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不宣而戰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作者:窗外淩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瑤光殿中。
“娥皇,你能聽到我的聲音嗎?”
“娥皇,是個兒子,很漂亮,美的像你,帥的像我。”
“娥皇,安心休息,外麵的事兒,有朕呢。”
……
上次喜當爹,這次真當爹,李煜心裏麵憋著千言萬語,想要跟大周後傾訴,隻不過,生完孩子的大周後,一直處在半昏迷的狀態,她的身體本就不強壯,又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期間,宮人將繈褓抱過來,交在李煜的懷中,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幾度落淚。
天下子女,天下父母,天下……
“天氣漸寒,二皇子體弱,爾等要小心伺候!”
宮人誠惶誠恐,哪個敢不盡心盡力?
李煜又補充了一句:“清風,皇兒子時出生,子鼠偏靜,生肖為雞,最忌貓狗。”
清風近前:“陛下放心,宮闈局、內仆局、內府局等,三月之前就開始清理,別說皇宮之內,宮城周邊方圓五裏,絕對見不到貓狗。”
李煜冷森森地說:“最好是這樣。”
清風哆嗦了一下,趕緊退下。
東方漸白,大周後悠悠醒來,看著一臉疲憊的李煜,心疼得緊。
“從嘉,你守了一夜?”
李煜握住她的手:“一夜算什麽,朕要守你一輩子。”
笑容,在大周後的臉上蕩漾開來,雖然辛苦,也算值了。
“婢子多幸,托質君門,冐寵乗華凡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報徳!”(馬氏《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李煜頗感酸楚,又感到鬱悶,仿佛自己就是替原主“渣男煜”還債的,他也很愛大周後,卻不是像藥娘那種純粹“發乎情”的愛,更像是一種尊重女性的愛,一種類似於“愛祖國、愛人民”的愛。
“娥皇,好生休養,朕一定會經常來看你。”
大周後聰慧機敏,又慎肅惟常,雖有小女兒的心性,卻是識大體的女子,微微一笑。
“從嘉,國事繁忙,你不必瞞我,一國之君就應該以天下為重。”
“娥皇,我……”
“妾雖身居後宮,偶爾也能聽到前朝的事,江北戰事頻繁,百姓陷於水火,不要糾結兒女情長。”
“這哪裏是兒女情長,咱們的仲宣剛出生,我……”
大周後拿起李煜的手,放在自己發燙的臉頰上,一臉幸福,李煜被這表情迷住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從嘉,朝中政務,如果有疑難之處,可讓我父親幫忙,一眾老臣之間,他老人家還是有幾分薄麵的。”
李煜心裏“咯噔”一下,勉強點頭:“好,好!”
走出瑤光殿,已經是中午時分,大周後虛弱的很,又昏沉沉地睡去了。
李煜在殿前徘徊一陣,喊了一聲“周泰!”
“臣在!”
“調撥千牛衛,要信得過的、身手好的、人機靈的,把瑤光殿的侍衛全都替換掉!”
“臣遵旨!陛下,宮中婢女、仆從……是否也要替換?”
“不必,不過,不許他們走出一步!”李煜猛然轉身,“一切殿中用度,有你專門負責供應,不許有任何差池!”
周泰本就是周宗一族的人,算是周娥皇的“隨嫁人員”,忠心耿耿。
“陛下放心,若有任何差池,臣自己把腦袋砍下來!”
“不許有差池,你的腦袋很值錢嗎?!”
周泰哆嗦一下:“遵旨!”
李煜平複下心情,拍了拍周泰的肩膀說:“接下來,朕可能真沒工夫過來,恐怕,金陵都未必能迴來,你可要用心啊。”
“遵旨!”
李煜的預測不錯,當晚,兵部、戶部、支度司、樞密院等朝廷機構,就跟商量好了一樣,送來了大量奏折、情報。
其中一份,格外引起了李煜的注意,是隱匿在蘇州的秦泰秘密送迴的。
秦泰原本的職責,是掩護覺悟,在蘇州、秀州、湖州等地借助佛教名義,為“買鹿之策”的實施提供便利條件,後來,錢俶命令支援後周之後,這條計策也就沒有實施的必要了。
於是,秦泰就隱匿在寺院之中,臨時充當了情報人員。
“蘇州宵禁,都兵巡邏加緊,另,中吳節度使孫承佑派兵千餘人,婁門、葑門、盤門、閶門、齊門盤查嚴密。”
類似的情況,湖州、秀州的情報,也有所反饋。
李煜看到情報之後,又綜合兵部打探的消息,做出了一個判斷——
吳越已經察覺到南唐軍隊的異常調動,開始有了防備之心!
