站起來,然後,從懷中掏出來一方綠頭巾。
帳外,人影晃動,很顯然,來的不是一個人。
“何將軍,給咱兄弟們一條生路!”
何田之也跪下:“望將軍成全!”
“你們,這是要逼我背叛大周?”
“大周氣數將盡,大宋天命所歸,何將軍……不,何大哥,難道執迷不悟?”
何承規的身份,不是何田之可比的,他敢這麽做,不會考慮對父兄的影響,何家父子,長久以來鎮守棣州(山東陽信),按照如今的局勢,真可謂是“地方天子”。
棣州遠離遼朝、中原、淮南、江南等割據,就算不成事,何承規也有退路。
單說眼下,何承規是鄉兵團練統領,手下兩千多人,是雄州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你也要逼我?”
一瞬間,何徽有一種參與“陳橋兵變”的感覺了,自己成了主角。
“良禽擇木而棲!”何承規絲毫不掩飾,“何大哥,主少國疑,我們是在為大周拚命嗎?不,是為李重進、為張永德拚命!”
“你……”
何承規“正平知道將軍的顧慮,無非是樊將軍,何將軍,主要我等獻出雄州,在高懷德,不,在大宋皇帝麵前討個人情,還不成問題。”
何田之立即跟上:“何大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帳外,腳步聲更加嘈雜,還能聽到刀劍的輕微碰撞聲!
何徽如同被堵在灶膛的老鼠一樣,退無可退,他怒歎一聲:“你們……要害死我啊!”
一把從何承規的手中,拿過來那塊綠頭巾。
何承規、何田之臉上一喜,趕緊起身:“何大哥,大丈夫行事,就要勇毅果斷!這破城池獻出之後,我等,跟隨大哥幹出一份事業!”
“事已至此,也別無他法了。”
何徽眼神向外瞟去,何承規趕緊對何田之使了個眼色,何田之會意,立即走出去,外麵的嘈雜腳步很快遠離了。
何徽問道:“此番起義,一共多少人?”
何承規近前,說道:“三百,都是屬下在雄州團練時收納的心腹之人。”
“三百……這麽點人,你打算怎麽辦?”
“與城外約定,打開城門,高將軍率軍入城,我等隻要做好接應。”
“哦,北門?”
“自然。”
何徽搖了搖頭,說道:“不妥,北門雖然距離大宋軍營較近,可已經被刀車、木架、泥磚堵死,要清理幹淨,動靜太大。”
何承規一皺眉,這是他約定好的,何徽不同意,該怎麽辦?
“將軍的意思是……”
“讓宋軍迂迴到南門!”
“舍近求遠?”
“南門開闊,進城之後,就能長驅直入,而且舍近求遠,也正好麻痹韓通。更重要的是——”何徽歎口氣,“能為樊愛能將軍爭取一下。”
何承規想了想,樊愛能固守南門,若從南門獻城,可以將功勞分給樊愛能一些。
雖然覺得麻煩,反而打消了他最後一絲懷疑,果然,傳聞不假,何徽與樊愛能之間的友誼堅固。
“既然如此,今夜三更時分,就行動!”
何徽一把拉住他,說道:“不行!”
何承規一愣,以為何徽反悔:“為何?”
“三更時分,韓通會親自巡視,你不知道?”
“這……屬下不知。”
“行動不密,你也敢妄動!”
何承規頗感激:“將軍教訓的是,那,何時動手?”
“寅時二刻,正是最冷的時候,也是本將巡視的時候,我會支開樊愛能,你、何田之負責打開南門!”
“末將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