看來,攻打吳越的時間,要重新商榷了。
……
從曆史維度看,南唐與吳越兩個南方國家,外交方麵的政策,實在是有點糟糕。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兩國何止對門,簡直就是生活在一個院子裏!
書上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都是南方小國,本應該同仇敵愾,卻搞得彼此仇視!
錢俶在接到南唐禮部的正式“治喪文書”後,憤怒的情緒,如同在荒草中打了一桶汽油,然後點火,瞬間就發展成了燎原之勢。
“李煜,豎子,安敢欺我!”
你爹死了,都沒通知吳越,你嶽父死了,反而大操大辦,還發來“治喪邀請函”,咋地,我級別低,我不般配唄!
周宗致仕的之前,最高官位做到了同平章事(宰相),但從“治喪”的角度看,應該關注的是出身,周宗並非王族或皇族,他之前隻不過是李昪的牙吏。
“局外人”錢弘億、殿中監陳文雅、禮部尚書裴堅、杭州內衙指揮使錢仁俊垂手肅立,四人一言不發,尤其錢弘億,他發現自從“泛舟西湖”迴來後,王兄的脾氣明顯暴躁了不少。
是啊,一直以來,吳越國隻求歲月靜好,何曾攪入天下紛爭?
“廷實(裴堅的字),文書及時送來的?”
“迴稟王上,五日前就已經送來,第一份,這是第二份……”
錢俶狠狠地摔在地上,又用腳踩了踩。
“不作迴複!”
錢弘億一皺眉,好歹死者為大,王兄這麽做,實在是有點不近人情,周宗雖不是皇族,卻是重要的外戚。
“王兄,臣弟以為,李煜此舉有示好之意。何不借此機會,緩和與金陵方麵的關係?”
“延世,謬矣!李煜此舉,實則是對吳越宣誓宗主之權,還不明白!”
“這……臣弟失言了。”
李璟是國主,李煜是皇帝,如果吳越派人去給一個外戚吊唁,豈不是昭告天下,吳越以南唐為正統?就像對待後周一樣了!
陳文雅說道:“王上,李煜為周宗大辦喪事,臣聽說,揚州方麵會派人……慰問。”
“你怎麽也糊塗了?李煜未稱帝之前,唐國就是大周屬國,派個小官員去慰問一下,有什麽奇怪?”
“這……王上心思縝密,臣慚愧。”
錢俶一擺手:“李煜生性狡猾,城府極深,罷了,他願意大辦喪事,隨他去吧,隻怕會天下人恥笑!”
錢仁俊近前:“王上,兵部、觀察處置司均有消息,唐軍在太湖一帶動作頻繁,尤其是荊溪河口,這明顯是衝著我吳越而來的。”
錢仁俊與錢弘億、錢俶是叔伯兄弟,他不敢像錢弘億一樣,稱唿錢俶“王兄”。
“哦,有這等事?”
陳文雅為了化解尷尬,插話道:“王上,無需多慮,荊溪河口的駐軍,原本是潤州大營。”
“那又如何?”
“王上,莫非忘了汴梁內亂之事?”
汴梁內亂,李重進鎮守揚州,後來郭宗訓、符太後也來了,在“李李合作”的基礎上,李煜主動將沿江軍隊後撤,駐紮到了荊溪河口位置。
陳文雅進一步補充:“王上,臣打聽到,進駐荊溪河口的軍隊中,將領之一是馬崇義。”
“哦,我記得這個人,是林仁肇的部下。”
“正是,但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一萬五、六,應該是支援揚州的一部分。”
錢俶冷笑一聲:“鮑修讓、胡琛早已渡江,占據揚州有利位置,李煜就算是派兵增援,按照李重進的吩咐,也隻能繼續深入……最好,是深入到雄州、泗州。”
李煜,就讓你的軍隊,有去無迴才好!
“總之,讓各地府兵、鎮兵、鄉兵、都兵統領,要多加防範就是了。”
錢俶心中不以為意,李煜非要按照“國喪標準”對待周宗,勞民傷財不說,整個過程就得一個月!
說到底,還是個黃口孺子,有點小聰明,但不多啊。
一轉身,錢俶見眼前眾人麵容憂鬱,意識到剛剛態度過於嚴厲,神色緩和一下,說道——
“眾卿,今日喚你等前來,本不是為了國事,明日就是法寶節了,本王準備到靈隱寺去祈福,想讓爾等陪同,一起喝上一碗佛粥。”
法寶節,就是臘八節,佛粥,就是臘八粥。
吳越是東南佛國,對待臘八節的態度,甚至比春節還重視。
四人的表情緩和了下來,對啊,佳節就在眼前,“周宗喪事”這一小插曲,怎麽能攪了興致?
“臣願往!”
錢俶欣慰:“好,好,你們可別忘了帶八寶。”
八寶,就是花生、核桃、杏仁、紅豆等幹鍋,按照習俗,寺院隻準備白粥,前往吃粥的人,投入鍋中、煮熟分享,因此臘八粥在吳越風俗中也被叫做“大家飯”。
……
這一天,臘月初七。
蘇州城中,到處彌漫著粽子、鴨蛋、臘八粥、甜米酒的味道,大街上、河舟中,遊人來來去去,所有人的喜氣洋洋。
人們都由衷地慶幸,在這個時代,能夠做一個吳越國人,實在是太幸福了。
無論窮富,吳越國王給他們提供了一種免費的奢侈品,就是“性命安全”。
這一夜,姑蘇山上。
兩名私塾先生,挑著燈籠、手持食盒,一路高談闊論,向最高的姑蘇台上走去。
在臘八節前一天,挑燈遊山,也算是一種風俗,隻不過,流行於文人墨客之間。
兩人到了姑蘇台上,好一點的位置,已經被不少人占據了,交杯換盞、高談闊論,一幅熱鬧景象。
一合計,兩人繼續攀爬,一直過了姑蘇台,在更為偏僻的高峰上,找了個僻靜所在,打開食盒、擺上酒宴,滿天星鬥之下,別有一番風雅。
“年兄,請!”
一杯酒下肚,話就多了起來——
“近日城中又宵禁、又增兵,不會要起戰事了吧?”
“年兄多慮了,吳越安定繁華,真正風水寶地。至於城中變化,大驚小怪了吧,許是佳節將近,擔心流寇匪盜作亂。”
“說的也是,喝酒!”
又喝了幾杯,一名私塾先生問道:“年兄,近日教給童子們什麽文章?”
“倒是有一篇啟蒙文章,名曰《百家姓》”
“這倒稀奇了,姓氏安可做文章?”
“哈哈,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衛,蔣沈韓楊……如何?”
“哎呀,年兄大才!此文用於啟蒙幼童,實在是恰如其分。”
那人搖頭:“並非在下所做,是江北傳來的,好像是,一個姓趙的人寫的。”
“怪不得,開頭就是趙字。”
“如今城中私塾,已經不少孩童誦讀,朗朗上口,實在是妙。”
兩人又喝了幾杯,天近子時,突然,一人覺得周圍大亮,以為是又有人上來了。
他有些不高興,這個地方,本就是偏僻所在,我們兄弟好容易占住了,不想要別人打擾。
我的地盤,不準別人染指!
搖搖晃晃地起身,想要訓斥來人幾句,猛然間,他發現亮光很遠,照亮了天際,那光亮好像是……從長洲方向傳來的。
仿佛一條火龍,蜿蜒在太湖北岸的凸起上,東西方向、迅速遊動!
“這,這是怎麽迴事?”
還能怎麽迴事,開戰了,醒醒吧!
壽昌元年,臘月初八,子時剛過,大軍開拔!
隱匿在梁溪(無錫西北)的天雄軍,率先發難,在夜色當中,在佳節當下,發動了對長洲吳越駐軍的偷襲!
不宣而戰!
隻不過,遠在金陵的李煜,並不會這麽想——
不宣而戰?不,應該是為宣而戰。
為我兒子李仲宣!
“清風,為朕準備戎裝,明日啟程,前往常州督戰!”
“娥皇,你能聽到我的聲音嗎?”
“娥皇,是個兒子,很漂亮,美的像你,帥的像我。”
“娥皇,安心休息,外麵的事兒,有朕呢。”
……
上次喜當爹,這次真當爹,李煜心裏麵憋著千言萬語,想要跟大周後傾訴,隻不過,生完孩子的大周後,一直處在半昏迷的狀態,她的身體本就不強壯,又在鬼門關前轉了一圈。
期間,宮人將繈褓抱過來,交在李煜的懷中,他控製不住自己的感情,幾度落淚。
天下子女,天下父母,天下……
“天氣漸寒,二皇子體弱,爾等要小心伺候!”
宮人誠惶誠恐,哪個敢不盡心盡力?
李煜又補充了一句:“清風,皇兒子時出生,子鼠偏靜,生肖為雞,最忌貓狗。”
清風近前:“陛下放心,宮闈局、內仆局、內府局等,三月之前就開始清理,別說皇宮之內,宮城周邊方圓五裏,絕對見不到貓狗。”
李煜冷森森地說:“最好是這樣。”
清風哆嗦了一下,趕緊退下。
東方漸白,大周後悠悠醒來,看著一臉疲憊的李煜,心疼得緊。
“從嘉,你守了一夜?”
李煜握住她的手:“一夜算什麽,朕要守你一輩子。”
笑容,在大周後的臉上蕩漾開來,雖然辛苦,也算值了。
“婢子多幸,托質君門,冐寵乗華凡十載矣,女子之榮莫過於此。所不足者,子殤身歿,無以報徳!”(馬氏《南唐書·昭惠周後傳》)
李煜頗感酸楚,又感到鬱悶,仿佛自己就是替原主“渣男煜”還債的,他也很愛大周後,卻不是像藥娘那種純粹“發乎情”的愛,更像是一種尊重女性的愛,一種類似於“愛祖國、愛人民”的愛。
“娥皇,好生休養,朕一定會經常來看你。”
大周後聰慧機敏,又慎肅惟常,雖有小女兒的心性,卻是識大體的女子,微微一笑。
“從嘉,國事繁忙,你不必瞞我,一國之君就應該以天下為重。”
“娥皇,我……”
“妾雖身居後宮,偶爾也能聽到前朝的事,江北戰事頻繁,百姓陷於水火,不要糾結兒女情長。”
“這哪裏是兒女情長,咱們的仲宣剛出生,我……”
大周後拿起李煜的手,放在自己發燙的臉頰上,一臉幸福,李煜被這表情迷住了,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從嘉,朝中政務,如果有疑難之處,可讓我父親幫忙,一眾老臣之間,他老人家還是有幾分薄麵的。”
李煜心裏“咯噔”一下,勉強點頭:“好,好!”
走出瑤光殿,已經是中午時分,大周後虛弱的很,又昏沉沉地睡去了。
李煜在殿前徘徊一陣,喊了一聲“周泰!”
“臣在!”
“調撥千牛衛,要信得過的、身手好的、人機靈的,把瑤光殿的侍衛全都替換掉!”
“臣遵旨!陛下,宮中婢女、仆從……是否也要替換?”
“不必,不過,不許他們走出一步!”李煜猛然轉身,“一切殿中用度,有你專門負責供應,不許有任何差池!”
周泰本就是周宗一族的人,算是周娥皇的“隨嫁人員”,忠心耿耿。
“陛下放心,若有任何差池,臣自己把腦袋砍下來!”
“不許有差池,你的腦袋很值錢嗎?!”
周泰哆嗦一下:“遵旨!”
李煜平複下心情,拍了拍周泰的肩膀說:“接下來,朕可能真沒工夫過來,恐怕,金陵都未必能迴來,你可要用心啊。”
“遵旨!”
李煜的預測不錯,當晚,兵部、戶部、支度司、樞密院等朝廷機構,就跟商量好了一樣,送來了大量奏折、情報。
其中一份,格外引起了李煜的注意,是隱匿在蘇州的秦泰秘密送迴的。
秦泰原本的職責,是掩護覺悟,在蘇州、秀州、湖州等地借助佛教名義,為“買鹿之策”的實施提供便利條件,後來,錢俶命令支援後周之後,這條計策也就沒有實施的必要了。
於是,秦泰就隱匿在寺院之中,臨時充當了情報人員。
“蘇州宵禁,都兵巡邏加緊,另,中吳節度使孫承佑派兵千餘人,婁門、葑門、盤門、閶門、齊門盤查嚴密。”
類似的情況,湖州、秀州的情報,也有所反饋。
李煜看到情報之後,又綜合兵部打探的消息,做出了一個判斷——
吳越已經察覺到南唐軍隊的異常調動,開始有了防備之心!
看來,攻打吳越的時間,要重新商榷了。
……
從曆史維度看,南唐與吳越兩個南方國家,外交方麵的政策,實在是有點糟糕。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兩國何止對門,簡直就是生活在一個院子裏!
書上說:兄弟鬩於牆外禦其辱。都是南方小國,本應該同仇敵愾,卻搞得彼此仇視!
錢俶在接到南唐禮部的正式“治喪文書”後,憤怒的情緒,如同在荒草中打了一桶汽油,然後點火,瞬間就發展成了燎原之勢。
“李煜,豎子,安敢欺我!”
你爹死了,都沒通知吳越,你嶽父死了,反而大操大辦,還發來“治喪邀請函”,咋地,我級別低,我不般配唄!
周宗致仕的之前,最高官位做到了同平章事(宰相),但從“治喪”的角度看,應該關注的是出身,周宗並非王族或皇族,他之前隻不過是李昪的牙吏。
“局外人”錢弘億、殿中監陳文雅、禮部尚書裴堅、杭州內衙指揮使錢仁俊垂手肅立,四人一言不發,尤其錢弘億,他發現自從“泛舟西湖”迴來後,王兄的脾氣明顯暴躁了不少。
是啊,一直以來,吳越國隻求歲月靜好,何曾攪入天下紛爭?
“廷實(裴堅的字),文書及時送來的?”
“迴稟王上,五日前就已經送來,第一份,這是第二份……”
錢俶狠狠地摔在地上,又用腳踩了踩。
“不作迴複!”
錢弘億一皺眉,好歹死者為大,王兄這麽做,實在是有點不近人情,周宗雖不是皇族,卻是重要的外戚。
“王兄,臣弟以為,李煜此舉有示好之意。何不借此機會,緩和與金陵方麵的關係?”
“延世,謬矣!李煜此舉,實則是對吳越宣誓宗主之權,還不明白!”
“這……臣弟失言了。”
李璟是國主,李煜是皇帝,如果吳越派人去給一個外戚吊唁,豈不是昭告天下,吳越以南唐為正統?就像對待後周一樣了!
陳文雅說道:“王上,李煜為周宗大辦喪事,臣聽說,揚州方麵會派人……慰問。”
“你怎麽也糊塗了?李煜未稱帝之前,唐國就是大周屬國,派個小官員去慰問一下,有什麽奇怪?”
“這……王上心思縝密,臣慚愧。”
錢俶一擺手:“李煜生性狡猾,城府極深,罷了,他願意大辦喪事,隨他去吧,隻怕會天下人恥笑!”
錢仁俊近前:“王上,兵部、觀察處置司均有消息,唐軍在太湖一帶動作頻繁,尤其是荊溪河口,這明顯是衝著我吳越而來的。”
錢仁俊與錢弘億、錢俶是叔伯兄弟,他不敢像錢弘億一樣,稱唿錢俶“王兄”。
“哦,有這等事?”
陳文雅為了化解尷尬,插話道:“王上,無需多慮,荊溪河口的駐軍,原本是潤州大營。”
“那又如何?”
“王上,莫非忘了汴梁內亂之事?”
汴梁內亂,李重進鎮守揚州,後來郭宗訓、符太後也來了,在“李李合作”的基礎上,李煜主動將沿江軍隊後撤,駐紮到了荊溪河口位置。
陳文雅進一步補充:“王上,臣打聽到,進駐荊溪河口的軍隊中,將領之一是馬崇義。”
“哦,我記得這個人,是林仁肇的部下。”
“正是,但兵力加起來,也隻有一萬五、六,應該是支援揚州的一部分。”
錢俶冷笑一聲:“鮑修讓、胡琛早已渡江,占據揚州有利位置,李煜就算是派兵增援,按照李重進的吩咐,也隻能繼續深入……最好,是深入到雄州、泗州。”
李煜,就讓你的軍隊,有去無迴才好!
“總之,讓各地府兵、鎮兵、鄉兵、都兵統領,要多加防範就是了。”
錢俶心中不以為意,李煜非要按照“國喪標準”對待周宗,勞民傷財不說,整個過程就得一個月!
說到底,還是個黃口孺子,有點小聰明,但不多啊。
一轉身,錢俶見眼前眾人麵容憂鬱,意識到剛剛態度過於嚴厲,神色緩和一下,說道——
“眾卿,今日喚你等前來,本不是為了國事,明日就是法寶節了,本王準備到靈隱寺去祈福,想讓爾等陪同,一起喝上一碗佛粥。”
法寶節,就是臘八節,佛粥,就是臘八粥。
吳越是東南佛國,對待臘八節的態度,甚至比春節還重視。
四人的表情緩和了下來,對啊,佳節就在眼前,“周宗喪事”這一小插曲,怎麽能攪了興致?
“臣願往!”
錢俶欣慰:“好,好,你們可別忘了帶八寶。”
八寶,就是花生、核桃、杏仁、紅豆等幹鍋,按照習俗,寺院隻準備白粥,前往吃粥的人,投入鍋中、煮熟分享,因此臘八粥在吳越風俗中也被叫做“大家飯”。
……
這一天,臘月初七。
蘇州城中,到處彌漫著粽子、鴨蛋、臘八粥、甜米酒的味道,大街上、河舟中,遊人來來去去,所有人的喜氣洋洋。
人們都由衷地慶幸,在這個時代,能夠做一個吳越國人,實在是太幸福了。
無論窮富,吳越國王給他們提供了一種免費的奢侈品,就是“性命安全”。
這一夜,姑蘇山上。
兩名私塾先生,挑著燈籠、手持食盒,一路高談闊論,向最高的姑蘇台上走去。
在臘八節前一天,挑燈遊山,也算是一種風俗,隻不過,流行於文人墨客之間。
兩人到了姑蘇台上,好一點的位置,已經被不少人占據了,交杯換盞、高談闊論,一幅熱鬧景象。
一合計,兩人繼續攀爬,一直過了姑蘇台,在更為偏僻的高峰上,找了個僻靜所在,打開食盒、擺上酒宴,滿天星鬥之下,別有一番風雅。
“年兄,請!”
一杯酒下肚,話就多了起來——
“近日城中又宵禁、又增兵,不會要起戰事了吧?”
“年兄多慮了,吳越安定繁華,真正風水寶地。至於城中變化,大驚小怪了吧,許是佳節將近,擔心流寇匪盜作亂。”
“說的也是,喝酒!”
又喝了幾杯,一名私塾先生問道:“年兄,近日教給童子們什麽文章?”
“倒是有一篇啟蒙文章,名曰《百家姓》”
“這倒稀奇了,姓氏安可做文章?”
“哈哈,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楚衛,蔣沈韓楊……如何?”
“哎呀,年兄大才!此文用於啟蒙幼童,實在是恰如其分。”
那人搖頭:“並非在下所做,是江北傳來的,好像是,一個姓趙的人寫的。”
“怪不得,開頭就是趙字。”
“如今城中私塾,已經不少孩童誦讀,朗朗上口,實在是妙。”
兩人又喝了幾杯,天近子時,突然,一人覺得周圍大亮,以為是又有人上來了。
他有些不高興,這個地方,本就是偏僻所在,我們兄弟好容易占住了,不想要別人打擾。
我的地盤,不準別人染指!
搖搖晃晃地起身,想要訓斥來人幾句,猛然間,他發現亮光很遠,照亮了天際,那光亮好像是……從長洲方向傳來的。
仿佛一條火龍,蜿蜒在太湖北岸的凸起上,東西方向、迅速遊動!
“這,這是怎麽迴事?”
還能怎麽迴事,開戰了,醒醒吧!
壽昌元年,臘月初八,子時剛過,大軍開拔!
隱匿在梁溪(無錫西北)的天雄軍,率先發難,在夜色當中,在佳節當下,發動了對長洲吳越駐軍的偷襲!
不宣而戰!
隻不過,遠在金陵的李煜,並不會這麽想——
不宣而戰?不,應該是為宣而戰。
為我兒子李仲宣!
“清風,為朕準備戎裝,明日啟程,前往常州督戰!”